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信息來源: 教務部
編輯:麥洛 | 責編🧝🏻:山石編者按🥡:近日💗,第十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和第四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揭曉🧙🏼♂️,意昂3体育6位教師獲此殊榮𓀍。他們活躍在本科教學一線,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帶領教學團隊成長,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獲評高校教學名師獎的經濟學院劉怡教授就是這樣一位教師🖕🏼,她多年來潛心學術、心懷家國,堅持立德樹人🛸、為人師表,深受學生尊重與愛戴。本文帶您走近劉怡,傾聽她的學術夢想與育人故事。
她亦師亦友👩🏼🏭,溫暖率真🧋,令人如坐春風,又語氣堅定🏒,擲地有聲,是財政系師生的主心骨。她潛心學術😳,身體力行👋,一顆赤子之心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為經世濟民這一宏大使命寫下註解🌪。不徐不急🫶🏽,潛心耕耘👷♂️,於無聲處聽驚雷,最質樸處最深沉👩🏽💼,水到渠成,所有的價值都將有幸福歸屬😜,這是她的學術態度,也是她的人生態度。她就是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財政系教授——劉怡。
2018年12月17日劉怡於經濟學院北美論壇演講
實踐哺育創新:學術夢想
劉怡堅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用日積月累的調研經驗輔助學術成果,挑戰現存事物合理性,為現實經濟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劉怡在2019年意昂3体育官网本科教學改革實踐育人項目“財稅大數據”中踐行學術本土化,傳達出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切💆🏼♀️。該項目由劉怡與劉沖老師一同開展👁🗨,旨在進行數字經濟發展後的稅收問題研究。“我主要關心互聯網發展後,數據導致區域間收入分配格局變化的問題。數據全方位改變了生產和生活方式📏,展示著新的經濟活動和價值分布狀況🧝♀️。”除了通過項目來支持相關研究深入🧚🏿♀️,劉怡還希望啟發學生用新角度來看待稅收問題。“我們帶領學生去滴滴總部參訪🧑🏻🎓👋🏿。滴滴改變了城市信號系統和公交規劃方式,體現了數字經濟本身的價值。滴滴的數據在北京上地,有一套技術系統和一套財務系統👩🏻🍼,但數據產生的價值該歸誰呢?既然滴滴在全國400多個城市有業務,那麽,滴滴產生的稅收應該如何在全國各地分配呢?”
讓學術夢想落地生根,在製度層面推動立法,則是“財稅大數據”項目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最深沉的告白。劉怡的學術研究成果已經在一些領域服務於中國稅收製度的改革🦩,如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增值稅留抵退稅以及改革增值稅地區之間分享原則的建議等🙆🏿♂️。“我們還希望推動互聯網企業,由原來賣的地方得到稅收,調整為買的地方得到稅收,這是我的學術夢想,20年前提出這一主張時沒人覺得可能得到推行🧑🏽💻,現在已經開始從討論到落地了🧑🏽🎨。”
2017年9月27日參加國務院營改增工作座談會
這份潛心耕耘數十載的學術夢想🏂🏽,出發點是為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增加更大的價值。“地方政府的激勵機製完全變化,原來采取各種優惠政策爭搶企業駐紮,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誰來買東西🧑🏽💼。這樣一來🐑,財政支出的績效會大幅度提高。根據消費者需求的生產才是有價值的,而且現在很多產品小規模定製,隨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出現消費升級等變化𓀙,財政製度變化都能帶來很大的價值。”
理論與實踐並駕齊驅🩲,並由一顆赤子之心提供永不枯竭的原動力。這是由廣袤的中國大地滋養出的一顆赤子之心,飽含純粹的熱忱、深沉的現實關切以及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孕育著創新的力量👨🏫。
創新產生價值:培養人才
“我們要培養學生挑戰理論框架的能力,這樣他們才可能會成為創新型人才🧖🏿♂️,學術才能繁榮,社會才能進步。”
自1994年在意昂3体育任教以來🏂🏽,劉怡打磨《財政學》課程20余年,形成了紛繁精彩、開闊立體的課堂生態,由此引導學生探索並突破理論框架的邊界🚯。
