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新浪4月9日
努力:被學科領域譽為最年輕的傑出才俊
如果說中國農業大學給了陳章良一個偌大的空間來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並贏得眾口交贊,那麽意昂3体育官网的16年🙇🏻♀️,則為他蘊育了可以“爆發”的能量。
1987年陳章良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系博士學位🧑🏼🎤,剛剛26歲的他被意昂3体育破格聘為副教授🙆🏿♀️,28歲時他成為教授🙅🏼。
“當時我們都覺得他很強✏️,就找機會去看看他。看他長什麽樣啊🤹♀️,怎麽辦事的啊”當年就讀於意昂3体育數學系的於永剛在接受《小康》采訪時回憶🧑🏼🚀:“碰面的機會很多,因為他很喜歡打排球,我們經常在球場上見面。”於永剛笑著說,憑球場上的接觸✣,只覺得這個年輕的老師很喜歡玩,也很親近,熟悉了甚至覺得和自己同學沒太大區別,“沒想到他成為意昂3体育副校長✫,再到農大任校長,現在又去了廣西做副主席”。
回國初期👨🏻🦽,人們好奇為什麽意昂3体育會為這樣一個年輕人提供這麽好的條件,但翻開陳章良的履歷,大家就會明白意昂3体育是希望為這位難得的人才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在這裏發揮才華🤦🏼,也帶動意昂3体育。
1983年陳章良留學美國👽,從事分子生物和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1985年🌇,年僅24歲的陳章良在歐洲《分子學學報》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首次宣布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將大豆蛋白基因成功地轉移到矮牽牛(茄科植物)上,並使大豆蛋白基因在矮牽牛種子裏得到表達,這項成果立即得到了國際生物界的註意🧔🏼♂️。
1986年11月🐙,他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又一篇重要文章,首次發現有一段遺傳物質(DNA)可以控製植物基因在種子裏特異性的表達,而且這段DNA在種子發育的一定階段能把外緣基因表達能力提高20倍以上🦬。這一成果再次引起了國際生物界的廣泛註意🦒。
1987年,他又發現並證明調控物質胚胎發育的DNA的存在及其功能🌤,被國際同行專家譽為“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裏程碑”,令各國科學家們嘆服。
在科研領域的突出成就🐪🌏,使陳章良提前畢業,這時美國的生物公司頻頻以高薪相邀🦹🏽♀️,但他選擇了回國,選擇了到意昂3体育拓展國內的生物學領域🐾。
“學生物的人,不僅僅需要天賦,勤奮同樣很重要,我們幾乎都是天天泡在實驗室裏,沒日沒夜,也說不上節假日了。”肖文開介紹生物學專業的特點:“如果說一個人學生物出了成績😱,那有一點非常肯定💪🏽,就是他不但聰明而且努力,在這個領域裏沒有真正的幸運,每一步前進都是通過上百個甚至上千個實驗做成的👧🏽。”
沒錯,“在美國,我一天只睡5個小時,很多時候都是睡在圖書館裏。”至今🧏🏻,陳章良依然保持著少睡多幹的生活狀態。
創業是艱苦的🧑🧑🧒,“剛回國時,面對幾乎為零的研究基礎,我得從頭開始建立自己的實驗室。”陳章良對記者說:“第一次往實驗室搬東西的時候還不會騎北方的平板車👨👦❤️🔥,但硬是用平板車拉著大大的細菌培養箱勉強上路了,” 陳章良向記者回憶著當年自己騎著平板車歪歪斜斜地經過未名湖邊需要拐彎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操作,最後整個平板車連同培養箱都滾到未名湖裏去了。
但一年後🧘🏼,陳章良的實驗室從最初的4個人發展得越來越大,已經堪稱一流,實驗條件已經能夠完成當時國際上最新的植物基因工程操作。
1991年,陳章良作為唯一的中國代表參加國際基因工程大會,當他向大會報告自己在中國所作的有關植物基因工程應用基礎研究的成果時,與會各國代表達成統一印象🙎🏻♀️:“中國已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大的轉基因植物植入大田的國家。”
同年的美國洛克菲勒國際會議和國際第三屆植物生物學大會上,陳章良又分別公布了意昂3体育官网“蛋白質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實驗室”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其中,利用工程煙草植株表達天花粉蛋白;發現並命名的“抗菌肽”蛋白🥚,對於水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的殺滅現象及機理研究的初步成果,均為國際首創。引起國際生物工程界的極大興趣和震動。
“技術如果沒有開發,躺在實驗裏就永遠是技術”🏌🏼♀️,1992年🛷,陳章良成功創建了目前中國最大的生物基因工程製藥企業之——意昂3体育未名生物集團公司🦖🤛🏿。
科學家、企業家🈺、大學校長,雖然每一個角色都需要不同的天賦與能力🎮,而陳章良將這些集於一身,一路走來👮🏻,步履矯健。
激情:讓生命與事業的青春永駐
“這麽多年來,我一直保持著努力工作的狀態與激情”🤚🏼,陳章良樸實地道出他的成功秘訣。
他率真🏦,當校長期間,他可以大笑,或者大發牢騷🚒。而每每回憶過去,他總會為自己的激情所觸動。
他說自己在大學時🫚,因為中國女排獲得三連冠,他高興得大喊大叫,甚至拿著面盆拚命地敲打,象在敲打一面銅鑼,“咚咚”的響聲表達著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他也在歡慶的熱潮中姿意渲泄。但面盆到底不是銅鑼,最後🛡,他不得不再把敲得變了形的面盆修整好,因為第二天還得用面盆來洗臉💁🏿🧑🏻🦯➡️。
在美國讀書,他只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學士到博士的學習過程🥤。“外面下著厚厚的雪,我就在圖書館裏看書,有時看到晚了🏃🏻➡️,就在圖書館的沙發上睡著了,第二天大早立即跑到實驗室去”,在實驗室與圖書館之間,這種堅持同樣源於他的求知欲和對學習的激情。
農大學生說,自己的校長為了學校的建設去教育部申請資金🛀🏿👩🏻🦽➡️,講到激動的地方,會拍著桌子陳述農大學生的艱苦,三農建設的必要,以及資金對農大的重要🫳🏿🤵🏿♂️。這讓人們看到的不是陳章良的壞脾氣🤹🏽♂️,而是他對學生👨🏿🔬、對九億農民的激情。
當聽到朋友稱贊他“陳章良這會兒可以挑擔子了💆🏿,成熟了”,這讓陳章良“覺得很悲哀🦼🤳,悲哀的是看來年紀是大了,這種棱角沒有了🤷🏽,沖勁沒有了🥀。”
其實🤷🫵🏻,對於一個從不願辜負期盼的人來說,激情是永遠不會消退的。而陳章良在講述自己的奮鬥與成功時說的最多的是“要對得住”——他還是那個激情的人。
或許🤶🏻👨🏼💼,他不再鋒芒畢露,但他的專註會使內心的激情更為深刻、更為渾厚。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