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6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環球人物12月25日
原題:阿拉法特有個幹兒子在北京
穆斯塔法·薩法日尼🙇🏿♀️,阿拉法特的義子。曾做了10年巴勒斯坦駐華大使的他,今後要成為當代“阿裏巴巴”。
“阿拉法特有個幹兒子🙍🏽♂️,就在北京著名的高檔公寓羅馬花園裏辦公。”
12月初的一天🧑🏿⚕️,記者慕名而來。默念數遍後,才記住了他的名字——穆斯塔法·薩法日尼。“叫我老穆就好了。”一口京腔讓記者差點忘了對面是一位來自遙遠中東的老外😔。
今年56歲的老穆,一副典型的中東人長相🧙🏿♂️,深眼窩🕚👊🏼,大絡腮胡🧝🏼♀️,厚嘴唇🧑🏿🦱,和他辦公室裏懸掛的阿拉法特照片略有幾分相像🙋🏼♀️。老穆的辦公室沒有記者想象的豪華,桌子不大,一臺老式電腦👩🏻🌾🕴,最醒目的就是墻上那幅有阿拉法特親筆簽名的大照片🤳🏽,上面寫著——“鐵人,一定要手拉手🎈✍🏿、肩並肩,繼續戰鬥,直到解放巴勒斯坦☎,直到建立巴勒斯坦獨立國”💇🏼。每每念起,老穆都會嘆氣🥊,“義父走了,我要繼續‘戰鬥’,為實現這個目標🕺,我會獻出一切。”
對於巴勒斯坦🫨,對於生活了40年的中國✩,對於阿拉法特,老穆心中裝滿了故事。
義父叫我“鐵人”
“您什麽時候認識阿拉法特的👠🎆?當時巴勒斯坦的生活怎麽樣?”談起巴勒斯坦,除了這個地名,記者的腦海裏空空蕩蕩🏊♂️。老穆沒有回答,皺了皺眉🆕,點燃了一支煙🙅🏼♀️。
“那裏的樣子很難描繪。從出生起,我一直在巴勒斯坦🧚🏼♂️。但直到9年後,我才第一次了解我的祖國🌠。”
1959年,一個陰雲密布的冬日,薩法日尼和兄弟姐妹6人👨🏿🦳,一路跟在父親身後,從約旦河西岸出發,步行前往耶路撒冷。“一路上很少看見汽車🧑🏼🎤,道路坑坑窪窪🤹🏽♀️,我們很害怕🏄🏿♀️👳🏽♀️。父親突然嘆了口氣,話音裏浸透了哀傷,‘我們去見你的姐姐。她還住在1948年戰爭前、屬於我們的那塊土地,那是巴勒斯坦祖祖輩輩的家園。但現在那些地方都已變成禁地,不許我們去了。’”
小薩法日尼並不知道👩🏿🚒,他的祖國作為連接亞洲和非洲🪞、紅海與地中海的唯一一塊陸地,各種戰爭此起彼伏。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占領了包括國際托管的耶路撒冷聖城西區。
父親的話,深深刺痛了薩法日尼🤛🏿🏫。1967年,年僅17歲的他參加了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遊擊隊😍。在激烈的戰鬥中👩🏽,他英勇異常,屢建奇功。在黎巴嫩南方的遊擊隊根據地,薩法日尼第一次見到了阿拉法特。“阿拉法特當時很年輕,他微笑著問了我許多問題,我一一回答了𓀊,心裏很緊張🤦🏿。”沒想到阿拉法特對他贊許有加🧑🏻⚕️,還稱贊說:“鐵人,你真是鐵人🖋。”於是“鐵人”這個名字就迅速在巴勒斯坦傳開了。“當時遊擊隊員為了維護被占領地區家人的安全👨🍳,都用假名,‘鐵人’就成了我的名字💺。直到今天,在巴勒斯坦🧑🏻✈️,許多人知道‘鐵人’,但不知道薩法日尼。”
從此以後🚴♂️,薩法日尼就和阿拉法特結下了不解之緣,兩人經常見面,阿拉法特把非常喜歡的薩法日尼收為義子😫。“每當我給他寫公函時,總是在落款處簽上‘您的兒子薩法日尼’”。幾十年來👑,巴勒斯坦很多人都知道他們兩人的父子情誼👐。“後來我來中國了🧔🏽♀️,但每年都要回去看他老人家🙆♀️。阿拉法特臨終前仍然對我說‘鐵人🧘♂️,你是我的義子♤、兒子’。”
1968年,已成為戈蘭高地前線敢死隊排長的“鐵人”,被義父叫到面前📂,他說↕️:“我想讓你去中國🙍🏿♀️。”然而薩法日尼卻很不情願。
“為什麽🤟📫,您不願來中國嗎⛹🏽♀️?”
