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 貴州日報11月17日
著名作家蹇先艾新近被評為“貴陽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在蹇老誕辰100周年的日子裏,人們紀念他,是因為蹇老文品的獨特與人格的高尚。他的文品與人格,是那樣和諧完美地統一在一起,成為貴州文化界的一支標桿🧝🏿♀️,垂範後世👇🏽,永遠值得人們去學習與懷念🫣。
蹇先艾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以“鄉土文學”代表作家名世的。一些人以為蹇先艾的出名♦️🈂️,只不過因為魯迅先生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裏對他稱贊過幾句,並沒有什麽了不得。這其實是對蹇先艾文學創作活動的不了解。因為魯迅在這篇“序”中所評價者🧑🏽🏫,還只是蹇先艾1926年以前的創作,那時候,他還不過是一位二十歲的文學青年💁,此前一年,剛剛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尚在預科求學💢。
蹇先艾文學創作的鼎盛期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從“五四”中期他唱著鄉音步入文壇,至新中國成立前夕,這位文壇多面手,發表過近百首新詩,出版過散文集《城下集》、《離散集》、《鄉談集》🏠🛵,寫了一百多個短篇,出版了《朝霧》、《一位英雄》、《還鄉集》🏑、《躊躇集》🦸🏽、《酒家》、《鄉間的悲劇》、《鹽的故事》、《幸福》等八個集子及中篇小說《古城兒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青年蹇先艾在30年代還親自翻譯出版過一本《英美短篇小說集》,出版過另一本《國學知識300答問》,足見蹇先艾這一代學人中、西學問根底之深🧜♂️!
蹇先艾對於新文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早在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中時,他就與同班同學朱大楠、李健吾共同發起成立了“五四”以後中國最早的青年文學社團之一的“曦社”,並創辦了文學刊物《爝火》,在孫伏園、徐誌摩相繼主編的《晨報副刊》、王統照主編的《文學旬刊》以及趙景深主編的天津《新民意報·朝霞》等副刊上發表了不少新詩。他的《雨晨遊龍潭》、《春曉》二詩,曾由朱自清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他的新詩正如詩評家錢光培🤵🏼♂️、向遠在1982年出版的《現代詩人及流派瑣談》一書中所評:“蹇先艾的詩顯得典雅2️⃣,很像是古詩詞的新譯”,“他雖然用了不少文言詞語,但不生癖,不古奧,稍有文字知識的人就能讀懂”。
對蹇先艾的散文🦑,最早進行評論的是後來成為著名戲劇家、評論家的李健吾,他認為“在我們今日富有地方色彩的作家裏面”,蹇先艾“是最值得稱道的一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林非在《現代散文六十家劄記》及《中國現代散文史稿》二書中👨🏻💻,也稱道蹇先艾“撰寫的有些描摹人物的小品,顯得栩栩如生,很能傳神”。
蹇先艾的文學成就當然主要地體現在他的小說創作上。魯迅的評價已經廣為人知👨🏽🦱:《水葬》“對我們展示了‘老遠的貴州’鄉間習俗的冷酷🙇🏻♀️,和出於這冷酷中的母性之愛的偉大”🦸,“蹇先艾作品是簡樸的”👳🏻♂️,“很少文飾,也足夠寫出他心曲的哀愁🍭。”其實在魯迅之前,蹇先艾小說已經引起了評論家及小說史家的註意,李長之、張壽林、李影心等都專文評介過他的作品。香港的黃河在他續編《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三集時不但選入了蹇先艾的作品,還在“序”裏說👭🤸🏻♂️:從蹇先艾1928年以後的作品中看,“不論是內容和寫作技巧都比前一個時期堅定得多了,表現貴州山區農民和從事其他工作的人,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悲慘生活🛄,還是相當廣泛而深刻的”。認為他在第二個“十年”間所寫的作品🙍🏽,如《在貴州道上》、《鹽巴客》🆎、《鄉間的悲劇》等“在內容方面是相當廣泛而深刻的,寫作技巧也達到了一定完美的地步”♉️。蹇先艾文學創作很早就產生過國際影響🛟👩🏽🦲,早在1929年,他的小說《初秋之夜》就已被前蘇聯文學界譯成俄文🙋🏻,選進了以魯迅小說為首的《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集》💇♀️,由莫斯科青年近衛軍出版社出版。解放後𓀒,文學史家王瑤的《新文學史稿》以及多種現代文學史對蹇先艾鄉土小說仍有論述。從以上事實來看⛩,1948年,美國著名傳記作家傑斯將蹇先艾稱之為中國“卓越的短篇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顯然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溢美之辭。
蹇先艾文品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對於鄉土文學風格的追求與堅持。他在鄉土文學創作中,以絕大的篇章、最深厚的感情獻給了舊貴州這片貧困而苦難的土地🍷,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掙紮著的人們。在他筆下湧現出的眾多人物,挑夫、馬夫🦝、滑竿匠、鹽巴客🛕、乞丐、草藥販子🧑🏻🦰、家庭主婦、失業青年、農婦🌙、小職員、女藝人🕕、教員……對於他們的痛苦生活與不幸遭際,作家不僅作了忠實的記錄和典型的反映,建構了作家獨特的貴州鄉土的藝術世界😥,對他筆下的人物,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現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道的關懷,因而曾經感動過無數讀者;一些鄉土作品,至今也沒有失去其藝術的魅力。
蹇老的文品體現著傳統的仁愛精神🧑🦯➡️。仁者愛人🆙,實際生活中的蹇老,也是這樣一位人格高尚的仁者。
蹇老的仁愛之心是大凡與他接觸過的人都親身感受過的😘。作為貴州文學界的領軍人🍩🙍🏿♂️,盡管年過古稀🫖,開會又占去不少時間🤹🏿♂️,他仍然堅持讀書寫作。更重要的是他心存厚道💒,從無嫉妒他人之心。他不僅為許多作家的新作寫“序”,寫評介文章,不遺余力地推舉“黔軍”新人👳🏻♀️,更為不少業余作者看過書稿,這耗費了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蹇老從無怨言。蹇老雖然長期擔任貴州文藝界領導職務,但是他並不熱衷權力🤦♂️,更不以權謀私,只是想著怎樣才能更好地為大家服務。他歷來主張變“文人相輕”為“文人相親”🧑🎨。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夜郎自小,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要搞山頭。他認為作品才是作家成功與否的最有力的見證。他很有自知之明,常告誡我們不要做他那樣的“開會作家”。作為仁者,蹇老有寬容的美德。文革中他雖然深受迫害💃🏿📸,但他很少提到自己的事。對參予迫害過他的人,仍能以同事相處🤵🔥。他愛人以德,以德報怨🧛🏼,這就是蹇老最難能可貴、為一般人所不及的地方⚠。蹇老人格的影響力遠遠地超出了文藝界。因為德高望重🕺🏼,因而成為深受世人敬重的長者🧑🏻💻。
“力行近乎仁”👲🥑,正是對文學執著追求的精神#️⃣。當蹇老在世的時候,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支撐我們認真寫作🧑🏿💻,想使自己變得純粹和真誠的力量。那些年裏🪞,我們生活著,寫作著,就因為我們在蹇老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及其寫作態度的坐標。而在蹇老身後,今天的人們大概很少再去閱讀他當年的作品了,可是人們仍然將他推舉為“文化名人”👨👩👧,隆重地紀念他,正足以顯示出他的文品的價值及其人格的魅力。在這兩方面他所留給我們的人文精神遺產,都同樣寶貴,並將永存不朽🖐🏿。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