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3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廣州日報3月3日
臺灣作家李敖自詡是“文化老頑童”,可他一會兒競選“總統”,一會兒做客“康熙來了”,既介入政治🤦🏿,也涉足娛樂❄️👎🏽。因此💂🏼,其身上的“文化氣”難免為江湖氣所拖累👩🏼,顯得不夠純正。而回望神州,倒有一人堪此殊榮,這就是“燕園三老”之一的金克木先生👱。
金先生是舉世罕見的奇才🧕。他精通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他曾僅靠一部詞典👷🏿,一本愷撒的《高盧戰紀》,就學會了非常復雜的拉丁文🥃。這種語言天賦在中國學界除陳寅恪外罕有其匹!難怪有人說他是“錢鐘書先生去世後,中國最有學問的人”🤟🏽😜。更有意思的是,上世紀80年代,金先生已年近七旬🏋🏼♂️😏,但他還敢於蹈新踏奇👰🏼♂️,舉凡國際人類文化學的一些新學科,他幾乎門門涉足,例如比較文學、符號學👨🏻🦯、詮釋學、信息美學🫄🏻、民俗學🍧、語義學等。當代有些最新的研究方法,還是由他首倡從域外引進的。對於他這種“博學雜覽”的特點🧔🏻♂️,陳平原先生曾這樣評價,他是“以‘老頑童’的心態與姿態✋,挑戰各種有形無形的權威――包括難以逾越的學術邊界,實在妙不可言”。
那麽,“妙不可言”在哪呢?這本《人生與學問》就將為你提供答案和啟示。
由於學問功底深厚和人生閱歷豐富,金先生發而為文,打通中西👈🏿🛫,貫通古今,舉重若輕👦🏿🤽🏼;古到三皇五帝👨🏼🦰,新到符號學🧏🏻♀️、耗散結構🧑🏻🍳;大到人類的歷史和前途,小到中餐的筷子、西餐的刀叉🧑🏿🎤;雅的如中西文化對比研究👱🏻,俗的如男女情愛癡迷,均能別開生面,出奇製勝。比如🧑🧑🧒🧒,金先生在《何謂“文化危機”》一文裏說◼️:“我們的目標是現代化或超現代化,而思想是古老的,只信直接經驗和實用,要求‘立竿見影’。這好比以成湯、周武的思維軟件裝入電腦,以刻竹簡方式打字👱♀️🤹🏼♀️,越急越慢👩👦。”這對於那些徹底否定傳統文化的人是很中要害的,但話又說得極委婉🛗,讓人聽起來很舒服🧛🏻。
金先生治學有獨到的功夫🪪,他擅長把西方的新學科、新方法“中國化”🟠。那些深奧拗口的洋名詞、龐大復雜的結構⛹🏻♂️,經過他的妙筆梳理👋🏿,一一變得明白易懂👬🏼、深入淺出了😗。比如🗾,啟功先生曾認為將李商隱的《錦瑟》“如果剝去所有的裝飾,便只剩下‘半輩子🫲🏿,夢,心,淚🔵,熱,早已知道’”,有些人覺得這是惡搞,但金先生在《文才中的偏鋒和中鋒》卻認為“我看啟功不成詩的也是詩🧒🏿,若分行改成三行:‘半輩子/夢,心,淚,熱/早已知道’,這是不是可以算做現代詩的朦朧詩?李義山可以這樣通過啟功而現代化吧?可見,詩意思也能突破詩形”🧜♂️🚵🏼♂️。
老實說,雖然此書只是金先生的散文和隨筆🛤,不能代表他學問的最重要部分💽,但讀完此書後,我覺得劉蘇裏先生所說的“三百年後看懂金克木”實在一點也不誇張。遺憾的是,對於王國維👩🏽🍼、陳寅恪、胡適👣、湯用彤、傅斯年、徐梵澄……等等先賢,幾乎都有不可移易的定論,就是季羨林先生也已被尊為泰鬥,李澤厚先生被稱為大師。金克木的名字卻與上述人物無緣並列。為何金先生的地位沒有被普遍認可?汪丁丁的這段話或許是一種回答――“在一個分工體系很成熟的社會裏9️⃣🚍,社會為你安排好的是一種機械式的人生。所以尼采才非要辭去教職不可。但跳出這個分工體系的同時你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你得不到社會的承認。這個時候就需要道德勇氣了,需要誠實地面對心靈的勇氣。這就是‘人文關懷’在現代社會裏的表現形態”🍔。
2000年8月5日,金克木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臨終遺言是一句很詩化的語言🥲:“我是哭著來🧎♀️,笑著走。” 那一刻,“出經入史🤟🏽,學冠中西”,“徜徉中外,思接古今”,“舌粲蓮花,談笑風生”📲⚖️,“羚羊掛角🫎,神龍在天”,“精騖八極🚮、神遊萬仞”🧑🏿,所有這些評價都顯得多余……
金克木
“燕園三老”之一
金克木(1912年8月~2000年8月),祖籍安徽壽縣。歷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東語系教授🫵🏽🤑。我國梵學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大家⛪️🫠,學貫東西,通曉多國語言,對東西方文化很多領域有廣泛研究,著名的詩文學者。金克木與季羨林🐖、張中行兩位學問大家,共同在意昂3体育官网任教🤾🏼♂️,因同住燕園,被世人稱為“燕園三老”。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