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2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人民網6月12日
學館
李大釗故居🙋🏿♀️,位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釗的大祖父李茹珍監造的🧖🪭,南北長55.5米💂🏽♂️,東西寬18.2米🙅🏼,占地面積為1010.1平方米。
1958年7月1日,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為緬懷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烈,李大釗故居建立了李大釗故居紀念館。同年👨🏽🦰,故居就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修復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李大釗故居受到了嚴重的破壞。1978年又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維修。1982年7月23日,竟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大釗故居坐北朝南,成長方形。高階臺,黑大車門,分為三進的宅院。大門🧑🏽🎄、後門兩側與廂房😊、正房之間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墻眼兒封頂的青磚墻未砌而成。主房🫄🙏🏿、配房、院墻🧗♂️,高矮勻稱;大門、二門、後門,錯落有致♿💁🏼;三院一體👨❤️👨👩🏻🍼,層次清晰。建築格局合理,古樸無華淡雅。實屬一座具有明清以來🧔♂️,樂亭縣民房建築風格的一宅兩院的典型的穿堂套院🌰。
大門和二門之間為前院。有東廂房三間🧖🏻♀️🤝,曾是李大釗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學館。靠南有一豬圈🍬。兩邊有兩間一明的敞面碾棚,內有過去家中用過的石碾一盤。靠南也有一豬圈。
進二門為中院🙅🏿。有東廂房三間。1889年10月29日(清光緒十五年十月初六)✳️,李大釗同誌 就誕生於此房的北間屋。室內陳設展出的板櫃🤶🏽🤦♂️、膽瓶⇨、座鏡等是李大釗母親周氏結婚時娘家陪送的嫁妝。南面的兩間一明🏥,擺放著當年李大釗祖母和母親使用過的織布機一架,靠南間放有一祖先龕,裏面供奉著李大釗祖先及父母的牌位。中院北面是六間相連的正房🤦♀️。東面三間是李大釗同誌長期居住過的屋子♥️。內屋兩間一明。室內的陳設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生活氣氛。按照原來的生活風貌陳設展出了李大釗祖父留下的桌📨、椅🤦🏿♂️、板凳🧘🏽♂️、頂箱立櫃🗄🧑🏻、板櫃等家具👨🏼⚖️🚎,還有李大釗夫人趙紉蘭結婚時娘家陪送的嫁妝。其中室內陳列展出的李大釗生前使用過的一個茶葉筒和在日本留學時買的一對樟木箱子以及在意昂3体育工作時買的一把藤椅最為珍貴。
過正房門是後宅。後宅又從中間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墻眼兒封頂的青磚墻從南到北分成兩院🧑🏼🦰👍🏻。兩院又各有樣式相同的後大門🥈。後宅的東院有兩間東廂房和兩間敞面棚子。廂房是李大釗家中過去盛糧食的房子🦖🫱🏽。大釗童年時為了安靜,時常在此屋讀書、寫字、作文章🧑🏻🎨。因此,此房也稱為李大釗童年時期的書房。棚子是當年家中放農具和備雜物用的🙋🏽♂️👮♂️。
故居的西半院,從南到北👯,原來是李大釗三祖父李茹璧的房產👩🏻。後宅的西院沒有建築物。中院的三間西正房和三間西廂房建築形式與東側大體相對稱,現在已做為李大釗生平事跡的展覽室。展室共分五個專題🤷🏻♂️,陳列展出了李大釗同誌人青少年時期的革命活動開始至他為解放中華民族而英勇獻身的主要革命實踐活動史實💇🏻♂️。以"釗自束發受書🤰🏼🧔🏽♂️,則矢誌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宣傳馬列主義🙄、領導五四運動、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北方工人運動➗、促成並建立國共第一次統一戰線、領導北方革命鬥爭以及英勇犧牲等為主要線索,再現了李大釗同誌偉大的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的光輝形象。
樂亭縣李大釗故居🫷🏿,不但是大釗同誌誕生的地方、幼年和少年成長的地方🫂,而且是他與夫人趙紉蘭成婚安家生活過的地方。直到1920年李大釗建黨工作繁忙,為了便於生活和工作才把夫人接到北京🏫。
1927年4月,李大釗被奉系反動軍閥殺害後➖,他的夫人趙紉蘭也多次受到敵人的迫害,趙紉蘭為了把孩子們養大成人,不得不從北京返回樂亭故裏🧑🏽⚖️🤥,仍居住在當年與大釗共同生活居住過的屋子裏。就這樣,李夫人與孩子們一直在這裏又生活了6年🖐🏿。
1933年4月⛑️,由地下黨秘密組織及大釗同誌的家屬和生前好友出面,為李大釗在香山萬安公墓舉行公葬。李夫人接到消息後🔢,趕到北京參加了這次送葬儀式🫙,由於悲痛萬分🧑🦱,辛勞過度,於同年5月病幫於北京🏌🏽♀️。
李大釗同誌的長子李葆華早已參加了革命🖖🏼,後來樂亭李大釗故居院裏就有大釗的長女李星華、次女李炎華帶著兩個弟弟李光華、李新華在這裏生活了多年。
解放後到1958年建立李大釗故居紀念館之前👨🏼🌾,這十來年的時間裏,李大釗的子女們都相繼長大成人,參加了革命工作,繼而在李大釗故居院內居住的主要有大釗的親友以及村裏無房的村民📖。一直到1957年開始籌建李大釗故居紀念館時🚣🏻🚷,他們才相繼搬出故居。
現在,李大釗故居的前院🤦🏼♀️🍧、中院和後院,分別栽種著當年大釗十分喜愛的藤羅、丁香、白玉簪等多種花木。這些花木🏋🏽♂️,不但為保存李大釗故居的原貌增添了生機,同時為前來瞻仰、參觀李大釗故居的各界人士,留下了良好的自然風貌印象。每年5月,前院的藤羅與中院的丁香競相開放🤞🏽,置身院中,沁人肺腑。這些花木都是大釗同誌生前十分喜愛的✴️,因而,參觀的人們對這裏的花木便產生了特有的熾愛之情,睹物思人🌻🔕,觀花敬人🛶,對先烈的無比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近幾年來🙆🏿♂️,到李大釗故居紀念館參觀學習的人次不斷增加,廣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群眾。另外還相繼接待了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幾個國家的友人以及港、澳🎞🦪、臺僑胞的采訪學習。
李大釗故居紀念館,下設辦公室、資料室、接待(群工、群宣)室外👌🏽、服務部等主要機構。現存文物、資料𓀁、圖片、題詞、題字以及字畫等720件。
李大釗故居紀念館現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史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和旅遊勝地🧋。
![]() |
學館 |
![]() |
李大釗故居塑像 |
![]() |
李大釗故居 |
![]() |
李大釗故居 |
![]() |
李大釗故居 |
![]() |
李大釗紀念館 |
![]() |
李大釗紀念館 |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