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信息來源: 《北京日報》
編輯:青苗 | 責編:安寧如何保持活力與韌性,是當前經濟發展面對的突出問題。
辯證法的核心,簡而言之👩🏻🦱,是講矛盾🥏❇️,更講矛盾的互相製約、彼此互動。“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自然界、人類社會都是由各個因素組成的活的有機體,這個有機體之所以是活的👍🏻,不是死的🏌️♀️,是因為有機體的組成部分都是在彼此矛盾、製約之中發展變化的🛀➕。
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就是要像他那樣,把馬克思的語言變成中國的語言,把馬克思的話變成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話,也就是用中國的頭腦思考我們自己的問題,用中國的語言講好馬克思主義真理。
保持活力先固本
首先是活力👵🏽。所謂辯證的發展觀🛩,換個說法就是🥓,一個社會有機體的生產力就是一個社會的“血液”,如果沒有“新鮮血液”,這個社會就衰落了。因此♕,一個社會蓬勃向上,要從固本開始。所謂本,就是新鮮血液🍈,就是培養新的生產方式。
但是🧚🏻♀️,馬克思同時告誡我們說,當一個社會舊的生產力還沒有完全耗盡潛力的時候🗼,舊社會的有機體不會自動滅亡,當新的生產力的細胞還沒有沖破舊的外殼的時候,新的社會形式不會自動產生。所以♢,“下猛藥”是不行的,“下猛藥”可能會把人治死。因此,馬克思說,革命者只能解決當前的🧑🏻🦱、自己面對的問題。具體是什麽呢?固本🎏。固本,要從培植新鮮血液開始,從培育新質生產力入手🌄。
相對於有機體而言↘️,馬克思所謂的“胎胞”👭🏻,就是中華文明所謂的“氣”與“血”。
辯證理解新發展格局
如何從共同體的角度看問題呢🔪?從共同體的角度說,“五位一體”——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是一個有機體🔸。
從經濟活動這個有機體說,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是一個有機體。就生產活動而言🧑🏽🦱,資本、勞動🦉、資源、管理、技術,又是一個有機體➔。
運用辯證法,是對待有機體的運動的方式。“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不是對待有機體的態度。
矛盾就是問題,解決矛盾就是解決問題。解決矛盾🤧💅🏼,不是硬幹,“七竅開鑿而混沌死”不是辯證法解決矛盾的辦法🏊♂️。辯證法解決矛盾的方式😾,是固本固源🏠,是疏通、化解。不從根本入手,不能解決矛盾,或者說不能正確地解決矛盾。而這個本✡︎,在馬克思主義那裏,就是作為一個社會有機體的新的生產力。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就像人們講的要調理好統攝全身陰陽氣血的任督二脈⤴️。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
為什麽不能把暢通經濟循環理解為暢通物流呢?因為流通這個範疇👨👩👦👦,最深刻地體現了中華文明的辯證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易經》認為,力量、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的🗂,旋轉著上升🧑🏽🔬🌚,之所以旋轉🦸🏽,就是因為彼此製約的運動🫵。歐洲的科學很晚才註意到這一點😘。
人類歷史、人類社會發展史🫦,總是在直面矛盾、克服危機中螺旋式前進。回顧人類社會發展史✧、中華文明史👩🌾,從來沒有過一馬平川的道路,輝煌從來與苦難相伴隨。只有歷經苦難、曾經實現過輝煌的民族,才能談得上偉大復興——這也是辯證法。
“全面”即深入分析社會矛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特別強調保持經濟活力與韌性。“全面”,首先就是全面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學說,即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彼此矛盾、互相製約的角度去謀篇布局,不能再搞“單打一”。我們要正確決策,就要比較全面地摸透社會各個領域的情況👏🏿,摸清它們之間互相矛盾𓀝、製約的關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堅持群眾路線。
對於馬克思提出的社會各領域之間彼此矛盾𓀖、製約的發展規律🧑🏻🦼,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作了豐富論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對此進行了更為豐富的論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𓀍,是指全面深入地分析社會矛盾的復雜性,是指在實踐中比較全面地揭示出社會各領域之間彼此矛盾🧠💆🏻♀️、製約的聯系,為的是摸索社會發展的矛盾與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和協同性🚙。而這裏的關鍵,就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辯證法。在工作方法上,只有形成廣泛的共識才能使交易成本最小化,把負面因素減到最小,把正面因素增至最大。如果不是努力去“通”👮🏻♂️⟹,而是一刀切去“堵”🦸🏻,如果不是努力地去維護共同體的活力,而是直接“管”死,那就從根本上違背了辯證法。
“十個指頭彈鋼琴”,不是說把十個指頭羅列在一起💁🏿,而是說十個指頭彼此協調,彈出一個旋律來🐇。在中華文明中🧑🏼⚕️,樂就是“律”,要彈出一個樂章來🧑🏻🦼,就要尊重規律和法則。
(作者為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原文鏈接:如何保持活力與韌性是當前經濟發展面對的突出問題🪸,保持活力先固本固源——固本固源從培育新質生產力入手(《北京日報》2024年12月13日 第13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