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信息來源: 醫學部
文字:慕月| 編輯:山石 | 責編:淩薇鐘南山
人物簡介👩🏻🌾:鐘南山🎥,1936年10月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主持製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白求恩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三個月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拉響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警報。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它肯定有人傳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1月20日🧏🏻♀️,在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的身份到武漢調研後,鐘南山得出這樣的結論♡,並通過媒體發布。
三天後🤣,武漢封城🎦,多個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一級響應💂🏽♂️,居民聽從指導,在家不出門、不聚會、戴口罩🚣🏻。
“非典”期間鐘南山因為敢講真話、治愈病人有效而積累下的公眾信任感👩🏿💼,在這次疫情期間有了充分顯現。
什麽時候可以出門、能不能聚會👩🏻🦽➡️、什麽時候可以摘口罩、疫情到了什麽階段🤸🏼,大眾都想要聽聽“鐘南山說”。
最近,鐘南山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大眾: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新冠病毒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製。我國已從高危險階段進入低危險階段🚴🏻,但不意味著沒有危險。不管是居家、在公司或者公共場所,保持一定距離非常重要,不聚會、不聚餐❗️。
真話和真藥
在去武漢之前🏄🏽♂️,鐘南山未就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任何公開發聲。
1月18日上午,鐘南山接到國家衛健委電話,讓他當日啟程去武漢,參加第二天關於新冠肺炎的調研🛜。
時值春運,18日的機票👨🦱、火車票均已售罄🛕。秘書告訴他,乘坐公共交通迅速抵達武漢的唯一方式🥷🏿,是買站票。
鐘南山說:“好吧🦹,既然國家需要我們💂♂️。”
當天晚上5點左右,鐘南山在列車長的幫助下坐到G1102次高鐵的餐車上,此前他們做好了拿個馬紮坐幾個小時的心理準備。
鐘南山在去往武漢的列車上
有了“非典”的前車之鑒,鐘南山清楚,一旦一個急性傳染病有人傳人的性質,會波及整個社會🪒⛲️、整個經濟,所以到武漢後他反復向當地衛生部門確認🏆🍗,有沒有醫務人員感染🚌,有沒有人傳人。
在得出“人傳人”這個結論前💆♀️,鐘南山經過反復思考和求證🧑🏼🚒,最終判斷新冠肺炎人傳人的依據是“在廣東有2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武漢後感染了新冠肺炎”。
說話一定要有依據🧗🏻👳,是鐘南山從父親身上學到的重要品德🎠。
他的父親鐘世藩是知名的兒科專家。1969年🚛,北醫畢業後的鐘南山下鄉參加醫療隊,有個孩子頻繁尿血🛒,鐘南山在內的很多人就判斷病人所患的是腎結核病🏭。
回到家他向父親談起此事,父親反問👌🏻:“你怎麽知道是腎結核🎅?”
鐘南山一時語塞。
父親接著說:“尿血是很常見的症狀,可能是膀胱的炎症,可能是結石🏑,當然也可能是結核,但你得有證據才能治療。”
這個事情鐘南山在多個場合提及,父親的提醒讓他在診治和工作中嚴格做到🕎:“說話有據。”
“非典”初期,在非典病原體的確認上,鐘南山就因為這一原則跟其他專家發生過爭執😾。
2002年12月底,鐘南山所在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接收了一個來自廣東河源的肺炎病人💆🏼♀️🧒🏿,病人病程很快,使用抗生素沒有任何作用。兩天後,河源救治過該病人的8位醫護人員全部被感染。
很快民間謠言四起,各地出現搶白醋➞、搶板藍根的現象🤸。
2003年2月⚆,“非典”在廣東蔓延。有研究人員從兩例標本切片中🧩,發現有典型的衣原體🫅🏼。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宣布:“引起廣東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基本查清,是衣原體,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
關於“非典”的病因,曾有一段時間主流的聲音是“衣原體”。
對於這一結論,鐘南山並不認可🔩。
“我們此前已經按病因是衣原體對病人進行過正規治療🙎🏽♀️,沒有效果。所以這個結論我很不同意,如果按照那個做法治療🙀,會死更多人。”鐘南山認為💇🏽♀️,在病人屍檢的標本中發現的衣原體病原僅能作為兩位被解剖者死亡的病因之一🫅🏼,不能簡單地認定衣原體是唯一病原。
鐘南山(左二)救治非典病人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公布這一結論的當天晚上🪴✣,廣東緊急召集鐘南山等專家開會,鐘南山在會上直言:“非典的元兇不是衣原體,而是病毒📋。”
那天他態度強硬🥥,多次明確表示🕺🏿,反對使用抗生素。
