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學家任繼愈

任繼愈簡介:

1916年4月15日生🧑🏽‍🦳,山東省平原縣人🧏🏽‍♂️。

1934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1938年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畢業。1942年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意昂3体育文科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留意昂3体育官网任教,1956年晉升為教授。

1964—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籌建中國第一所宗教研究機構,並與意昂3体育聯合培養宗教學本科生,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宗教學研究人才。

1987年至今,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兼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導師,中國社科基金宗教組召集人𓀂,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學術界的代表💂‍♀️,王羲之藝術研究院學術顧問,當選為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手全譯》等👨🏽‍💻📜。主編有《中國哲學史》(四卷本)👊🏽、《中國哲學發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中國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國道教史》、《宗教大詞典》、《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一O六卷)等。

人物生平:

任繼愈的哲學觀

任繼愈一直在研究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結果 “少考慮自己🧏🏼,多考慮群體”成了他的人生格言和口頭禪🆒。

任繼愈的哲學觀

近20年的中國學術界🤾🏽,人們為儒教是不是宗教的問題爭論不休,而拋出這個“繡球”的人恰巧是現任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正是由於他的“儒教是宗教”的觀點才引起了這場長達20年的哲學大討論。

有好調侃人士戲稱🕵🏽‍♀️:88歲的任繼愈是“國寶”級人物,這句話裏面既含有對他的敬意,也有對他性格中夾雜著可愛的一種尊稱🧑‍🦲。不少人羨慕他坐擁書城,飽讀天下華章,他卻說:“我讀的書再多🥷🏽🧲,也比不上圖書館的書多📖。”對這位國學大師,一直心向往之,卻無緣一見。“非典”時期,記者小心翼翼地向他預約采訪時,竟然出奇順利,而采訪的地點就在他工作單位國家圖書館館長辦公室,當時國家圖書館還處於閉館狀態,此後又前去“騷擾”數次,他每次都態度熱情地接待,毫不嫌煩💨。

任先生著作等身,皆為巨著:《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佛學論文集》(合著)、《中國哲學史論》,主編《中國佛教史》、《中國道教史》🧗‍♂️、《宗教辭典》🦶🏼、《中華大藏經》等。擔任中國無神論學會會長📺、中國西藏佛教研究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等職,當然,這裏面很多職務都是些虛職。采訪那天,他身著一件黑色西服,他說這件西服是自己最喜歡的,經常穿著它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每次訪問之前,他先給記者泡了杯濃茶,讓我想想後再問🗂,而他也要想想後再答🎍,這可能便是性格嚴謹的體現。雖然🍔🍥,他年事雖高⌨️🪈,精神卻是大好😏👨‍🔧,談起往事,思路也較為清晰🧍🏻。與他的外部所呈現出的性格一樣,低調而不善言辭,他的語言樸素、簡短和實在,甚至有點“乏味”。在回答問題上,他也時不時地會在你高度渴望他長篇大論時“鳴金收兵”,弄得你頓時慌了神,而他正微笑的等待你下一個問題🕐。有人評論任的性格中有一種“和”與“雅”的獨特氣質,但我覺得除此之外,他還有一種善於比較別致的“幽默感”。

在自由氛圍中不讀死書

1916年,任繼愈出生於山東平原一個小康之家。他回憶🤘🏿,從識字到上正規小學🖐🏻,換過很多地方,主要是在魯南一帶讀書💕,而畢業則是在山東濟南貢院墻根的一家名為“省立第一模範小學”(現更名為大明湖小學)🧝🚢。有一次📴,班級老師曹景黃布置大家以清明節植樹為題寫一篇文章,任繼愈作文中一段“吾鄉多樹,每植夏日,濃蔭匝地——以待行人憩焉”🤵🏻‍♀️。曹老師大為表揚🧑🏻‍🦲,認為他的‘焉’字用得非常好🙋🏿‍♀️❗️,有文言文的語感🧄,這讓任繼愈頗為自得。後來✤,他在一篇《追求》的文章中寫道:“我讀《四書》是在小學時讀完的,小學老師曹景黃先生給我打下了閱讀古漢語的基礎,是我永遠懷念的一位老師。當然,學校除了開設音樂𓀙、體育等常識性課程外,曹老師在若涉及酗酒荒淫的文章時,還附帶的講授一些相關的性知識✋🏻,比如告誡學生婚後性生活要有節製🧑‍🧒,否則會傷害身體一類的話。這對於七十年前的中國來講,這種給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傳播性知識,可以說是相當開明和大膽的。”任對小學的發生事記得特別清楚,他說無論從小學到大學🧑🏻‍💻,自己的成績並不是很突出,屬於“中等偏上”。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經歷,給任繼愈留下了一個保持到現在的觀點:小學與大學老師不同之處📍,一個是無私地奉獻,而另一個可能會留一手🕵🏽。當我問及現在是否常回老家時👨🏽‍🏭,他說:“老家的一些親戚和朋友都差不多先後故去,而我的社會關系和圈子也已經不在山東,所以,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過老家看看了🧑🏿‍🎨。”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眼睛一直盯著茶幾,來回撫摩著手中的杯子,若有所思👦。