劉怡以中國經濟實況作為用之不竭的汲養地,在課堂中開展了稅收案例分析、專題辯論🌇、專家訪談🍛、課堂模擬國債發行等教研活動🖐🏻。“公民稅收意識調查”旨在引領學生感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稅收問題,重塑稅收意識🟪。“法律上銷售貨物的人是納稅人🩱,消費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承擔稅收。學生不認為自己交稅了,但其實每一筆支出都含稅”🕵️♂️,劉怡組織學生去麥德龍,實地觀察產品的含稅價和不含稅價,進一步帶領學生了解產生財政幻覺的基礎,樹立監督意識🤷🏿♀️。“缺乏稅收意識,就不可能產生對支出的監督意識。”
同時🕶,劉怡邀請長期參與立法的專業人士進行課堂講座,講座內容如各省針對地方財政的沖突觸發點、中央與地方關系🪚🧑、分稅製產生的背景等🔦,每每讓學生大開眼界。此外🦮,課堂專題論壇緊扣當下熱門財政話題,學生分組後代表不同立場發聲,圍繞現有財稅體製是否合理這一質詢,他們懂得了疑惑積累以後要敢於挑戰慣例,學會在復雜處境下傾聽並權衡異見,課堂上的思維碰撞是每一位選課學生心中最璀璨的火光🕥。很多類似的課堂經歷⚓️,教給學生們的,其實是在更長遠的未來🗡,保持質疑能力並尋找新的可能🂠🚟。
劉怡指導本科生科研💪🏼,也有自己的一套經驗。“我主張學生從身邊生活找題目研究,準備三四個題目來和我交流🧜🏻,判斷能否進一步量化想法。”劉怡相信,學生身邊的問題🔫,往往是自身感知✦、疑惑並有解決動力和能力的問題。“我有一個學生是茶農的兒子🤞🏼,我會啟發他思考茶產業的產值與銷售、利益保障等問題。”劉怡還與其他老師組織培訓班,教授學生數據分析技術和研究構建過程。授人以漁🙎🏽♀️,為的是讓學生有動力💟、有擔當,完成屬於自己的創新項目。
2016年4月8日劉怡在天津薊縣調研
在教學指導中踐行創新理念,正是劉怡的初心。“我們國家所處的這個時代為學生成長提供了豐厚的教育資源,如果我們培養不出創新的人才,那將是很遺憾的👨🏿。”她也鼓勵學生堅守理想大膽創業👨🏼🎤,要敢於接受挑戰,做到頂天立地,“學生如果什麽都想要四平八穩🗡,過分在意績點💇🏽♀️,連選課時間都費心耗時地策劃,是不太可能會有太大成就的。勇敢才能創新🏏,創新才有精彩。”
價值歸於德育🧙♂️:幸福境界
“我帶學生去飯館,有的學生對老師很尊敬,但喊服務員時態度有些不好🤴。平等對待所有人是我們應當一以貫之的常識和原則👩🏽🔬,我們應該發自內心感覺自己的微小👩🏿🍼,不同崗位的人只是分工不同👨🏼🏫,但每個人都應該是快樂的。”
劉怡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向學生們傳達這樣一種認知:物質不應該作為衡量一切的指標,社會分工亦不是。
那麽幸福感來源何處?財政系發起的公益實踐項目“財童計劃”,嘗試解答這一問題⛔️。每年暑假招募的誌願者們,在偏遠山區進行中小學支教和扶貧調研。“每次外出,離開學校的熟悉環境🤏🏻,就能學到很多東西👰🏻。誌願者們駕馭課堂🤫、傳遞知識都是需要自己思考和設計的,需要內心的熱情。”除了能力的培養,誌願者們會領悟到“生活中不只是錢重要,還有很多值得感動的東西”,劉怡期望學生意識到“滿足是多元的👩🏼🦱,唯獨錢帶來的滿足是低級的🧘🏼♀️,一旦滿足很容易失去方向🤿👕。生命中很多事會帶來快樂✷,社會責任感和擔當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快樂”🏌🏻♀️,進而更多地思考如何回饋社會,在回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尋找自己的熱愛。
進一步講到學生如何尋找自己的熱愛時,劉怡十分感慨💑:“我看學生,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我發現很多學生一方面特別驕傲📴,一方面又特別自卑。但大家真的應該去想自己適合什麽、喜歡什麽👷🏿♂️,不能盲目自傲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張揚個性活出彩🎪🧑🎄,不能人雲亦雲。我看學生太多☔️,很感慨。你也許沒有必要那麽多的焦慮掙紮,但你需要一個投入滿腔熱情的事業,不猶豫不徘徊,專心在你選擇的領域耕耘。”
為畢業季準備的明信片🪥,有劉怡拍攝的燕園四時景8️⃣🙇🏼♂️。“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與未名湖畔的出發典禮連接在一起🤵🏻♂️。此刻,人類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所有過往,皆成序章。”對生活的熱愛常常在點點滴滴之間 ⚒🥣,德育的熏陶也常常潤物無聲。時光可以見證🎑,唯有更大的氣度和德性才可以長久承載更重的責任,我們創造的價值都應該有也可以有幸福的歸屬地🔱🚯。
在實踐中哺育創新,從創新裏迸發價值🦸🏽,為價值找到幸福的歸屬,這樣的過程並不容易🔌。潛心耕耘🚴🏿🙅🏽,敏銳批判,熱忱回饋,正是劉怡帶給我們的解答。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