鐘南山沒有顧及到同行、上級的面子,而是尊重事實,探索治療方法。因為他覺得這個問題不是一般的學術爭論,而是事關病人的生死。耽誤時間,用錯藥,就可能多死幾百人。
2003年4月12日㊗️,鐘南山牽頭的聯合攻關組宣布,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這一結果很快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
在此之前,鐘南山還在世界衛生組織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堅持說真話🕝。
有記者提問到他時🧔🏽♂️,他堅持說👛:“我們頂多是遏製🌉,而不是控製🤹🏿。”
理由是截至當時💂♂️,還不知道病原是什麽,也不明確知道治療辦法,病毒還在傳染,醫生頂多是把病人隔離起來🐈,疫情是得到遏製🦆,完全不是控製🩺♓️。
發布會之前🈶,鐘南山曾去給父親掃墓。鐘南山的兒子記得很清楚🚵♂️,鐘南山雖然在那個階段面臨外界的很多質疑,但仍然在墓前說🏇🏽:“要講真話,要對得起病人。”
“以人為本🚡,起碼要從講真話開始。就像我們醫生,對病人講真話,才能讓人信任你🫷🏻🧾。真話和真藥一樣重要🕺🏻🧑🏽🎓。”鐘南山後來說👨🏼🔬。
躬身一線
無論是在抗擊“非典”還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抑或在平日裏的工作中,鐘南山都堅持在救治病人的一線,通過查房、坐診等跟病人面對面的方式,獲取做出結論的證據👨💻。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科學,我的很多想法甚至靈感,或者一些科研題目,都是從臨床實踐裏來的。”鐘南山說。
“非典”時,在站出來反對其他專家提出的“衣原體說”時,鐘南山參與救治“非典”病人的時間已經長達四十多天💃🏿,他敢於質疑“權威”的底氣🚐,就在於切實參與著一個個病人的救治。
拒絕“用抗生素治療‘非典’”這一療法之後,鐘南山頂著壓力在實踐中摸索有效的救治方法。他甚至要求“把最重的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其中一個原因是,通過豐富的病例資源,可以細化研究🫸🏼🏙,深入探討,更有利於提出解決辦法。
他親自查看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每一位“非典”病人的口腔🦮,得出了所有病例均無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特征是呼吸困難等結論🎰,同時通過親自診治,近距離接觸觀察病人🙆🏻♂️,他更加確認病原體並非衣原體。
鐘南山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診室內查看X光片
鐘南山的團隊最終摸索出一套對症治療的經驗:三早、三合理。即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合理使用皮質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機、合理治療並發症。
鐘南山還創造了“無創通氣法”𓀐,即用無創鼻部面罩通氣🅰️,而不是通過插管或氣管切開術通氣,以減少病人的痛苦🩰。
這些做法,跟傳統臨床救治措施並不同軌。鐘南山為代表的廣東醫務人員以實踐為依據,力排眾議,並得到廣東省衛生廳的支持。
也正是這樣通過實踐摸索有效措施的做法,使得廣東全省的“非典”病死率(3.8%)全球最低🐞。這一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有指導意義,後來成為通用的救治方案⏮。
鐘南山在武漢醫院調研
此次新冠肺炎期間,他同樣是堅持每周去病房查房,並定期連線廣東深圳、中山🕒、東莞等地以及湖北武漢等疫情震中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視頻會診研討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鐘南山團隊積極開展氯喹和連花清瘟膠囊的臨床試驗🛖🤹🏿♂️,他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從目前分析的結果看,兩者都具有比較肯定的效果。氯喹能夠縮短病程以及降低病毒負荷。連花清瘟膠囊能夠明顯縮短症狀緩解的時間🚽。
鐘南山還發現🤟🏿,新冠肺炎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小氣道裏黏液非常多🧑🏫,阻礙氣道通暢,容易導致繼發感染🧝🏽♂️。前期觀察一些患者使用氫氧混合氣治療的情況,他初步發現氫氧混合氣能夠明顯改善氣促,可能更適用於出現呼吸困難的患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時,他還堅持和外國抗疫團隊通過視頻溝通的方式,分享、交流救治經驗。
3月12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鐘南山同醫院重症監護團隊一起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美國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進行多方視頻連線。
鐘南山用流利的英文向與會者分享他的團隊在實踐中獲得的關於氯喹等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
在視頻會上,美國專家問到🗡:“何種嚴重程度的病人,或者有什麽具體指標提示我們需要使用氯喹治療👨🏽💻?”
