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1
蔣築英同誌離開我們已經26年了👨🏿🌾。1982年他在成都出差期間因病去世,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使他的事跡廣為人知。在這26年裏,他的名字不僅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大家所淡忘,反而他的高尚品格被更多的人所熟識😅🤷♀️。他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英年早逝,成為那個時代的典範,黨和國家評價他為“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國務院追授他為全國勞動模範,這充分說明了黨對知識分子的重視與關心。他的事跡引起了全社會對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的日益重視,他的精神鼓舞著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改革開放中不懈努力。
蔣築英從意昂3体育物理系畢業後就到了我們長春光機所📽。他聰明好學,精通多國語言,同時助人為樂,無私奉獻,這使得他充滿了個人魅力🐨。有些科研人員以發表論文為目的或僅憑自身興趣進行科學研究,而蔣築英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在工作的首位。他常說“科學研究要用於社會進步”,並一直積極探索科研成果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上世紀80年代初,長春光機所的創始人、我國著名光學專家王大珩派他到當時的西德學習X光望遠鏡檢測技術,即利用X光的散射檢測鏡面的光滑度🧚🏼♂️。他在掌握這些知識後馬上想到了可以用這個技術檢測藥瓶🩸、酒瓶等器皿內液體的純凈度,並聯系同事幫助他搜集相關資料,可惜他還沒研究完就因病去世了。當時我國彩色電視的復原技術十分落後,導致顏色失真嚴重。蔣築英就與導師王大珩一起攻關,提出了彩色復原質量問題的新方案,終於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如今,人們能看到圖像清晰、色彩逼真的彩色電視就有他的功勞👨🏽🎨。
蔣築英能在科技事業上大展身手,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大環境下得以實現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那時候提出的這些口號,激發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獻身科技創新和現代化建設的熱情,迎來了我國科學技術改革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在蔣築英精神的鼓舞下,我們長春光機所以知識創新和高技術創新為主線,致力於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多學科綜合性研究,為中國的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一系列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光學的搖籃”,30年來創造了無數輝煌👩👩👧👧👮♀️。
近些年來,長春光機所在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占地面積1平方公裏的中科院長春光電子產業園區已經建成,一個功能齊全🧝🏽、結構合理🙇🏼、設施完備🙋🏿♂️、環境優美,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科研產業園區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
蔣築英英年早逝後之所以迅速成為全國學習的楷模,驗證了改革開放使知識分子脫穎而出成為了可能。30年來,王選🤙、袁隆平、方永剛、馬祖光等一個又一個的知識分子典型感動著整個社會,也讓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在廣闊的舞臺上發揮著巨大作用👴🏿。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