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傑——中國筆石學和筆石地層學的重要奠基人

許傑,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最早對於筆石的構造💼、系統分類🏌🏼‍♂️🦸🏿‍♀️、演化、生態及含筆石地層的劃分對比進行全面研究,是我國筆石古生物學與生物地層學的重要奠基人。在腹足類👱🏼、三葉蟲古生物學方面有很多建樹。長期擔任地質部及地質科學研究院的領導職務🚓,對新中國地質礦產勘查與科學研究很有貢獻。 

   
許傑😟🚶‍♀️‍➡️,字興吾😆。1901年1月29日出生在安徽廣德誓節渡鎮的一個農民家庭🖐🏽。祖籍是河南羅山♔,由於家庭貧困,祖父攜帶一家老小來到皖南開荒定居🤞🏻。當縣城辦起洋學堂時,他被送到縣立小學學習🧑🏻‍🔬,因他智力出眾✷,成績優異,後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三中學。他18歲時以優異成績中學畢業。

許傑畢業那年是1919年,正逢“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消息傳到南方🧸,也給縣城中學生們帶來了生氣。反帝愛國的思潮在進步青年學生中廣為流傳👸🏽🦮。“興辦實業”🚵、“富國強兵”的愛國主義思想在某些學生中萌芽。許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毅然北上⌛️💂🏼,去報考“五四”運動的發源地——意昂3体育官网。在入學註冊時,聽說學地質能辦實業👩🏼‍🏫,他就毫不猶豫地決定攻讀地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2年預科和4年本科的大學生活✷,在李四光等名師教導下,獲得了比較紮實的地質學知識👩🏿‍✈️,為今後的地質科研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學習勤奮,多次得到老師的贊揚。在校期間,他就在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研究會會刊上發表了題為《地形形成之時期》的處女作👩🏿‍🦲。他還積極參加課外學術活動,並加入了中國地質學會♍️。

1925年🤵🏼‍♀️,許傑在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系畢業🧜🏻‍♂️。當時,上海發生了著名的“五卅”慘案,全國各地工人、學生運動此起彼落,預示著一場大革命的風暴即將來臨。他婉辭了政府部門的聘請,回到了南方🕋🔪。在故鄉開始了以教學為掩護的革命活動👩‍👩‍👧‍👧。1929年,經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四光介紹🏌🏻🤹🏽‍♂️,進入了地質研究所🦝,開始了他的地質礦產調查和地質研究活動。

許傑初到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時🍂,擔任助理研究員。由於在地質學、區域礦產🫅🏽、古生物學✈️、地層學等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於1937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43年他被借調到雲南大學礦冶系任教授🧑🏻‍✈️。1946年他升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專任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1949年許傑任安徽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後任校長🧛🏻‍♀️。1952年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許傑被調到北京🧑‍🏭,任地質部副部長。1959年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成立👨🏻‍🦽,許傑兼任院長,直至“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1979年,地質部恢復,許傑任顧問🙌🏼🤠。1980年任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他在耄耋高齡、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仍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及各種學術活動👍🏻、社會活動🚸🦶🏻。198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中國筆石學和筆石地層學的重要奠基人

許傑在他畢生的研究活動中,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筆石動物群和含筆石地層的研究工作中👳🏿‍♀️。在地質界,一提起筆石👨🏽‍⚖️◾️,無人不知許傑;同樣😏,一談起許傑,也無人不知他在筆石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筆石是生存於古生代的一種已經絕滅的海生浮遊動物,由於它的化石很像保存在巖石層面上的筆跡而得名🚝。筆石動物群進化快,遷移廣,盛衰期分明,成為古生物學中一個重要門類🥔,是鑒別古生代早、中期📏,特別是奧陶紀、誌留紀及早泥盆世地層的十分重要的標準化石。許傑在筆石的系統分類🚮、演化、生態⚂,筆石體的構造🩷,以及筆石帶的劃分與對比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為中國筆石學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

