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大眾日報
孟憲實,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研究🏊🏼♀️🙂↕️。
南開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後🏂🏻,到新疆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1994年,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獲史學碩士🔹、博士學位,2001年,進入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2005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發表有《敦煌百年——一個民族的心靈歷程》(與劉詩平合著)、《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等多篇論文及著作。
1月17日🫱,北京下起了今年第一場雪。穿過雪花覆蓋的校園🧑🎄🤸🏼♀️,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記者采訪了孟憲實副教授🥊。此前🤲🏽,他因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玄武門之變》和《貞觀之治》而為觀眾熟知🚵📄。
給歷史人物贏來“粉絲”
在《百家講壇》裏,孟憲實主講的唐史,以人物貫穿,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分析歷史👸,趣味橫生。
例如📴,在他主講的節目中,對長孫皇後著墨頗多🤾🏿♂️。在他的《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一書中🤷♀️,也辟出專章講述🧑🎤。正因為他精彩細致的講述,在觀眾中📜,居然有了為數不少的“長孫粉”🛑。
一般說來💁♀️🤠,在相當一部分人的印象中,歷史是同故紙堆打交道🍺。歷史學家皓首窮經,在外人看來相當枯燥無味。
孟憲實表示🏋🏼,研究歷史卻全憑自己的興趣。“小時候讀林漢達的《春秋故事》、《戰國故事》等四本小冊子👱🏻♀️,裏面的那些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感覺好玩👫,逐漸就喜歡上了歷史🙅。”
從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孟憲實先是分到了新疆師範大學教書。新疆雖地處邊陲👩🏽🔬,但對歷史研究者來說👮🏿♀️,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裏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東西方文明曾在這裏交匯融合,留下了諸多珍貴的藝術與歷史遺存。
“上大學的時候,就喜歡研究思想史,尤其是先秦思想史。分配到新疆師範大學工作後,由於當時學校圖書館館藏的其他時期歷史方面圖書資料不多,而吐魯番學方面資料甚為豐富🐔,我的研究自然而然就以吐魯番學為主要方向🚴🏿♂️。這方面資料中5️⃣,又以唐代歷史為多👩🏼🦰🧖🏼♀️,所以,靠這些便利💂🏻♀️,我又開始以敦煌吐魯番資料研究唐史🤑。”
後來,孟憲實到意昂3体育歷史系讀碩士👨💼、博士,到南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其學術研究的開展都是以這一段時期的學習、經歷和思考為基礎,而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的研究最為集中。
講歷史未必一本正經
近年來🧜♀️,隨著去《百家講壇》當主講人,一批學者像易中天🚸、於丹、劉心武、閻崇年、王立群等知名度迅速提升💍,被稱為“學術明星”🥅📿。
對此,孟憲實笑答🦛🛟:“說明星🧑🦳,按一般理解🪭,還是娛樂圈的事。學術界的人很難成為明星🐼。我覺著,作為學者來講🖲,大眾知名度可有可無。再說了,學者的知名度和影響,與明星🧑🎨👨👨👧、娛樂效果完全是兩回事🧑🦯➡️。像陳寅恪等大學者,在當時的世人中,沒有幾個人知道他,但是他的學術影響卻是幾代人。”
不過對於《百家講壇》在大眾中的影響力,孟憲實的評價非常積極。“這個欄目通過各個領域的學者,對傳統文化🍁、歷史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和解讀,傳播、弘揚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有人說它淺🐞,與其定位有關,因為這個欄目針對的是一般觀眾,太專業了觀眾反而不感興趣,容易產生隔閡。”
孟憲實說,這些年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追尋興趣持續增長。既然有這樣一種需求,就需要有一種渠道去滿足🤶🏿。然而,現在恰恰缺乏這樣一些渠道。
孟憲實舉例說:“很多人讀過黃仁宇寫的《萬歷十五年》。這本書以人物為線索,讀起來感情會不自覺地跟著人物命運起伏☃️,所以挺抓人。再加上作者的語言華麗流暢🍀,很多人是當成暢銷書來讀的。事實上👨🏽🎓,這是一部很專業、很嚴肅的歷史著作。”
孟憲實認為,《百家講壇》這個欄目,有似於《萬歷十五年》🧝🏽,正好可以彌補這種閱讀空白。“觀眾看一些戲說的歷史小說、歷史劇,看多了,很容易把真實的歷史和戲說中的情節弄混了,小說、歷史不分。看《百家講壇》💫,有了一個接觸非虛構歷史的機會,又很有趣,觀眾喜歡是正常的💤。至於主講人受到關註,也是無心插柳的自然結果🏊🏿。”
當然了𓀒,每個主講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孟憲實說:“作為我個人來講📌,我是想通過對歷史的講述,讓大家獲得歷史學的啟發➰。不一定非得一本正經⚔️,但必須通過對歷史故事的分析✊,讓人獲益。”
