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連德故居前的追思🚂:這裏曾住過一位偉大的人

  

<v:imagedata

伍連德

<v:imagedata
 
伍連德故居


     從北京協和醫院東門出來🛵,向北😎,再向東,拐進狹窄的東堂子胡同,之後,就只需一味地向東,向東再向東......

一路都是工地。已被現代建築刷新的老胡同剛剛被風鎬和氣錘的噪音驚醒,我的心也不由得一陣緊似一陣👎🏻。

望到了✡️!那棟淡粉略帶藕荷色的有著孟莎屋頂和老虎窗的法式洋樓🧑‍🦼‍➡️,她還在!21世紀的朝霞輝映著百年老屋——在這散發著濃重古都氣息的土地上,一如剛剛過去的無數個風雨歲月👷🏼‍♂️,她依然沉靜安祥,依然美麗端莊⛩,寵辱不驚,不卑不亢🦓,在都市的喧囂中兀自默默佇立著🧑🏽‍🎓,透著高貴與孤傲......

這裏,曾住過一位非凡的人🫵🏿,但今天卻很少有誰知道。他的名字,他史詩般的英雄傳奇🥟,他用生命與意誌鍥刻的人類文明的偉大豐碑被深深掩埋於歷史的斷層,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直到我們今天來探索與發現——

讓時光回到97年前的北京💂🏿🌺:1910年12月19日上午11時🤴🏽,前門火車站。 從天津來的車上匆匆走下一位身材不高戴著眼鏡的年輕人。外面,等候的馬車夫迎上來:“請問,您是天津來的伍協辦伍大人🍱?” 他,就是青年伍連德。

伍連德(Wu- LienTeh),祖籍廣東臺山👨‍🌾,1879年3月10日生於馬來亞檳榔嶼❤️‍😵。少年伍連德學業優異,因獲英女皇獎學金而留英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他胸懷科學報國理想,應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之邀,從南洋回到中國,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堂副監督(副校長)👩‍❤️‍💋‍👨。

1910年冬,清王朝風雨飄搖大廈將傾之際,西伯利亞與中國東北哈爾濱一帶肺鼠疫流行🚐,疫情擴散迅速,一路南下,直逼京畿🐼,每日死亡人數以百計,一時引起極度社會恐慌。更嚴重的是,當時日俄以保護僑民為由,威脅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製疫情,將不準中國人進入參與防疫🥾。伍連德在此時臨危受命🧗🏿‍♀️,接到聖旨後兩天便 “率了一班醫務軍警人員” 義無反顧直撲一線,出任清廷特派全權總醫官。 “因當時此疫殺丟生靈幾乎凈盡,人民對於防疫多不明了,余遂發起共謀以學理經驗防範之策。眾舉余凡任用醫員及軍警等破天荒之防疫法,均經政府特準照辦,毅然進行。” 那是一場充滿了硝煙的戰爭——其中最緊張的一幕💁🏼‍♂️:“因疫區苦力不敷🔊,地已冰凍🧏🏿‍♂️🍌,暴露之屍體滿地,只一部分計見三千疫屍,遂奏請清廷準予火葬......”

伍連德博士和他的助手們在現場發現🦹🏿‍♂️:此次烈性呼吸性傳染病病源竟來自於一種草原上的旱獺👩🏽‍⚖️,捕殺旱獺的獵人和皮貨商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死亡率幾近百分之百。而他們聚集的客棧是始發🌊、高發區;伍連德遂組織力量🤦🏻,在傳染源頭重點地區隔離病患,滅殺病源;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區親手實施了中國醫史上第一例疫屍病理解剖🧘;為使救助人員免受感染👩‍🌾,他發明了並命令趕製了大批口罩——一種特殊的加厚口罩,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他以欽差身份在疫區緊急征用學校👩🏽‍🚒、戲院⚰️、浴室,把它們改裝成臨時消毒所💆🏽‍♂️,又把廟宇和教堂改為急救醫院🥫;他還爭取到了包括外國傳教士和地方中醫的積極協助。在缺醫無藥的條件下,采取果斷隔離措施🧖‍♂️,分設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他組織了龐大的運輸隊,緊急培訓、調動包括郵遞員在內的各行業人員一起投入救助🪖,在民間逐門逐戶地進行盤查。伍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扮演了一個龐大組織總司令的角色,給醫生👨🏽‍🔬♚、警察、軍隊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當時正值年關,為阻止疫情隨返鄉(山東民工)過年的人流沿鐵路傳播🎉🎇,伍連德一方面調動軍隊沿途設卡檢疫,同時通過外交途徑,安排日💻、俄的南滿鐵路和中長鐵路兩條鐵路停運👰🏿,並緊急征用車廂作為隔離病房……在伍連德等中外醫生的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控製。至1911年4月,那場噬殺了六萬生靈的烈性傳染病終被撲滅——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科學防疫、專家實踐與政府行政命令全民參與相結合,有效控製大型瘟疫的記錄🧑🏿‍🦳。伍連德也由此名揚天下🤣。

