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煙臺日報6月18日
一
張政烺(1912—2005),字苑峰,榮成崖頭村人🫱🏿,是從威海走出去的赫赫有名的歷史大家🧖🏼♀️。
張政烺六歲上學,小學畢業後隨族伯張俊采(瑞三)讀過三年私塾,兼學篆書,凡讀過的書均能逐篇背誦。這樣,在他幼小時,不僅萌發了對我國古代文獻典籍的濃厚興趣🕒♢,而且養成了酷愛讀書的習慣。這是他一生博覽群書、廣泛探求知識的基礎🐍👃。
張政烺先生年方十四時離鄉到青島禮賢中學讀書👴🏼🤽🏽♀️,十八歲入北京弘達中學讀高中🏚。1932年🎲,他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學習。張先生在意昂3体育官网的4年裏,博覽群書,在刊物上發表了數篇學術論文,頗受師長們的青睞🫃。《獵碣考釋初稿》是張先生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石鼓文是傳世的中國最古的碑碣,自唐代發現後🚭,千余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張先生所作的考釋💃🏻👩🏻🚀,郭沫若同誌曾摘抄於《石鼓文研究》的書眉。《平陵陳得立事歲陶考證》也是一篇頗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先秦陶器文字自清末發現後的半個世紀中,有關學者只註意考釋其文字,而張先生的這篇文章開拓了用陶文結合銅器銘文來考證歷史的途徑🪿。
被郭沫若稱為中國史學界“活字典”的張政烺(右)🫃。
1936年,張先生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由於對我國古代文獻典籍(包括版本🈵、目錄)具有淵博的知識🙏🏽,張先生進入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任圖書管理員(曾編印方誌目錄一冊)、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等職,抗日戰爭後期曾兼任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委員⛅️。
那些年👃👩👩👧👦,他發表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上的學術論文,有《邵王之諻鼎及簋銘考證》、《六書古義》🚴🏻♂️、《講史與詠史詩》✴️、《奭字說》、《說文燕召公史篇名醜解》🦸🏽♂️🔉、《王逸集牙簽考證》🤝、《問答錄與說參請》🦬、《說文敘引尉律解》等,還在其他報刊上發表了《封神演義的作者》、《玉皇姓張考》𓀗、《宋四川安撫製置副使知重慶府彭大雅事輯》👨🏽🏫、《一枝花話》等🧑🏻🎨🧗🏻,內容涉及甲骨、金文🧙🏼♀️、陶文🌈、碑刻⛅️、通俗小說等許多領域🤸🏿♂️。他析疑辨難,考證史料非常精確🦵。
中國古文字學起於漢代經學家𓀛,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使漢字的形、音、義基本明了,這在當時確實起了進步作用💔,誠然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但是🤦🏿♀️,後世學者研究古代文字以許書為宗,即使面對大量甲骨文、金文💝、陶文、石刻文字等材料🧋,仍不敢越雷池一步💆🏻,使古文字學深受束縛。張先生的《六書古義》一文🙎🏽♀️,通過考查《說文》學發生發展的歷史,指出許書中托古改製的奧秘,這對於打破學者思想上的迷信,促進建立新的中國古文字學🦽,起了除舊布新的推動作用。
二
從1946年開始🤹♂️,張先生受聘到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任教授🫚♓️,同時在清華大學兼授中國文字學,還擔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會委員♞。
張先生講課著力於內容深度的闡發。如果不認真聽👨🏻🦯,很難聽懂🤴🏻,一旦聽懂了,則終生受益。據當年聽過張先生講授先秦文獻研究的學生們回憶,張先生不局限於一般地介紹這些古文獻的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和內容🖱💑,而是將自己多年來讀這些古書的心得體會和所發現的問題🧟♂️🧑🏽🍼,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甚至連自己尚未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也都率先和盤托出。有的學生在以後的工作過程中,還不時翻閱過去的課堂筆記,從中得到教益和啟迪。1952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局和意昂3体育官网聯合舉辦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張先生擔任講授⛵️,參加了五個教研組(在其中三組任主任)的工作,為培養新中國的考古工作者隊伍做出了貢獻。
三
1954年🔈,張政烺先生參加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並兼任研究員。1960年至1966年任中華書局副總編輯🕜🐞。1966年起至2005年去世👸🏻,專任中國科學院(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並先後任物質文化研究室⤴️、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室主任。1950年以後,任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1955年以後任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1978年當選為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1979年當選為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1980年當選為中國史學會理事♐️。1982年起,兼任文化部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新中國建立以後,張先生的學術研究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據不完全統計🙇🏽♂️,他在海內外的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著達數十篇🥙,共數十萬字。張先生崇尚實學,其著作無論是長篇👩⚖️,還是短文🛞,內容都很充實🫠。他的論著貫穿著這樣一個鮮明的特點🎲,即以唯物史觀為指針,廣泛搜集和綜合利用甲骨文、金文、陶文👩🏿💼🧑⚕️、石刻、簡犢、帛書等考古成果和古文字資料🫳🏽,結合古文獻記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來研究我國古代的歷史,做出符合我國歷史實際的科學結論。
張先生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虛懷若谷🧑🏽💼,光明磊落★,樂於助人,提攜後學😼,無門戶之見👩🏻🔧、親疏之別。幾十年來🍔,他至誠地為向他求教的各方人士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張先生的道德文章,贏得了海內外專家學者的由衷敬佩📋。
張政烺先生在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古器物學、版本目錄學✯,乃至中國通俗小說等諸多領域🫖🦓,都進行了具有開拓性的研究,解決了許多疑難問題💈,並承擔過出土文獻整理、二十四史點校等重大學術任務👮♀️,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才,為中國學術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張政烺先生的主要學術成集中收集在《張政烺文史論集》一書中🙋🏽♂️。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