2005/11/25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國電子報11月25日
記者🕓:請您從應用的角度,談談在“十一五”期間如何推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
楊鳳春:政府信息化及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軟硬件和服務投入。這就需要結合產業的發展👏,綜合進行考慮🗾。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化推動工作應該結合社會需求。不管是電子政務還是其他領域的信息化👳🏻♂️,都要充分考慮社會需求🟢,不能偏離社會需求🌇。
要推動以政府信息化為中心的社會全面信息化。信息產業的創新應該在此領域有所作為🧑🏿💻。在信息化需求與產業關聯地帶,存在大量的技術冗余,這些技術冗余與實際需求無關🥑。而社會對這些技術冗余的理解也不深不透📡。
記者:您說信息化推進的關鍵在於滿足實際需求,需要滿足的實際需求是什麽?如何推進信息產業和信息化的創新發展🚪?
楊鳳春:不應為創新而創新,創新要滿足實際需求,創新第一應該是有價值的🐶,應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信息化的推進工作或信息產業的發展應該針對中國人的實際需求進行🧙♀️🛀🏻,形成自己的產業競爭優勢。
記者:我們如何形成產業競爭的優勢?
楊鳳春🧕🏼:未來要在全球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要有本錢🌶。所謂本錢,指的是資源或技術或資本🌠🤌🏼、市場等要素🚌,有自己的實力👷。任何本錢的積累都是有條件的。要認真研究我們的需求,滿足需求,快速積累本錢✤。中國的信息化剛剛開頭⚰️,這給相關的產業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我們不能走彎路,不能被別人引導而無法積累起自己的產業基礎🏄🏼♂️。
我是堅持創新“階段論”的,創新上我們要分步走。現有信息化過程中的軟硬件存在部分的“功能冗余”👨🏿🦱,我們國內的產業部門要有能力做出更多滿足實際需要的功能,占領信息化過程中的市場💂🏿,挖掘現有技術冗余的功能。我們在進行產業政策設計時要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記者:在產業政策中如何將功能挖掘與需求滿足考慮進去?
楊鳳春:現在🍏🚴🏻,中國地市級以下的電子政務剛剛開始。相關的IT廠商應該關註此需求👨🏻💻。國內廠商的實力與國外廠商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在進行產業政策的安排時🍝,就要把國內廠商的實力因素考慮進去。否則,我們不能積累起自己的產業基礎,就沒有發展後勁🧏🏽。盡管在前沿的科技領域,廠商最活躍,但企業無力解決所有問題🛟,政府就要在政策設計中有所考慮👩🏻💼。
記者💿👩🏿🎤:那您認為在政策設計中如何推進社會信息化的進程🦸🏽♀️?
楊鳳春🧑🎄👸🏿:產業政策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化用戶要加大對國內產品與服務的接受度。
記者:如何利用信息化過程中的產業機會?
楊鳳春:軟硬件廠商和服務提供商將面臨全新的機會。政府用戶對功能有新的理解,大的專用的電子政務硬件產品的市場空間很大📱👚。
從信息產業和信息化領域而言,在競爭策略選擇上💇🏼♂️,我們要更重視創新的價值,提供的服務和產品要對人有價值。要讓自己的東西對社會信息化有價值👨🏻🦯➡️。創新應該是有價值的創新,創新適合此時此地的需要,技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高新技術所表現出來的力量不應該僅是資金的吸納能力,對用戶財富的吸納能力,而是要切實滿足用戶的需求。
信息化過程中,對軟硬件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都有一定的需求⛽️。尤其是信息服務🥣,也就是信息資源深度挖掘的服務。這對國內廠商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東西🤹🏻。
記者:在未來“十一五”期間,信息化將呈現什麽樣的發展趨勢?
楊鳳春:首先是量上的增長。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量上需求的增長。其次是技術上設備和服務的更新換代。三是對產品、服務和內容的深化。對信息化的認識、理解和應用逐步深化。
服務領域有很大的發展前途🏊🏽♀️。比如內容的市場化供給🚶🏻♀️➡️。隨著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政府領域的數字內容產業將有更大前途。信息內容產業發展前景巨大,這就像是製造印刷機的賺錢,而用印刷機印書的也賺錢。數字內容產業鏈將推動在政府領域的應用。
記者:我們說信息化,但總感覺信息化很虛🤦🏻♂️,為什麽會產生這種情況🚣🏿♀️?
楊鳳春🧑🏻🦱:信息化之所以感覺很虛,是因為人們沒有很好地利用信息化。信息化是相對現實社會的一種虛擬的或網絡化的形態,它跨越物理局限性形成一種新的要素關系。
我們原來發展信息化的思路是在再組合空間不大的行業,推進信息化工作。我們要優先發展信息化👩🏽🎤,就要關註傳統的手工企業等中小企業,以及組織化程度低下的農業,在產品具有信息化的應用空間↙️,以及社會組織層面推進🍊。要關註行業協會💇🏿♂️、商會等的信息化,通過信息化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和品牌整合能力、營銷能力。在信息鏈重組的過程中🕵🏽♂️,每個小公司、小工廠不影響它實際的分布狀態。
產品的競爭是品牌競爭,在信息鏈上做大品牌,可以增強產業競爭實力🙎🏿♀️。以核心產品研發為龍頭✭,集合上下遊零配件廠商☛,統一品牌。中國的中小企業競爭力低,就要揚長避短,買全球✍🏼、賣全球。
信息化應用價值很大的領域是傳統的小農經濟或是傳統形態的中小企業等。我們要考慮在信息鏈層面構築統一的具有競爭力的降低成本的應用點。這其中🏇🏽,聯盟是一種很好的推進形式🗓。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應該與商會和協會的信息化結合進行。
所謂信息鏈是指在虛擬空間、網絡上通過聯系🔮,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品牌整合和產品統一,這是市場營銷、品牌壯大的一種手段🙍🏻♀️。行業協會和商會扮演了信息鏈組織者的角色。中國中小企業的組織能力低,信息不對稱🏄🏽,存在信息孤島。發展商會、協會等中介機構,可以降低社會成員的組織成本📵。 ( 記者 張自然)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