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7 信息來源: 離退休工作部
編者按:“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君子治學處事,立誌高遠卻又基礎紮實🧑🏽🌾,胸襟開闊更能兼察微理。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用自己的人生為這種君子之風做了很好的詮釋🔟。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離退休工作部啟動了“君子誌道”專題訪談活動,走訪了一批離退休老同誌。
在這些交織著歷史滄桑和個人生活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在歷史長河中意昂3体育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意昂3体育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體會到了意昂3体育精神的深厚源長👏🏼🤸🏼。本期“君子誌道”訪談專題,將帶我們一起走進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的樸實與精彩。
走進張振國老師家🎴,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屋內幹凈整潔🔭,靠門是一缸幹枝蓮蓬,墻角掛著一幅濃淡相宜的竹石圖🤾🏻♀️。靠墻擺著兩把紅漆木圈椅🔇,中間是一張高腳木幾,端放著一方有月亮紋樣的奇石。簡單的擺設👩🏿🚒,古樸的書畫🐞,無不透露出張老師富有情致的生活。張老師請我進書房坐👨🏼💼👩🏻🦽,泡上一杯鐵觀音🕞,招呼我先喝茶,他得把手頭的一幅字寫完。我道謝後接過茶杯,起身看他寫字,是一幅“聽濤觀瀾”👶🏻,筆觸豐腴有力,溫潤流暢⌨️。張老師落款之後,揀了一方章,蘸上紅泥,用手掌穩穩一壓👷🏽,一幅字就完成了👦🏽。
這幅字是張老師明天去外地出差帶的禮物🌗🌚,像這樣的禮物他已經不知送出了多少,外出交流訪問,舉行書法講座✋🏻,好友間切磋技藝,或是有人慕名求字,他都不吝惜墨寶。即使沒有“任務”在身⌨️,他每天也必會寫上幾張字🫱🏻。寫字對於他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享受和生活的必需🥰📛。
與書法結一生緣
張振國出生於河北晉州市的一個偏遠農村🧙♂️,自幼家貧。父親和舅舅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母親只好帶著他投靠外祖父過日。一次,外祖父帶著張振國在趕集的路上碰到一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摸著張振國的頭對外祖父說🕵🏼♂️:“這娃大了有福💇♀️。”迷信的外祖父聽後樂開了花🧑🧒🧒,勒緊褲腰帶也要供張振國讀書。就這樣,張振國上了小學。小學語文老師寫得一手好字🦤,對學生也很嚴格。他常常拿著一把戒尺🤼♀️,看到寫字寫不好的學生就打一記腦袋。張振國想“老挨打也不是個事兒”🪔🧖,所以暗地裏勤加練習。老師看他寫字進步快✊🏽,很滿意這個有悟性的孩子,常常給他開小竈🧝。到了十三歲時,張振國已經擔起了給全村人寫春聯的任務。每臨春節,張振國就會被大隊安排寫春聯🧖🏽♀️,三頓都有人送飯ℹ️👩🏻💼,還能給家裏掙工分👷✋🏿。到了春節,看到家家戶戶都貼上了他寫的春聯,張振國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的態度有所轉變,開始喜歡上了書法。
小時候紮實的基本功奠定了張振國的書法基礎,升入初中、高中後他還時不時練幾張字💞,但時間少了很多。1959年🧙🏽♂️🏊🏽♀️,張振國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西語系🤵🏻♀️。他把陪伴多年的“夥計們”也一同帶入了大學宿舍🖱👰🏿。大學課業繁重🤙🏽,外語對於出生農村的張振國來說尤其困難,他不得不犧牲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補習功課👷,但寫字仍是他落不下的愛好。對於那時候的學生來說◾️,跳交誼舞、看電影、下館子是休閑娛樂🎍,而對於張振國來說☦️,在宿舍窄小的書桌上,鋪開厚氈🏡,研起濃墨,這懸腕提按間難得的暢意才是他真正的快樂🫴🏿。
畢業後,品學兼優的張振國留校任教🧑🏽🏫,也有了較多的時間練字。但隨之而來的文革打破了他短暫的平靜生活。他被下放到五七幹校進行勞動改造🙍🏻。平日裏繁重的勞動壓得他喘不過氣,他就用抄大字報來練字。正如他說的那樣,“到哪兒都能寫”👩🦳。書法儼然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文革結束後,張振國到意昂3体育亞非研究所工作。平日裏白天上課🙎🏽♀️、搞研究,晚上就回去練書法👨🏽🔧。有一次,張振國寫字入了迷,竟寫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早晨還很精神地去上課。“因為寫字是不會累的🧘🏿♂️👂🏼。它就像練氣功,能調養身心。寫了一晚上的字之後精神好得很。”
