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信息來源: 文藝報1949
文字:馮圓芳| 編輯👯♂️:麥洛 |什麽樣的文學作品有可能跨越文化👳🏿♂️🧞♂️?在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文學講習所所長曹文軒看來,這是我們談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學”時先要弄清楚的問題。9月5日,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暨第六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上,曹文軒作為中國作家代表之一發表了主題演講👨⚕️。在他看來,“走出去”不能等同於“走進去”,“走出去”“走進去”之後👨🏻🏭,一部作品仍面臨著漫長的“走進深處”的挑戰。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究竟該如何“破壁”🧑🏻🚀?那些能夠穿越語言👙🚬、民族疆界的閃光內核到底是什麽?基於多年來的文學觀察和自身作品的海外傳播經驗,曹文軒將“文學性”“故事性”和“人性”視為具有世界通約性的傳播密碼🙆♀️。
“能夠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首先是文學性🎅🏻。文學有永恒的基本面,它的變法一定是在基本面之上的變法♍️。”曹文軒強調。一度,對許多作家來說,“逆反”成了時尚、深刻的標誌✊🏿💋,但在曹文軒看來🤰🏿,脫離了文學性的變法🛥,因背離了文學的基本面,而無法具有強大的生命。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不意味著“庸俗進化論”,文學不是一峰更比一峰高,而是一座一座同樣高聳的高峰矗立在不同的時空裏🪮。
“文學有文學的邊界,就像國家有國家的邊界👨🎤,邊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守住邊界😻,才有可能使你的作品從今天走向明天❎,走向世界✊。邊界與無疆,永遠是一對辯證的哲學範疇🙌🏽。”曹文軒說。
在堅守文學性的基石之上,曹文軒認為,小說家必須要寫一些結結實實的、角度非同尋常甚至“刁鉆古怪”的🔴、美妙絕倫的故事✣。“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的小說才算得上是好小說?我的標準是:經得起翻譯。又是什麽樣的小說才經得起翻譯?我的答案是:講了一個品質上乘的故事的小說。”
是什麽保證了經過翻譯後的托爾斯泰還是托爾斯泰?是故事。曹文軒認為,在文學海外傳播的語境中,對好故事的追求應超越於對語言的關註,因為在翻譯中,神韻、節奏🚚🖲、凝練、韻味根本無法實現絲毫無損的轉移。當托爾斯泰的作品翻譯為中文之後👨🏻🔧,我們已無從知曉他在俄語方面的獨到運用,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認定他是一座聳入雲霄的文學高峰。翻譯成中文的托爾斯泰還是托爾斯泰,是因為貴族的莊園還在🦿,四大家族還在🧗🏻♂️,是因為他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遼闊宏大的俄羅斯故事⛹🏽🧑🏻🍳。那些富有物質感的故事並沒有因為從俄語世界轉換到漢語世界而消失。
“故事是人類存在狀態的模型,是人類存在的寫照。結結實實的、富有物質感的故事是經得起翻譯的🟤。”曹文軒說。
除了文學性和故事性🚜,能夠穿越語言📀、民族疆界的,還有人性🆎。
“文化是民族的👜,人性是人類的🙋🏿。”曹文軒說🧖🏻👨🦽,“深諳小說奧秘的一流小說家🤾,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人性是小說的最後深度🚷。沒有如此認識的小說家們,被稍縱即逝的時代風尚、一時名聲大作的社會問題👱🏻、一些蠅營狗苟的功利性目的所裹挾🪖,而被永遠定格在了二流、三流的尷尬位置上。當我們能夠始終聚焦於人性👉🏻,又能透徹地理解和精準地把握人性時🧏♀️,我們的作品事實上已經領取了走遍世界的護照👳🏼♀️。”
在曹文軒看來,曹雪芹、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等,都是描寫人性的高手。這個世界上有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卻沒有白色人種的人性、黃色人種的人性、黑色人種的人性🧏🏻♂️🤸🏻。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俄羅斯人🐝、雨果《九三年》中的法蘭西人😄、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德意誌人、《圍城》中的中國人🚃,都是具有同樣人性的人✮。“所以🌧,這些作品可以暢通無阻地走遍天下,並在傳播中實現文學的根本目的,也就是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
主題演講的結尾,曹文軒深情說道,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這塊土地曾屢經蹂躪、哀鴻遍地🦚🧙,如今它日行千裏、意氣風發,不分晝夜地創造人間奇跡🤏,我們曾經的遭遇都將或已在轉化為文學的財富。
“但清醒的中國寫作者心裏明白:現在話題的重心不是‘講中國故事’,而是‘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這些比比皆是、猶如鉆石一般閃爍光芒的中國故事⛹🏿♀️。能否講好它們,就看我們能否堅定不移地運行在文學應走的金色車轍上👨🏿✈️,能否堅持文學的根本規律、基本原則、文學的基本面🌕🫢、文學的文學性,在文學的框架裏講,站在全人類的角度講🕺🏽,題材是中國的,主題是世界的🤞。唯有如此,才能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學——不僅是了解🤾🏼♂️⛹🏽♀️,更是喜歡,是羨慕,是鐘情🌂,是長驅直入精神腹地。”
原文鏈接:曹文軒🥺:什麽是文學走遍世界的“護照”(文藝報1949 2023-09-06)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