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 信息來源: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𓀖:青苗 | 責編:安寧細顆粒物(PM2.5)與臭氧(O3)是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汙染物,如何實現PM2.5和O3的協同控製是現階段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的重大需求。PM2.5二次組分和O3形成的核心過程是大氣中VOC–NOx–SO2的復雜反應體系。過氧化物是這一過程中形成的重要中間態物質,連接著反應體系的開端(VOC)和末端(PM2.5和O3)😱,既攜帶了VOC及其氧化機理的信息,也直接影響PM2.5和O3的生成🐊。加強對於大氣過氧化物的認識🧕🏼,有助於識別影響PM2.5和O3形成的關鍵前體物和反應機理,從而為製訂協同控製措施和高效減排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大氣中的過氧化物包括過氧化氫(H2O2)和有機過氧化物(POs)💙。POs種類多樣🌩、檢測難度大🂠,人們對其生成和轉化規律的認識存在很大不足👩🎤。POs的水解反應是其重要轉化途徑,該反應可能是PM2.5中H2O2的重要來源。顆粒物中POs水解生成的H2O2能夠分配至氣相,從而對氣相氧化性也具有潛在貢獻。
本研究從這一反應入手👾📴,首次對實際大氣PM2.5中的POs進行了分類和定量研究🌃。根據POs是否能夠發生水解😸🧚🏿,將其分為可水解和不可水解POs。對於可水解的POs👨🌾,又進一步根據其水解壽命大小,將POs分為短壽命、中壽命和長壽命三類🙋🏿♂️。短壽命和長壽命POs的典型物質類型分別是α位羥基(OH)取代和非α位OH取代的POs,它們分別主要由大氣中Criegee中間體(CI)與水(H2O)反應以及烷基過氧自由基(RO2)與氫過氧自由基(HO2)反應生成👆🏽。
大氣顆粒物中有機過氧化物的來源和分類
研究發現,北京大氣PM2.5中POs的組成和水解活性存在顯著季節差異。夏季PM2.5中的POs主要由可水解POs構成,而冬季主要由不可水解POs構成。夏季可水解POs的濃度和水解生成H2O2的速率顯著高於冬季🙌🏻,表明夏季PM2.5具有更強的氧化劑來源。
北京夏季和冬季大氣PM2.5中有機過氧化物組成
POs的水解反應活性與其分子結構密切相關😔,反映了來源和生成途徑的信息,即POs是何種VOC前體物、經過何種氧化途徑(OH自由基或O3或NO3自由基氧化)形成的。下一步,通過POs分類特征反演VOC濃度及氧化機理信息👦🏼,有望為改善VOC源排放清單不確定性、識別和控製關鍵VOC物種提供新的思路。
POs本身是氧化性物質🧖🏻♀️,被吸收進入人體後,通過水解反應將生成其它活性氧物質(ROS),引起人體某些細胞的氧化應激。因此,認識PM2.5中POs的種類🤚🏿、濃度水平和水解壽命將有助於深入評估PM2.5的健康效應。
相關研究成果以“Hydrolysis reactivity reveals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composition of organic peroxides in ambient PM2.5”為題,於2024年4月2日於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表。
意昂3体育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戴一雙為本文第一作者🖕🏽🍶,陳忠明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編號👨🏻🦼➡️:2022YFC3701202)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41975163;22276002)資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