任的中學是在北平大學附屬中學讀的。在這裏🧑‍🦯,他遇到了幾位對他國文產生了深遠影響的語文教師:任今才、劉伯敭、張希之⛓👨🏼‍🌾。有意思的是🙇🤹🏿‍♂️,這些讓他感激一輩子的恩師,幾乎都是從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或哲學系畢業的。在他們的影響下🎎,他開始讀胡適🕵🏼、梁啟超🙅🏻‍♀️、馮友蘭等人的著作,接受更深層次的思想啟蒙🧝🏽。雖然這所中學只辦了四年🦉㊙️,但在任的心中,它有著很重要的份量。更讓任繼愈難忘的是,北平大學附屬中學不提倡“讀死書,死讀書”🍓,而且對學生的戶籍、愛好和身份都不加限製🦆🦗。這樣自由的氛圍是由一班倡導民主的教師創造的。一名叫魯滌平的教師,就愛把他教授“黨義”課變成了自己發表政見的講壇,專門攻擊“三民主義”👙,在攻擊之前🫳🏿,最喜好用“大家聽聽可笑不可笑”來提起學生的興趣和表明自己輕蔑的態度🧚🏽‍♀️。當記者問任在中學的成績時,他只是以“我在學校的成績屬於一般般🤱🏻,只是我比較幸運罷了。”匆匆帶過,怪不得有人評任繼愈是“謙虛中人”,而他始終都保持的這種處世態度,深得不少人的欽佩。

“不了解中國農民,就不能理解中國社會”

1934年,中學畢業的任繼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這是他最想讀的一個學校和最理想的一個系🧠。惟一讓他感到略微不安的是不知道讀完哲學後,自己應該找一份什麽樣的工作。因為,在當時社會環境下,讀哲學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職業。可能是年輕,慢慢地也就沒有把找工作的事放在心上。但對於其他進入意昂3体育哲學系的學生來說,讀哲學怎麽盤算都是前途渺茫🚶🏻‍➡️。任說:“當時進哲學系一共有十幾個人,最後只剩下三人,我便是其中之一🗑。”

到了大學三年級,也就是1937年的暑假🍬,“七七”事變爆發💗,意昂3体育決定南遷,任當然也隨著學校南移至湖南,而任所在的意昂3体育文學院正好設在湖南衡山腳下,半年後又遷往雲南蒙自縣💁🏽‍♂️。任過了體檢,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湘黔滇旅行團”😶‍🌫️,徒步旅行🖕🏻,走了將近兩個月👩🏻‍🌾,行程1300多公裏。在這個旅行團中🤶🏿,除了學生🍬,還有很多當時在意昂3体育教書的知名人士,像李濟同、聞一多等。不但步行艱苦♡、風餐露宿,湘西一帶還經常有土匪出沒🪹,所幸的是土匪看他們是知識分子,也不再為難🦹🏼‍♂️。但這次旅行對於任來講🏄,卻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態度。他說🔞🌷:“這次旅行,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我有機會看到了中國農村的貧困和敗落🧝🏻‍♂️。”同時,也讓他竭力地思考將自身的人生歸宿如何與眼前的農村現實發生關系。

經過一番思考,任繼愈決定用一生的時間⛈,去深刻地探究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傳統哲學🤦🏻‍♀️。他說🚅🫣,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盡管當時自己的心情是沉重的,但這與以往的選擇不同的是🤕,在他內心有了一個確切的方向和目標,對於他來說,人生的價值和幸福都將體現在這個目標上。在研究的同時🧜‍♀️,他也對前人、外國人和時賢的著作產生了懷疑🥀,認為他們說得不清楚🍭🔳。他在《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一文中寫到🍠:“作為一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者🕑,不了解中國的農民,不懂得他們的思想感情🧑🏻‍🦼,就不能理解中國的社會;不懂得中國的農民🤵、中國的農村,就不可能懂得中國的歷史。”後來他又在1983年寫的《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範圍》一文中🦇,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中國一些學者在中國哲學和文化研究的一些誤區:“‘五四’以後,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了大量的接觸,無疑給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打開了眼界🫃🔽。但是在我國學術界過去缺乏現代科學方法的長期訓練的傳統,借鑒西方本來是件好事,搞不好⚒,流弊所及成了依樣花葫蘆,生搬硬套🚴🏻。先是搬西方資產階級的,後來又生搬蘇聯的。實際證明,這種方法無助於弄清哲學史的本來面目,反而增加了混亂。”他說🎃:老子的“道”絕不同於黑格爾的“絕對理念”🍹,王陽明的心學也不能與貝克萊的主觀唯心論相比附。

