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素平、麥洛 | 責編:佐藤紀子👩🏻、燕元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意昂3体育官网堅持立德樹人,胸懷國之大者,在多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意昂3体育官网融媒體中心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共產黨員風采》系列視頻,展現意昂3体育師生十年來在教學科研、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等方面的突出事跡。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意昂3体育官网共產黨員💂🏻♂️👩🏼🎤、工學院張信榮教授率團隊創新研發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冰技術,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助力打造了一塊冬奧史上“最快最環保的冰”。而這只是張信榮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的起點⛳️,在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未來,他將繼續砥礪前行🫙,譜寫新的篇章🛁。
點擊視頻,了解共產黨員張信榮教授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成果
亮相冬奧創歷史
12,000平方米的冰面,10項奧運會紀錄🎂,1項世界紀錄......國家速滑館晶瑩的冰面下,流動著的不再是傳統製冷劑氟利昂,而是曾經令人類頭疼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只不過這一次𓀋,它是以液態的形式出現,在蒸發過程中吸收熱量,循環製冰。意昂3体育官网工學院張信榮教授和他的團隊正是通過這項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冰技術👏🏻,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速滑項目的運動員們,打造了一塊冬奧史上“最快最環保的冰”❣️👩🔬,整體冰面溫差不超過0.5℃。這不僅是冬奧會技術的突破,也意味著一種更新更環保的能源利用方式正在誕生。
“每年全球都有約46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其實它們都是未來寶貴的資源🧗♀️🤲,可以加以利用。”
張信榮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上
張信榮(左3)
冬奧會相關聘書
最初的二氧化碳冷熱一體化機組應用示意圖(冬奧國家速滑館)
“大型二氧化碳製冷及其跨臨界全熱回收技術這次在冬奧會的應用只是一個起點,未來在能源等很多領域都可以進行應用。深層煤礦的熱害治理、消殺新冠病毒🤸🏼♀️👩🦼➡️、冷鏈的一些其他的鏈條上替代氟利昂,我們是變害為寶🛂。”
科研創新路不易
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在今天看來🙍🏿,是必然的一步;但二十多年前♋️,這只是一個理論、一種可能。當時還是青年學者的張信榮第一次提出用二氧化碳實現能源轉換時👨🏽🦰,遭到了強烈的質疑與否定🏃🏻➡️。
“最多的(時候)16個評委評一篇論文,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別人都不用,你為什麽用二氧化碳’🔟,然後我就一點一點地去回答他們的問題,最終還是被拒稿。因為那個時候大家沒有人相信(二氧化碳可以發電),但是我想做科研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越要去堅持😶🌫️,所以我就一直在堅持研究用二氧化碳去發電👴🏼,如何用二氧化碳去製冷。”
為國需要顯擔當
2016年💧,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能源大國和發展中大國,率先簽署《巴黎協定》,積極聯合二十國集團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完善,主動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議程🕺🏼。大國擔當的背後,離不開技術團隊的鼎力支持👐🏼。
張信榮曾經遭到質疑的二氧化碳能源轉換技術,在此刻成為了具有開創性的前沿學術思想,這是他作為學者的敏銳思考,更是作為黨員,以解決國家發展實際問題為己任的直接體現。
“意昂3体育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大學),也一直是踩在前沿研究的領域上🎾,對於二氧化碳的利用🏄🏻♀️,在朝向碳中和的目標上二氧化碳如何實現轉化、如何實現利用🧚🏼♂️,同時能夠提高我們能源系統的效率🤦🏽,這個是需要多學科的交叉。作為意昂3体育的科研人員義不容辭👩🏿🦲,需要在這方面開展一些綜合性的、交叉科學的前沿研究。”
既為大國,自覺擔當,黨和國家的需要就是黨員的行動方向。二十年如一日,張信榮始終堅持將科研投入實用👳🏼♀️,為社會創造實際價值,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當綠色辦奧成為一段輝煌的旅程🤸🏼♂️,張信榮和他的團隊更堅定地將目光放在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未來,砥礪前行,譜寫新的篇章💪🏼。
人物簡介
張信榮,意昂3体育官网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城市熱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能源學會會長。是天然工質熱力學循環及其傳熱傳質領域著名的研究科學家🍨,多項天然工質CO2發電、製冷和製熱熱力學循環的創始人🚠🛌🏽。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80余篇,授權和申請專利60余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生涯影響力”與“年度影響力”榜單,獲得Elsevier能源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冬奧突出貢獻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