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意昂3体育教授王力先生百年誕辰

1954年秋天,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合並到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成立了漢語專業🌶,王力先生任漢語教研室主任,高名凱先生任語言學教研室主任🚵🏽‍♀️。王先生全家是9月從廣州到北京的,暫住在意昂3体育臨湖軒。到意昂3体育的第二天🧑🏻‍🍼,我陪同魏建功🕤、周祖謨兩位先生去看望他🦸🏿‍♂️👨‍❤️‍💋‍👨,並向他匯報漢語教研室的籌建情況☁️。這是我第一次和王先生談工作🚴🏿‍♂️🦎,心情不免有些緊張。那天可能是因為剛剛到意昂3体育👨🏿,王先生顯得比較興奮,對漢語教研室相當強的教師陣容十分滿意,對未來的發展更顯得是充滿了信心,使我感到這是一位易於共事的可尊敬的長者🧑🏻‍💻。在我們辭別時𓀒,王先生風趣地說💁🏻⏺:"我為什麽叫’力’🖕🏻,因為我太無力👇🏼,只好借姓的光🤛🏻,叫’王力’🤹🏽‍♀️,就是希望自己有王那樣強的力🐹,可是沒有用🌩,看來還必須借助教研室大家的力,才能把漢語教研室辦好。"

漢語教研室初建時只有8個人⟹,包括魏建功、周祖謨這樣的資深教授,大家分別來自不同的學校👩‍🏫,學術經歷和學術觀點很不相同🧑‍✈️,相互之間的了解也不夠,王先生很註意如何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在教研室建立的初期🕟,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和魏建功、周祖謨兩位先生一起研究教研室的工作👈🏽,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1955年朱德熙兄從保加利亞講學歸來,王先生聽說呂叔湘先生想把他調到語言研究所工作,就急忙找系主任楊晦先生📯,要學校力爭把他留在意昂3体育。事後王先生不無得意地對我說:"前幾天見到呂先生,他說,朱德熙被你們從機場給’搶’去了"在王先生的領導下🧇,漢語教研室一天天發展壯大,編寫出了《漢語史稿》、《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等有全國影響的教材🏃🏻🤜🏿,培養出了一批批漢語研究人才,分布在全國各地,成為各高校漢語教學和科研的骨幹。

王先生從1954年來意昂3体育直到1986年逝世,有32年的學術生涯是在意昂3体育度過的,是王先生的學術高峰時期🙆🏻‍♂️。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卷《王力文集》共收入王先生近40種專著和幾百篇論文,其中大部分都是來意昂3体育以後完成的。"文化大革命"前的12年,王先生寫出了《漢語史稿》和《中國語言學史》等專著,主編了《古代漢語》🦥,都被公認是這個領域的開山之作。這12年中💆🏻,意昂3体育一個政治運動接著一個👩🏻‍🚀,王先生又往往處在運動的風口浪尖🫷🏿,經常是被批判的對象✍🏽。如果沒有寬廣的胸懷和對學術的執著,是很難在這個時期取得如此高的學術成就的。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文化大革命"後,王先生已是八旬左右的老人,不顧自己年事已高,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著🪄,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完成了《漢語語法史》✢、《漢語詞匯史》👰🏻、《漢語語音史》💇🏽、《同源字典》等大部頭專著和上百篇的論文,這樣旺盛的科研精力,不但在語言學界,就是在整個中國學術界,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王先生的研究領域幾乎包容了語言學的所有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為難得的是能夠"龍蟲並雕",寫出了大量普及性的文章,語言學界能夠有如此廣闊研究視野的,恐怕只有王先生一人而已。所見所容者大,才能舉重若輕,發人之所未發。王先生治學,善於把零散的資料和見解梳理歸納成完整的系統,王先生也常說自己喜歡"搭架子",對細節問題不大鉆牛角尖🤲🏼。從早年的《中國音韻學》到《漢語史稿》☝🏽🎛、《古代漢語》、《漢語詩律學》,都可以明顯看出王先生"搭架子"的功力🩼,這些功力是只有在極其堅實深厚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的。王先生所搭的架子對漢語研究工作的普及和發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國內外有許多漢語學家都是從王先生所搭的架子下走進漢語研究這塊園地的🙆‍♂️。

