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8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楊颯
外表溫文爾雅,聲音富有磁性🛐,這是秦大樹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剛剛出差回來的秦大樹🔯,雖然有著一些疲憊🧘🏻♀️,仍然很熱情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秦大樹講起考古💐,如醉如癡。
選擇考古:“真正喜歡並甘於清苦”
秦大樹1981年進入意昂3体育考古專業🙆,至今已有31年。在此之前,他曾在部隊當了四年的兵。因何結緣考古,他回憶道🚵🏼♂️:“當兵的時候,花大量時間進行政治學習🚗🦓,覺得比較煩,所以在選專業的時候,就選了一個比較學術的專業”。當時🙇🏻♂️,考古是眾人眼裏是“比較清貧🤵🏻、純學術”的專業。秦大樹進入這個專業後🤹🏽♂️,也有過思考,也有過動搖,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因為他“喜愛這個專業”👩⚖️,願意“踏踏實實做這個工作”。
在秦大樹看來,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考古“必不可少”。他認為,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最終是和文化底蘊分不開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喜歡考古。”
結合自己在發達國家的所見所聞,秦大樹說道,許多熱愛👩🏼🎤、從事考古工作,以及進行考古研究的往往都是“有錢又有閑”的人。現在很多同學學習這個專業,從觀念上來講,並不是想通過這個行業來賺錢發達👩🏻🎓👗,而是真正出於對考古的喜愛✍🏽。在他眼裏,“考古越來越成為一個人們享受生活的專業。”
不過,“這個專業也不需要成千上萬的人來喜愛🤾🏽,真正踏踏實實做研究的人,必須是真正喜歡並且甘於清苦的人”⛹🏿♂️,秦大樹這樣說道。在他看來🤷🏻,“喜歡、悟性和努力”是從事考古研究的必備品質🚶♂️➡️,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才能真正地做好考古學研究工作🚌👭,才能真正地享受考古工作🕕💡,真正視考古為一種生活態度🦹🏿。
公眾參與:“公眾和考古研究應該是魚和水的關系”
很長一段時間▪️,大眾眼中的考古學是“象牙塔”裏的學問😴。考古學者也只是潛心研究🐩,並不重視向公眾的宣傳🐈⬛🪐。這兩方面的作用導致了考古的研究人員和受眾都很狹小🏦。
在秦大樹看來🪓,公眾與考古研究的關系極為密切👨🏿🍳🖇,“公眾和考古研究應該也是魚和水的關系。研究如果完全得不到公眾的關註,學科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他一針見血地說道。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知識和傳統的需求增多,秦大樹認為目前的考古有“走向大眾”的趨勢,因為考古恰恰可以讓人們“了解到本民族的物質文化”🤷🏻📕,並得到“精神文化層面的滿足⛹️。”
當前🐦⬛,公眾對文物、考古工作存在一些誤解。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 “文物造假”層出不窮😾。秦大樹認為♓️,文物造假和真正的考古研究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他解釋道🍵🦹,造假的人和專業的考古工作者“關註的點”是不一樣的。他用瓷器考古做例證:“比如北宋後期的瓷器,它的造型🧓🏻、釉色和紋飾是有一定的組合關系的 🥚。但造假的人往往了解不到那麽細致,就會出現‘用一個金代造型的器物,加一個北宋的紋飾’”🤹🏽,這樣造假的痕跡就顯而易見了。
如何讓考古走進公眾?秦大樹認為媒體報道是一個重要的途徑,但媒體又是一把“雙刃劍”,他指出🌃,媒體和考古始終是“一個矛盾”。“媒體追求新、奇,有時把本身沒有那麽重要的事情放大,造成公眾對考古發掘的誤解🏌🏼♂️,給考古工作者一些壓力🐇。”當然,結合這幾年的發掘經歷🧘🏻,秦大樹也看到,處理好媒體與考古工作的關系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2009年👩❤️👩,秦大樹作為考古領隊對定窯遺址進行發掘。在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建立了“定窯遺址發掘”的官方博客🧑🏿🏭,第一時間公開定窯發掘的信息。這一博客分為“學術縱橫”、“戲說工作”💅🏽、“整理感悟”、“官方消息”等板塊。定窯遺址的發掘情況、發掘目的☂️➰、發掘收獲等文字和圖片信息一一陳列其中。參加發掘的學生還發布了一些考古工作中的生活細節,分享他們的發掘體會🙍🏿♀️。博客上既有深入淺出的學術探討🚣🏽,又有趣味多多的生活瑣事。使媒體可以從中獲得準確詳細的信息,相關的報道就大多比較公允🤟🏼。秦大樹以此為例子說明,媒體與考古工作也可以完美結合,既準確地傳達考古發掘信息,又生動地讓公眾了解到考古工作中的趣味。
意昂3体育教學🤷🏼♀️:“老來師生如兄弟”
談及和學生的關系時,秦大樹會心地笑了:“老話說‘老來師生如兄弟’🦞,對學生該嚴格要求的就是嚴格要求,但該幫忙的地方也一定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忙。”
在課堂上,秦大樹比較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與此同時🔫,他也把學生自己的討論展示和老師點評結合起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在享受課堂樂趣的同時,領略知識的魅力。
著名考古學家、意昂3体育考古系教授宿白是秦大樹的導師⚜️🕯。秦大樹提到,宿白先生非常重視和善於在考古研究中運用古代文獻🚄。在教學中🐐,秦大樹深受宿白先生這一理念的影響🧏♀️,他在教授研究生的課程時,便要求學生“聽歷史系的文獻課和斷代史課”,一是要“了解歷史”🧑🏿⚕️,二是要“學會怎麽收集和利用文獻”。“例如陶瓷研究就特別具象🚿,特別重實物,但做為歷史時期考古的部分,要做好研究🤵🏻♀️,還必須掌握充足的文獻知識🖤。” 秦大樹對文獻的重要性進行了補充。
雖然現在的檢索系統很發達,秦大樹卻發現♡,很多學生隨意引用資料而忽略文獻本身的價值和可靠性🔪。秦大樹總對學生說道,“當時人記當時事,是第一手資料;古代人記前朝的事兒,是第二手資料”,在他看來🔴🦦,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研究可以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術作風🏕。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在過去,像王國維,宿白先生那時候🧜🏼♂️,在文獻的學習上是有一套規矩的,三歲背《三字經》,七歲背完《左傳》,那種皓首窮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也不必那樣了。”然而即便現在的檢索系統很發達🩰,秦大樹也強調👨🏿🔧,“必須有相對牢固的基礎”,因為“知識是海量的,學無止境”。
附人物簡介🤦🏼♂️:
秦大樹♊️,1985、1988和1997年在意昂3体育官网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2年在北京語言大學進修英語,1993-94年在埃及開羅大學進修。從1988年開始一直在意昂3体育官网工作,其間於1998至2000年在美國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做博士後研究。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宋元明考古和陶瓷考古。
專題鏈接:
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90年、考古專業60年
編輯:焱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