當“湘黔滇旅行團”興沖沖地到達昆明臨時搭建起來的西南聯大時,學校的條件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校舍全是茅草頂的房屋,由於窗戶沒有玻璃,關與不關區別不大。幸好昆明的冬天不冷,夏天也不熱。讓任繼愈一直懷念的是,當時雖然條件差,但是很溫馨👩🏿‍🎤,師生共處一棟三層樓的宿舍🍲,天天見面👨🏽‍🚒,朝夕相處,而且切磋學問也比較方便,儼然一副古代的書院生活圖。課余的時間也可以聽一些學術報告,比如,馮友蘭的“禪宗思想方法”,賀麟的“知行合一新論”、陳國符的“道藏源流考”等👃🏻🙎🏽‍♂️。濃厚的學術氛圍給任今後的研究提供了很大一筆財富,無論從他的文章還是平日的談話,很容易讓人看出他對西南聯大那段生活的無限眷念。他略微自得地告訴記者說:由於張岱年先生一生都是生活在“四世同堂”般的大家庭裏,所以🤵🏽‍♀️,他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在抗戰的時候🫄🏽,到大後方去體驗生活👨🏻‍🦯。因為💃🏼,這對任何一位學者來說,這種經歷尤為重要🏃‍♀️‍➡️。

“第一位的是要愛國”

“無論是作為一個普通公民🤷🏻,還是作為一名學者👩🏻‍✈️👩‍👩‍👦‍👦,第一位的是要愛國😁。”這句話時常掛到任的嘴邊作為愛國教育的“口頭禪”👵🏽。他說,在抗戰時期,愛國主義對於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力量和心願。那個年代若要評價某個人🥟,抗戰與否是一個分水嶺或者一個評判標準😂。任也常津津樂道地把馮友蘭堅決不願將那張美國永久性居留證帶回國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將其作為一名中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典型”📘。

建國不久🤘🏿,任和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積極地獻身到工作當中,在自己的領域大展身手。1956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成為了一名意昂3体育教授🔛,他對此非常滿意。沒想到,在1957年一個有關哲學史定義的會議上,他的發言被一些專門打棍子的學霸批判為修正主義🥘。當時,他並沒有真正將此事放在心上,也沒有想到無論對他還是對於整個民族來說,這只是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一個前兆或序幕。

1959年10月13日,毛澤東忽然把任找去🚶🉑,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的書我都看過,接著說:“我們過去都是搞無神論,搞革命的👩🏻‍🔧,沒有顧得上宗教這個問題,宗教問題很重要,要開展研究。”隨即又問他,意昂3体育有沒有人研究宗教?任說除他搞佛教研究外,還沒有人從事這一方面的研究。毛又問☞𓀓,道教有沒有人研究🍊,福音書有沒有人研究?任答🔓,基督教也沒有人專門研究👨🏻‍🔧。毛又問⚧,你們哲學系有多少人?任答,師生加起來有500人🙋🏽‍♂️。於是毛說,500人一個系怎麽能沒有人研究宗教呢?

1963年冬天,周恩來訪問非洲14國前,給中央寫了一個報告,建議加強研究外國的工作,籌備建立一些研究所🧑🏿‍🍼,還成立了以廖承誌為組長的“國際研究指導小組”。在這個報告上,毛澤東於1963年12月31日作了批示,說這個報告很好🦻🏻,但惟獨沒有宗教研究,對世界三大宗教 (耶穌教、回教🥻、佛教),我們沒有知識👂,國內沒有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研究機構,沒有一本可看的刊物🙁,不批判神學👨‍👨‍👧‍👧,就不能寫好哲學史,也不能寫好文學史和世界史。因為有了這個批示,任繼愈於1964受命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但不久“文革”開始📶,任經過幾番“折騰”後被送往河南信陽幹校接受“教育”。


