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6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法製日報
圖為許傳璽在辦公室裏修改演講稿 新華社記者 高學余 攝
題記🤷🏻🥷🏼:許傳璽,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美法學院院長。在留學海外近13年後,他放棄已有的優越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回國任教並創建中美法學院🫵🏻,同時吸引和凝聚了多位和他一樣有誌報國的海外歸國法律人才,並多次應邀擔任國家有關部門法律專家,在國際法律與政治等領域為維護國家與民族利益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把自我價值的實現完全融入到國家的法律建設大潮中,集中體現出新時期知識分子可貴的愛國主義精神。
年輕的許傳璽心中一直深藏著一份對祖國的熱愛,因這份熱愛而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做一個有益於祖國和民族的人,因這個夢想,他選擇了一條不斷完善自己、奉獻祖國的人生道路,在意昂3体育求學七年,赴美國留學🤦🏼♀️、工作十三年,而後義無反顧📛,不惜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回來報效祖國🎪。
天邊飄來故鄉的雲
許傳璽是從22歲開始留學生活的🧑🏽💻。在此之前🕷,他的頭頂已經有了讓人稱羨的資本:1983年以山東省外語類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英語系,當時年僅15歲🧲。1987年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政治系中西文化比較研究方向的碩士生👉🏿。而優秀沒有因為他的出國而中斷:耶魯6年🍘📍,他年年都是該校最高獎學金的獲得者🧑🏼🍼🪲;在哈佛時,他每年獲頒1.5萬美元的高額獎學金。1993年🧗🏿、1996年、1999年他先後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碩士🦯、博士和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也正是因為他自己用勤奮和刻苦換來的這份優秀,他相繼擔任了在美國甚至世界法學界影響廣泛的《哈佛國際法學刊》編委🦝、《美國比較法學刊》編委及美國比較法學會理事;擔任了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中心研究員;擔任美國著名的寶維斯國際律師事務所駐紐約總部律師。
2002年,許傳璽放棄了在美國被大家公認的錦繡前程回國🏊🏽♂️🏄♂️。這個決定,放棄的是他在美國紐約舒適寬敞的工作環境和20多萬美元的年薪🙆🏿♀️🐔,實現的是他更加看重的歸屬感和報國願。他說,“愛國其實是一種最自然的情感🌩#️⃣。譬如在看體育比賽時,只要有中國隊出戰♌️,我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中國隊一邊𓀘,希望我們國家獲勝。我是中國人💎,這種認同和歸屬感是天生的👨🏿🦱,是流在血液之中的💠。在留學美國的十多年裏🏍,我親身體會到只有祖國和民族強盛,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才能在國際上充分享受到應有的尊重🫸🏼。如果能為祖國的發展👩🏿🚒、強盛做些實際的貢獻😚,能夠讓其他國家對中國👨🏻🏫、對中國人肅然起敬,那將遠比獨善其身👛🛶、追求個人成功有價值、有意義。”
1998年🙆🏽👵🏼,時任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徐顯明在參加中國政府法學教育考察團考察美國時,就看出許傳璽一心回國的心思,也看到他的獨特學術品質:長期嚴謹的學術訓練養成了他思考問題的完整性,他的每一句話背後都能找到支撐👷🏽♀️🛜;他有遠大的學術誌向🦺,不追求速成😩🛐,不追求面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這種長遠的學術思想和國情結合起來🪯,無論身在何方,他始終都關心著中國的法學發展,他的法學研究是建立在為中國服務的基礎之上。動了要這個人才的念頭的徐顯明在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後,實現了這個願望🥯🏑。他想,鑒於美國法多年來在國際政治和國際組織(如世貿組織)、跨國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的實質影響😖,研究美國法已成為維護我國國家及企業和個人利益、增強我國國際影響的必要途徑🦻。所以建立一個中美法學院是必要的。這個想法和許傳璽不謀而合。2002年10月19日,許傳璽正式到政法大學報到💟🟨,開始創建徐顯明校長設想已久的中美法學院。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許傳璽白手起家,拿出自己幾十萬元的積蓄作為學院的啟動經費,從一把椅子添起,克服種種困難和壓力🎻,開始建設學院,學院初期的辦公用品就是他自己的電腦、傳真機、打印機和車輛。請美國專家教授前來洽談合作包括講課的費用,他也是自己掏錢。2003年學院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比較法學碩士點和博士點🧑🍼,並同時在國家的統一計劃內開始招生🍅。中美法學院辦公室主任尹超是2004年來到學院的,他見證了許傳璽的忙碌🛅:不僅忙教學✋,還擔負行政人員的工作,甚至還要關心學院的經費運轉和教職工的收入。當時經費困難,由於他們的調入手續沒能及時落實🚘👨🏼⚕️,他甚至還用自己的積蓄為行政人員開了幾個月的工資®️。