1911年4月初🫅🌜,伍連德主持了在奉天(今沈陽)舉行的國際防疫大會即“萬國鼠疫研究會”,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政府以東道主身份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伍連德被各國代表一致推舉為會議主席。也是在這次會議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譽為“鼠疫鬥士”——當時與會的世界各國的微生物專家,包括因發現鼠疫桿菌而以東方巴斯德自詡的日本教授北裏柴三郎👕🥉,都心悅誠服地將這個桂冠戴到伍博士頭上。如今近一百年過去了🦩,再也沒有誰敢用這個稱號,而1959年,晚年伍連德在寫就了650頁的英文自傳後,自豪而坦然地題寫了書名2️⃣:“鼠疫鬥士——一個華人現代醫生的自傳”......

東堂子胡同的這棟洋房是伍博士1911年買下的。加上漂亮的後花園有人說是清末留法建築設計師華南圭(1875-1961)的傑作。 輕撫歷史的灰垢和歲月的磨痕,伍連德故居昔日風采依稀可見:淺藍的門與窗欞,金屬線勒製的彩玻璃🛳,全木旋梯盤上閣樓....據住在裏面的居民講❌,時有美術生來此作素描。

然而🧚🏻,北京這棟舒適的府邸伍博士自接來家眷後🤾‍♂️,自己卻很少享用🚶‍♂️。他不知疲倦地東奔西走,中國現代醫學的大廈在那一代科學前輩的手下得以奠基,而伍博士其中的勞動和成果令今人看來更是難以置信🧛🏿‍♂️!這裏篇幅有限,從中國現代醫學史料中摘錄一二👆🏿,權作如下羅列——

1912年🙆🏼‍♂️,伍連德在哈爾濱創建了鼠疫研究所⏰、東三省防疫管理處之後在那裏工作二十多年;

1913年6月,袁世凱聘請伍連德為大總統侍從醫官🚵🏻‍♀️。但他很少待在北京🎙,仍駐守東北😡,防範疫情卷土重來;同年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來華考察🧜🏼,伍連德受外交部派遣參與全過程😔。這次考察的結果是次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派委員會來華考察17所醫學院校和97家醫院後開始協和醫院的籌建;

1915年2月5日,伍連德與顏福慶、俞鳳賓🧚🏼、刁信德等21位醫師在上海宣布正式成立中華醫學會😬;同年伍創刊《中華醫學》雜誌並首任主編;

1916年及1917年連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其間代表中華醫學會兩赴廣州銷毀鴉片;

1915年始⚄,負責籌建北京中央醫院。1918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伍連德任第一任院長。這是第一所中國人自己創建的大型綜合現代醫院即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前身;

1917年底,山西鼠疫流行👩🏻‍⚖️,伍連德奉命趕赴現場負責治疫。由於有了上一次經驗,這場奪去16000人生命的傳染病很快被控製住👨🏿‍🦰;

1918年伍連德任中央防疫處處長👩🏽‍⚖️,為控製國內鼠疫、霍亂👍🏽⛪️、肺結核🪁、性病等傳染病流行設置設計行政系統與規劃。

伍連德極力推動戒煙運動👊🏽,在他等人的努力下👩🏼‍🚒,1916年11月16日中國政府宣布嚴禁鴉片💇🏽‍♂️。在正式生效期以前🔮,在上海的猶太商人大規模囤積鴉片,政府花費二千四百萬收購了這批鴉片。伍連德和陳遺範受命🤐,於1919年1月8日到27日之間赴上海實施了虎門銷煙後的另一次大規模焚燒鴉片。

