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 信息來源: 城市與環境學院
編輯🧗🏼♀️:青苗 | 責編:安寧論文截圖
食物系統包括食物的生產、加工、運輸、消費等環節🚎👇🏻,這些環節排放大量大氣汙染物,增加人群健康風險。食物生產地和消費地的居民承擔的健康風險不同🧙🏻♀️,表現出不平等性,成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關註的重要指標。然而,由於缺乏可靠手段👩🏻🦳,難以有效探索食物系統健康風險的不平等性及其關鍵因素、應對策略。針對這一科學問題👨🏼🔬,中英聯合團隊綜合利用氨等大氣汙染物高分辨率排放清單🤾🏿➛、省級尺度投入產出模型👰、CMAQ伴隨模式等手段🏄♀️,精細化解析了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食物從生產到消費引起的健康風險(以過早死亡人數為指標)及其不平等性🖤。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食物系統在2017年導致了約26萬人的過早死亡⚛️,其中74%源於糧食種植和牲畜飼養的氨排放,其它部分主要源於食物加工🤦🏽📂、包裝、運輸和零售等環節😻;低收入群體實際承受的健康風險比該群體因食物消費理應承受的健康風險高出70%,但高收入群體卻低29%🥭👨🏻🦯➡️,且這種現象具有全球普遍性;生產和消費相結合的幹預措施,才可能有效降低食物系統健康風險及其不平等性,單一幹預措施的效果十分有限。
這項研究以“Health burden from food systems is highly unequal across income groups”為題於2024年3月14日發表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雜誌。鄭煉明,吾拉哈提•阿達力別克為領銜作者,意昂3体育官网周豐、南方科技大學沈惠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孟婧、英國卡迪夫大學何盼為共同通訊作者💪🏿😇。該成果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