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開拓者之一的王竹亭

王竹亭,鐵路工程專家、教育家,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開拓者🐵。畢生致力於我國鐵路的建設和教育事業。他參加和領導了我國多條鐵路的建設和管理工作;1953年後🚶🏻‍♂️‍➡️,專心培養鐵路科技人才👨🏼;勤於筆耕🏙,著作頗豐。為我國鐵道工程專業和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創立和發展、為我國的鐵路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竹亭🧜🏻,字紹莊、號雅軒🚴🏽‍♂️,1904年2月15日出生於河北省徐水縣一戶書香門第之家。祖父和父親在他幼年時相繼去世♛,家境困難,靠母親變賣家產撫養長大。在母親的教育下🕝,從小養成了刻苦、耐勞、勤奮、簡樸的優良品德。

1919年,王竹亭進入保定育德中學讀書👱💳。時值“五·四”運動高潮,加之該校擁有潘梓年、劉仙洲等一批優秀教師🏄🏿,校方還經常聘請一些社會名流來校演講,如當時的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蔡元培👧🏼、英國哲學家羅素等🌨🧑🏿‍💻。王竹亭在保定育德中學學習的五年時間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樹立了“科學救國”的終身抱負。

1923年,王竹亭以優異成績從保定育德中學畢業,並於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取意昂3体育官网工學院,以第二名成績考取天津北洋大學👩🏽‍🎤,但因家境困難🏹,都沒有入學。為獲取公費而就讀於北京交通大學俄文班✷,專修俄文。兩年後畢業💑,於1925年考上了公費的中蘇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鐵道工程專業🗾。經過五年的學習,班上除了俄國學生外😵,中國學生只剩下了幾人。1930年畢業時👍🏼,王竹亭名列全班第一🧚🏼,留校任教。按章規定,王竹亭可前往德國深造。但校長烏斯特茹高夫推薦王竹亭先去美國,然後轉赴德國💜。

1932年,王竹亭到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生院學習,翌年獲碩士學位🧑‍🔬,接著到BaltimoreOhio鐵路公司實習。1933年底,王竹亭由美國紐約轉赴德國◾️,到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W.Muller教授,從事聯結大型調車場、海港裝卸碼頭聯絡線的鐵路網設計研究👱🏿‍♂️。1935年👬🏻🫃🏿,希特勒上臺以後,推行種族歧視政策🤳,外國人在德國受到不公正待遇⏩,王竹亭憤然結束學業,提前回國。

回國後,經當時的鐵道部長葉恭綽推薦,王竹亭到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局工作𓀆。從1935年起,到1941年間,先後在粵漢鐵路株韶段🤦‍♀️、川湘鐵路籌備處🫅🏻、京(南京)贛鐵路🔆、天成鐵路、綦江鐵路、寶天鐵路等工程局工作。由於工作勤奮、作風正派、通曉俄、英🍭、德文,漢語根底深厚,深得局長淩鴻勛的賞識,先是破例定職為幫工程司💂🏻‍♀️🪺,很快又提為副工程司🧔🏽‍♀️、正工程司👨🏻、工程分段段長◻️、測量領隊。1941年,受鐵道部委任🪩,籌劃西意昂3体育鐵路的測設工作。

1941年後,為適應當時抗日戰爭的需要,王竹亭到西北公路、甘新公路🌮、南疆公路等公路部門工作,歷任科長、處長、總工程師等職。1945年因趕修南疆公路有功,被授予“景星勛章”。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王竹亭被任命為長春中蘇共管的長春中長鐵路局副局長(中方局長)🏀、代局長🏝。為爭國家主權Ⓜ️,保持中蘇對等地位🥏,1946年,他在沈陽設置了中長鐵路副局長辦公處,中方理事也改在沈陽辦公。

1948年,王竹亭在臺灣參加中國工程師年會後,有多種機會可供選擇:去美國學習機械築路,出任美國阿拉斯加鐵路副總工程師,或留在臺灣……但他選擇了回到北平,保護中長路財產,準備向人民交接🪪。北平解放後,由於王竹亭能夠按照黨的要求妥善地辦理了中長鐵路移交手續,受到鐵道部“移交出力,保管有功”的嘉獎🤹🏻‍♂️,並於1949年2月20日,出席了董必武🫢、葉劍英等領導同誌為北平民主人士舉辦的宴會。

