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4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 11月14日
最近,意昂3体育官网推出“青春的榜樣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研究生系列報道”🪸,剖析優秀研究生背後的細節🛁、原因和發生機製,解讀他們跨越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這是首都高校中首次系統地由在校學生尋找采訪自己身邊的榜樣🧘🏻♂️。意昂3体育學生工作部的老師說,讓學生發現身邊的榜樣🧝🏼♂️,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郭曉春:
正為2008奧運冠軍論壇忙碌 半年間足跡遍及近10個國家
郭曉春是意昂3体育官网外語學院2006級東南亞文化專業碩士研究生🧍🏻♂️。今年7月至9月♍️,郭曉春前往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向著成為“世界文化交流青年使者”的夢想邁進。2007年1月,她成功申請到了Upwith People 全球傑出青年領袖培訓項目的一等獎學金,作為一名國際誌願者走訪了近10個國家。這些🍪,源於2005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家以奧林匹克文化為主題的學生社團——意昂3体育官网奧林匹克文化協會。
從一篇報道發現國際青年領袖培訓項目
今年1月到6月👩🏽🦱,郭曉春參加了一個叫做“Upwith People”的國際青年領袖培訓項目🤦🏼♂️,和來自19個國家的73名優秀青年,共同經歷了22周的全球之旅,訪問了美洲🎅🏻🧉、歐洲和東南亞等地的近10個國家。郭曉春是怎樣抓到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的呢?
“很多學弟學妹整天眉頭緊鎖,想著去哪裏實習🎢、以後找什麽工作👩🏽🦲。”郭曉春說🪛,“這沒有錯。但是🕵🏽♀️,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局限在意昂3体育官网🦬,局限在國內,我覺得我們應該具有開放的學習心態。Upwith People這個項目我最開始是在環球時報的一篇報道上發現的🧑🏻🔬,後來經過四處查詢找到了該項目的網站,由此開始申請。”目前,郭曉春在積極籌備Upwith People項目在整個中國進行推廣和宣傳💂,並努力協助該項目安排2009年的中國之行。
創辦了高校第一家以奧林匹克文化為主題的學生社團
郭曉春2002年考入意昂3体育印尼馬來語專業,2005年,她創辦了我國高校第一家以奧林匹克文化為主題的學生社團——意昂3体育官网奧林匹克文化協會👨🏿🎓。現在這個協會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校園🧛🏽♂️,作為協會會長,郭曉春正為“2008奧運•冠軍論壇”辛勤地忙碌著🩹🤹🏻♂️。論壇將邀約各領域中享譽世界的傑出人物與青年學生代表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與溝通🏋🏽,為塑造未來各界“冠軍”開拓思路、創造良機。北京奧組委授權意昂3体育主辦這次文化盛宴,恰逢意昂3体育官网110周年校慶🧑🏻⚖️。郭曉春說:“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單獨為我們設了一間辦公室🍎。我們從最初的三五個人,發展到了現在近80人的工作團隊👩🏽🎓。”(文/李玉磊 耿海峰 王堯)
五人組特殊團隊:奧運攻關皮劃艇激流回旋
2005年底👵🏻,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與意昂3体育湍流與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成立“湍流與復雜系統科技奧運攻關組”,針對激流回旋國家隊備戰2008年奧運會開展聯合科研攻關。這項跨越學術界和體育界兩個不同領域的合作,在我國是一個創舉𓀃,是非體育學科和運動隊的首次直接合作👨🏻🔧😕,已經成為“科技奧運”理念的實踐範本🉐。