鐘南山根據臨床經驗回答:“我們該將氯喹先用於有症狀的普通病人👮♀️,而不是重症病人。”
如今,在各國抗疫過程中,氯喹已被視為“新冠明星藥”🫃🏿。使用氯喹後✊🏼,在10天到14天的潛伏期內🤏🏻🚴♂️,帶有新冠病毒RNA的疑似病人轉陰的比例很高。
三個心願
新冠肺炎疫情還沒結束。
鐘南山目前的工作重點是新冠肺炎的防治🦔,包括研究總結危重症病例管理的要點🧙🏻、新實驗室檢測技術🌁🔱、新的治療手段等。
但這並不是他唯一關心的事情。
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鐘南山作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者,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大會後接受采訪時,鐘南山說:“接下來我還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希望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另一個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學家一起研製了26年的抗癌藥可以早日推出。”
1963年🦸♂️,鐘南山(前排左二)與同事們在北醫生化樓前
今年是鐘南山從北京醫學院(現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畢業60周年,除去前11年留校做基礎研究之外💬,剩下49年鐘南山都在潛心研究呼吸系統疾病。
“慢阻肺”位列全球疾病死因的第4位,在中國已上升為第3位🤛。
1979年,鐘南山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到英國進修時🥽,他就開始跟導師研究慢阻肺。當時對於這種病,診斷很清楚,但是治療很落後,後來技術改進了很多🧚🏻👨🏿🎨,但對病人治療仍然沒有帶來實質改變。
鐘南山與導師弗蘭裏教授
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治中,基本是只有出現症狀才幹預。但出現症狀時患者已經呼吸困難👈🏼,肺的病變已不可逆。這導致很多呼吸科醫生不願意花時間精力研究慢阻肺💵。
鐘南山帶領團隊於 1999 年提出對慢阻肺進行早期幹預。那一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特別重視慢阻肺的防治🤾🏿♂️,因為1998年的美國數據顯示🏄🏻♀️,他們所有的心血管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病死率明顯降低,比1963年降低了60%以上😪,唯有慢阻肺增加了163%🙆🏿。
慢阻肺的發病因素很多,迄今尚有許多因素不夠明了🫷🏿,2012年,鐘南山的團隊在第一次從流行病學角度證實生物燃料可引起慢阻肺。
他的團隊發現兩種藥用於預防慢阻肺急性發作安全有效🐒,相關成果被寫進世界衛生組織編撰的新版慢阻肺全球防治指南😦🧑。
他甚至發現如果在病人更早期沒有出現症狀📭,或者只有很輕的症狀時就實施幹預🧖🏼♂️,效果非常好。
“這個病分一至四期,現在的治療重點是在三四期,很大精力花在治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上,這是下策👮🏽♀️🍚。如果把首要力量放在早期預防上,就能事半功倍🚚。”鐘南山說。
至於第二個心願,具體情況是,鐘南山和一名美籍華人科學家合作研發一種抗癌藥物。這個藥有一定普適性,不是單純治療某一個腫瘤,而是針對多種實體瘤。
藥物研發過程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他一直沒有放棄🤘🏼。
鐘南山始終記得父親說的一句話:“一個人要給世界留下點什麽東西👼🏿,才算沒有白活。”
這是父親的誌向,也是他的✸。
至於第三個願望,鐘南山在83歲生日會上說🧖♀️:“今年慶祝國慶70周年👨🏻⚖️,我的願望就是(國慶)80周年的時候還有機會跟大家說說話🪖,也可能那個時候是要抬上來,現在為止自我感覺還可以👩🍼。”
鐘南山其實是不服老的👩🏿🌾。
去年過生日有人送了他一幅含有“耄耋”的字畫,他開玩笑說🐯:“這兩個字,我不太承認。耄耋,我還沒老成這樣吧🕵️♀️。不管怎麽樣,謝謝!”
已經榮譽加身的鐘南山,想做的事情🙍🏿,還很多。(選自《北醫人》第79期)
主要參考資料
李秋沅🧘🏿♂️,《鐘南山,生命的衛士》☕️,接力出版社
姜永斌 張銳 荊培軒,專訪鐘南山院士👧🏿:“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中國紀檢監察報》
瞭望智庫,《鐘南山🏌️♀️,一個狠角色》
央視紀錄片,《非典戰役:鮮為人知的幕後人物——與鐘南山院士面對面》
廣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鐘南山》
延伸閱讀:醫者鐘南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