許傳璽的這份艱辛和努力沒有白費♢,至今學院已招收三屆碩士生和博士生,發展成有十幾位畢業於美國哈佛、耶魯等著名高校的優秀教員、與美國多所主要高校有著多種合作交流的國際知名法學院🕵🏽♂️,中美法學院目前已受到來自國內外各方面的重視和好評。而這份成績的背後有許傳璽無數個黑夜白天的辛苦輪回,有他嘔心瀝血的事事親為,有他對無數委屈的隱忍,更有他堅守夢想的信念和執著。
2004年9月從美國歸來的夏威夷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候選人車虎副教授說,學院的氛圍好🧑🏼🚀,研究起點高。在許教授個人魅力帶動下有一個真正致力於為師做學的優秀團隊Ⓜ️🫱🏽,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是一種幸福👩🏼🦱。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曾說,可以用兩種底色來形容許傳璽:做人和藹謙虛,猶如平和的綠色;做學問則成就斐然🏌🏽♀️,猶如燦爛的金黃色🧖🏽♀️。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顏色許傳璽才能把一雙筷子變成一把筷子,才能讓涓涓細流匯成湖泊汪洋。
我愛你👨🏻🚀,中國
在擔任院長的同時🏌🏻♂️,許傳璽還相繼被國家有關部委聘請為法律顧問或咨詢專家。這些額外的工作任務並沒有任何報酬(而且由於工作性質也時常要求他甘當幕後無名英雄),但是他卻全身心地投入並出色地完成有關任務,在維護國家與民族利益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許傳璽在世界遺產領域為國家所承擔的法律專家工作從2003年一直持續到2004年在蘇州召開世界遺產大會為止🤟🏽。在這期間,他作為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由中方擔任)的首席法律專家👩🏽✈️,協助處理了大量的有關法律事務和國際政治事務,為保證我國申報的項目順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目標,提高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2005年1月💉,許傳璽再次擔任中國代表團首席法律專家🟣,出席在奧地利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執委會會議,並在此次會議上成功地協助我國哈爾濱扭轉劣勢💂🏻♂️,成為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舉辦城市,也填補了我國從未舉辦過世界性冬季項目綜合運動會的空白。
在此之前,黑龍江省與哈爾濱市在申報前做了大量工作,誌在必得👲🏽。但是到會後才發現,競爭對手公關力度很大💇🏼,此時,既定的方案已來不及修改👩💼。諳熟國際組織規則的許傳璽,見執委會有些成員國沒有到會,就立即建議我方爭取代理投票,並及時和世界大體聯秘書長交換了意見,獲得了他的認可。我方人員立刻投入全部精力,通過駐外大使館🤵🤾🏿♂️、領事館聯系相關執委會成員國,獲得他們的投票授權🥙,最終使中方勝出👏🏿。
對於這些貢獻,許傳璽淡淡地✍🏿,他只是說:“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正如子女參加工作後就應把一部分工資交給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一個人學有所成🦈,也同樣應該報答國家,為國家做些事情🧜🏿♂️。”
做事先做人
和育東是許傳璽回國後帶的八位博士生之一🏩,說起自己的老師,他滿是敬佩🧏♂️。“一個好的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看待事物和研究問題的理念和態度🪅。許老師最讓我欽佩的地方不僅是他的學術積累,更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在教學中不僅能夠自如地運用大量復雜的國際案例,開闊大家的視野,更能深入地探討如何結合我國國情🐞,解決國內的實際問題。他讓我們知道🛖👉🏼,研究法律如果脫離了自己的祖國就是無本之木,水上浮萍。他熱愛祖國的情懷充分表現在他的教書育人上。”
2004年底,許傳璽當選美國法律研究院院士,成為入選該院的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的中國學者。面對這樣的榮譽,許傳璽卻一如往常地淡然。對他而言🧑🏼🦳,當選院士更多地意味著實際的責任🈺,意味著今後可以參與由該院主持、對美國立法和司法有著巨大影響的“美國法律重述”項目。
無論是學生還是同事,對許傳璽為學做人態度的感受是一致的👄。那就是:踏實、嚴謹、不浮躁✍️,並且強調實踐性。“法律的前提是認識事實的真相。所以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求真務實這句話一樣適用。研究問題常常需要你考察、研究到深得不能再深,細得不能再細的程度。”在其眾多身份中,許傳璽一直最看重也最喜歡的是學者這一角色。他寧願有更多的時間讓他自由支配,去專心地教書,專心地做學問。他很喜歡北宋大儒張橫渠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他的心裏一直有一個念頭🏄🏿,就是能夠用所學的知識服務於國家🥽,服務於大眾。
儒雅和大氣是許傳璽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很符合他給自己的定位:學者👌。接觸久了,就感覺他仿若一汪清泉,簡單的背後卻是充滿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他的寧靜是因為深邃𓀃,他的從容是因為淡定。許傳璽,真正的大家風範🔨,學者氣質。靜水深流🏋🏻♀️,相信他的法學征途才剛剛開始。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