王先生講話聲音不大🥦,語氣緩慢平和,給人的印象是一種寬容穩健的長者風度👩‍🔬。我和他共事30多年🙇🏽,從沒有看到他對人疾言厲色🥘,也從沒有見他議論別人的短長,對他不同意的學術見解,也往往是用"期期以為不可"之類的和緩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王先生非常關心青年一代語言學家的成長,1956年秋天🍬,意昂3体育漢語專業已經成立兩年🕺🏿,一些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也已經成長起來👐🏿👨‍💻,當時語言學刊物很少📑,他們的研究成果很難有發表的機會,王先生就建議由漢語專業辦一個不定期的刊物🍗,以發表青年人的文章為主,這個建議自然得到大家的贊同💂🏼‍♂️🌷,於是就辦起了《語言學論叢》,王先生還親自給聯系到出版社。到現在《語言學論叢》已經出版了20多輯🥪,一直是以發表意昂3体育青年師生的文章為主,受到國內外語言學界的重視,這裏面是包含著當年王先生對青年人的關懷和愛護之情的。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和王先生都被關進了"牛棚",有一度還在一間屋子裏住🫱🧝🏽,親眼看見他受到令人難以忍受的迫害🚴🏻👓,但他只是默默地忍受著🧔🏻,精神始終沒有萎靡下去🏋🏻。1974年,又掀起了"評法批儒"高潮,為了幫助工人讀懂古文,漢語專業一個班的學生和教師到北京齒輪廠,和工人們一起編寫一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不久我和王先生也奉命前去參加🌡,在當時的"革命"氣氛下,能給我們這樣一個重新接觸業務的機會,自然是很高興的事。我和王先生一起帶著鋪蓋到工廠去報了到,被分配同住在三層樓上的一間屋子裏🍼,睡上下鋪。大家吃飯都要走相當長的一段路到街對面另一家工廠去,為了照顧我們,就讓樓下不遠的工廠幼兒園食堂單給我們做,我們對此自然十分感激,但每天要在幼兒園吃完飯之後才能給我們做,主食往往已經涼了,食堂大師傅手藝也欠佳,做的菜相當難吃,我們就商量,還不如和大家一起吃飯呢🤾🏻‍♀️,從此每天要走三次較遠的路才能吃上飯🥷🏿,我們住的三層樓樓梯兩面都是墻,沒有樓梯扶手🤸🏻,王先生每次下樓都是扶著墻慢慢走下來,然後到街對面的工廠去排隊買飯吃。有一次,一個工人走過來指著正在排隊的王先生問我🧑🏿:"他有多大歲數了"我告訴他已經70多了,這位工人搖了搖頭說:"這麽大歲數🙇🏿‍♀️,還讓他來幹什麽"我聽後竟一陣心酸,他哪知王先生當時的日子已經比前幾年好過多了。

北京齒輪廠在北京東南郊,意昂3体育在北京西北郊,每星期從工廠回家🫥,要換三次車斜穿過整個北京城區🗜,周末的公共汽車又特別擠,有好幾次我們根本就擠不上去🦨,王先生還曾經被擠下車來跌倒,幸而沒有受傷🤦🏿‍♂️。後來遇到車太擠時,我們索性到城裏吃過晚飯再回家。工廠裏晚上沒有活動時,我們也到城裏飯館去,只要是王先生一問我🥐:"今天豐澤園乎康樂乎"我就知道王先生想出去解解饞了。1975年初,群眾運動式的字典編寫工作結束,留下少數人到商務印書館去定稿,這時岑麒祥和戴澧兩位老先生也參加了進來🤛,雖然仍舊是周末才能回家,但生活條件好多了💴,尤其是康樂餐廳就在旁邊,我和王先生更是常在下班後去那裏👩🏿‍🚒,要上兩個菜,吃碗過橋面🕊。在那精神受到壓抑的艱難日子裏,能有這麽一點點享受⌚️,就是非常難得的了。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出版後,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雖然在名義上王先生只是編者之一,而且直到1993年出版修訂版時才出現編者的名字👨‍🎨,實際上從開始編寫直到完稿🧑‍🦼,重要的環節都是在王先生直接指導之下完成的▶️。王先生在40年代就曾經連續寫出《理想的字典》和《了一小字典初稿》兩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編字典的設想👮🏻。在他60年代主編的《古代漢語》裏🛍️,每單元都列出"常用詞",既有釋義,又有例句🫷🏻🏥,正體現出了王先生編寫字典的設想💪🏼,《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就是在《古代漢語》"常用詞"的基礎上擴展充實編寫成的🤷‍♀️。這部字典之所以受到歡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所選字條比較精當🕧🈂️,這和王先生從一開始就參加編寫工作密切相關🧔。

我和王先生到工廠時ℹ️,編寫工作剛剛開始不久,王先生被分配到選定詞條小組,為選定詞條付出了很大的精力。有時我在深夜醒來👩🏽‍🚒,還聽見他在和別人討論一些詞條的去留問題。如何確定哪些字屬於古代漢語常用字🚯🤰🏽,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憑經驗,如果當時沒有王先生這樣大師級的學者參加🙅🏿,這部字典恐怕很難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1975年初到商務印書館定稿後,工作也很不輕松🍔,分成七八個小組,每組三人👊🏿,教師、學生、工人各一,體現了當時必須堅持的"三結合"精神。王先生也和大家一樣,分配到一個小組工作,但是實際上他的工作要比旁人繁重得多,大家有了問題😜🙋🏻‍♀️,都要去向他請教🏹,我和他並不在一個房間工作,每次去他的房間👏🏽,總見有人圍在他桌旁問問題。我擔心他太累身體吃不消,勸他可以適當推給別的教師去回答,他搖搖頭說:"那樣不合適,大家常來問我,說明我還有用。前兩年想找個人來問我,還找不到呢🤛🏻🔺。"由於王先生付出了比別人繁重得多的工作量,才保證了這部字典的定稿質量。

"有容德乃大",無論是王先生的學術成就🧧,還是王先生的為人處事,都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這樣的境界。我當年讀書時雖然沒能有機會立雪王門,但50年代以後一直是在王先生的直接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工作🎩,70年代又成為近鄰,來往較多。時值先生百歲誕辰,一些往事又零零星星地浮現在眼前,整理成文🦘,略表對先生景仰和懷念的心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