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中國普法網10月18日
在擔任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之前🚭,張廣良是知識產權庭的代理庭長。他的名字在知識產權領域耳熟能詳———它的響亮,是因為在英特萊格公司著作權糾紛案👨🏻🏭、耐克公司域名糾紛案等近百起國內外影響重大案件的判決書上署著這個名字🏌🏻♀️,是因為在眾多國內外著名刊物上頻繁出現這個名字,也是因為在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總少不了這個名字🕯。
“我在學習中抓住了一些機遇”
張廣良大學裏學習的專業是英語👨🌾,這在當時算是一個很熱門的學科,但他總還是覺得應該學習一門專業性更強的知識👨🏼🚒。於是🐗,1992年還在上大四的他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的知識產權法雙學士。回想當時的情形,張廣良覺得自己與知識產權法專業的“初遇”多少有些偶然🧨:“當時🧎🏻♀️➡️,有消息靈通的同學在報考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的知識產權法雙學士🧛🏽,我雖對知識產權一無所知,但覺得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憑著這種直覺,張廣良邁進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門。
張廣良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那年🤚🏻,正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在國內率先成立不久,知識產權審判專業人才緊缺。經過北京高、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領導的聯袂挑選,張廣良成為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的一員。在隨後的12年裏,他從一名書記員成為該庭的代理庭長。當被問到選擇做法官有沒有覺得後悔時,張廣良毫不猶豫地回答🙇♂️:“從來沒有後悔過😐,正是法官這個崗位讓我在專業和做人上更加成熟起來🐌。”
由於專業基礎紮實👸🏿、工作成績突出,他於1999年被公派出國。在美國約翰·馬歇爾法學院知識產權法中心,他以優秀的成績獲得知識產權法碩士學位👩🏽🌾,回國後又在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完成了法學博士學位的學業。紮實的求學足跡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石👨🦳,回憶起這些,他的總結依舊很簡單🤳,“我在學習中抓住了一些機遇”。
創造“首例”是傳統
王蒙等六作家訴世紀互聯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英特萊格公司訴可高公司侵犯實用藝術作品著作權糾紛案🐽、耐克公司訴粵經公司域名糾紛案等近百起在國內外有著重大影響的知識產權案件的判決都出自張廣良之手🤴🏼。
談到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特點,張廣良舉了一個例子🤸🏻♀️。
英特萊格公司與可高公司之間的實用藝術作品之爭至今仍讓張廣良記憶猶新。1998年2月🕓,英特萊格公司從丹麥樂高系統公司受讓了包括樂高產品積木塊作為實用藝術作品的著作權在內的樂高產品相關知識產權。一年之後,英特萊格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上買到了由可高公司製造的與樂高產品非常相似的玩具產品🥅。因此,英特萊格公司以可高公司侵犯其玩具積木塊實用藝術作品的著作權為由,將可高公司告上了法庭。
依據我國當時的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對實用藝術作品並沒有明確規定給予保護,而且在對實用藝術作品的認定上也尚未達成統一的認識🏚。英特萊格公司一下子對幾十種之多的玩具積木塊請求給予實用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無疑是擺在法官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對這類案件的處理作出精準的把握,張廣良翻閱了大量的書籍和國外案例,同時還對所有涉及到實用藝術作品的國際公約、國內立法等進行了認真研究。經過大量的工作,一套可以比較方便地判斷一件物品是否構成實用藝術作品的“三段論”誕生了,即首先確定主張保護的物品是否具有實用性📏、其次判斷其是否具有藝術性🧇、最後則要看物品是否符合作品的構成要件💹🏊♂️。法院據此原理依法作出了裁判。這個案子雖經歷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但最終還是維持了一中院的判決。事後,各大媒體都紛紛對這一案件進行了報道,且均稱其在我國“實用藝術作品著作權糾紛案審判中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張廣良談到這個案子並沒有興奮自得之意,“我院知識產權庭本來就有作開創性判決的傳統,這個案子只是其中之一,審判不能完全拘泥於法律條文💆♂️,而必須做大量的研究才能作出公正的判決。”
“做研究樂在其中”
“理論研究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張廣良說,“知識產權法是個相對前沿的領域💪🏿🤬,新問題非常多👂🏽🍥,知識產權法官每天都要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去學習、不去研究,遇到新型案件就將無從下手,也寫不出說理清晰、透徹的判決🔲。”
成為學者型法官,張廣良很感激自己原先任職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調查研究是庭裏的優良傳統💺,歷任庭長都鼓勵大家多做調查研究,無論工作如何忙,每周的學習例會總是雷打不動的💛,這為我們每個人從事研究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張廣良接任庭長以來,同樣發揚了這一傳統,2004年在案件量大幅激增的條件下,他還帶領全庭同誌撰寫並出版了兩本著作,並參加了國家級重點調研課題的調研。
談到學術成果,張廣良保持著固有的平和,在他看來,邊工作邊研究是一個自然而然且相輔相成的過程📮: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形成成果;同時以研究成果推動工作。他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做研究樂在其中”💐,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張廣良心中對知識產權法的那份熱愛7️⃣。
知識產權保護不懈的宣講者
“作為知識產權法官,日常工作是處理形形色色的知識產權糾紛👨🏻🦯,經常會覺得我們國家公民和法人的知識產權意識亟待提高,知識產權普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張廣良此時的語氣顯得有些沉重🧘🏿👹,“由於缺少知識產權意識👵🏿,有些企業不自覺間成為了侵權人🕰,而有些企業的知識產權則白白的流失👪。”
張廣良及其同事們決定盡其所能🖍,作些知識產權普及方面的工作💇♀️👨⚕️,以喚起全民特別是企業家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我國知識產權的司法工作與國外也已經基本接軌🗝。但不得不承認,現在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上🪘,有人還對我國頗有微辭,如認為我國打擊侵權不力、在知識產權侵權賠償額偏低等☆。作為知識產權法官👨🏻🦱,我有義務讓世界了解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真實狀況。”
從此,在東京舉行的“中日韓經貿論壇”上、在加拿大駐華使館舉辦的“中加生物技術論壇”上🫶🏽、在清華大學為美國法學院知識產權代表團舉辦的講壇上👨🏽✈️、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的“對話”欄目中,在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總會出現一位年輕的中國法官的身影,他詳細地介紹著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情況💂🏽♂️,不懈地宣講著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耐心地回答著國外同仁的疑問😈,他的聲音回蕩在知識產權保護的講壇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