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光明網10月30日
陳瓊華,藥物生物化學家。長期致力於生物化學的教育與科研,為培養我國藥學專門人才做出了貢獻🐚。他在學術上的主要成就,是以現代生化藥理
陳瓊華🕵🏿♂️,1918年11月9日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其父是當地頗有聲望的中醫。1930—1936年💆🏻,他就讀於福建省立龍溪中學(今漳州第一中學),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尤其對化學感興趣。30年代初🗜,他加入當地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積極投身進步學生運動,屢遭校方警告和處分。
1936年春🕴🏻,陳瓊華高中畢業,因家庭經濟拮據🐐💄,在家鄉小學任教員。1937年🪢🧞,考入國立廈門大學化學系。但不到一年時間,由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學校內遷閩西長汀,他迫於經濟來源困難,未能隨遷而綴學,回家鄉再任中🧲、小學教員。1940年🎟,考取福建省清寒大學生獎學金🕸,就讀於國立師範學院理化系⚇。畢業後🤷🏼🧑🏽🏭,到遷至重慶的國立貴陽醫學院任生物化學助教。他在大學並未學過生物化學這門課👩🦳,只得硬著頭皮邊學邊教👨🍼。在貴陽醫學院這段經歷,奠定了他以後的專業方向🧟♂️。
1947年春,陳瓊華應聘到國立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今北京醫科大學)任教🐠🦺。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他在劉思職和張昌穎兩位教授的指導下🐫,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兩項有關營養學的科研論文和3篇文獻綜述,這是他初次從事科研的嘗試。
1950年3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由於工作需要🖐🉑,曾三次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和長春軍醫大學短期任教,後調到北京醫學院衛生系協助蘇聯專家指導研究生實驗課✂️,並參加編寫營養衛生學進義部分章節🏇🏼;主講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新課,並從事過黨政工作。
在北京醫學院近10年期間,盡管工作極不穩定🧑🏽⚕️,他仍以很大毅力,刻苦🪨、系統地學習了醫學基礎課👨🏼🚒🧝🏿♀️、藥學系和衛生系專業課,以及中醫藥學等近30門課程(包括實驗)🚶🏻♀️,為其專業主攻方向奠定了基礎🧛🏿♂️。
1956年秋,他被調到天津醫學院任教,並兼任醫學基礎部教師黨支部書記、總支副書記。
整個50年代,陳瓊華在北京醫學院和天津醫學院工作期間,由於當時政治形勢的需要,他大部分時間從事黨政工作,在業務上除部分教學工作外,科研幾乎處於停頓狀態。60年代初,大力開展“雙革運動”(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當時天津醫學院生化教研室正好又有進修生和畢業實習生🕚。從此,他開始了對中藥大黃的系列生化學研究以及營養學的研究🦹🏿♂️,在3年多的時間內完成科研論文共15篇🧑💻,先後發表在《藥學學報》、《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和《天津醫學院論文集》上。
1963年秋,他被調到南京藥學院(今中國藥科大學)任教,頭幾年他大部分精力用於主講生化課和編寫普通生化和高級生化講義🤚🏽♍️;另外🐈,繼續指導畢業實習生從事中藥大黃的系列生化藥理學研究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教學和科研均陷於停頓狀態🦸🏿♀️。
1969—1970年,因科研攻關的需要📬,陳瓊華參加了江蘇省計劃生育藥物——天皂合劑的研究🩸,此成果榮獲1978年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其後,他又進行計劃生育生化藥物前列腺素E1、E2⚁、番石榴根🤽🏻♂️、四季豆和九裏香等的研製。在“文化大革命”那種極不正常的狀態下搞科研🤷🏽,其難度可想而知。在前列腺素E1⚔️、E2的研製中💆🏼♀️,開始時經費只有300元🚵🏿♂️,人員又少👃🏻,一切雜務都要親自動手。原料和設備缺乏🛰,他就大搞綜合利用和修舊利廢。就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前列腺素E1、E2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基本試製成功🤠,並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陳瓊華在承擔繁重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同時,還熱心學會工作。曾任中國生物化學會第二、四、五屆理事,江蘇省生物化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和第二、三屆理事長,中國藥學會第十七屆理事、中國藥學會生化藥物分科學會第一🆒⇢、二屆主任委員🚶♀️➡️,江蘇省科協第三屆委員🐻❄️、《生物化學雜誌》第二屆編委等10個職務。