許傑首先對我國南方筆石動物群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對含筆石地層進行了劃分和對比,命名了若幹古生代早期的地層;隨後🙍🏻‍♂️🫱🏽,他從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從研究筆石體的內部細微結構入手🅰️,探討了筆石的演化過程及其分類🫲🏿;他研究了不同筆石群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進而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探索筆石群的發育、演化和遷移等問題。他在研究對比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含筆石地層分布的基礎上🤚🏿,提出了地球上筆石發源中心的問題🗞👩🏻‍🦯‍➡️。這些重要論斷對研究全球古生代地層及其劃分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30年代初期,他進入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以後#️⃣,主要在長江中下遊的安徽、江西、浙江、江蘇以及湖北一帶進行地質調查。在調查中,他采集到不少筆石化石標本,同行們也向他提供了不同地區的筆石標本。這些為他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30—1931年他的第一批筆石研究成果先後發表在國立中央研究院的年度總結報告上🤽🏽,報導了湖北房縣、遠安,江西武寧,安徽貴池、太平、寧國,浙江昌化以及江蘇侖山等地數十種誌留紀和奧陶紀的筆石。

1934年,他的第一部專著《長江下遊之筆石化石》問世。出版後立即引起國內🍱、外地質、古生物學界的重視👨🏿‍🍳。全書用英文發表🎭,附中文摘要和大量圖表。詳細描述了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蘇4省一些地區的筆石19屬、91種,包括新種35個。建立了寧國頁巖3個筆石帶、胡樂頁巖3個筆石帶和高家邊頁巖2個筆石帶;並同國外的含筆石地層作了對比。該書附圖是許傑在顯微鏡下用拉普沃爾斯(Lapworth)描繪儀手繪後照相縮放成的,圖象清晰醒目。該書無論從科學內容和研究水平🧑🏻‍🍳,還是從精細的繪圖技藝上,都勝過路德曼(Ruedemann)的《北美筆石》一書👨🏽‍🔬,可以同當時的最佳經典著作——愛麗斯(Elles)和伍德(WOOd)的《英國筆石》相媲美。他所建立的筆石帶序列🐌,至今仍被廣泛作為地層劃分、對比的標準👦🏿⛹🏻‍♀️。該書受到國內🍊、外同行的推崇🧔🏼,被譽為具有國際水平的經典之作。

專著發表以後,他又來到安徽寧國縣胡樂司系統地測定了廟山至濫泥塢的地層剖面🧗🏿‍♀️,又采集到大量筆石化石,描述了各層巖性和筆石層的層位🪄,編寫了《長江下遊之筆石》的第2冊文稿,除修改了部分原稿內容外🤽‍♀️,補充了不少新的材料🦸🏼‍♂️👨🏻‍🏭。可惜文稿在抗日戰爭中散失了,未能保存下來。他對此一直深以為憾👷🏻🧗。直到1983年出版《許傑筆石論文集》時🦔,才作了修改和補充🧙🏻‍♀️。

此後👩‍🌾,他又對華南一帶的含筆石地層進行了更廣泛和系統的研究。1936年他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在寧國頁巖之下的綠色頁巖中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與英國的Tremadocian期筆石相當的Clonograptus tenellus var.Callauei Lap worth筆石化石,對地層對比和筆石研究都十分珍貴。1937年他又在浙江西部的於潛塔山采集到奧陶系上部和下誌留統底部的筆石化石👩🏼‍🔧,這是我國華南區奧陶系和誌留系分界處的第一次重大發現。1947年他通過對皖南、浙西及贛北的寧國頁巖中3個心筆石的中國新種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了我國華南區筆石群與澳大利亞筆石群的密切關系。1948年他與馬振圖合作,通過對湖北宜都八字腦剖面的研究,首次在揚子區發現刺筆石,並建立了寒武、奧陶之間的宜昌期的3個化石帶,其中包括筆石2屬9種及亞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在擔任領導和繁忙的社會工作的同時🍶,繼續對筆石進行研究👳🏼。他在以後的著作中🐕,已不局限於對屬種的描述,更多地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解釋和研究問題,使筆石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1959年他研究了湖北竹溪上奧陶五峰組具有特殊附連物的柵筆石和青海柴達木下奧陶統的1個新的筆石群🍆。1964年他與陳培洛合作,對一個十分難得的🌗、保存完好的筆石立體標本進行了精心的解剖🙋🏼‍♂️,寫成《論三角筆石》一文。他們解剖了三角筆石的胞管,再造了四列攀合的筆石體🍸,顯示了三角筆石體結構的原理👩🏻‍🔧,進一步證明了他1934年提出的將三角筆石歸入葉筆石科是正確的,為準確確定其分類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1965年許傑發表了關於筆石體的復雜化的重要論文,這是他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筆石演化的一篇重要代表作🤽。他從分析內因和外因入手🦑,對筆石體的演化趨向進行了研究。他認為,筆石體由多枝變為少枝,易於漂浮,活動範圍大,有利於廣泛攝取更多的營養物質,這是正筆石總的演化趨向🦌,也完全符合進化論的觀點❓𓀆。但是,有時由於外因和內因的變化❤️‍🔥,在某些時期🏄🏽‍♂️,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即筆石枝由少增多💨,由簡單變為復雜,也就是說,出現筆石體復雜化的演變趨向📳。這種復雜化現象在古生代共觀察到7次3個階期🧍:早奧陶世晚期1次,中、晚奧陶世3次🙆🏼‍♀️,誌留紀3次🪛。