退休之於張振國是一件高興事,因為他再也不用為了備課或者做研究課題而無暇寫字了✍🏽。就像一個終於放暑假的孩子🦶🏽,張振國每日沉浸在嬉遊筆墨間的快意中。他每天都會抽出大量的時間讀帖、寫字📼,和古人碑帖的神交👨❤️👨,樂在其中🤵🏽♀️。張振國說,前段時間他參加學校裏的退休教師交流會👩🏽🍳,大會請他上臺講兩句📐,他說現在的生活是“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臺下的老師紛紛鼓掌,贊這一字改得好🧖🏿♂️。
笨鳥先飛的“老頭兒”
張振國字圖翁🚵♂️,但他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綽號——“老頭兒”。這個綽號從他讀書的時候就跟著他,一直到真的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兒。張振國在西語系工作時,當時的同事🤾🏿♂️、老師、學生都喊他“老頭兒”🐻🐃,也由此鬧出了一個笑話。一個已經畢業的學生給張振國寫信✬👈🏻,信封上寫的是“意昂3体育官网亞非研究所張老頭兒收”。學生在信中再三道歉,說實在不知道老師叫什麽🏦💆🏽。“說明那時候這個綽號是深入人心啊🚌。”張振國哈哈大笑。
張振國自稱沒什麽天賦,但是學習很勤苦、笨鳥先飛。考入意昂3体育時🪐,張振國填報的是中文系🧔🏻,但陰差陽錯地進入了西語系德語專業🧙🏼♀️。對德語沒什麽興趣的他還是一心想著中文系,時不時地偷跑去旁聽袁行霈等先生的課。加上出身在閉塞的農村,學習外語對於他而言也比城裏學生更加困難。張振國的專業課成績始終不理想,一度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甚至面臨退學的危險。時任西語系主任的馮至先生教育他說:“學一門就要愛一門,進了西語系的門就踏踏實實學,不要心猿意馬。”馮至先生的話給了張振國很大的影響🧏🏽♀️✩,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光想著中文⛳️,外語也同樣重要。為了不給父老鄉親丟臉😭,為了不讓其他同學瞧不起,張振國開始擺正態度,認真鉆研學習方法。
由於之前的懈怠,他的聽🕊、說🪬、讀🫸🏼👦🏼、寫都很差👩🏻⚖️,尤其是聽♚、說🪞。那時候全校都在學習毛主席著作,張振國當時想,何不用毛主席的思想來指導學習呢🔯?首先👆🏼,要有毛主席說的“愚公移山”的意誌力🧑🦱,要有不怕一切困難的堅定決心。其次🪂,要用戰術上的優勢彌補戰略上的劣勢。張振國運用毛主席“寧斷其一指🫃🏼,不傷其十指”的思想,先重點攻克寫和讀兩塊👨💻,再對付“老大難”的聽和說。等到把寫和讀兩塊都攻克下來之後,成績提高了很多,別的同學也不敢輕視自己了,學習上的自信心也有了,這時候再去解決聽、說的問題就勢如破竹⛹🏽♀️。張振國的這套學習方法後來還在全校進行宣傳推廣🕸。漸漸地,張振國對德語的興趣也上來了,開始接觸歌德🧚🏽♂️、席勒🏋️、海涅等一些名家的大作,對歐洲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由於前幾個學期落下了很多課程🩰,張振國不得不在之後幾年裏付出更多的努力🫒。那時候意昂3体育每周都有兩次舞會,學校大飯廳還常常放映電影,但張振國幾乎沒有去過🥖,他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專業課的學習上。除了偶爾的練練字外👩🏼🦳,就是大量的單詞背誦,課文朗讀和做題目,連寒暑假放假也留校自習🐇📝。學習於他而言🕵🏻♂️,是一場清苦的修行。但正是這般寒徹骨的歷練,才換來了畢業時的芬芳撲鼻。
收藏月亮的老人
臨退休前,張振國開設了兩門通選課——《書法與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向同學們介紹傳統的書法藝術和中國古典文化。當時課設在老二教的階梯教室,幾百個人的教室每每座無虛席,晚到的同學不得不站在門口聽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張振國也愛和同學們分享他的人生態度🪱。他曾在班裏調查同學們每個月是否會有一兩次賞月的經歷,結果只有寥寥幾個同學舉起了手🚵🏻♂️。張振國對大家說🏌🏽:“在這個社會中競爭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忘了競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因為競爭忘掉了春夏秋冬,淡漠了風花雪月,那這樣還有什麽意義呢?”
