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光明網3月20日
1910年胡適入美國康乃爾大學就讀。入校時,胡適學的是農科,但是在康大附設的紐約州立農學院學了三個學期之後,決定轉入該校的文理學院,改習文科©️。說起這其中的原因🧑🏻🎄,不能不提及“果樹學”這門課。
一次上實習課時,老師給每個學生分了30多個不同品種的蘋果3️⃣,要求學生按果臍的大小👩👩👧👦、果皮的顏色、果形的特征及果肉的韌度等加以分類。
這對於盛產蘋果的美國本土的學生來說🥑,實在是太容易了🙋🏿。他們無需把蘋果切開品其滋味,只要翻閱果樹索引或指南,便把30多個蘋果的學名一一填好👩⚕️🤏🏽,幾十分鐘便完成答案。可是,胡適和另外幾位中國學生在實驗室裏忙乎半天🦅,反復揣摩👨💼、對照💉、品嘗,填表分類的結果還是錯誤百出。
這次實習課後🥱,胡適開始意識到自己對農科課程幾乎沒有興趣,而且所學內容回國後也很難派上用場。學習這樣的課程,對自己的生命簡直是極大的浪費👩🏽⚕️。後來,胡適根據自己對哲學、史學和文學的興趣毅然從農科轉到了文科。
多年以後🥏,胡適多次在演講時告誡青年,在選擇自己學習前途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社會時尚為標準🚻,而要重視自己的潛能和誌趣,為自己選一個可以為之終生投入的發展方向。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