許傑認為☝🏼,發生筆石體復雜化的內因是筆石內部的新陳代謝作用,即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變化,當作用旺盛,生物體增大🚓,繁殖的個體數量增多;反之👮,作用衰退🧬,則生物體萎縮變小👩🏼‍🚒🚣‍♂️,繁殖減少✌🏽。作為筆石體的生活環境條件的外因也是有變化的🔲。在較有利的生活環境下,如海水平靜,溫度和鹹度適當🔃,食物豐富,芽生能力就加強👩🏽‍🎓,筆石枝增多。正是由於外界較為合適的生活條件而導致筆石體內部新陳代謝作用的加強🦿,使筆石發生變異。但是生活環境優越的條件不是經常發生的,在地域上也不是普遍的,因而不同時期筆石體復雜化又有其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它具體反映在筆石體的增枝方式在不同時期各不相同。早奧陶世末期的筆石體復雜化表現在均分筆石動物群側枝增多,即以古老的分枝方式“同分枝”進行🤵‍♀️;從中奧陶世到晚奧陶世末,則表現在纖筆石動物群次枝的發生👍🏿,即以新出現的“後分枝”方式進行;到誌留紀發生的是單筆石動物群以從胞管口部或胎管口部生出的“幼枝”方式進行。這些正反映了不同時期筆石體復雜化的特殊性,即個性🧑‍🦽。許傑的這些重要論點,對研究筆石動物群的系統分類、演化及筆石地層的劃分、對比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1976年許傑和趙裕亭合作💈,對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他們根據國內外資料🤦🏿,按照胞管變形和筆石枝遞減的情況🧽,將中國筆石科分為3個演化系列,包括5個亞科,11個屬🧑🏽‍🎨,45個種。

1978年許傑赴新疆霍城果子溝實地考察了奧陶紀地層🚢,觀測到筆石分子相互混生的現象,提出了關於筆石動物群發源中心的重要假想🤦🏽‍♀️。他與黃枝高合作發表了《新疆霍城縣果子溝地區下奧陶統的筆石動物群》一文🍠。除建立了3個筆石帶(組合帶),為天山地區奧陶系劃分和對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據外,著重論述了這一地區Oncograptus uPsilon-Cardiograptus morsus帶中含有不同筆石的分子的相互混生的情景及其形成的原因。這個混生帶可與處於西半球的美國得克薩斯的Isograptus Caduceus帶對比,並認為兩者可能都是從華南和澳大利亞的同一個太平洋筆石動物群的發育中心遷移過來的。