置身教育事業 培養科技人才
陳瓊華置身教育事業迄今已55載🤽🏽♀️,先後講授過生物化學、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營養衛生學和高等生物化學等課程。尤其是在80年代以後,他盡管年事已高,兼職又多,仍然為研究生開設了分子生物學🏃➡️、藥物代謝🤚、酶和代謝抑製劑及生化藥物學等專門課程𓀄。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總是一絲不苟地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他授課時講述流暢生動,條理清晰,深入淺出,重點突出,並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主動思維🧠,激發學生的鉆研興趣👋🏼。他還經常在課後聽取學生的意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因此🛀🏽,教學效果良好,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在課外🏋🏻♂️,他經常與學生談心,十分關心學生們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並盡力給予熱情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幾十年來,他培養了大批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其中不少人經常與他保持密切聯系🍚,他也熱誠鼓勵他們為祖國的醫藥事業做出貢獻,不愧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教學需要,他編寫了多種講義和教材👍🏼🏄🏿,尤其是從1979年起,他主編出版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藥學專業用《生物化學》教材🍜。這部教材在闡述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反映了現代生物化學的新進展和藥學專業本身的特定要求🖖,如增補了分子生物學、藥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學機理、藥物在體內轉運和代謝轉化、生物工程技術和生化藥物的進展等內容🤌🏿,切合藥學專業的需要,內容精煉☝🏽,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有些非藥學專業的院校也采用此教材🦆。1987年,他又修訂出版了該書第2版🎑;1992年再次修訂了該書第3版。
從1981年起到1990年🌛,他先後指導研究生16名🐎。在對研究生的培養上,他特別註重學術上的嚴謹性、思想上的創造性和操作上的獨立性等能力的訓練。這些年來,他指導的研究生科研論文共60多篇⛹🏼♂️🙍🏻,均已在學術期刊發表🏉,其中有6項獲得國家科研基金和橫向聯合技術轉讓費共30多萬元。
他還熱心於教研室和研究室中青年師資的培養,註重建立學術梯隊。早在60和70年代🤡,他曾先後推薦中青年教師多名到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和重點高校進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在任務繁重、人手緊缺的情況下,他仍然先後分批推薦和支持10多名中青年教師出國深造。盡管這樣做增加了自己工作的負擔👨🏽💼,但他認為是應該和值得的🍃。他經常勉勵這些出國人員熱愛祖國,早日學成回國,為祖國醫藥事業做出貢獻。出國人員中不少人學成後已陸續回國,成為骨幹師資和學科帶頭人,在教學和科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現代生化藥理學理論和技術研究傳統中藥
陳瓊華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十分註重科學研究。他在學術上的突出貢獻是以現代生化藥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我國中醫藥進行了研究。重點是對抗腫瘤👱🏽♂️、防治心腦血管病、抗衰老以及計劃生育等生化新藥的開發研究。包括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理化分析🧿、生物活性和藥理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機理㊗️、體內過程(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謝轉化)、臨床新用途等。迄今已在《藥學學報》、《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生物化學雜誌》🧜♂️、《南京藥學院學報》💂🏽♀️、《中國藥科大學學報》、《生化藥物雜誌》等10多種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134篇👨🏻🍼,其中大多數是在70年代末以後完成的。
