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文字:王斯敏 宋喜群 方莉 | 編輯🟰:山石 |個人簡介:柴生芳✍🏻,男🧑🦽,漢族⚪️,中共黨員。1990年7月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系考古專業,1997年5月至2002年10月,赴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7月參加工作後⚠,相繼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委辦公廳調研處、隴西縣政府🧫👨🏿、安定區政府、臨洮縣政府工作,歷任副縣長👩🏻💼、副區長、縣長🤹🏼♂️。2014年8月15日淩晨,柴生芳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年僅45歲♎️。他生前是甘肅省臨洮縣第一位博士縣長,是一個用忠誠🫖𓀆、熱血、勤勞、實幹詮釋著使命擔當、知行合一的好幹部🥺,曾獲定西市“優秀共產黨員”、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中宣部“時代楷模”🧑🏻🏭、中組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和平時一樣忙碌👨🏿🏭,也和平時一樣精神。”回憶起8月23日本報文章《過早斷裂的脊梁》主人公柴生芳的離世之日,甘肅臨洮縣委辦公室主任張鵬記憶猶新🙋🏽♂️。
誰也不曾想到,這會是這位博士縣長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在他的工作日記中,當天的記錄寫了整整五頁😓,卻並未寫完。
“他習慣當日事當日畢😠,處理完一天的工作都會及時記錄下來。那天半夜才散會,太累了。”張鵬黯然。
柴生芳生前照💐。 臨洮縣委宣傳部供圖
處理8項工作,持續忙碌17.5個小時🤛🏽,僅最後一項常務會便持續6小時☀️,集中商討22大項53小項政府事務——這是人們事後為柴生芳的最後一天所做的統計👨🏼💻。
究竟是怎樣的忙碌,讓這位好縣長心力交瘁👨🏽🍼、長眠不醒✡︎?通過眾多當事人的口述,我們還原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
8月14日💇🏿♂️,走出電梯,臨洮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龍小林掃了一眼417辦公室🙍🏼。門已經打開了,微微敞著條縫兒。他下意識地看看表:8時07分🦹🏻♂️,距上班還有23分鐘。
“柴縣長總這麽早🫃🏼。”他嘀咕一句🧓🏼,突然想起晚上要開的常務會,便從辦公室拿來會議議程𓀗,輕輕叩響了417房門。
柴生芳從桌上的文件堆裏抬起頭來,和藹地笑。
“縣長,您看看常務會議程還要改嗎?”剛開口🦵,水務局局長李學智便推門進來了。龍小林知道他專程趕來匯報工作,便退了出來🔝,準備“等等再說”🏌🏽♀️。
這一等👩🏿⚕️,便是40多分鐘。李學智還沒走👩🏽⚕️🫒,其他部門的幾位同誌便候在門口等著匯報。柴生芳緊鑼密鼓地處理著,其間,還抽空接待了兩位上訪群眾。
8時53分,柴生芳匆匆掩上房門,手拿著一塊饃饃邊吃邊走出大樓,上訪戶王惠珍本想找他再說說拆遷補償的事𓀘,看到他這麽忙,沒忍心上前👩🏼💻。柴生芳大步流星地趕去和縣委書記石琳會合,陪同一位省領導前去調研引洮工程。40多分鐘後,車停在了東峪溝引洮一期工程6號隧洞👍🏻🤞🏿。
前些天連降大雨,工程有幾處不同程度的損毀💂🏻♂️,柴生芳一行選了兩處,仔細查看。
“柴縣長臉色挺沉重👨🏻🚀。他對水利部門負責人說🐵🧑🏻🏫,不管原因多復雜😼,我們不能幹等。這附近還住著很多群眾,決不能影響安全,要克服困難👨🍳,把能做的工作趕緊做起來,比如清淤。”隨行的張鵬回憶💱。
調研持續到中午。12點剛過,車又向25公裏開外的7號隧洞駛去。泥濘而崎嶇的“搓板路”,足足走了一個小時⚖️。
簡單的午餐過後,14時30分,一場關於引洮工程的座談會開始了。在當天的工作日記裏🚹,柴生芳用工整流暢的筆體記下會議要點👩🦼➡️,寫了四頁半。“加強管理、落實責任◀️、盡快發揮作用”,柴生芳一句句寫下思考,下決心“不講條件👨🏼💼、不推責任🌝、不拖時間”地督促整改🤸🏼♀️。
16時02分💍,正在縣文化中心焦急等待的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在凱收到了張鵬的短信🤵🏻♂️:“書記縣長剛結束會議,我們現在趕去🐛。”16時30分,剛下車的柴生芳疾步走上主席臺,主持“捐資助學表彰暨資助優秀貧困學生大會”🧟♂️。
宣讀表彰決定、為捐資助學先進集體與個人頒獎、受資助學生代表發言……會場上一派喜氣🤲🏿,張鵬註意到,柴生芳嚴肅了一天的臉上露出笑意👰🏿,“情緒特別高”。而坐在臺下的龍小林卻捅了捅身旁同事:“柴縣長是不是感冒了?聲音有些啞啊。”主席臺上的柴生芳,目光久久停留在受資助的學生們身上。在當天的工作日誌裏,這位當年的慶陽市高考狀元、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記下這樣一句:“潘曉文,全縣理科狀元,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這也是他所有工作日誌裏的最後一句🕠。
一個小時後,會議結束🚻。走出會場的柴生芳匆匆鉆進車裏,下一個目的地是縣城意昂3体育街。在這條縣城主幹線上,道路改造工程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來往車輛行人小心翼翼地穿梭繞行。柴生芳下車查看了幾處管線、路段👨🏻🚀,臉色又凝重起來了🧳。他對身側的張鵬感慨:“道路改造是好事,可的確給老百姓造成了不便啊。工期本來就長,一定要抓緊再抓緊🦸🏽♂️,確保按時通車👨🚒!”