1920年底,肺鼠疫在哈爾濱再次爆發,伍連德十年間所建立的防疫系統經受了考驗。與1910年流行整個東北以至華北,死亡6萬人相比,這次疫發僅僅限於西伯利亞和北滿洲裏,死亡數僅為6500人;

1922年🤵🏽‍♀️,伍連德應奉天督軍張作霖之召,在沈陽創建了東北陸軍總醫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型軍醫院;

1926年9月,伍連德創建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任第一任校長👃🏼;

1930年7月1日,伍連德等各界人士多年收回國家檢疫主權的努力終有結果——全國海港檢疫管理處在上海成立。時任國民政府衛生部技監的伍連德被任命為第一任處長;同年9月宣布成立了上海海港檢疫🪪,伍連德任所長。

1930年9月,伍連德主持擬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海港檢疫章程》。汕頭、漢口、廣州之後✊,安東🧚🏿‍♀️🦵🏿、牛莊(營口)、天津、青島、大沽、秦皇島等檢疫處(站)也逐個辦理了接收手續🐷,一律改稱為檢疫所。從成立到抗戰爆發前的7年中🚶🏻‍♀️‍➡️,伍連德領導全國海港檢疫管理處陸續在各口岸建立起服務站和檢疫醫院及實驗室達20處之多,病床2000多張。

1932年,伍連德與王吉民合著英文版《中國醫史》出版印行;

1933年,伍連德等出資捐建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醫史館、亞洲文會會館,建立青年科學講堂.......

總之,伍連德在1907~1937年為國服務三十年間✒️,先後主持興辦現代西醫院🧑🏻‍🦯‍➡️、醫學科學院、防疫檢疫所、醫學研究所🧞‍♂️⏮、公共衛生行政單位及科學社團等30余機構,發表科學論文300余篇,代表國家與學界出席重大國際學術會議20余次——

回首已是百年身。站在伍連德故居前,一種帶有人類歷史感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這裏🧑‍🦯,住過一位偉大的華人科學家、一位科學實踐家,一位知與行高度統一、充滿創造力的動作超人!

梁啟超因此評價🫶🏽:“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我曾驚異🫢,是什麽給了他那樣的毅力膽魄激情和智慧🥤,在科學史上創造了那麽多的“第一”和“惟一” 💧!在他的語錄中找不到豪言壯語❤️‍,上世紀三十年代發表於中國最早的時尚雜誌《良友》的《伍連德自述——三十年來和疫菌的抗戰》中🏋️‍♀️,他也只是與青年讀者漫談道🤾🏽:“我覺得一個人擇定了他的工作後就應該認真去做。千萬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著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負責任。”如此輕描淡寫,令人想象不出當年的壯烈——1910年12月底的那個冬日,他舍棄平靜的生活,穩定的工作,優渥的待遇,告別愛妻幼子,奔向已殺生靈數萬的東北疫區🖕👨‍👦‍👦,他就沒有想到危險和犧牲?後來數次國內烈性傳染病爆發🏃🏻,他都沖在第一線。作為細菌學家,他當然清楚😗。因此在談及那段經歷時,他坦承:“在那動蕩不安的時期,如果缺乏信念的話,一個人很容易便會絕望到舉手投降的地步。”

就是這個“信念”,打造了伍連德精神:赤誠愛國🍴,自強創業——今天,這八個大字為他創建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奉為校訓。

遙想當年,抗疫功勛伍連德擇鄰而居東堂子胡同(原55號),應是有所考量的。今天看,這條胡同就是一條歷史文化長廊🎃:清朝末期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坐落於東堂子胡同原49號🖲,原為清大學士賽尚阿的宅邸,1861年改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清朝外務部。總理衙門的東半部為中國最早的外語教學機構京師同文館(今意昂3体育官网外語學院前身),西半部為各部院大臣與各國使節進行外交活動的場所🔛。這條胡同還曾排列著蔡元培、沈從文🧗、吳階平👦🏽👩🏽‍✈️、林巧稚、丁西林等等對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科技發展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名人故居……