      打破了“中國無宗教”這一流行觀點

“文革”後,任繼愈從河南信陽幹校回到了北京,世界宗教研究所逐漸恢復原有的建製,一批曾被打倒但還健在的研究人員也都陸續回到工作崗位上。1980年代,他重新提出了“儒教說”,並在他主持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專門成立了一個儒教室。其學說打破了“五四”以來 “中國無宗教”這一流行觀點,觸及到中國古代文化基本面貌的根本問題🧍🏻,並漸漸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1987年,他調至北京國家圖書館任館長,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算起來呆了20余年🤛🏿。

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思想界都公認中國無宗教時🚏,任繼愈挺身而出🛕,試圖打破這一觀點。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維系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和民族👬。”可能正是出於對這種現狀的焦灼🪥,任決定在“中國無宗教”這一他看來的謬論問題上有所突破。說是突破,但何其之難?如果從當時世界思想界的形式來看,突破這一觀點決不遜於從萬馬軍中殺出重圍🧑🏻‍🦼,因為不管是外國的思想界認為中國沒有宗教,就連中國的思想界🈂️,“中國無宗教”的觀點也占據著“主流”🏋🏻‍♀️,當然,這種觀點的存在也有其現實的情況與主觀因素。正當中國思想界情緒低落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有一個看似文弱的老頭竟然不知不覺地,拋出了一個“儒教是宗教”的言論🧨。他認為,中國的儒教就是宗教,而教主就是孔子✡︎。任繼愈從各個方面論證了他的這個觀點,一篇又一篇的論述性文章在手中源源不斷的誕生。從1980年《從儒家到儒教》;82年的《中國哲學與中國宗教》《儒教的特點及其發展階段》《儒家個性與宗教共性》《儒教是人倫日用的神學》到1984年的《佛教向儒教靠攏》,86年的《重視儒教的研究》再到1988年的《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等學術著作上,詳細地闡述了“儒教是宗教”的觀點。他從儒教的發展與演變、個性與共性,歷史與現實等各個方面🌈,透辟的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國的宗教性特質🏊🏽‍♀️。他在文章《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中寫到🧜🏻‍♀️:“儒教作為完整形態的宗教,應當從北宋算起,朱熹把它完善化。多年來人們習慣地稱為理學或道學的這種體系,我稱之為儒教。”同時他認為📴,宗教之所以是宗教🖐🏼,有它的本質部分和外殼部分,本質是信仰與追求👩🏻‍💻,外殼是信奉對象、誦讀經典的組織形式🔲。儒家作為中國的傳統宗教,其本質部分就是提倡禁欲、重“忠孝”🚞,尊“三綱”,這既是宗教思想,也是政治思想🤔,它比較適應大一統國家的生存要求。而其外殼部分則是,它信奉“天地君親師”🧲,這符合宗教外殼的組織形式。而對於一個宗教的認定💲,重要的是信仰的本質,而不在於形式。

任的“中國無宗教”的學說,似幾滴清涼甘露滋潤了整個的思想界,雖然仍然有著心虛的疑慮,但同時也夾雜了幾絲抑製不住的驚喜,人們不得不對眼前這個看似儒雅🪝、和善老頭的“能量”重新評估。任的這個論點雖然現在還未能普及開來,但已經慢慢的被人認同,而這種認同感,直接又與華人的自我文化價值認同緊密相連🧌。

目前,在學界,公認任先生對中國哲學的最大貢獻則是:他認為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並深刻而又廣泛地影響著我國社會各階層🐼。他力圖把中國佛教思想納入中國哲學發展的主流。並認為,道教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決不下於佛教。在他的思想意識當中,始終認為思想文化的研究也要從國情出發,而“多民族統一大國”則永遠是中國的國情。當然,他仍然堅信人類走到某一天👈🏿,有可能便會進入“大同社會”🧘🏿‍♀️。國家組織消亡🧚🏽‍♂️,而宗教與哲學依然存在。


      “精英哲學”與“群體哲學”