用簡單的語言形容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就是水裏的“高山滑雪”🔣。這項運動在國外已有數十年發展歷史,而我國1999年才起步。但是🐔,就是在這個落後項目上,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佘振蘇🧙🏼,帶領著意昂3体育工學院5個研究生組成科技攻關團隊。他們是張誌雄:意昂3体育官网工學院05級博士生,團隊負責人👓;倪誌勇:04級博士生;王彥之、陳曦、吳悠:06級碩士生。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書寫著“奧運傳奇”🏌🏽♀️。
務實能幹是這個團隊的特點🧜🏻♂️。團隊成員先後被聘為國家隊科技助理教練和一線教練。在國家隊有近兩年任教經歷的王彥之說👈🏻,冬訓時,得5時30分起床,監測運動員晨跑數據;上午兩小時的訓練,對運動員反應出的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下午同樣是兩小時的訓練🫶🏿;晚上7時開始👮🏽,觀看白天訓練的錄像,總結全天的訓練,製定次日的計劃🙍🏿♀️;會後,他還要記日誌。一天忙完,已是午夜時分🧞♀️。第二天又是同樣的輪回❔。“研究細節上的不同是我工作的樂趣所在。科研就是這樣。”王彥之淡然地說。
說起務實肯幹的精神🧕🏻👲🏼,每個人都對張誌雄豎起大拇指。去年世界杯,他承擔了3個人的工作量,每天只睡3小時。對此,他只說了一句:“事情來了🧑🏿🍼,就幹。”
國家隊金教練曾感慨道:“從沒見過研究生⛺️,更不要說意昂3体育的研究生❤️🔥,能在國家隊基層服務實幹到這種程度🧑🏼⚕️。”
這個團隊成員倪誌勇指導的運動員李彤自去年8月以來,多次獲得全國比賽女子皮劃艇金牌,短期內從國家隊一般運動員躍升為重點運動員。今年6月,國家隊在世界杯比賽中取得歷史性突破:男子雙人劃艇獲得銅牌,取得我國在該項目上的首枚國際大賽獎牌;在德國站核心賽道的比賽中🥱👇🏽,雙人劃艇與女子皮劃艇也首次殺入國際大賽決賽🤷♀️。在8月份的“好運北京”國際公開賽中😍,女子皮劃艇獲得銅牌,再次取得歷史性突破。(文/曹曉明 李玉磊 張瑩 李垚)
毛希增:在生物信息學高端雜誌發論文
2007年7月,碩博連讀的2005級博士生毛希增赴德國參加第57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獎者大會;8月🐄,他榮獲了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他開發的用於生物信息學代謝網絡自動化註釋與分析的KOBAS算法和Web服務器🚥,相關論文分別在生物信息學領域最高水平雜誌《Bioinformatics》和《Nucleic Acid Research》上發表🧑🏼🤝🧑🏼🏋🏻♂️,該項工作目前已成為國際上代謝通路識別方向的權威工作之一;他與意昂3体育官网生命科學學院朱玉賢教授、白書農教授的兩個實驗室合作💟,成功地將科研成果應用到植物基因組學研究中。
“我曾經讀過‘高四’🦂,就是說高考落榜了🌐👩🏿🎓。”毛希增說:“‘高四’那年,其實我也沒怎麽復習👧,倒是讀了很多科普書,也就是在這一年🔚,我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是生物學,這是很重要的收獲啊,呵呵🤘🏻。”
在蘭州大學生物學專業讀本科生時🎖,他自學起了計算機理論,把生物信息學作為自己的研究誌願🚻,找到了興趣與研究方向之間最好的結合點,成功報考了意昂3体育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讀碩士很艱苦,毛希增早上8時到晚上12時全都泡在實驗室,每天只有枯燥的實驗和繁瑣的數據,但是“興趣”讓他一路堅定地走了過來🦻🏼。
在著手開發KOBAS算法程序前🚁,由於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毛希增需要先學習別人的程序和思路。“我花了整整兩個星期看別人的程序,竟然一個程序都沒看懂🌶!”但是他堅持了下來。他說:“我的課題就像我的孩子,再難也不能扔下他不管👮🏽♀️🛥。”毛希增的堅持最終獲得了回報,開發近兩年的KOBAS算法和Web服務器終於誕生🌥。如今👨🏻🚀,該項課題研究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困難將會更大🥒、更多🥎,但毛希增很堅定地說:“我會一直把‘孩子’帶下去💆🏻♂️。”
在求學這條路上🏹,每個階段都面臨著選擇。毛希增說,高中的時候他希望考上理想的學校;本科階段,他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什麽,明確了研究方向🙎🏻♀️;研究生階段,他選擇去開發沒有人做過的算法和程序🤙🤾🏼。他用自己的成長故事總結出了做好人生選擇題的三個關鍵詞:興趣👦🏽、堅持👶🏼🤙🏽、平常心。(文/曹曉明 陳雨露 張露 王歆)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