有文章說:從蔡元培故居到伍連德故居,這一西一東兩座老宅院恰恰是為中國的民主與科學事業而功勛卓著的兩位先賢的故居,又好似“德先生”和“賽先生”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珍貴歷史見證🧕🏽。

應該提到的是𓀑,在伍連德故居居住過的他的家人黃淑瓊、林可勝、伍長庚也是人們不該忘記的——

黃淑瓊,被伍連德視作“我那纖細⛔️、柔弱🫲🏽🟫,異常美麗且有著文學天才的妻子” ,為著名僑領黃乃裳之女🫸🏿。她就在這棟故居裏🧻,以英文創作了中國四大美女小說🚨,英國劍橋大學華文教授吉爾斯博士稱之為“迷人的書”,並親為之作序。“此書後來在歐美各國出售,計重印三次🪮🌌,銷路頗佳💨。”伍連德回到中國建功立業,黃淑瓊是堅定的倡導和支持者;

林可勝🧗🏼,北京協和醫學院第一位華人教授,生理系主任🧼,也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在北京期間,我就住在我的姨夫伍連德的家裏……”;

伍長庚🎫,伍連德長子🚿。1906年在檳城出生👨🏼‍⚖️,一歲便隨父母來中國🤙🏻,後往美國求學🕸,於耶魯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羅徹斯特大學醫學博士💬。1935年回國,在北京防疫機構服務☞🧑‍🧑‍🧒‍🧒,7年後,在一場傳染病防治中不幸染病,以身殉職😋。

1931年9.18事變🧝🏼‍♂️,伍連德拒絕與日本合作,憤然離開了東北🌿。之後多在上海繼續他的事業。1937年,日軍踐踏我大片國土,伍連德在全國各地創建的衛生機構多遭破壞和廢棄,連他在上海的府邸也毀於炮火🚶🏻‍♂️,於是他被迫舉家遷回出生地馬來亞。他謝絕各方聘請💁,繼續在民間開私人診所懸壺行醫🫔。

1960年1月21日🧑‍🦼‍➡️,檳榔嶼鄒新慶律卅九號Ⅰ。一代名醫伍連德溘然長逝。這位與瘟疫抗戰了一生、似乎永遠不知疲倦的科學家永遠地安息了——

他留下一個遺願:將他的故居,北京東堂子胡同55號(今為東堂子胡同4-6號)這棟房產捐贈給中華醫學會。

朝霞映照在伍連德故居——人類文明史的偉大豐碑上,一位華人科學家的名字熠熠生輝,閃耀著永恒的光……

伍連德自述:三十年來和疫菌的抗戰

我是於民國紀元前三十三年生在南洋的檳榔嶼的🏃🏻‍♀️。我的父親原是廣東臺山人,因為謀生到了檳城。我的母親是一個馬來華僑。檳城學校都是用英文授課的,所以在童年時代,我就沒有讀國文的機會🏋🏽‍♀️。我在七歲的時候進了檳城免費學校🫓,攻讀幾近十年。主要功課是英文文學,英國歷史🙅🏼‍♂️,英國地理🪹🤵🏿‍♀️,拉丁文🧒,幾何等課目。我在學校的時候🚶,曾得了不少的獎。其中最難得的要算是皇後獎學金👩🏻‍💼。欲得獎金者必須赴新加坡參加考試🧅,我一共考了三次👨‍🔧:第一次及第二次均因我的年紀太輕未被錄取⌚️;直到第三次才償了我的心願☕️,終於獲得該項獎金我可以轉入英國劍橋義曼留學院做一個醫科學生了。獎金數額為二百磅🫴🏿,還要被英國政府扣去所得稅若幹🧜🏿‍♀️,所剩下的也就不甚豐裕了。只得竭力節省🩺,總算能夠勉強維持🪚。第一年費用很大🥢,又是一個新學生,所以覺得最苦。但是我幸喜有一位仁慈的教師💂🏻‍♀️,得了他的鼓勵不少;這位教師就是蕭恩博士,曾任倫敦氣象局局長的。第二年我又得了40磅獎金,因此可以還了一點舊債,第三年運氣更好得了第一榮譽🙇🏿‍♀️,並獲得獎金50磅👩🏿‍🔬。是年秋間我轉往倫敦去應聖瑪麗實習醫院的獎金考試,結果又幸獲獎。這一筆獎金共計450磅🤦🏻‍♂️,足夠我實習三年的學費。倫敦的學生生活不象劍橋,非常安靜。但是對於各科實習機會甚多👩🏼‍💻,我開始覺得醫術與人生關系的重要,那時便下了決心,將來學成後為祖國服務🤼‍♀️⏰,以期在醫務上能有所改進🏃⬜️。

