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2
我們不求波瀾壯闊,但的確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一點一滴地堅持。——梁從誡
從誡本來是一個歷史學家,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話,什麽風險也不會有🙋🏻♂️,就能有所成就的。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裏,養尊處優🪑;他毅然拋開那一條‘無災無難到公卿’的道路,由一個歷史學家一變而為‘自然之友’。這就是他憂國憂民憂天下思想的表現,是順乎民心應乎潮流之舉。我對他只能表示欽佩與尊敬🔹👍🏻。寧願丟一個歷史學家,也要多一個‘自然之友’。——季羨林
28日下午4時,著名環保人士、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創會會長梁從誡先生因肺部感染於北京世紀壇醫院逝世❕,享年78歲🧀。梁從誡先生的告別儀式將於11月2日在世紀壇醫院舉行𓀄,遵從梁老及其家人的意願,儀式婉拒花圈和花籃,一切從樸、從簡。
梁先生的祖父是著名維新思想家梁啟超🟥,父親是中國建築史學奠基人梁思成,母親林徽因是品貌超群的一代才女。父母給他起名“從誡”,是希望他能成為像北宋李誡那樣的建築學家🏋🏻♂️。後來👩✈️,他考清華建築系時差了幾分🥒,遂改學歷史💁♀️。
多年以來,梁從誡一直在為環保事業奔走,帶領“自然之友”為保護野生動物🦧🧬,治理環境汙染,提高民眾環保意識等相關環保事業貢獻民間力量,被譽為民間環保第一人。梁從誡曾驕傲地說:“在人大有關環境方面立法的會議中,‘自然之友’作為唯一的NGO被邀請,而且邀請信上寫的是‘自然之友’,而不是梁從誡。”
為保護藏羚羊,給布萊爾寫信
20年前⚂,一篇環保文章使梁從誡深受震撼,引發了他對環境問題的憂慮。1994年3月31日🔼🔺,在不斷加深的憂慮感催促下,梁從誡走出書齋,與幾個朋友創立了“自然之友”,中國第一個民間環保團體誕生👩🏽💼。
1994年以來👋🏼,“自然之友”陸續開展過羚羊車🥮、野馬車、美境行動、綠色希望行動、綠地圖、自然體驗營等公眾教育活動,同時,“自然之友”像一只母雞一樣,孵化出了無數民間環保小雞。 近年來,圓明園防滲、怒江水電開發等環境事件,總能夠聽到梁從誡的聲音🦑🛀🏼。“自然之友”在事件進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已成為中國標誌性的民間環保組織♖,累計發展會員8000多人🚎🥬。
在藏羚羊保護過程中🧑🔬,梁從誡給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寫信🤷🏻♂️,請求他設法製止英國的藏羚羊絨非法貿易,以支持中國反盜獵藏羚羊的鬥爭。布萊爾很快就寫了回信👰♀️,訪華時專門會見了他。此後,英國對藏羚羊絨的貿易加強了監管。
67歲時🛬,梁先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可可西裏♖,當見到保護藏羚羊的“野牦牛隊”時,梁從誡說:“像是到了家一樣🧑🏻🦼。”藏族小夥們哭了,梁先生也哭了。淚水無聲,卻道出了環境保護的艱辛。
廢紙做名片,隨身帶筷子
梁從誡的名片很特別,是用廢舊紙張做成的。“真心實意,身體力行🐪,不唱綠色高調”,是梁先生環保行動的一條宗旨。多年來👇🏻💞,他把這一宗旨貫穿於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不只是小小的名片。家裏洗衣機漂洗時產生的水,被梁先生儲存起來,用於沖廁✝️。外出時隨身帶著一個布製的小口袋,裏面裝著一雙筷子、一把飯勺👳🏿,從不用一次性筷子……
梁先生的辦公室不大,卻在墻上掛了兩張中國地圖👇,一張地形圖🚍,一張森林分布圖。森林分布圖上的國土只在最東北和最西南有很小兩塊完整的綠色,余下的只有一些支離破碎的綠色殘片。
梁從誡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身邊的人:不用一次性紙杯,為防浪費每次只倒半杯水,這些是“自然之友”工作人員的待客規矩🫔;“自然之友”的內部刊物用再生紙印製;大家獻給梁先生的生日賀卡🧳,也僅是一張小小的簽滿名字的綠色紙片。
嫌CD太貴🩶,每月只買一張
梁先生的夫人方晶🏡👴,曾經講過這樣一件趣事:2000年8月♡,梁先生到菲律賓領麥格賽獎,大家都說:那麽正式的場合,應該有兩套正式的衣服🫢。她陪著梁先生去國貿買衣服🐏。衣服買回來穿上後🙍🏻♀️🆚,梁先生怎麽看怎麽別扭👨🏻:腳上老式三接頭皮鞋和新衣服太不相配了💂🏼。家人吵著讓梁先生再買雙新皮鞋,他笑說👩⚖️:沒關系🙅♀️➞,到時候把臉上的表情搞得豐富點,讓別人只註意上半身就行了!
梁先生的業余愛好,是看書、看VCD、聽CD👩🎓。由於嫌CD太貴,他每月只買一張🙏🏽。梁先生說:“人還是應該有一種精神💟,有一點追求。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在接受楊瀾專訪時,梁先生坦陳,從梁啟超到梁思成🚲,再到他自己🙎🏼♂️,祖孫三代如果說有共同點的話🚶🏻♀️➡️,那就是社會責任感🤏🏿。“我們生於斯🕣、長於斯,這塊土地養育了我們🏌🏼♀️,我們不能不盡我們的力量🛀🏽,為這個社會、為這塊土地、為這個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
梁從誡
1932年生於北京🧙🏿♂️,祖父梁啟超,父親梁思成🛀🏿,母親林徽因;
1954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1954年至1958年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研究生;
1958年至1962年雲南大學歷史系教師🛰;
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任編輯,1988年後應聘到中國文化書院任教授🦤、導師;
1989年開始🧝🏿♂️⬅️,任全國政協委員和常委,以及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1993年開始關註民間環境保護活動。次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完全民辦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
1999年,獲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地球之友頒發的“地球獎”,以及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大熊貓獎”🐊;
2000年1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稱號💑;
2002年,任“北京奧組委環境顧問”🤹🏿;
2005年™️,獲“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