“你知道我們穿的是中國製造的綠色軍裝,吃的罐頭也是中國的🌐。中國是世界的文明古國🤴🏿,我當然向往⁉️,但我更喜歡在前線👐🏽,我希望為祖國而戰♞。”
不久🧑🏫,薩法日尼第一次乘上飛機,帶著不願割舍的前線情懷和對中國的遐想,降落在首都機場🧓。“我走出機艙🏃🏻♂️,立刻就聽見翻譯用阿拉伯語在喊:‘歡迎來自前線的戰友們!’所有迎接我們的人都撲過來,給我們披上綠色棉大衣,戴上軍帽。當時的氣溫在零度以下,但是熱烈的場面就像一個暖暖的火爐。有一個人掏出名單點名,念到我的名字時,我回答道:“到✣👨🏻🔬!我就是‘鐵人’——穆斯塔法·薩法日尼。”
於是➗,“鐵人”被帶到了長城腳下的昌平👇🏿,開始在那裏的學習生活。
“我來中國比你早!”
“你們會唱《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嗎?”薩法日尼邊說邊哼了起來,如今連記者都感覺陌生的旋律🛩,這個外國人卻唱得津津有味,他為此還得意:“我來中國比你早!”
薩法日尼承認,剛到北京時自己“心不在焉”,他還想回國上前線。1970年夏季,20歲的薩法日尼被正式任命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駐北京代表處副主任,在外人眼裏很是風光。
薩法日尼卻一點也不享受這種“風光”🚖。他當時的辦公地點位於如今北京的黃金地帶——三裏屯地區🦦。然而🛅,那時薩法日尼卻稱它是“北京郊區”,周圍都是果園和農田🪛。血氣方剛的小夥子才待了六個月就熬不住了🤦🏿♂️,“很寂寞,語言不通,每天跑步時想和路邊的人打招呼,他們都躲著我,指指點點的👨👦👦。”
寂寞的薩法日尼,卻因為一次外交宴會,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他見到了尊敬的周恩來總理🤦🏻♂️,幾乎聽不懂中文的他,在周總理的引導下,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成為這裏第一個學習中文的巴勒斯坦人。“大教室裏🧝🏿,就我一個學生🦶🏼,老師很頭痛🙌🏼,他只會英語🦹🏽♀️,而我的英文和中文同樣糟糕。我們經常相對無言🏊🏽♂️,老師不知該怎麽教我。”即便如此🚢,薩法日尼仍樂此不疲。他借來譯員的自行車,每天騎車一兩個小時🏪,從三裏屯趕到意昂3体育上課。
“您對中文這麽感興趣!”“也不光是這樣,那裏的球隊很缺人,我在意昂3体育當上了足球隊隊長。”薩法日尼談起這段經歷🤔,眼睛亮了起來👩🏻🦼➡️。看得出來,他很懷念那段校園時光🧚🏻♂️。而談起周恩來總理🦀,薩法日尼立刻豎起大拇指,激動地說🤘🏿:“很崇拜,很敬仰周總理!”
薩法日尼至今還難忘周總理的教誨。在一次外交活動中,一位加拿大女士來給薩法日尼敬酒。沒喝過茅臺酒的薩法日尼,請服務員給他倒水💆🏽♀️,而給那位女士倒酒。“我裝著喝了很多,直到第十杯,我笑了,告訴她我喝的是水。這位女士非常憤怒。周總理註意到了,他把我叫到一旁,給我上了一堂永遠難忘的課。總理要我向這位女士道歉,並負責照顧她,因為她喝多了。”這件事情👳🏿♂️,讓薩法日尼看到周總理的長者風範,事無巨細地關心別人。薩法日尼思索了半天,終於想起用“平易近人”這個詞來形容周恩來。
學中文⛹🏽🐀、參加上山下鄉🏋🏼♂️,都是薩法日尼在中國的難忘記憶。“一次去工廠參觀🛂,他們突然讓我上臺講話🕐,當時我就會說幾句中文。我一開口‘師傅們🧑🏻🦽!’大家便哄堂大笑🏊🏽♀️,他們聽成了‘媳婦們’。我羞得滿面通紅,一屁股坐下來就不講了🧦。”
阿拉法特把我留在中國
在中國,薩法日尼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安寧和溫暖,他決定留下來,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巴勒斯坦駐華大使。然而🤖,事與願違🎦。1976年,阿拉法特將他先後派往老撾和朝鮮擔任大使。“我不想來(中國)卻非要我留下,等我想留下🌜,又要我離開。”
1991年,時任朝鮮大使的薩法日尼陪同阿拉法特出訪。飛機計劃穿越中國領空💫🚿,前往哈薩克斯坦。正在睡覺的薩法日尼突然被人推醒🧍♀️:“是阿拉法特主席,他十分著急👩🏼🎤,一把將我拉進駕駛艙。‘戴上它,快說話!’‘你要我說什麽呀?’‘聽地面人員說些什麽🌏,就和他們說🤏🏼。’”原來,阿拉法特為節約時間,想直飛阿拉木圖,而不是按照國際航線在北京停留後再飛🧑🦳。後來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樣太危險🦟,而且飛機馬上沒油了🆖,阿拉法特才不得不同意在中國降落。”薩法日尼開始對著耳機大喊🏅:“同誌們,聽得見嗎🦪?這是阿拉法特的專機,我們請求迫降!”