陳瓊華在中藥大黃的系列生化藥理學研究方面共發表論文41篇🤷🏿♂️💤。大黃是我國重要中藥材,自古以來即有大量出口,用途甚廣🤰🏿,療效顯著🏝。早年,陳瓊華的父親即以大黃為秘方治療多種疾病,療效頗為顯著。他受此啟發,本想深入研究🦸🏼♀️🧑🏼🎓,但苦無機會👨🏿🦳。直到60年代才斷斷續續做了些工作,但進展不大。進入80年代後,由於他招收了研究生,有了助手,研究工作才逐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除了對大黃蒽醌衍生物進行了系列生化藥理學研究外🖕🏼,還對大黃新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例如在我國西北地區波葉大黃資源豐富𓀛,但由於瀉下作用不顯著而被列為非正品大黃🧓🏽😻,禁止藥用💘,造成大量積壓甚至銷毀。經他研究發現,波葉大黃多糖類具有抗衰老🧑🏼🍼⚁、防治心腦血管病👶🏼、抗腫瘤⚠️、促進機體代謝和免疫功能;對機體損傷有保護和康復作用(如抗輻射、抗白細胞降低🧑🏻⚖️、抗突變、抗肝炎、抗炎症👨🏿、抗高血糖等);對胰腺5種胰酶也有明顯抑製作用,可為治療急性胰腺炎提供依據,而且其毒性很低👰🏼♂️,無毒副作用🍟。從波葉大黃中提取多糖的副產品醇提物,對慢性腎功能衰竭也有明顯藥理作用,可為治療提供依據。因此,對波葉大黃的開發利用具有較高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
陳瓊華對中藥大黃的系列生化藥理學研究受到國內外(如美👎🏻、英、日、法🤽🏽♂️、意、德、荷蘭、瑞士、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專家的關註。先後有百余人來函來訪進行咨詢,並索取資料和樣品。瑞士和荷蘭專家曾專程來華進行專題性學術交流,美國教授來函邀請他出國訪問🏄♂️✊。1990年,在承德召開國際大黃學術討論會,他有8篇論文在會上交流,並有包括41篇有關大黃的科研論文集一冊在會上展出,受到與會代表們的關註👩🏼🚒,有10多個單位要求與他合作🤰🏿🧦。
在有關計劃生育生化藥物的研究方面🌱,陳瓊華發表了論文26篇🧑🏿🦰🚇。此類藥物大部分是在70年代完成的💅🏻,主要有前列腺素E1、E2、天皂合劑🧏🏼、番石榴根🐮、九裏香和四季豆等。其中前列腺素E1、E2臨床用於治療引產2000多例🤵🏽➰,有效率達99.4%🔌,此項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天皂合劑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和江蘇省科學大會獎🪹。番石榴根獲南京市優秀論文證書🧑🏽🏫。
在抗衰老和防治心腦血管病生化新藥研究方面,陳瓊華已發表論文43篇。80年代🌂,陳瓊華的主要工作是從我國傳統中藥和某些“山珍海味”補品中研製保健藥物和保健食品。他已研製出黑木耳、銀耳、銀耳孢子、海帶、紫菜🧜🏼♂️、毛木耳、猴頭菇🤾🏼♂️、牡蠣和波葉大黃等的多糖類物質。它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衰老、防治心腦血管病、抗腫瘤、促進核酸、蛋白質生物合成和免疫功能及機體損傷的保護和康復作用等數十種生物活性和藥理作用。其中✤,有6項成果已橫向聯合技術轉讓銀耳孢子多糖獲福建省重大科技成果4等獎𓀏。
此外,陳瓊華還作過營養學及其他科研工作💅,發表論文24篇。
陳瓊華從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並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的成長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在工作條件較差,尤其是人員緊缺而任務繁重的情況下🏄♀️🎮,他總是知難而進🏊,發奮圖強,去克服困難。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既不圖名,也不慕利,不論嚴寒酷暑,日夜奮戰🏮🏃♂️,甚至帶病工作。他一生的成就,就是靠這種艱苦拼搏的精神而取得的🫅🏻。
目前他已屆古稀之年,但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仍精神振奮🤷🏽♂️,經常加班加點,力爭在有生之年,為祖國的醫藥學教育和科研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這是他始終不渝的心願。
簡歷
1918年11月9日 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
1937—1938年 就讀於廈門大學化學系❔。
1938—1939年 漳州地區靖城師範學校任中學教員。
1940—1944年 國立師範學院理化系學習🚛。
1945—1946年 任國立貴陽醫學院助教。
1947—1956年 任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今北京醫科大學)助教👂🏽、講師。
1956—1963年 任天津醫學院講師🔮、教研室副主任。
1963年 任南京藥學院(今中國藥科大學)講師、教授(1978年晉升)🈵: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
1995年12月18日 逝世於南京🐎。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