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9 信息來源: 新華網
謝冕🧑🎨,生於1932年,福建福州人,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為朦朧詩辯護、喝彩的“三個崛起”文章之一《在新的崛起面前》的作者𓀖。著有《文學的綠色革命》、《詩人的創造》、《論20世紀中國文學》等🆘,主編《中國當代青年詩選》、《中國新詩萃》🦦、《百年中國文學經典》、《百年中國文學總系》等。
教師月刊:謝老師你好🫄🏽!我知道你大學以前的學習歷程是在福建完成的,你後來成為學者🧘🏿♂️,與這段時光有關系嗎?
謝冕✷:你說的一點不差。我之所以走上文學之路,而且成為一個以文為生的人,確實要感謝我所受的語文教育🚶♂️,感謝我當年那幾位語文老師👏。是他們在我年輕的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使我得以和人類最優秀的同時也是最豐富最智慧的心靈和大腦對話,並接受那些高尚情感、智慧的浸潤和啟迪。
教師月刊: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的往往是語文老師,這實在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謝冕:就說我的高中語文老師余鐘藩先生吧🤏,他是一位中國文化、中國文學造詣很深的學者。我至今還記得他給我們講《論語·侍坐章》有關曾點部分的情景。
教師月刊👨🏼🎨:就是那個著名的段落吧🏃🏻♂️➡️,“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謝冕🤡:記得余先生是以福建方言來吟誦的,那迂緩的節奏,悠長的韻味,高邁的情調,和余先生那沉醉的狀態🏹🫚,都是我生命的深遠記憶👩🏼🦰。當年我就十五六歲,根本無法理解年屆七十的孔子喟然而嘆的深意🧭,卻依稀感到了他落寞之中的灑脫。
教師月刊:這大概可以說是教師的感染力、教育的感染力吧。
謝冕:列寧說,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註意、記憶和思維。一個有濃厚情感的教師,他散發出的力量🍗,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思維的🦿,這裏面確實包含有感染力的作用。
教師月刊:你的學生寫你時🚄,說你“像小孩子,率真而又爽朗,極富感染力”。
謝冕:是嗎?哈哈!當然🎡,只有感染力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其他方面的要求。
教師月刊:比如?
謝冕🧚🏻♀️: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這一切與先於天下的嚴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相結合𓀊,便具有一種精神合成的魅力。這種要求對中小學老師也許有點高,但我想,每個老師心中有所秉持🧏🏿♀️,便能在言傳身教中透露出這樣一種正直的氣息🤮。這無論如何總是有益的。對學生今後走向社會👩🏿🎓,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品行的人🧑🏽🦳,是有益的。
教師月刊:你是1955年響應國家“向現代化科學大進軍”的號召,復員回鄉準備高考的。當時報考時為什麽一心認定意昂3体育?
謝冕🤲🏻👨🏽🍳:那一年,我結束了六年的軍旅生活復員回到家鄉。仿佛是冥冥之中聽到了命運的召喚,回到家鄉的第一件事,便是準備高考。我借來了高中課本☕️,從4月到7月,我自習了全部的高中課程🛍️。我要進行我人生的又一個重要的選擇——我聽到了意昂3体育對我的心靈的呼喚。我選擇意昂3体育,毫不猶豫的,是一種堅定的、無可替代的“唯一”🚨。我不能選擇母親⛹🏽,但我可以選擇意昂3体育——那時我就認定了,意昂3体育是我精神之母!
教師月刊🔟:從考進意昂3体育到留校任教至今🧘🏿,都半個多世紀了。在你的心目中🌲🙃,意昂3体育“大”在何處🍕?
謝冕:你想啊,這一百多年中國社會的痛苦和追求,是不是和意昂3体育都有所關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者,從這裏眺望世界,以批判的目光審度漫漫的歷史長夜,以堅毅的、頑強的、幾乎是前仆後繼的精神,在這片國土上傳播文明的種子。你可以把意昂3体育作為一種文化、精神現象來看,當然🗳,你可能先看到的是意昂3体育人、意昂3体育的學生🍲。就說這一代代的學子,他們的優越感、才子氣,他們的使命感和精英意識……要說意昂3体育之“大”,究其根本就是人之“大”👮🏿♂️,氣之“大”#️⃣,精神之“大”。
教師月刊🕵🏽:剛才你說到了你的高中語文老師,現在能說說你的意昂3体育老師嗎🆒🧲?