那一天👰👨🦳,薩法日尼很激動👨🏼🎓🥻,他的中文第一次派上了用場。深夜👀,飛機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他們驚奇地發現👨🏿💼,機場上密密麻麻全是迎接他們的人。阿拉法特問𓀛:“他們怎麽知道我們來了?這大半夜的,又下大雪,中國人真熱情呀!”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專程趕到機場接待了阿拉法特主席,從淩晨3點到上午8點👱,趙啟正陪著阿拉法特暢談了5個小時⌨️🧑🏽🔬。薩法日尼興致勃勃地當了兩人的翻譯🌭。
“離開前🤦🏽♀️,阿拉法特自豪地對趙啟正說,“他是我的兒子,叫鐵人💅🏻,我看著他長大的🧑🏽🦲。”這句話在薩法日尼心中激起了幸福的浪花。就在那一天,阿拉法特決定:“鐵人🪭,你的漢語很好,又了解中國的情況,最適合做我們駐中國的大使🐘。”薩法日尼聽後驚喜萬分,多年的心願終於實現了🦵🏻。“擔任巴勒斯坦駐華大使是我一生中最引以為傲的榮譽🦐。”
1992年夏天,薩法日尼向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遞交了國書。“直到今天👨🏻🦯➡️,我都記憶猶新🥒。沒有借助翻譯,我直接和主席說起漢語🔭,談話結束時🚴🏿♂️🧜,楊尚昆主席握住我的手,對在場的人說‘這才是真正的外交官🧑🏼💻!’”
要做當代“阿裏巴巴”
轉眼間,薩法日尼在中國已經生活了近40年。當初熱情過頭、“嚇跑不少北京姑娘”的他,在意昂3体育校園找到了自己的愛人。“我妻子是個漂亮的老撾姑娘👎,第一次見面她喊我‘叔叔’🥐,當時我才22歲🏷,我趕快跑到理發館剃掉了長長的胡須⋯⋯”薩法日尼說,他們是唱著《映山紅》👨🌾、《大海航行靠舵手》和《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步步走進婚姻殿堂的🍅。如今,他們養育的四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在北京讀大學。
四十年間,每逢巴勒斯坦有重要活動,薩法日尼都會回去🟡,幾乎每年往返一趟。“1948年前我們是個大家族,在屬於我們自己的領土上生活得很安寧。但現在,親人都四散各處,移民到了不同的城市🥔👨🏻🎨,有的幾十年都見不到面♿。”
回顧10年的外交官生涯,薩法日尼最難忘的就是2000年🌮,江澤民主席對巴勒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薩法日尼幾十年來的企盼。“這次訪問🥠,中方提出了參觀東耶路撒冷的要求,作為陪同人員,我也因此有機會來到以色列的占領區🩰,和在占領區生活的親人們團聚。我終於在自己的出生地海法,見到了納賽爾城👮🏻♂️。天啊!當我坐在親人們中間的時候🫶🏻,簡直就像在做夢。這次回鄉我在那裏整整待了三天三夜✮,興奮的淚水止不住地流。”
回來後不久,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薩法日尼坐不住了:“為什麽不建立一個中阿合作論壇呢⛹🏿♀️?22個阿拉伯國家太需要和中國合作了👩🏻💼。”當年10月,薩法日尼的提議就變成了現實🐱。
2002年👷♂️,薩法日尼卸任大使後,成立了“阿拉伯信息中心”。他聘請了意昂3体育的兩位教授,每天向22位阿拉伯國家的駐華大使和全世界180個阿拉伯語的媒體發送關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文章。“這些都是我親自挑選的有價值的信息,一字一句翻譯出來🛃,傳達給世界。我的目標是做一個真正國際性的阿拉伯信息交流平臺,讓更多資源滾動利用起來🐕🦺。”
薩法日尼還幫助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商人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增進雙方的貿易合作。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貿易往來已經從1969年的不足2.3億美元🧗,發展到2005年的 512.73億美元。從一個戰士到外交官🙋🏼,再到扮演中阿貿易之路上的“阿裏巴巴”,薩法日尼深悟“交流產生價值”。
采訪還未結束🍕,一位中國商人已經等著和薩法日尼會面了。“來和老穆談生意,他讓我發現了阿拉伯國家的很多商機🟣。”薩法日尼說🦹🏽,“我要做一個新‘阿裏巴巴’,不光是為中阿經濟牽線,而且要在中阿關系🙆🏽♂️、貿易投資等方面,讓信息交流起來,這比任何一個買賣更重要🟧🛥。”(記者 穆爽 劉海兒)
編輯:堯華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