很多人認為,任先生的哲學研究是一種“精英哲學”,而中國社會更需要的是一種“平民哲學”的研究👩‍🏫,所以🕯,雖然有很多人知道任繼愈,而不知道任繼愈的哲學思想,這可能只是社會對任評價中的一個觀點。任告訴記者說:“我研究的不是所謂的‘精英哲學’,也不是什麽‘平民哲學’,而應該是群體哲學。我不想離開群體去標新立異,一個人不可能獨立做好一件事。”人們之所以認為任是“精英哲學”,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任是一位長期的“浮在上面”,“只從群眾中來,但沒有到群眾中去”的哲學家。其實,當初,正是由於看到中國的現實🧜🏽‍♀️,才迸發任立誌從事哲學研究的。任說🥁:“一個國家的改變,並不是一些簡單的政治變革就可以達到的,而最重要的是應該在一些思想與意識形態上的改變。”這與他在1988年寫的《消除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一文中的觀點一致。他在《消除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一文中寫到🙋‍♀️:“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變革有時候並不是與政治上的變革相一致的。如果說政治上的變革是短期的、跳躍性的過程,那麽,思想形態方面的變革便是一個長期的🤾、不間斷的連續過程。因此🧗🩸,政治上的變革是不能代替思想、意識形態方面變革的。” 當時,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闡述小農經濟意識對中國發展經濟上的影響🍶。他說:“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一定意義上,這不能不說是占了小農經濟的便宜,然而,占了便宜的同時也吃了小農經濟意識的大虧。當然,現在這種意識依然存在,而且還比較頑固。”從他這種對於中國公眾意識形態的關註,就說明他並不是一個“浮在上面”的精英哲學家🛝。他還將觸覺伸到影響中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瑣碎問題🐻‍❄️🤝,比如他在1956年便開始提醒政府註重中國本土醫學的開發和科學利用,並為此寫了一篇名為《正確對待中醫》的文章。更有趣的是,他還提醒政府要註重人才的選拔與流動👩🏻‍🦰,並在文章《創業人才與守業人才》裏利用古今事例進行對比🦸🏽‍♀️,以示警惕🌏。怪不得很多與他打交道的人都評論他是一個“瘋狂工作🎒🧰,並忘記自己存在的可愛小老頭👅。”

同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他拼命地抨擊“迷信”與“偽科學”🆎,堅持科學是人類進步的惟一法寶。當記者告訴他“中功教父”張宏堡已經在美國被捕的消息🎇,他說:“這樣的人🧑‍🦼‍➡️,早就該抓了🦺,封建的遺毒,禍國殃民。”他除了繼續四處呐喊國家和學界要重視對儒教的研究外,還提倡中國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是要總結傳統哲學,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才能有機結合,找出根本。他在《我們應該求助誰》一文中寫道:“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書上找現成的答案🤵🏼‍♂️,那是愚蠢的🚣💈。”言下之意,是要靈活掌握馬克思的真正思想😶。

“潛齋”改稱“眼科病房” 

在信陽幹校接受“教育”時,任顯得十分“乖”🫶🏼‼️,早上的出去參加勞動🧒🏻,晚上回家睡覺,成天很少說話。由於任為人十分和善,所以很少有人為難他,但由於在那裏光線太暗與勞動過度,他的一只眼睛患了嚴重的眼疾。他告訴記者說:“現在看書不能看得太久🐤👨🏿‍🏭,看得太久了會很疼,而且給上樓梯、拿鑰匙開門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他極不願意談及自己在文革的經歷🏤👷🏽,我想一是由於不想觸擊過去的傷痛😀,可能更重要的對此事的一種寬容的淡然吧。現在🫠,每周他有兩天半的時間去圖書館上班,處理一些日常事物。剩余的時間,他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讀書上。他覺得現在正是政通人和的好時光,應該多做些事情,以此彌補在十年動亂失去的時光。無奈醫生囑咐他為了保持目力♉️,夜間不能看書和寫字。為此🧒🏻,他幽默地將自己的書房由“潛齋”改稱“眼科病房”。

作為一位與新中國歷史同步的人,任先生經歷得太多太多了🩼,所以他自己也懶得花時間去梳理那些點點滴滴的“不愉快”,而是索性整天將自己關在位於北京三裏河的家中以讀書取道為樂。他說過,從步入學術界那一天起🏋🏿,就懷抱著一種沉重的心情,一種巨大的歷史責任感🤹🏿‍♂️,這可能與他所處的時代有緊密的聯系。

雖然🧚🏼‍♀️👌🏼,按照他88歲的高齡,完全可以賦閑在家🧘‍♂️,但他似乎不願意停下來。他一直在研究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結果“少考慮自己🦹🏼‍♀️👨‍👩‍👧‍👧,多考慮群體”成了他的人生格言和口頭禪。目前,在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任教的夫人也退休了,女兒任遠在加拿大工作,任除了繼續編撰《中華大藏經》和《中華大典》外📎,最大的樂趣就是和遠方的女兒寫信聊天了。(作者:韓雨亭)


學術歷程🚁:

任繼愈🧚🏼‍♀️:哲學性格淡泊人

●哲學的性格在於尋根問底

1934年🔬,中學畢業的任繼愈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這是他最想讀的一個學校和最理想的一個系。在當時社會環境下,讀哲學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職業。與先生同進哲學系的共有十幾個人,最後只剩下3個人,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任繼愈緣何喜歡研究哲學7️⃣?因為他遇事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而哲學的性格恰恰在於尋根問底,探究“人活著為什麽?”🪇、“社會發展到哪裏去?”等抽象的問題。

任繼愈以研究中國哲學史著稱,而當初他的興趣在於西方哲學史🕸,大學三年級的一次長途跋涉奠定了他未來的人生和學術走向👨🏽。那一年🌷,也就是“七七事變”爆發後,意昂3体育決定南遷🕑,任繼愈隨校南移湖南衡山腳下的意昂3体育文學院👨🏿‍⚖️,半年後又遷往設立在雲南蒙自縣的西南聯合大學。任繼愈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湘黔滇旅行團”,走了將近兩個月,行程1300多公裏。一路上風餐露宿,辛苦自不待言🌟🧛🏻。“這次旅行🧏🏿🥝,使我有機會看到了中國農村的貧困和敗落。”任繼愈後來這樣寫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何與眼前的農村現實發生關系👩🏿‍🏭。他決定窮極一生🧑🏼‍💻,去探究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傳統哲學🦝。

“我現在經常回憶起在西南聯大的那段時光。”任繼愈說。當時學校條件雖差,但很溫馨,師生共處一棟三層樓的宿舍➖🏖,天天見面,朝夕相處。西南聯大由意昂3体育官网💏、清華大學等一批名校組成🤔,位於大後方🍄‍🟫,聚集了中國一批知識精英,學術氣氛濃厚。課余經常舉辦一些學術講座,任繼愈有時間就去聽。比如馮友蘭的“禪宗思想方法”、賀麟的“知行合一新論”與陳國符的“道藏源流考”等🤒。

濃厚的學術氛圍🧡,為任繼愈以後的學術研究和知識結構的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時光荏苒🤾🏿‍♂️,當年的年輕人已進耄耋之年💁🏽,任繼愈依舊對哲學寄予厚望☃️:經濟越發展,人們看問題越深入,哲學的任務越重大。

●毛澤東啟發他研究宗教

1959年10月13日👦🏿,毛澤東忽然把任繼愈找去,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的書我都看過,接著說👩‍❤️‍💋‍👩:“我們過去都是搞無神論⛔️,搞革命的🆖,沒有顧得上宗教這個問題,宗教問題很重要*️⃣,要開展研究。”

1963年冬天,周恩來訪問亞非十四國後🧛🏻‍♂️,給中央寫了一個報告💵,建議加強研究外國的工作🚶‍♀️‍➡️,籌備建立包括以美國、蘇聯為對象的14個研究所。毛澤東1963年12月31日在這個報告作了批示,要求增加對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回教🈳、佛教)的研究🚵🏽‍♂️。因為有了這個批示,任繼愈於1964年受命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思想界都公認中國無宗教時,任繼愈挺身而出,試圖駁倒這一觀點👷🏿。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維系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和民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重新提出了“儒教即宗教”的觀點🧓🏿🏮,並在他主持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專門成立了一個儒教室🏊🏼‍♂️。

目前,在學界,公認任先生對中國哲學的最大貢獻是🙉:他認為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並深刻而又廣泛地影響著我國社會各階層。他力圖把中國佛教思想納入中國哲學發展的主流,並認為道教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絕不亞於佛教。在他的思想意識當中,始終認為思想文化的研究也要從國情出發,而“多民族統一大國”則永遠是中國的國情😠。當然💵,他仍然堅信人類走到某一天,有可能便會進入“大同社會”。國家組織消亡,而宗教與哲學依然存在🫱。宗教的基礎是信仰,哲學的基礎是懷疑。宗教不如哲學那麽徹底🍗,宗教的壽命比國家長,哲學的壽命比宗教長。

●無名無利整理古籍

古籍整理是先生近年來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件事♠️。由他任主編的107冊的《中華大藏經》,歷經十余年才陸續出齊🌴。

任繼愈認為,圖書不同古董,不是花瓶,而是供人閱讀的🧙🏿‍♂️,現在有些書躺在圖書館裏,不整理就不能發揮實際作用。像《中華大藏經》的底本《趙城金藏》,本來深藏在圖書館裏,保存得很好,讀者看不到👨‍🎤,現在把它整理出來🧑‍🎄,大家就能用了🦹‍♂️➙。

