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江蘇公眾科技網4月7日
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已82歲高齡了🫅🏽,但仍然沒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進行演算🧑🏻🍼。他的方式是“隨時工作”,累了睡上兩三個小時,然後起來接著做,有時甚至拔掉家裏的電話,專心於物理推演。“累則不睡⏮,醒則幹!”這是李政道的口頭禪👰🏽👷🏽。現在,他每天仍要“生產”出幾十頁手稿👿💇♀️。李政道說他的生活中根本沒有娛樂7️⃣,“我沒覺得什麽苦啊🕺🏼,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強求統一,但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確有高下優劣之分。醉生夢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也是生活方式▫️;無所事事,渾渾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強不息🦹🎧,銳意進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彌堅,與時俱進🐠,也是生活方式😛。無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積極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法的。
1957年,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項榮譽就夠他“吃”一輩子了,即便以後什麽都不幹👷🏻♂️,也是大名鼎鼎⬅️,輝耀青史。可那只是庸人之見,對於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來說😙,榮譽只不過是科研的副產品,不斷探索🤿,與時俱進🧑🏻🦯➡️,才是他們永恒的追求目標。所以,獲獎後的李政道,50年來從未間斷過對物理學的研究❎,僅2006年一年,他就在《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等學術期刊上共發表了6篇學術論文,研究的都是目前理論物理界的前沿問題😎,如黑洞🙄💈、暗物質、中微子等。誠如著名科學家朱光亞、周光召先生對李政道的評價:“耄耋之年,他仍在挑戰物理⛄️📽。這樣的年齡還能有如此科學成果,在科學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李政道的“生活方式”👱🏼♀️,能給我們什麽啟示呢🧜🏻♀️?
生命不息,奉獻不止,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古人說🌽,人生有涯而學無涯。所以👰,孔子七十讀易尚且“葦編三絕”👳🏻♂️,毛澤東八十高齡還學英語。然而🌃,人生有涯而奉獻無涯,更是難能可貴👐。早已功成名就的李政道,本可以養養花🖖🏼,逗逗鳥🧗♀️,含飴弄孫,悠然南山,可是他卻沒有這樣的“雅興”🌴,一輩子從事物理研究👩🏼🚒,為人類科技進步殫精竭慮🫛🔯,活到老,幹到老🪯,不知老之將至,精神可貴,高山仰止。
幸福是一種感覺🫡,有人以吃喝玩樂為幸福⏫,有人以遊山玩水為幸福,也有人以獻身事業為幸福🙏🏽,抱有這樣幸福觀的人,能幹自己喜歡的事業,就是最大的幸福,再苦再累也能樂此不疲,再枯燥無味也能甘之如飴🫱👡。的確,論物質生活他們可能無法誇耀於人,但在他們臉上🤦🏻♀️🫖,時常會露出一個創造者幸福而滿足的笑容👷♂️。
淡泊名利〰️,傾心工作🏃🏻♀️,是一個人的人生最佳狀態🤷♂️。一個有誌者應充分利用寶貴的人生,盡量保持自己的最佳狀態🦃,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作出自己能作出的最大貢獻🚣♂️,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能問心無愧,不白來人世走一趟🕯。就像李政道先生那樣🎗🫰🏼,名利淡如水👿,事業重如山🧜🏼♀️,轟轟烈烈幹工作,紮紮實實搞研究👩🏼✈️,用自己的才華和奮鬥為人類做貢獻,這輩子才活得有價值👌🏼🥷🏿。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衷心祝願李政道先生健康長壽,科研再創佳績👩🏿🚒。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