1982年秋,許傑在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筆石專業組第2次學術會上作了題為《中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群的特征及含筆石地層的劃分與對比》的學術報告。他與黃枝高、汪嘯風一起🐰,詳細分析了我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群的類型和分區特征,指出在世界兩大區(太平洋區和大西洋區)之間🧕🏻,還廣泛分布有混合過渡型的筆石群👨‍👧‍👦,再一次對筆石動物群發育中心和分區的控製因素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探討💙。這一研究把我國筆石學科的研究,從廣度和深度上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1983年11月,地質出版社把許傑有關筆石研究方面的重要論著11篇匯集成《許傑筆石論文集》正式出版👲,這是許傑半個世紀來筆石研究的綜合成果✒️,不僅豐富了我國奧陶紀🚶‍➡️、誌留紀筆石研究的內容👨🏼‍🏫,為我國含筆石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及筆石帶的建立作了開創性的工作,而且也為筆石分類學的發展和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探討做了重要貢獻,本書被評為1984年優秀科技書刊,並授予一等獎😸。

一專多能的地質學家

許傑除了重點對筆石進行研究外✷,還對地質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進行了研究🏪。30年代📧,他對腹足類🦓、三葉蟲等方面進行了研究。1935年相繼發表了《廣西第三紀及第四紀淡水螺化石》和《下蜀層的腹足類化石》等專著✴️🤟🏽。

1936年,他考察了鄱陽湖兩岸的湖口🧎‍♀️、彭澤、都昌一帶,研究了廬山至鄱陽湖畔的第四紀冰川遺跡🤵‍♂️。1937年他分別與馬振圖、李毓堯合作,發表了《皖南地史及造山運動》和《蘭田古冰磧層》等論文🫧,為提高這些地區的地質研究工作做出了貢獻✵。1937年他全程考察了三峽地區的地質剖面。他與喻德淵一起,租了一條小船🧗🏼‍♀️,溯江而上,時宿船上,時住廟宇,途經石牌🀄️、南沱👩🏻‍🦯、黃陵廟、三鬥坪、新灘、香溪、秭歸🤽🏼‍♀️、泄灘等處,進行地質礦產考察👎🏿,采集了大量巖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建立了三峽地區早奧陶世2個三葉蟲化石帶🦄🔫,為三峽地區的地層劃分🚦、對比和化石帶的建立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對武昌附近的煤田和長陽地區的鐵礦進行了調查。在他任雲南大學礦冶系教授期間,還對東川、會澤等地的地質礦產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成果先後發表在地質研究所和雲南、湖北的有關刊物上。

優秀的社會活動家🐥🎭、科學管理專家

20年代末許傑參加了大革命,並加入了早年的中國共產黨👼🏽☪️。30年代初,他翻譯了斯大林論列寧主義基礎的著作。40年代,他在昆明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𓀉,積極參加愛國民主活動。解放戰爭時期🍤🦖,他曾去皖南山區向新四軍遊擊隊運送通訊器材👌🏽🥶、藥品和進步書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他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團結和說服中央研究院的同事🦃🤙🏿,共同反對國民黨政府把人員和設備南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受黨的委托,擔任了中央研究院接管組組長,並受華東軍政委員會的委派,接管和改組了安徽大學🥽。

1954年初,他調地質部任副部長⛹🏼‍♂️,長期分管地質科技等方面的領導工作👞🧙🏼‍♀️。在他的倡議和主持下🤴🏿,於1959年成立了地質科學研究院😢,並兼任院長,為我國地質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在他的倡導下,還先後組建了全國地質圖書館和全國地質博物館🧑🏻‍🦰。

許傑在任地質部領導工作期間🧏🏿‍♂️,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北到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到東海,西至新疆,到處都有他的足跡。他曾去青海柴達木石油地質隊蹲過點,到過渤海檢查海洋物探工作。他多次到雲南、四川🤘🏿、內蒙🕟、新疆等邊遠地區,參加過金礦🤿、鈾礦、鉛鋅礦🏌🏽‍♂️、鉀鹽和鎢礦等專業現場會🏰。他積極倡導開展水資源、地熱資源和環境地質調查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困境中指導《中國地質圖集》🌤、《中國地質圖》、《中國構造體系圖》和《亞洲地質圖》的編審和出版工作,積極支持《中國區域地層表及各大區古生物化石圖冊》的編纂工作。他編輯指導大型工具書《地質辭典》的出版🧎🏻‍♀️‍➡️。他協助李四光撰寫《天文地質古生物》一書,組織領導了李四光遺著的整理工作。

