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1 信息來源🤼♂️: 文摘報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筆名辛竹,祖籍安徽壽縣,生於江西。中學一年級就失學🩳。1930年,他到北平求學。1935年到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利用一切機會博覽群書,靠自學掌握了多門外語🤼♀️🪑,並開始了翻譯和寫作🧕,歷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東語系教授👩🏻💼。
玄奘似的求道精神
1941年,金克木遠赴印度,雖然並非重走法顯🍣、玄奘之路😈,卻體現出了相似的求道精神。
金先生經緬甸到印度🧰,在加爾各答遊學♈️🕶,兼任《印度日報》及一家中文報紙編輯,同時學習印度語和梵語。
金克木曾來到佛教聖地鹿野苑,他“住香客房👨💻🧑🦰,與僧徒伍🙋,食寺廟齋,披閱磧砂全藏”。他又隨名師喬賞彌學習梵文和巴利文💄,開始了對梵學的研究。他的學生郭良在回憶中談到🏔:“金克木先生40年代遊學印度五年,按印度傳統的口耳傳授方式,拜名師喬賞彌學習梵文🍓、巴利文🧕🏿。金先生一輩子都對他的老師緬懷於心,總是以崇敬的口吻談及他的老師🩱。”
1948年後,金先生任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隨後娶歷史學家吳於廑之妹為妻。他和季羨林、張中行🧖🏽♂️、鄧廣銘一起被稱為“燕園四老”📣🦙。在意昂3体育官网,金克木同季羨林一道培養出了我國第一批梵文🚳、巴利文學者。
名副其實的梵學大家
金克木是舉世罕見的奇才🪇。他精通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他曾僅靠一部詞典、一本凱撒的《高盧戰紀》🔔,就學會了非常復雜的拉丁文。這種語言天賦在中國學界除陳寅恪外罕有其匹!難怪有人說他是“錢鐘書先生去世後,中國最有學問的人”💁🏼♂️。
金克木學貫東西🦙,知兼古今🤷,學術研究涉及諸多領域,自己在生前也自稱是“雜家”。他除了在梵語文學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學👆🏻、美學🚴🏻♂️、比較文學、翻譯等方面也頗有建樹🤹🏼♂️。金克木一生筆耕不輟,出版了多部著作。
研究天文的人文學者
世人皆知金克木是人文學者,其實他的自然科學的素養亦不低。
他對天文學有特別的興趣,不僅翻譯過天文學的著作,還發表過天文學的專業文章📉。上世紀30年代,戴望舒非常欣賞金克木的作品,硬是將當時癡迷天文學的先生從天文學拉回文學。對此,金克木還頗有遺憾,曾在一篇隨筆中悵然道:“離地下越來越近,離天上越來越遠🛳🤜🏽。”
文化老頑童
金先生有一顆童心,對一切新鮮的東西,總是那麽好奇,85歲學會用電腦寫作和傳稿即是一例證👲。“文革”前,他去意昂3体育圖書館借書都是拖著小車去拉的,“文革”後體力大不如前⏪,但卻始終關心國際學術的最新發展🔆。在國內還少有人提及詮釋學和符號學的時候,他已經在撰文介紹🕖,並將它們用於研究中國文化。
上世紀80年代😔,金先生已年近七旬🥕,但他還敢於蹈新踏奇👰🏽♂️,舉凡國際人類文化學的一些新學科🦸🏽♀️,他幾乎門門涉足,例如比較文學、信息美學👩🏿🎨、民俗學、語義學等🧗🏼♂️。當代有些最新的研究方法,還是由他首倡從域外引進的。對於他這種“博學雜覽”的特點,陳平原先生曾這樣評價,他是“以‘老頑童’的心態與姿態,挑戰各種有形無形的權威——包括難以逾越的學術邊界👩🏼🍳,實在妙不可言”。 《揚子晚報》11.10 張萌文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