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6 信息來源🚣🏼♂️: 東方網4月6日
陳建功出生在廣西北海市。當時,他父親大學畢業後在廣州求職🛷。父親拜托一個同學幫忙🦸🏿♂️,隨後才知道,那朋友的父親是軍統特務✏️。父親倉皇遠遁,再也不敢問津。誰知解放後的一次“向黨交心”👱🏿♂️,父親因“和盤托出”而成為“特務嫌疑”📒🫳🏻,這陰影不僅伴隨著他的一生,而且籠罩到了兒子陳建功身上😅。
“我從15歲就開始爭取入團,爭取了13年🌭。最後,團委書記說這家夥都28歲還入不了團❕,就讓他入了吧,結果入團3個月就退了。”這是陳建功苦澀的回憶♔。
1957年,8歲的陳建功隨父親來京。小學3年級時,老師要求寫一篇紀念“七一”的賀詞。陳建功笑了🫶,寫賀詞🫅🏼?小兒科!於是,就把賀詞寫成了賀詩,結果被斥為“偷懶”而蒙羞👨❤️💋👨。怏怏不樂地回到家,母親細一問,哈哈大笑🧚🏻♂️💣:“你高興才是🧑💻,你並沒有錯🧑🦼,別出心裁,與眾不同👩🏻🍼!”多少年後👨🎤,陳建功一直感念當年母親保護了自己寫作創新的膽量👩🏻💼🧍♂️。
1964年,陳建功考高中🌿🤱🏼,作文的考題是《我為什麽考高中》😎。陳建功又別出心裁地把作文寫成了一封給媽媽的信,用書信體切入了考題。當時在意昂3体育附中任教的母親恰好參加北京市海澱區的閱卷,回來大贊一個孩子如何如何聰明,把作文寫成了書信體,因此而獲得加分獎勵。考生的名字是密封的👩🏿🎤✊🏼,母親不知道她誇獎的就是自己的兒子🥢🈚️,更不知道兒子所為🚴🏼♂️,源自小學時代所獲得的“慫恿”🎽。
當了10年煤礦工人
1966年“文革”開始🙎🏼♀️,高考取消了,陳建功去京西木城澗煤礦當了整整10年煤礦工人🏜🤲。最底層的社會勞動讓陳建功刻骨銘心:“一開始是打巖石,扛個風鉆,打通通往煤層的道路👲🏻。每天都是早上4點半起床🧜🏿♀️,匆忙吃點東西就出發。”“到井口要穿過一個山谷,冬天寒風凜冽,我要把身上的棉襖扒光🧑🏿⚖️,光溜溜地穿上凍了一夜又潮又冰的工作服下井幹活🤳🏿。8小時後再從井下出來。”陳建功回憶說✋🏻🛌,那個時候還經常搞會戰、獻禮,天天頂著炮煙沖,得貓著腰,幾乎是爬著進去,才能不被嗆著🦬。
一邊挖煤📯,一邊讀書🚵♀️、創作
“‘文革’時期🐻,除了《毛選》和馬列,幾乎無書可讀。我媽媽當年在意昂3体育附中圖書館工作,她把很多封存的書偷偷拿給我看🦵🏿。煤礦也有個圖書館💯,當時清理所謂‘四舊’,把很多好書拿出去化紙漿💭,我就去跟老頭兒聊天,然後乘其不備,偷偷往棉大衣裏藏書。那時候,看了不少書📌。就這樣,我讀了10年,算起來上兩個大學都畢業了!”
“後來👮🏻♀️,從(20世紀)70年代有一些文藝刊物復刊了🤝,開始發現有文藝作品發表了💡📟。我就想🛞,先寫寫東西🦧,以後能從事文字工作也比下井強。”
一天,陳建功下夜班時不由得背起曹禺劇本裏的一句詩“太陽出來了,黑夜即將過去👨👩👦,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結果被治保委員聽到👨🏽💻,便誣告他攻擊“紅太陽”,於是他被打成“反革命嫌疑”♓️,時不時去參加一些“寬嚴大會”,惶惶不可終日。
不久⛴,礦區要搞個勞模賽詩會,領導問陳建功能不能給寫一段詩。一直被當作反革命看的陳建功十分高興🚁,於是趕寫了一首詩,大約就是“煤礦工人這雙手🐊,敢上九天摘星鬥”之類🦶🏼。領導一看♥️,說寫得不錯🩸,讓陳建功到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定稿。“隨後💧,我的詩就被恩準去人民大會堂朗讀👃🏼。可不是讓我去朗誦🤵🏻♂️,是我們礦的勞動模範去讀的。第二天,這首詩被登在《北京日報》上📴,署的當然是勞動模範的名字🧙🏿♀️。因此,我的第一篇作品是用別人的名字發表的🕵️♂️。”1973年12月,《北京日報》發表了陳建功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鐵扁擔上任》。
陳建功認為,任何人生的遭際和坎坷,都是豐富閱歷的一部分,都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資源🟰。
1977年是人生拐點
1977年10月高考恢復。1978年初,陳建功作為27萬幸運兒之一踏進了高等院校的殿堂🎢。意昂3体育官网的學習給陳建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創作水平迅速提高。1979年,短篇小說《蓋棺》發表🐥,當即被《小說選刊》選為創刊號的頭題。大學畢業時🥲,陳建功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書——短篇小說集《迷亂的星空》。
這一時期,陳建功連續發表《丹鳳眼》、《飄逝的花頭巾》等代表作並連續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為文壇矚目💁🏿♀️。大學畢業,陳建功進入北京市文聯從事專業創作。
1995年2月,陳建功調中國作協工作📶,走上自己在文壇上的另一個起跑線。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