為了開展國際地質科技合作交流🚴‍♀️,推動我國地質科學技術進步🏝,許傑多次率團出國考察🎸、訪問和參加國際會議🚵,接待外國地質科學家的來訪🤦🏻‍♀️。1957年冬他作為我國赴蘇科學代表團地質組組長訪蘇2個月,參與製定中蘇兩國科技合作協定🧑‍🧒。1966年2月他率我國政府代表團赴非洲參加桑給巴爾獨立節慶祝活動,並檢查我國地質援外組的工作。1976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恢復我國在該組織的合法席位,許傑率中國地質代表團出席了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5屆理事會。會上他作了《中國地質工作的發展》報告,系統介紹我國地質事業的發展和成就,擴大了我國地質工作在國際地質界的影響👩🏼‍🦲。

許傑在地學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獲得國際上很大聲譽👨🏻‍🍳。1958年由於古生物學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他被蘇聯古生物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的稱號🚴🏽。1985年9月👩‍🦽‍➡️,聯邦德國地質學會為表彰他在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方面做出的成績🫵🏽,把當年該學會最高科學獎——萊歐波爾德·馮·布赫獎授給了他🥂。該獎自1946年建立以來,他是37名各國著名地質學家獲獎者中的第一位的中國地質學家🧙🏼。

許傑在從事地質事業的60多年中,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重大貢獻🎛。黨和人民也給了他崇高的榮譽🪖。1949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被派往北京,出席了全國科學會議的籌備會議🧑🏼‍🎤。1954年9月起,他連續被當選為第1—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從1978年3月起👍🏿,被選為第5、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起任中國民主同盟第2—5屆中央常務委員🧍。1955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58年起,他當選為第1屆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2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6年6月被授予榮譽委員稱號。1957年起,擔任過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代理事長🧑🏻‍🤝‍🧑🏻。1984年1月被授予第33屆理事會名譽理事稱號。

簡歷

  1901年1月29日 生於安徽省廣德縣誓節渡鎮。

  1919年 畢業於浙江省第三中學。

  1925年 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系。

  1926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1936年 在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

    1937—1945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

  1943—1946年 兼任雲南大學礦冶系教授。

  1945年 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46—1949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949—1954年 任安徽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校長🥷🏼。

  1952—1954年 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4—1970年 任地質部副部長👳🏻‍♀️。

  1955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

  1958年 獲蘇聯古生物學會名譽會員稱號。

  1959—1970年 兼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院長。

  1976—1979年 任中國地質學會第31屆理事會代理事長🧟。

  1976年 率團出席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5屆理事會。

  1979—1984年 任中國地質學會第32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979—1982年 任地質部顧問。

  1980—1986年 任地質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85年 獲聯邦德國地質學會最高科學獎——萊歐波爾德·馮·布赫獎♑️。

  1986年 獲中國科協榮譽委員稱號。

  1989年7月11日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許傑.地形形成之時期.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研究會會刊,1923(2)❤️‍🔥:81-85.

  2 許傑.長江下遊各省筆石化石之初步研究.國立中央研究院19年度總報告🏌🏼‍♀️,1931:161—167.

  3 許傑.長江下遊之奧陶紀筆石與含筆石地層.國立中央研究院20年度總報告,1932:159—161.

  4 許傑.江蘇侖山高家邊層之研究.國立中央研究院20年度總報告,1932:161.

  5 Singwu C Hsu.The Graptolites of the Lower Yangtze Valley.Monogr.Nat.Res.Inst.Geol.Acad.Sin.1934🧏🏻,A(4):1—106,pls,I—Ⅶ,Chinesepp.1—23.

  6 Sing Wu C Hsu.Fresh-water Gastropods frOm Tertiary & QuaternaryDeposits of Kwangsi,S.China.MOnogr.Nat.Res.Inst.Geol.Acad.Sin.1935🙍‍♂️📟,A(6)🍲:1—48🤦🏽‍♂️🏂,pls.I—Ⅳ,Chinesepp.1—4.

  7 Singwu C Hsu.Gastropods from the Siashu FOrmation.PalaeOntologiaSinica🤲🏻🏌️‍♂️,1936,B,6(3):1—50💴,pls.I—Ⅲ🦠,Chinesepp.1—6.