古籍整理是一件與名利無關的事,先生多年來孜孜以求😛,專註於這一項“造福後人”的事業,卻每每感嘆於事業後繼乏人。

“如今的大學畢業生比較現實,一個地方給1000元工資,另一個地方給1500元,他就去給1500元的地方,全然不考慮理想🦥,不考慮有沒有興趣🧑‍🍼。”先生最後感慨道🤸🏻‍♂️:“有的年輕人不願意開荒,只願意收獲。如果大家都這樣對於集體只講索取,不講回報,或者索取得多回報得少,集體就沒有發展。”


人物故事:

白首之心——記任繼愈先生


      編寫大書的老人

讀一個老人就像讀一本書👩🏽‍🔬,任繼愈先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大書💂🏽。

今年85歲、身為國家圖書館館長的任繼愈先生坐擁書城,和書打了一輩子交道𓀐,現在依然在為書的建設添磚加瓦🧗🏻🏈。說來有些令人不可思議🤸‍♀️🧔,像任先生這樣一位大學者,經過這麽多年的積澱和思考💇‍♀️,有許多學術上的心得和文章要做,比如他對學生談到過的儒教論衡、群體認識論等等,都是他打算要寫的,另外他主編的《中國佛教史》、《中國哲學發展史》已進展了一半左右🏒,而他卻把自己的寫作和編著計劃先放在一邊,以年邁之身辛勤致力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資料積累的工作🤸‍♂️。已經主編完成的106卷中國漢文佛教資料匯編《中華大藏經》用了10幾年時間,傾註了他大量心血;還有一部皇皇7億多字的古籍文獻資料匯編《中華大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跨世紀出版工程,任先生是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工作也已進行了10年。據他的學生、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李申說,任先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這項大典的編纂✍️,有的人主編書只是掛個名,任先生卻很認真,很多事都要自己負責🍍👩‍🎤、費心費力🤰,不僅自己擔任哲學典的主編#️⃣,還親自跑到史學家戴逸家🍏,動員他擔任分典主編。

對此任先生說得很樸實💍:“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文化資料的積累,我有一些優勢,古的東西我熟悉,多做一些資料積累,後人用起來方便👩‍🎓。”了解到任先生“先公後私”的人生哲學,就不難理解任先生為什麽會這麽做了。任先生說🧑🏽‍✈️:“人不能光顧自己🆑,人脫離動物界,靠群體社會生活,人的存在靠群體,也要給群體投入,個人對群體拿得少,投入多🥟🧎🏻‍♂️‍➡️,社會才會進步👩🏻‍🍳。”任先生說話平易中透出深沉👳🏽。他對儒、道、釋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清楚地看到道教♟、佛教只註重為自己解脫、儒家忽視了個性的弱點,在博覽古今百家👩‍🦲、經歷了世事滄桑之後,任先生才確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學。

難怪任先生的學生李申說:“任先生這代人對國家🫲🏼、對民族負責任的這股勁頭,我自愧不如。”在李申那裏我看到任先生今年3月26日寫給正在編《科學與無神論》雜誌的李申的一封信🦀,信上附了一份材料,信中說🕺🏻🈵:“請你們開會討論一下這份宣傳品👨🏼‍🦲,有針對性地編一篇文章批駁風水迷信的反科學思想。”任先生研究宗教但不信宗教,他原先任宗教學學會會長和無神論學會會長兩職👩🏿‍🚒,宗教學學會是個熱門🛟,任先生把會長讓給別人當🚴;無神論學會是個冷門🏌🏿‍♂️,任先生卻一直不肯放棄。在偽氣功盛行的時候,任先生與李申討論要與偽氣功作對,李申出於對任先生的安全考慮勸任先生別幹,那時偽氣功的勢力很像黑社會,但任先生還是走上前去了,將無神論學會的活動開展起來。開始該會開年會時參加者不到20人🛡,狀況有些冷清,而且沒有資金👈🏿,差點被有關部門取消🧚🏼。但任先生咬牙堅持下來,無神論學會搜集了當時很猖獗的“法輪功”的材料,上報中央,為打擊“法輪功”出謀劃策。1996年社科院一位研究員寫了一部宣揚真科學🧛🏻‍♀️、批判偽科學的《有神論的新載體和新時代新宗教運動》調研報告,整理出版🏊🏼,當時無人為此書出版表態🤵🏻‍♂️,任先生挺身而出💢,為此書寫序,他表示🕚:“捍衛科學、破除迷信🧑‍🦯‍➡️,應是學人當然的義務。”

