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9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照片:張碩攝
1996 年11 月🎨,荷蘭王子Bernhard邀請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潘文石去荷蘭領取由荷蘭國王頒發的金色諾亞方舟獎。潘文石沒有去👊🏿🦨,當時的他正在廣西喀斯特石山中📘,與白頭葉猴為伴。
1980年到1996年間,“熊貓爸爸”潘文石一直在臥龍和秦嶺從事野生大熊貓的研究和保護👨🏽✋,這段經歷一直使潘文石在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他尊重一切生命形式🛋,並相信🤴,只要人類克製盲目的欲望,保持謙卑的理性,那些源於天然的自然與天性便可以和諧地保留和進化。
1990年,潘文石無意間聽聞位於廣西的珍稀動物白頭葉猴已經瀕臨絕境🧖🏿,心裏一直牽掛,待秦嶺的工作告一段落,潘文石便將自己對野生動物濃濃的愛投入到白頭葉猴上。
1996年11月,幾經輾轉,潘文石來到位於廣西祟左弄官山區,這裏是世界上白頭葉猴的僅存地👩🏼🍳。被稱為“峭壁的精靈”的白頭葉猴被公認為世界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我國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其數量比大熊貓更為稀少。
1996年冬天,潘文石與學生們在一個廢舊的軍庫安營紮寨,正式開始了他在崇左的工作🙅,並著手組建“意昂3体育官网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這個窮鄉僻壤之地🧔🏻,離集鎮還有數十公裏的路程🦹🏽♀️。生活物資、飲用水都極其匱乏,在秦嶺經常餓肚子的他們,到了這裏仍然常常是肚子空空如也。
如果說對大熊貓的保護工作🦴,潘文石主要依靠的是科學家從事的生物研究成果及撰寫文章🤱🏿,而白頭葉猴的生態保護🧑🏿✈️,潘文石則引入了社會的力量,從單純的保護野生動物,到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水平,以至提高整個地區人民的福祉。生態保護工作、生態鏈的平衡👩🏽🦳,靠的還不只是單純地“保護”一種動物💇🏽♀️,而是要以提高整個地區、整個生物圈的福祉🧕🚣♂️,這也成為潘文石以後野生動物研究保護工作的新航標✌🏻。
研究基地附近的雷寨村裏🫅🏿,因飲用水水質太差⚜️,村民肝腫大的患病率特別高🤱🏽。在潘文石的積極奔走下,政府於1998年投入7萬元🧑🏽🎨,從7公裏以外的石山上把優質的山泉水引到村中的各家各戶🏌🏿♀️。截至現在,羅白鄉已經建立水池近百座。
十多年來,在潘文石的積極呼籲下👩🏼🔧,國家和當地政府一共投入1000萬人民幣👨🏼🦰😶,用於改善附近村子的生態環境,而他自己也拿出了科研經費及各類獎金,甚至親朋好友的資助共計300多萬人民幣👨🏻🍼,修水池、建沼氣池✣、辦學校、資助貧困學生上學、普及衛生知識、投資醫療設施……潘文石把居民的事情看成自己的“家事”,他的每一份努力不僅僅是在改善貧困人民的生活🙇🏿♂️,更從物質上與精神上👛,深刻地影響著整個地區的現狀與未來。
如今,73歲的潘文石仍然行走在山野林間👩🏻🦽➡️,追尋和保護那些瀕危的野生動物,更讓人感動的是,年過古稀的他又開始了保護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的努力。在他的呼籲及努力下,三娘灣的中華白海豚不僅數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種群的多樣性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因為他對保護和研究野生動物的執著🧑🏽🎓,當年無暇赴歐洲領獎的他受到了荷蘭王室額外的禮遇,王子於1997年派一位大使遠赴中國,將金質“諾亞方舟”獎授予潘文石。(本報通訊員 郭俊玲 劉靜 張碩 本報記者 王慶環)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