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研究生院趙鵬軍教授團隊在Nature Cities發文揭示中國城市間就醫流動特征

論文截圖

就醫流動是人群流動的重要類型之一🦹‍♀️,摸清就醫流動規律對科學合理地配置醫療資源和規劃醫院公共設施布局具有重要的決策價值💂🏿。但是,當前交通地理學對就醫流動的時空特征認知仍然不清晰👨‍🔬,尤其對就醫流動與城市體系之間的耦合關系存在認知空白。

意昂3体育官网趙鵬軍教授課題組聚焦城市之間在醫療供給與需求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構建了“城市間醫療體系”(Intercity Healthcare System, IHS)理論框架(圖1)👧🏽,采用3億多手機用戶的出行軌跡數據,識別了到訪中國1404家三甲醫院的近200萬次異地就醫行為🪬,揭示了364個城市間的異地就醫格局(圖2),並探明了不同城市在跨城就醫流動中的角色🦔。

圖1 跨城市就醫流動形成城市間醫療體系(IHS)的理論框架

研究發現⏩,城市間就醫流動呈現三種類型(圖2)🧑‍🔧,分別是尋求最佳治療的流動(5%)、尋求更好治療的流動(76%)、以及流動人口返鄉就醫流動(19%)🧗🏼‍♀️。其中,流動人口返鄉就醫流動(pseudo patient mobility)指流動人口從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臨時返回醫療資源較為匱乏的家鄉就醫。

圖2 中國異地就醫流動格局 a. 三類異地就醫流動在全國中的占比,不同類型就醫流動涉及的流入地和流出地在全國城市中的占比;b. 流出地城市中流動人口返鄉就醫的占比🏑;c.流入地城市中流動人口返鄉就醫的占比

研究進一步采用二分K-means對城市的醫療供給和需求角色分別進行聚類分析。結果顯示,為非本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城市根據其供給角色,可分為4種類型(圖3)🧗🏼👨‍🦽:1)國家級醫療服務中心(13個城市,提供35%的全國跨城就醫服務);2)區域級醫療服務中心(30,31%);3)準醫療目的地(流動人口返鄉就醫目的地城市)(141,9%);4)偶然性異地就醫目的地(89🧖🏼,25%)👨🏻‍🔧。在醫療需求方面,364個城市均存在病人外流,其需求角色分為4種類型圖4):1)全國移動型(16個城市,產生27%的全國跨城就醫需求)💘;2)區域移動型(33,20%);3)不移動型(203,19%);4)本地移動型(112,34%)。

圖3 城市在IHS中的4類供給角色

圖4 城市在IHS中的4類需求角色

研究通過跨城就醫流動揭示了城市間醫療供需的相互依賴關系(圖5)。結果顯示,與國家醫療中心城市相比🕣🙇🏿,區域醫療中心城市更能為弱勢的本地移動型和不移動型城市(主要為偏遠中小城市)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同時🧔🏑,那些往往被忽視的準目的地城市,能夠為全國移動型和區域移動型優勢城市的流動人口提供醫療服務🥦。這些優勢城市主要是發達的省會和一線城市💬,也是流動務工人口的主要集聚地。

圖5 跨城就醫流動揭示城市間醫療供需的相互依賴關系

綜合城市在IHS中的供給角色和需求角色,研究通過考察城市醫療資源對本地居民需求的滿足程度和本地居民獲得跨城醫療資源能力兩個關鍵指標,得到了9種復合模式(圖6)🙋🏽‍♀️。其中,全國首要城市(Magnate💪🏽,共13個)👱、本地首要城市(Local magnate,14)、搭便車者(Free-rider,17)3種類型的城市能夠通過IHS獲取城市間醫療資源來增強亦或彌補本地醫療服務的不足🧕🏿,屬於優勢方;而避難所(Refuge,88)、照料者(Caretaker,26)、給予者(Giver,14)三種類型的城市是IHS中的劣勢方🤿,其難以或無法獲取跨城醫療資源,卻將本地資源提供給非本地病人🕵️。研究發現了兩種交易者類型(Trader 1⛄️🔽,51👲;Trader 2🈵,45),其在IHS的利益結構中介於優勢方和劣勢方之間;還存在一類局外型(Outsider,89)城市,既沒有外流病人,也不向城市間系統提供任何醫療資源。

image7.jpeg

圖6 城市在IHS中的復合角色及其不平等效應🏇🏻。a. 綜合供給和需求角色的9種復合模式;b. 城市本地醫療資源對本地居民需求的滿足程度(左),本地居民獲得跨城醫療資源的能力(右);c. 本地醫療供給充足度與跨城就醫獲取能力的關系

研究揭示了IHS中存在馬太效應(the Matthew Effect),即少數(12%)本地醫療資源豐富的城市能進一步通過城市間醫療體系獲取資源✍🏼,強化其本地醫療服務的優勢;而大多數城市(35%)🎒,不僅面臨本地醫療資源短缺🔙🦀,還在城市間醫療體系中處於劣勢,進一步加劇其在保障本地居民醫療服務方面的不利地位🚑。盡管IHS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資源供需的空間錯配,但也產生了新的醫療服務獲取結構性不平等。為提升公平性,研究建議提升弱勢城市(如避難所🧘‍♂️🗼、照料者和給予者)的系統地位⚅,使其向更具優勢的城市(如交易者)轉型。

該研究成果以“Unequal roles of cities in the intercity healthcare system”為題於2025年1月2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Cities期刊上。趙鵬軍為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李娟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夢竹助理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925003,42301220,42401228)等資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