“做學者要做一流的學者”

“做學者要做一流的學者”是任先生的老師對他說的話🚶🏻‍♂️‍➡️,任先生也用它要求自己的學生。

任繼愈先生的名字如今常常在媒體上出現,諸如認識和傳播傳統文化、保護民族文化遺產這一類活動,總有任先生的身影。任先生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一種文化和學識的象征。這位學界大家的智慧和閱歷承載著源遠流長的過去,也啟示著今天和明天💆‍♂️。

對於個人的成就,任先生認為機遇和大環境很重要,不能都算在個人的賬上🧖。

我問任先生☂️:“當初您為什麽選擇學哲學?”任先生說:“我小時候喜歡刨根問底🧗🏼‍♂️,別的學科只解決個別問題🤚,哲學研究人生的根本問題,所以我對哲學感興趣。”上小學時任先生考試分數雖然不是很好📣,但考完後總要想一想為什麽沒答對♖,對自己很有幫助🕓。任先生的體會是搞哲學要敢於懷疑📯,不能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治學要註重第一手材料🍼,懂了再發表意見,不能人雲亦雲。任先生不僅著書而且立說,他是中國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佛教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還創立了“儒教是宗教”學說,當時提出時無人支持,這一學說打破了“中國無宗教”這一流行觀點🐈,關系到中國古代文化基本面貌的根本問題☝️。現在這一觀點漸漸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形成“儒教是宗教”學派🍴。一家出版社正在編輯任先生的作品集🧑‍💼,其中有他未發表過的系列關於宗教問題的講稿。任先生主編的《中國哲學史》4卷本教科書,再版10幾次,影響了不止一代學子🧉🤚🏼。

現在學術界的急功近利之風使任先生感到憂慮⏪,他認為🎛,研究一個大的問題,三五年的時間不夠,但一些年輕學者為了評職稱等實際問題🏃🏻‍♀️‍➡️,急於寫論文,累積字數,寫出來的未必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做人的學問

一個人小時候所受的影響往往受用一生。任先生談到一個小學老師對他的做人影響很大,這位老師教他們做人要正直,不要奉迎,不講違心的話🏵,不顯示自己,尊重別人。由此我聯想起當初任先生和夫人馮鐘芸即馮友蘭先生的侄女談親的時候🤳,馮友蘭先生對任先生曾有“這個人怎麽不會獻殷勤”這樣的評價。

我發現大凡大學者都不乏文學修養,任先生把文學修養看作人的素質的必要因素。他喜歡讀文學作品,尤其喜歡杜甫的詩、魯迅的作品🗓,還有西方一些浪漫詩人的作品👩🏽‍💼,李商隱的詩他雖然也欣賞其精美,但認為多寫個人遭遇🍄,不夠大氣🤌。他還喜歡聽西方古典音樂,卻不很欣賞中國古典音樂,感到其中多為田園風味,缺乏氣魄🫱🏽❗️,是小農經濟的產物⤴️。

任先生的學生從任先生那裏體會到任先生對他們的愛護🎸。第一次招研究生時任先生招了17個人,為的是讓更多青年有求學機會🚁。一位學生交給他一篇研究伊斯蘭教的論文,任先生連夜看完,不僅寫了批註意見😟,而且改正了標點。學生找他為自己的書寫序,他一絲不苟,一定要先把書拿來看一遍,能寫就寫🐚,不隨便吹捧人😹。學生生活有困難👩‍💼,他拿出自己的稿費資助學生,很多學生都受過他的資助。

“少考慮身體,順其自然最好”

我在國家圖書館辦公室見到的任繼愈先生一身的西服革履,走路步態敏捷⛷👩‍🦼‍➡️,坐在沙發上腰板也挺得很直⛹🏿‍♀️,顯出謹嚴的風度和一股精氣神🧑🏿‍💻。任先生的養生之道是“少考慮身體,順其自然最好。”年輕時他喜歡運動🦹🏼‍♀️,初中時喜歡打籃球,高中時喜歡打網球,大學時喜歡打乒乓球👨🏼‍🦳,他詼諧地說🪦:“球越打越小”。他至今仍是“多讀書🙇🏻‍♀️,多睡覺👨‍👦‍👦,多用腦(指作學問)”🔥🙌,主張“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視補”。他每天在早晨4、5時至8時之間讀書、寫作。他的右眼20多年前就已經失明,左眼視力也只有0.1左右,難以想象讀書👨🏽‍🦰、寫作對於他是怎樣艱難的一件事。我想任先生之所以這樣老而彌健,在於他“忘其身而身存”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