在倫敦差不多實習了兩年半,我就在1902年4月間得了劍橋的醫學士學位。同班的共有一百三十五人,只有我一個人費了五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修完全部課程,並且還得了一個金質獎章及病理學科的獎學金。有人說得好:畢業是開始學習,我那時的急切問題就是如何增加我的經驗。恰巧我的母校劍橋義曼留學院給我一百五十磅研究學金,我得了這個機會,就可以做點研究工作了。起先在利物浦熱帶病學校羅斯博士指導之下做熱帶病的研究後往德法兩國繼續研究。我的主要研究為瘧疾與破傷風〰️,同時我得以與科學界名人朝夕過從👌,受益不少🦧。我的德法文也是無師自習的➞。因為我常喜與彼邦人士混在一塊兒,所以進步得很快。1903年的春天,我回往英國,就用我研究所得的結果去應劍橋醫學博士考試🧝🏼‍♀️,幸獲及格。我的論文題目就是“破傷風之研究”✡︎。我又在倫敦一個肺病醫院裏擔任六個月駐院醫師,因此⏭,我對肺癆也有相當的研究。

後來我就回到南洋加入科納侖布醫學研究所專門研究腳氣病。因為印度及南洋方面死於這種病的人很多🧚🏼‍♀️,不久我在我的故鄉檳城開業,應診三年之後,我的經濟方面才較為寬裕。但是我始終覺得不滿足🫳🏽,因為我總想做一點較大的醫務事業🤦‍♂️,同時我也想得個機會為祖國服務。在1906年,我與我的朋友開始參加禁煙工作,設法酬款開辦免費戒煙醫院,同時祖國人士也都大聲疾呼群起抗毒了👉🏻。

1905年8月,我與福州黃秀瓊女士結婚。我認識黃女士是在新加坡名醫林文慶博士的家裏,林夫人就是黃女士的長姊🤽🏽‍♀️。我們婚後的生活是非常美滿的。她歡喜文學,復酷愛美術🏊🏿‍♀️。她現已完成了三部有價值的著作,就是《楊貴妃》、《西施》𓀝、和《昭君》🧑🏻‍🌾。都是用英文寫的🧑🏻‍🦽💇‍♂️,文筆非常生動。除了國內一般讀者的好評外歐美各國人士亦互相爭誦🦺,這可說是她努力文學的報酬👨‍👩‍👧‍👦。我們的兒子長庚是1906年生的。他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約翰霍金斯大學及羅吉斯德大學專攻公共衛生💗,得受醫學博士,於去年底歸國。現供職北平市衛生局😘。

我第一次回祖國是在民國紀元前五年的七月🚻,那時滿清政府還沒有推翻,我應直隸總督袁世凱氏之聘,就任北洋軍醫處的職務🧑🏽‍🎄。旋復被派往倫敦柏林考察軍醫事宜🧤。次年回國🚦,蒙海軍大臣譚學衡氏的推薦⌚️,任天津北洋陸軍醫學校幫辦👅,那時我極力主張開辦一所新式陸軍醫院🍢,但始終未邀上峰核準。

1910年12月🪜,東三省發現肺疫流行,我就被派往防疫🔰🤜🏿。這次流行的猛烈,凡熟悉近代歷史者都知道的。死亡率差不多為百分之百♕,但是同時卻給我們一個難得的研究機會👷🏿‍♂️。我那時總算是一個小小的首領🧾,率了一班醫務軍警人員,努力工作。最緊張的一幕,就是我要求清廷準許將三千具暴露的屍體火化🍧,因此疫勢為之大殺,不久也就撲滅了🔘。因為這次防疫的成功🧯,次年四月清廷又派我和外務部施參事肇基主持東北防疫會議。列席的有十一國專家代表,我被推為主席🐺🚊。這次會議通過了一個很重要的議案,就是“東北防疫處”的設立。同時清廷因為我的微勞,賜以陸軍藍頂軍銜,又賜進士出身。