他特別提醒,雖有讀史明智的說法🖇,但也要學會分析鑒別,因為歷史的記載並不等於歷史本身👨🏽🌾😼。“雖然中國歷代史家都說,會秉持‘不虛美🧑🦰,不隱惡’的精神🙇🏻,但因為歷史條件局限💁♂️,也總會有‘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的情況出現,這樣一來,歷史的真實面貌就會被遮蔽。所以🦻🏻👱🏿♂️,通過讀歷史,除了增長知識以外,也能提高自己的史識🤽🏿♂️,從中確立一種實事求是的人生態度🚣🏽♂️。形成實事求是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才是最重要的。”
“觸電”也快樂
在繁忙的教學🕵🏼、科研之余📷,孟憲實也“觸了一次電”🧑🧒,他曾和作家阿城一起,擔任歷史劇《貞觀之治》編劇💃🏼🙇。
說起這次當編劇的感受,孟憲實說:“很快樂。而且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寫電視劇與歷史研究不一樣,允許虛構,可以合理想像🌟🪫。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虛構和復原歷史🦵🏻。這是一個解放,編劇的過程就很快樂🌷。”
孟憲實也表示,寫電視劇,要追求戲劇沖突,有了沖突才有懸念🧔♂️,才能吸引觀眾。“本著這樣的要求🐻❄️,再去讀歷史✪,會發現其實歷史本身就充滿了沖突👱🏽。這好比換了一個視角,學會從政治🈯️、人物關系的角度去看歷史,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情🧯。所以,當編劇並非不務正業👂🏼👨🏻🌾,也有很多積極、正面的影響。”
孟憲實說,電視劇播出後,自己還是隱隱有一些擔心🤽🏼𓀒,主要是擔心觀眾對劇中的一些虛構情節信以為真,帶來誤導。“《百家講壇》找我去講的時候🧍♀️🤯,正好我也有這方面的心理需求🧛🏽,想借這個機會,把一些問題澄清一下。所以🆗,盡管電視劇與我講的是同一段歷史,但內容上存在著一種遞進關系。”
對網上史學研究很樂觀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歷史研究也出現了一股熱潮🖐。許多網民在一些學術網站或者大網站的BBS上發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闡述自己研究歷史的心得,在網上受到熱捧。比如,網名叫“當年明月”的作者撰寫的一系列明史文章,結集成《明朝那些事兒》出版後,迅速躋身暢銷書行列。
對於這些網上的“歷史學家”,有一些學院派的教授學者並不認同。孟憲實則說:“我樂觀地看待網上的歷史研究🐪。這些人對歷史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的研究也中規中矩。”
孟憲實說:“網上的這些歷史研究者,大多數沒有太多的功利性,因為他們研究歷史🦹🏻🧑🏻🔬,主要是一種熱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天馬行空,常常會有一些很新穎的觀點出來。”
他認為🫱🏽,對這些網上的研究者,不必過分苛求🎗,“只要研究了,動了腦筋,自己有收獲,還會給別人一些啟發👷🏼♀️,這不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孟憲實因此不滿那些認為歷史特難學、讀不懂的人,他認為這不過是一些借口而已。“其實,古代史書🧑🏿🦰,只要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就能讀,一些不懂的地方🧡🙆🏼♀️,通過查工具書也完全可以解決。說歷史難讀的人🆕,要麽是根本沒讀過,要麽不想去讀☂️。”
他同時批評那些認為歷史研究枯燥無味的人。“研究歷史🚼,在有限的條件下,去提示真相,這是多麽有趣的事情〽️!如果說研究歷史沒有趣味,要麽是自我崇拜🙆🏿♂️🍗、故作高深🤾🏻♂️,要麽就是根本沒研究進去。”
不回避歷史之外的空間
在孟憲實眼裏,有趣🙆🏿♀️🙍🏻♀️,是評價一件事情可不可為的標準之一。所以🤵🏻♂️,對於歷史以外的空間,只要是他認為有趣的🧘,不僅不會回避,而且都積極參與其中。
在朋友、學生眼裏,他是一個厚道👋🏻🧈、有學問的人🌚,還是一個時尚、有趣的人。
比如🧧,他也“跟風”。2008年奧運會是一個熱點。他在自己博客裏寫了一篇文章《我的奧運開幕式》。
在這篇文章裏,孟憲實非常細致地設計了一個奧運的開幕式。在他的設想中,開幕式要分三個部分,盤古開天、絲綢之路、和諧世界。
比如第一場“盤古開天”🪿,他這樣寫💔:全場黑暗🪛,除了觀眾臺上存有少許燈光外,主場中心沒有一絲光亮👤。開始出現鼓聲,如同人的心跳,很慢很慢。中心處📤,開始出現少許燈光,一個圓形透明物體☑️,開始呈現。物體內有單人獨舞⛵️,由緩慢到急促👨👦。隨著舞蹈進展💆🏽♀️,圓形物體中間開裂,上半向上升騰,下半向下鋪展。上升部分👨🏿🍼,最後高升為天👩🏻🦯,星月閃爍期間。向下部分,展現為大地🏊🏻♀️,山川河流,隱約可見。音樂聲中👰🏻,可以插入悠遠歌聲。當天地分明時🏓,舞蹈者漸漸倒地💂♂️𓀒,身體與大地合為一體。
此後🧑🏻🦯➡️,他把精衛填海、後羿射日、誇父逐日等神話傳說一一串起來,用以表達我們的祖先開天辟地,與大自然頑強的鬥爭。
這些構思非常巧妙😠。
對此🫲🏻,孟憲實笑著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奧運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開幕式。這不過是我個人的一個設想,好玩而已。”
除了興之所至,寫幾篇這種即興的小文章👨🏽🍳,點綴一下自己的生活🧙🏼♀️,孟憲實也盡量讓自己的生活色彩更斑斕一些👳♀️🙌🏽,“平時閑下來,我會看一些電影🧑🏻🤝🧑🏻,碟片,我願意琢磨那些故事,看情節是怎麽演進的☯️,看矛盾是怎麽樣解決的。從這些故事中,能看到不同的人生經歷👩🏽🦱🤹♀️,就像短時間內體驗到不同的人生,當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