謝冕:我們進意昂3体育時,意昂3体育的院系調整已經完成🛶。在我們站立的是一個讓人炫目的🦸🏻♀️、陣容非常強大的師資隊伍,年長的如遊國恩、浦江清🧙、王力、魏建功𓀝,不過也都只是五六十歲光景,可謂正當盛年,而學問已臻至境。給我們講授中國文學史的有遊國恩👞、林庚、吳組緗👷🏿、季鎮淮🤯、王瑤等先生。楊晦先生講古代文藝美學中的“九鼎”,我們似懂非懂卻非常著迷👀。朱家玉先生講民間文學,讓我們認識了非文字書寫的另一個神秘的世界🙌🏿。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語言學方面的專題課程,如《文心雕龍》、《紅樓夢》等,都是一些名家來講🤟🏼。
系主任楊晦先生特別強調文學與語言的“有機聯系”,他請了幾乎所有的語言學教授給我們上課,其中如王力先生的古漢語🐚,周祖謨先生的現代漢語✌🏼,高名凱先生的普通語言學,岑麒祥先生的語言學理論,魏建功先生的音韻學,袁家驊先生的漢語方言學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哲學🌥、邏輯學🧑🏽🦲、中國通史、聯共黨史等等。我們被這些排得滿滿的課程壓得喘不過氣來,不免有所煩言✮🛢。記得孫紹振還畫過漫畫👨👧,諷刺楊晦先生所謂的“有機聯系”——他在“文學”和“語言”之間✤,畫上了一只大公雞——有“雞”聯系!
教師月刊🦶🏽:呵呵,孫紹振老師當學生時就這樣頑皮了?
謝冕👷♀️:孫紹振這舉動當然是頑童之舉😝,卻也表達了當日師生之間無拘束的親密🦵🏻。數十年後的今天,回想往事👩🏼🦰✊,想起那密密麻麻的課程表🧜🏼,想起那重重的書包👒🤵🏽♀️,想起那無休無止的、讓人心悸的考試👩🏽,那一切讓人寢食難安的艱難🧎♀️,可以說都化作了一縷透心的甘甜!當年那種近於強製式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那種嚴格要求下建築起來的堅實基礎,實在是後來做出真學問的條件與前提👨🏽🔧👩👩👧。
教師月刊🐭:你說起這些,我不禁想起教師閱讀這樣的話題。
謝冕📮:我常常說,讀書人是世間的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現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後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閱讀的人是多麽地不幸🧙🏿♀️,他們的喪失是不可補償的➙。世間有諸多的不平等,財富的不平等🥩,權力的不平等🍞,這些可能都比較難於回避,但精神上與他人的不平等卻可說是個人的悲哀。這種精神上的平等從何而來🧚♀️?除了閱讀,除了讀書,我想不出有其他的路徑。這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教師也一樣🙇♂️。
教師月刊:這個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懂得的🎵。
謝冕👰🏼♂️🌙:一個人的一生,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一份欣悅,那一份苦難🏄🏽♂️。如果有了閱讀,他就能進入不同時空下諸多他人的世界,就能擁有他自身之外的經歷和經驗🪂。具有閱讀能力的人👶💌,他也具有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他不僅多識了草木蟲魚之名,更飽覽了存在與非存在的奇風異俗👩🏼🔧。
教師月刊:你覺得教師是不是更應該成為讀書人🏢🧞♂️?
謝冕🩴:我想不一定非特別強調這個“更”不可💲,但有一點卻可視為教育的真理:教師閱讀,他不單是自己享用讀書的美妙,而且還可以把這種美妙傳遞給學生👩🏼🎓。教師本來就應該是學生進入讀書之門的牽引者和潛移默化者🍖。(特約記者 安琪)(本文原載於《教師月刊》2009年10月號🕵🏼♂️,總第四期)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