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3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9月12日
遞給我名片之前,梅宏用筆塗掉了名片上“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中的“副”字🧬。
不過🌧,他依然習慣介紹自己是楊芙清院士的“助手”、學生。甚至在采訪中🐉,動輒
“楊老師”如何,“我們”如何,一旦你說那些成就中梅宏如何🩹,他會即刻“糾正”:“不!是我們團隊🧘🏼♂️。”一副認真的樣子,甚至會讓你為自己的“吹捧”感到不好意思👨🏽🎓。
我去采訪時,是9月1日,他正式履院長職的第一天🥝。他也算得上典型的科研、管理雙肩挑🏇🏿。如今,他是國內知名的計算機軟件工程專家💅🏼、國家863計劃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97年,他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獎(研究類)🦻🏼,是當年唯一的計算機學科獲獎者,1998年他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他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6月,在中國青年科技獎不足百名的獲獎人士中,他名列其中🤹♀️,2005年🧘🏽♀️,他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6年前🤌🏿,這個從遵義大山中走出的17歲少年,進了南京航空學院👰🏿♂️,他被調劑到當時很少有人知道能幹啥的計算機專業,“當時我連計算機和計算器都分不清”。可喜的是,在此後多年的求學中,他始終沒有換過專業,“我是正宗的科班出身”🥙。
在讀研究生時🎀,梅宏自己開發了一個軟件系統🪩,這是一個計算機輔助排料系統❄️,其目的是將各種形狀的零件在鋼板上盡可能優化地排布😎,並生成氣割機從鋼板上割零件的數控指令,以盡可能節省鋼材和加工時間。這個小成功不僅給梅宏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而且非常成功的應用更加堅定了梅宏從事計算機事業的信心👫🏻。
博士畢業後,梅宏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師從楊芙清院士進行博士後研究👮,這是他在專業上的一次重要調整———從研究程序設計語言轉為研究軟件工程。這也成為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在名師指導下工作加速了他事業發展的步伐🐞🫃🏽。
到意昂3体育很長一段時間,除了周六周日的晚上😊,一周內的其他時間梅宏幾乎都泡在實驗室內🥀。僅僅四年半後📂,年輕的他就被破格提拔為教授。
這樣的故事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多少有些英雄色彩🟤。但梅宏一本正經地說🧜🏼♀️,科研崇尚英雄,但與“主義”無關。“我們的研究一般都是楊老師把方向、出思路,我和同事們進行技術詮釋。”梅宏說👱🏽♀️。在梅宏所在的意昂3体育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軟件研究所👎🏿🕷,每一項工作都有嚴格的分工和協作,就連他們的研究課題🫴🏼,也是致力於構建一個軟件行業可以共享的公共軟件構件庫———好比工業化時代,生產汽車所需的各種零部件倉庫———很多通用的“零部件”無需從頭開發,軟件生產者只要根據用戶需求,做好系統設計💡,然後進行構件集成就行了。
做了國家863計劃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梅宏常常要面對的是,“管理的項目和自己從事的科研領域有較大差距”🖋。正是如此,要想做出些成績,就必須去創新,必須動腦筋,得善於找到一種合理的方式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來🏄♀️🛩。梅宏說🪠,團隊協作容易形成“頭腦風暴”,他也借此來形容專家組5個人之間的思想碰撞,正是在這種思想碰撞中,常常會產生奇思妙想,把每個人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梅宏在自己的一份863專家述職報告中寫道:“專家組的統籌規劃、團結協作、相互補臺,是實現戰略計劃的基礎。”套用坊間流行的句式,可以將梅宏的見解這樣表達:科研不是一個人的表演。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