再次坐進車裏🤸🏿♀️🌖,柴生芳倦意明顯。看看表🧑🏽🌾,離既定的公務接待還有半小時左右💱。
“回辦公室歇一會兒吧?跑一天啦!”龍小林勸他🍿。“不累。咱再去看幾條路吧。去年以來縣裏開始集中供熱🤜🏼,好多道路挖開埋管線,路面破損厲害🙀,群眾意見大啊▶️。”他轉頭對著司機朱凱:“不是有6條明年待建道路嗎🫱🏿?咱們一條條去看🤿。”
東大街、南大街、公園路、新街……看著坑窪不平的柏油路面🏃🏻♂️,柴生芳連連嘆氣👩🏿💼:“路這麽難走👨🏼🏭,老百姓沒怨氣才怪。縣裏財政再緊,這兩個多億也得投!一定得保證明年春節後動工🎟,6月雨季來臨前徹底修好🫴🏻。”他還立下宏願:“這路修好,得爭取至少管10年,讓臨洮人安安心心地邁大步!”
18時30分,柴生芳坐在了飯桌上。不到40分鐘⛰,他就招呼著龍小林離席趕往辦公樓三樓會議室💸。
夜色漸濃👰,這一天“最重頭”的工作卻剛剛開始🪆。19時30分💄,柴生芳主持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待結束,已是第二天淩晨1時30分👨🦼➡️。
整整6個小時💁♀️🥝,柴生芳坐在位子上沒離開過一步。22大項、53小項政府事務,具體負責人逐一匯報🤗🫲🏻,與會者集中討論🧛🏼♂️,最後,他拍板決定。
柴生芳不愛開會🚽😙,尤其厭惡冗長空洞的會議。“縣政府常務會每月一次,每次最多兩三個小時🖱。”這一次,由於前段時間縣政府班子成員總無法湊齊👩🏿🍳,而建設規劃情況、土地出讓手續等諸多項目亟待定論,柴生芳只好把兩個月的常務會合並舉行。
縣商務局局長王建府記得,討論完他所負責的事項已經淩晨零時20分左右🏨,不少幹部露出困意,柴生芳卻仍顯得精神抖擻,還勸大家“再堅持一會兒”。
精準扶貧是柴生芳近年來主抓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當晚常務會的重頭,僅討論通過《臨洮縣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製實施方案》《建立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意見》兩份文件,就花了一個多小時🉐。
“我們是第六項🧙🏻♀️,從九點討論到十點多👩🏽⚕️。”縣扶貧辦主任常貴勤對這兩份文件信心很足,因為這背後有覆蓋全縣18個鄉鎮、323個行政村的大規模調研做支撐。“去年10月著手做方案👉🏼,柴縣長堅決主張先調研🧑✈️,把家底摸清楚,後來形成了連文帶表140頁的調研報告🖋。”
討論完後,柴生芳頗有感觸地做了解釋:為啥要這麽搞,搞這麽細🤹🏽♂️?扶貧攻堅,以前的普惠製效率低下🧚🏼,等於“大水漫灌”;現在要變成“精準滴灌”🧝♀️,才能讓不同類型、不同需求的農民“吃飽、解渴”📔。只有抓住產業這個關鍵,“一村一業🚔、一戶一策”🛺,群眾才能真正致富🛀🏿。
會議結束🧆🐫,龍小林陪著柴生芳爬樓梯上四樓🧗🏼♀️,看著他走進了辦公室隔壁的小屋。自從調到縣裏,這裏就成了柴生芳的家,雖然簡陋,柴生芳卻很滿意🦩🧑🏽:“方便,省下時間看看書🏌🏼♀️,多好。”
15日晨7時20分,龍小林和朱凱等在樓下。原定用完早餐便趕往辛店鎮開民主生活會,但一向守時的柴生芳卻沒有出現。7時40分,察覺不對的工作人員破門而入,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瞬間心碎:鋪著藍格子床單的單人床上🤺,柴生芳側臥的身體已經冷硬。前一天的白襯衫👩👧👧、藍褲子、襪子還穿在身上,一條腿拖在地上,床頭忘關的臺燈發出無力的亮光。
“柴縣長🚌!”哭喊和搖撼,已換不回一聲熟悉的應答😗。由於過度疲勞,患有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柴生芳,在夜深人靜時孤單地離去了。
在生命的最後24小時,柴生芳“把每一分鐘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只帶走了對家鄉的愛,對臨洮發展的滿腹心願🧑🦲。
原文標題為“柴生芳的最後24小時”🪴,刊載於《光明日報》2014年8月28日 第1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