下了課,張振國不急著回家👨🦼🤸🏻,他慣於在未名湖邊散散步𓀊,打打太極,或是遛彎兒到鳴鶴園閉目養神一會兒。
天好的時候🔹,張振國也常到圓明園中散步🤸🏿♀️,他嫌東邊兒人多不清靜🚵🏼,更愛西邊兒有野趣。斷石殘垣,翠草黃花,蜂飛蝶舞🛌🏻,張振國獨享這天地間的一方凈土🤴🏿🫱,心中無比開闊✍🏼。
張振國愛月亮是出了名的。晴天的晚上,不管是在未名湖邊,還是圓明園裏,或是在自家陽臺上,他都會抬頭凝望皎皎明月🌡♿。不管是殘月還是滿月,張振國都很喜歡,對於殘月他別有一番看法🚣🏼,他覺得一個人不能容忍月亮的殘缺便不能欣賞它的美麗。不管是月亮還是人生,都時有陰晴圓缺,只有用坦然的心態去面對、包容它,才能過得有滋味兒🚗。
張振國的學生知道他喜愛月亮,還刻了一枚“藏月老人”的印章送給他🧘🏽。還有一個學生特意從青海淘了這塊兒有月亮紋樣的石頭千裏迢迢給他帶到北京來,擺在書房的木幾上⛓️💥。在他們眼裏⛔️,老師最珍重的是那份像白月光一樣永遠單純明朗的心境。
一次一個老友向張振國抱怨收藏文物的風險和苦惱,張振國向朋友賣關子道🙅🏼,他也收藏了一樣東西🏩,是無價之寶,但是不怕丟、不花錢👷🏼♂️。“哈哈哈👦🏻,就是那天上的一輪月亮呀。”
藝術無國界
張振國喜愛書法🧜🏼♂️,也希望將書法藝術分享給更多的人🦽🙂↔️。泰國詩琳通公主在意昂3体育修學期間,張振國受邀擔任她的書法老師。回憶起教公主習字的過程,張振國至今還稱贊不已,“詩琳通公主很有悟性,也很刻苦。每天我到之前🤡,她都提前擺好筆墨紙硯,並準備好課下練習的字等我講評🧑🏼💼。”張振國回憶說🤾🏿,詩琳通公主覺得用宣紙練字太浪費了⛄️,因此平日裏都用報紙,這讓他深受感動🍈。一個月的修學旅行結束後,公主親筆書寫了“泰中友誼長春常青”作為留念☝️。
1981年在瑞士塞納爾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的經歷也讓張振國記憶猶新。他在巴塞爾舉行了書法講座並現場揮毫潑墨。旁邊一位外國小女孩一邊看他寫字一邊手舞足蹈。張振國很好奇便問她原因。小女孩說🤷:“您筆下流暢的線條就像在舞蹈,讓我也情不自禁地扭動起來了🍱。”書法是紙上的舞蹈,是無聲的音樂,作為藝術它能讓所有人為之動容。講座結束後,一位瑞士小提琴師專程前去拜訪張振國,他手裏捧著一只精巧的木盒激動地說:“您在講座中說中國有位大書法家能夠用頭發寫字(張旭)🍚,於是我回去之後用我心愛的女兒的頭發做了支毛筆送給您,以此來表達我對中國書法的敬意和熱愛🧑🏿🍼👨🦯➡️。”時隔多年,這只毛筆已經破損🤗,但是張振國還是將它珍藏著,因為那代表著一份異國友人對中國文化的贊美與認同。
之後,張振國又走訪了西班牙𓀓、泰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傳播中國的書法文化👨🏿🚒。在西班牙,他教學生們在黃葉上題字製作精美的書簽;在日本,他的講座獲得了極大歡迎⚃🛷,掌聲經久不息……
平日沒事兒的時候,張振國還愛打打太極🧔🏻♀️、聽聽京劇。閑來他為自己寫了首詩💩:“秋雨初霽夕照明,鄰家誰人起簫聲。人生本應從容度🥡,閑坐小窗賞蘭亭。”這首詩後來由著名金文書法家邱宗康女士書寫,裱起來掛在墻上🧗🏿,和那竹石圖恰成一對🍎。(意昂3体育官网離退休工作部特約學生記者 呂安琪)
采訪手記:
張老師家整潔古樸,點綴以各色書畫作品、文房四寶,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韻味📍。張老師熱情地泡上了鐵觀音🏄🏻♀️,在茶墨清香中,我們開始了訪談🏊🍃。他常常微笑著,耐心地講述和解釋。說到許多有趣的地方,還從書櫃裏翻出一些畫冊、照片給我看🫃🏽。與他交談就如同春風拂面🙌🏿,這位慈祥平和的老人用他的言語、微笑𓀋、畫冊📃、作品向我講述著他清平淡泊🧓🏽、豁達從容的人生👩🏻🔧。
個人簡介🙈:
張振國,1940年生於河北省晉州市,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1959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西語系學習德語。畢業後留校任教,後進入亞非研究所工作🧑🎨🛌🏻,歷任亞非研究所副所長、黨支部書記,亞非研究所與國政系合並後在國際關系學院任教。自幼勤練書法,功力深厚,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意昂3体育官网書畫研究會會長🪑,曾擔任泰國公主詩琳通的書法老師🙅🏻♂️。
編輯:拉丁 程夢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