東北防疫處於1912年成立👸🏼。以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氏的贊助,共發開辦費十八萬元,以備建築及購置設備之用🏜;並由海關年撥經常費十二萬元,我早年建設新醫院的誌願,也就因此實現🦸🏽。先後在哈爾濱三姓拉哈蘇蘇大黑河滿洲裏及營口等處建了新式防疫醫院,以哈爾濱的規模最大,占地三十余畝,除醫院外👨🏼‍💻,附設有總辦公處,研究所,化驗室,藏書室及博物館等🤷🏻‍♀️。我在清廷將覆的時候是一個很忙的人。在東北防疫會議後即被派往海牙出席鴉片會議😎,並與其他二代表簽訂著名之1912年海牙鴉片公約🏅🧙🏻。次年又偕顏惠慶博士出席海牙第二次鴉片會議,民國成立後,我被聘為大總統府侍從醫官,連任計十余年。

我雖為粵人🏄🏿‍♀️,但是到華南的機會不多🖕🥞。1915年,香港大學贈我法學博士名譽學位,我方赴港一行🕸,並順遊廣州🙋‍♀️。次年因中華醫學會在廣州開第二次年會,我又到了廣州一次。同年前財政總長周學熙氏在北平西山招我往見,托我代他計劃開辦一所肺病療養院。因為西山有松柏參天的幽美環境🏎🧖🏼‍♂️,正是一個療養肺病的好所在🧑‍🧒。但我卻勸他不如在北京城內中心區域開辦一所範模普通醫院,範圍較廣🕴🏼,且適合實際上的需要🔀。周氏也贊同我的主張,就召集當地官紳及慈善家開了一次會議⛰,議決除籌款外,由周氏先於鹽余項下撥洋十二萬元,並組織一委員會專司其事。這樣就產生了現在最盛名的北平中央醫院。我被推為組織委員,並兼醫務長🐵👩🏿‍🏭,所有募捐建築及設備事宜,均由我負責。建築費共用了三十余萬元,於1918年正月正式開幕👮🏽,一切設備均為最新式的🤛🏻,在那時可算國內一所最完美的醫院。我記得大連南滿鐵路醫院院長曾要了我們的圖樣去做參考🤝↘️。

1917年年底🕉👨‍💻,肺疫又流行了🫷🏿👥。這次是發源於內蒙侵入綏陜🖕🏿😙。我偕同美籍教會醫士二人及助手多人🛍,赴綏組織防疫總事務所於豐鎮💁🏿‍♂️。當地民眾智識未開👰‍♂️。對於我們很是懷疑;我們所乘的專車幾被焚去。這次疫菌的流行🤷🏻‍♀️,計死去一萬六千余人。自流行以迄止息,共有七月之久。

第二次的東北肺疫流行,是在民國九年的冬天。但因我們已有了相當的準備👩🏼‍🚀,故罹疫死亡者連俄屬西比利亞在內,只有八千余人🙂,——第一次流行差不多死去六萬人。兩次流行相隔十年🔴;在這十年中🎉,東北的人口卻增加了一倍;我們的防疫人員繼續研究🌛,對於這惡疫的來源,有了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就是有一種蒙古旱獺,大小同貓一樣👳‍♀️,是肺菌疫的保留者;常由獵戶先受傳染🎱,引起流行。我們不能禁止他們打獵🙅🏿‍♀️🧝🏽‍♀️,只好替他們施行預防註射🛌🏼💻,及獺皮消毒,以減少人類的被染。