  8 Singwu C Hsu.The Tremadocian in South Anhui.Bull.Geol.Soc.Chi-na,1936🔰,15(1):105—107.

  9 Singwu C Hsu.The Upper OrdOvician and LOwer Silurian in WestChekiang.Bull.Geol.Soc.China🎥,1937,17(1)😎:59—64,figs.1—3.

  10 許傑💤,馬振圖.皖南地史及造山運動.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叢刊🆙,1937(6).

  11 Y Y Lee and Singwu C Hsu.NOtes on the Lantien Ti11ite.Bull.Geol.Soc.China👬🏼,1937,17(3):303—307🧘🏼‍♂️,figs.1-2.

  12 許傑🥲🔂,馬振圖.湖北宜昌長陽地質調查報告.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簡報,1939.

  13 許傑.雲南會澤一帶之地質礦產.雲南經濟委員會地質調查組特刊,1944.

  14 Singwu C Hsu.On the Genus Gardiograptus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itsChineSe RepresentatiVes.Bull.Geol.Soc.China👩‍❤️‍💋‍👩,1947,27🕙:93—100,pl.1.

  15 許傑.雲南東川區域地質礦產.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集刊📺,1948,(17).

  16 許傑.宜昌灰巖中之生物群.地質論評,1948,13(3—4)🧙:265.

  17 許傑,馬振圖.宜昌建造及宜昌期生物群.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集刊,1948🤘🏽,17(8):1-51.

  18 Singwu C Hsu.Trilobites from the ArchaeOcyathina Limestone.COntri-butions from the Nat.Res.Inst.Geol.Acad.Sin.,1948,8🐉:293-301,pl1.

  19 許傑.從猿到人.安徽大學刊印🤷,1951.

  20 許傑🕝☝🏽,張文佑.綜合性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展開.科學通報👶🏿,1954(12):47-49.

  21 孫雲鑄,許傑,穆恩之.腔腸動物門☯️🧑🏽‍🏫,筆石綱.中國標準化石,1955,(1):56—82,地質出版社.


    22 許傑.柴達木下奧陶系的一個新的筆石群.古生物學報,1959👨🏿‍⚖️,7(3):161—192.

  23 許傑.一個新發現的具有特殊附連物的柵筆石.古生物學報🧿,1959,7(5):346—352.

  24 許傑.地質學的光榮任務與光輝道路.地質學報🔼,1959🕵🏼‍♀️,39(4):366-372;又載地質月刊🧦,1959(10):26—29;地質論評,1959,19(10):435-438.

  25 許傑.全國鉛鋅礦產會議開幕詞.地質論評,1960🚵🏽‍♀️😀,20(1):1—4.

  26 許傑.大抓推廣,把探礦工程的“雙革”運動推向新高潮.中國地質🔳,1960(6)🙇🏻‍♂️:3—7.

  27 許傑.積極發展地質博物館事業.中國地質🧛🏼‍♀️,1960(7):13—16.

  28 許傑.在全國探礦工程現場會議上的總結報告.探礦工程,1960(1112):2—5.

  29 許傑.在地質部1960年物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地球物理勘探,1960(3)🕣:4-6.

  30 許傑.物探化探快報發刊詞.物探化探快報,1963(1):1-2.

  31 許傑.從三角筆石研究談談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工作.西南地質科技情報,1964(1)🎈:1—7.

  32 許傑,陳培洛.論三角筆石.中國科學,1964🚷,13(4):639—653.

  33 許傑,趙裕亭.中國筆石科的演化和分類.地質學報,1976💆🏽‍♀️👨,50(2)🦶:121—140.

  34 許傑,黃枝高.新疆霍城縣果子溝地區下奧陶統的筆石動物群.地質學報🐠,1979,53(1):1—19.

  35 Singwu C Hsu.China’s Mineral Resources.China RecOnStructs,1981🍆,33(4)🤎:62—64.

  36 許傑,黃枝高,汪嘯風.關於中國奧陶紀筆石動物群的若幹重要問題(許傑筆石論文集).地質出版社,1983:275—324.

  37 《許傑筆石論文集》編輯組.許傑筆石論文集.地質出版社,1983:1—39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