1951年,王竹亭接受周恩來總理的的令派🏠,赴西北幹線鐵路工程局,任副局長兼總工程師,領導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條幹線鐵路的建設工作🎊。1953年,天蘭鐵路建成通車,王竹亭榮獲通車獎。

1953年9月,為了學習蘇聯經驗,把蘇聯鐵道學院體製、鐵道工程專業,尤其是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理論介紹到中國來,鐵道部調王竹亭到唐山鐵道學院任教授兼系主任🚋。從此🏄‍♀️🧍‍♂️,王竹亭一直專心於鐵路科技人才的培養工作💌⚓️。

1959年,王竹亭到北京鐵道學院(現北方交通大學)任教授📋,直到1987年退休🏌🏻‍♂️。在此期間,他在審定教材、培養研究生以及關於我國鐵路網建設的研究等工作中,盡心盡力,勤奮工作。

1984年⚒,王竹亭當選為中國地方鐵路協會副會長。

同年🌪,王竹亭在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六屆二次會議上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繼續當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王竹亭不顧年事已高,積極參加政協工作🏌🏽‍♀️,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經濟建設和統一大業出謀獻策🫠⁉️。

1992年9月11日,王竹亭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中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開拓者

我國鐵路興建之初🐗,選線設計工作多為外國人把持。作為一門學科,從基本理論到所含內容👨‍👦,以及設計方法等等🤷🏿‍♀️,很長時間內在我國未真正形成🙇🏽‍♂️。

王竹亭於1935年回國後,在我國鐵路建設中親自實踐。在這段時間裏,他白天工作✖️,晚間閱讀多種文字的文獻資料,經過十年的艱苦努力,到1945年,終於出版了《鐵路選線及計劃學(第一冊)總論》⛵️🧏🏽‍♂️,又經過近十年的時間,到1954年🤸🏽‍♂️,以《鐵路選線手冊》作為第五冊,出齊了《鐵路選線及計劃學》這一著作☎️。這是用中文出版的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第一部系統👶🏽⛹🏼‍♂️、全面的專著。

1953年,王竹亭調到鐵路高等學校工作以後🕝,潛心於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建立和發展。他借鑒蘇、美、德等國的理論,確定以牽引計算作為鐵路選線設計的理論基礎,以區間往返運行時分作為車站分布的原則🎅🏿,以技術經濟比較作為方案取舍的依據🧖🏼‍♂️,把技術標準的確定及定線方法的理論等作為鐵路選線設計的核心內容🤠,還介紹了撥距💉、線距的計算方法等等📰。在此基礎上,到1960年前後,以王竹亭為主編👨🏻‍🎨,編寫出版了我國自己的高校統編教材《鐵路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鐵路選線設計學科也不斷向前發展🏃🏻。王竹亭一貫倡導鐵路選線設計人員學習工程地質和經濟科學,告訴人們不能光從地形選線🎱,有時地質選線和經濟選線更為重要。王竹亭還特別重視鐵路選線設計學科與高新技術的結合🤵🏼‍♂️,他對航空攝影測量技術、遙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應用於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給予大力支持。中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從建立到發展,整個過程都有王竹亭的貢獻,他是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開拓者之一。

我國鐵路網建設的積極倡導者

鐵路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命脈,是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是國家建設的“先行官”🏄🏻‍♀️,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結構。世界上發達國家都經歷過先建成鐵路網,後實行工業化的“先網後化”發展過程🚷。王竹亭從青年時候起就認識到要改變祖國的落後面貌👩🏻‍💻,就必需大力發展鐵路事業。因而他選擇鐵路作為自己獻身的事業。為此,他刻苦學習蘇🦸🏿、美、德等國的先進知識。學成回國後,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潛心研究🛄,並集中了國內外許多先哲的精粹⛱,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鐵路網建設理論,這就是“先通後備👦🏿、分期投資🗝、分流補白🎙、速成路網”。