1922年夏,因為聖約翰大學贈我科學博士名譽學位,我到上海走了一遭。次年🙋🏽‍♀️,我應奉天督軍張作霖氏之召,替他在沈陽建了一所醫院🦃,就是現在的東北醫院🤮;能容病人五百人,由月臺直通車站,該院建築費共費洋七萬元。翌年,我得了洛克菲洛基金委員會的衛生獎學金,便即赴美專事研究最新衛生工作🖐🏽🙍🏽。並在約翰霍金斯大學研究公共衛生年余,又得了一個博士學位。遠在第一次東北肺疫流行的時候我就打算完成一種論肺疫的專籍,終於在民國1926年的秋間給我寫成。由國聯衛生部印行出版⬆️。同時我用這篇費時十五年的著作,去應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醫學博士考試,結果我得授醫學博士學位。

1927年春🛸,應國聯衛生部之聘👮🏻,往歐洲去考察衛生事宜。我由哈爾濱動身,取道西比利亞👺,歷遊歐洲諸大名城,閱時雖只四個月,但因均為舊遊之地🧑‍💼,又幸通英法德語言,所以在這短期內所看到的比一般旅行者為多。戰後的歐洲🐦‍⬛🚙,較之戰前的歐洲完全不同🈶,我所得到的印象甚是深切。無論戰勝國或戰敗國,均一致努力,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在醫務方面,亦有一種新的氣象。是年年底,我趕往印度加爾各達出席第七次遠東熱帶病學會議,在印度共三個月,我的足跡走遍了全印,行程一萬兩千英裏,僅從旅遊的意義上來說,也可算是壯遊了。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於財政外交各部以外🧏‍♂️,添設了衛生部。薛篤弼氏辭職後,長部的是劉瑞恒氏⚈,對衛生行政有很多的革新。1930年,政府任我為衛生部技監👬💁🏻‍♂️,不久又被派充海港檢疫處處長😬👩🏽‍🔬,兼上海海港檢疫所所長,直到現在,差不多已經有五年了👩‍🦲。在這五年中,我與同人努力檢疫工作,天津,塘沽,秦皇島⏳,廈門🤳,汕頭,武漢各檢疫分所,亦均次第成立。

一二八上海發生中日戰事時🌩,我與同人自動參加救護工作📊,直至戰事終止😲。是年夏季,上海霍亂流行🥎,來勢頗為兇猛,所幸我們在上一年有了一個小組織,名為中央防止霍亂臨時事務所✮,聯合上海本埠各衛生當局,共同負責💂‍♀️。我被推為主席🦬🔧。因為我們有了這種組織,所以撲滅起來容易得多👨🏻。但這次上海患者仍超出四千人之多。內中死去的也有三百余人。上海是東方第一港口,為檢疫便利起見🧑🏿‍💼🧑🏼‍⚕️,我覺得應有一所最新式的檢疫醫院🛴。去年就在吳淞海濱飯店舊址開始建築🔀🧜,現已完工🦒。這所醫院所在的地點,堪稱適當,交通亦很便利🏊🏻‍♀️。

我很喜歡旅行。恰好我的旅行機會也多🧖🏻‍♀️,每年我要到華北華南視察檢疫狀況各一次🥪。1931年及1934年🏌🏿‍♂️🚺,我又被派往國外兩次😶‍🌫️,均是到日內瓦出席國聯衛生部的萬國衛生會議😒。

我現在雖是衛生行政人員,但對於醫務社會及文化事業都很喜歡參加。我所加入的團體有十余種之多🎲👩‍🦱。如中華醫學會👮🏽‍♂️,中華麻風救濟會,中國防癆協會,公共衛生學會🦛,中國科學社🕵🏽‍♂️,亞洲文會💂🏿‍♀️,國際問題研究會,太平洋協會,及中國評論周報社等。上海亞洲文會講演廳的建築費🦊,大部分是我個人捐助的🈶。因此那個講廳也用了我的姓名做廳名。

這一篇回憶是記帳式似的寫了許多,讓我暫告一結束吧🙅🏻。我不是一個文學家,沒有生花的妙筆🫣。讀者諸君讀了這篇東西之後,如果覺得枯燥乏味🛍️,這卻不能怪我了🖕🏻。

我覺得一個人擇定了他的工作後就應該認真去做🦹🏿‍♀️。千萬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著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負責任。所以我寫這篇文字的目的👧🏻,是在把我個人求學及服務的經過照實的寫出來,或者可以給努力奮鬥的青年們一點鼓勵吧⛱。刊於《良友》第104期(1934年)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