“先通後備🗂、分期投資”,即先求其通🆙,後完其備,使建設資金根據輕重緩急分期投入👩🏿‍🌾,以降低初期投資,加速資金周轉🚧,解決我國鐵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先通後備🤹🏿、分期投資”還為鐵路建設事業帶來主動權,避免因遠期運量估計不準或建設進程發生變化造成投資過大👨🏽‍✈️、過早帶來的經濟損失🙋🏻‍♂️。在我國工程實踐中📚,有些主事人借口“先通後備”,大量削減初期工程🦡,通車後,又不安排後期投資👩‍✈️,以致“後備”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缺乏系統觀念的主事方法,不足為訓。

“分流補白、速成路網”,強調在全國鐵路網建成以前❄️,以補路網空白為先,這樣可使貨流分散,避免長途轉運集中🪦,減輕既有鐵路和樞紐的負擔🧑🏻‍🎤,同時隨著路網密度的增加🧓🏻,分流作用也越強,鐵路抗禦災害的能力也越強。常言“只有堵塞的線、沒有堵塞的網”📥🧠,強調的正是“網”的作用🤞🏽。

在闡述鐵路網建設理論時,王竹亭還提出“被動運量”和“主動運量”等概念👨‍👨‍👧‍👧。所謂“被動運量”,就是社會上業已存在的運量➞,因而需要修建鐵路來運送;所謂“主動運量”,就是鐵路建成以後,促進了地區繁榮、經濟發展,因鐵路建成而帶來的新運量。

在理論研究的同時,王竹亭還和設計人員一道實際鋪畫了我國鐵路網的大致輪廓🙇🏽。認為我國至少應有十萬公裏的鐵路網,才能實現“四化”。

從50年代開始,王竹亭為宣傳早日建成我國鐵路網不遺余力🤲🏼,他發表文章,參加學術會議,並在政協會議上提案🪟。對自己長期工作過的西北地區以及至今尚無鐵路的西藏地區鐵路建設表現了極大的關心。他支持我國的地方鐵路建設,認為地方鐵路是全國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他被推舉為中國地方鐵路協會副會長♥︎。

王竹亭的一生是獻身我國鐵路網建設的一生𓀖,是我國鐵路網建設的積極倡導者。

我國優秀的鐵路工程教育家

王竹亭一生關心我國的教育事業,重視科技人才培養。早在他就職於鐵路工程部門時🍚,就曾受聘於東意昂3体育學、清華大學等院校🧑🏼‍🍼,擔任兼職教授🟨,講授俄文👷🏽、鐵路工程等課程。

1953年以後,他專職從事教育工作,撰寫了大量的教材,為介紹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又翻譯了許多專著。在這些工作中,他特別註意提攜青年教師🚟。通過工作,讓他們既學習科學技術,又提高外語水平🧑🏽‍🚀。例如在翻譯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高林諾夫新著的《鐵路設計》一書中📘,他先輔導青年教師學習俄文,再為他們修改譯文,常常工作到深夜。一批有為的青年教師在他的培養下很快地成長起來✴️。

王竹亭學識淵博,又長期在工程部門工作,所以講課中事例豐富、深入淺出🧜🏻‍♂️,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興趣濃,在教學中他還特別註重貫徹愛國主義教育🧑🏼‍🦰,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強調工科學生必須理論聯系實際,並親自帶領學生到設計院、鐵路建設工地實習。

王竹亭對解放初期我國鐵路工程部門的領導幹部學習專.業知識特別熱情,親自在“高幹班”上為他們講課和輔導。

1955年👲,王竹亭與蘇聯專家雅科夫列夫教授一道開始培養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第一批研究生。此後🐕,除“文革”期間中斷以外🧑🏿‍🚀,他先後培養了數十名研究生😺,為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輸送了骨幹力量。

他還關心工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工作過的單位🈂️,他都建立了工人文化補習班👩‍🔧,利用業余時間🥗,幫助工人學文化、學技術,一些工人在他的培養下🧑🏿‍🏭,後來成為技師或工程技術人員👨‍💼。

王竹亭一生勤儉樸素🐡、廉潔奉公、寬厚待人🫷🏼、提攜青年🦶🏻,對工作精益求精,對事業執著追求,對祖國一往情深,其道德風範、言傳身教®️👉🏽,在學生中有重大影響,受到學生們的崇敬。他為我國鐵路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是我國優秀的鐵路工程教育家。(作者:曾學貴🙅🏼、王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