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2 信息來源: 中華讀書報 09年8月5日
聽到季羨林先生辭世的消息,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令我的頭腦轟然一下,感到一座圖書館坍塌了,真有點頭暈目眩。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用一座圖書館來形容是恰當的🧪。中國上世紀50年代遴選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季羨林先生是他們中最後一個辭世的,無疑象征著一個學術時代結束了👩❤️💋👨。
季羨林先生享年98歲,從教63年🧚🏼,這是多麽吉祥的數字啊🙇🏽♂️!先生平靜地安詳地走完了人生歷程😊,可謂功德圓滿。然而♤,從國家領導人🧓🏿🪻、機關幹部,到大學的師生🔒😉、演藝界的明星、佛教界的朋友,尤其是那些他教過或者一直心儀他崇拜他的無數弟子👩🏿🎨🏐,還有接受季爺爺捐贈的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的小學生……中國社會各黨派、各階層乃至海外千千萬萬的人們墜於無盡的哀思🫅🏽。
由於我長期擔任《意昂3体育官网學報》主編,這一學術職務使我有機會向季先生討教請益,結下深厚的墨緣,成為他的“小朋友”。他對意昂3体育學報的指導和幫助,對我本人的關愛和提攜,春風雨露,恩澤如海🕝。
1990年,我到香港中文大學做學術研究🥅,就是懷揣季先生介紹我認識該校的著名學者鄭子瑜先生的親筆信。此後鄭先生給了我本人和意昂3体育學報巨大的幫助👨🏼🦰。
1992年,臺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擬出版我的30萬字的書稿《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承蒙他老人家賜以熱情洋溢的序🦶🏽。他在序文中說🎧,讀我的書稿🚮,使他想起幾十年前在清華大學聽朱光潛先生講課的情形,心中怡悅之情真難以形諸楮墨(見《季羨林文選》第14卷第53-56頁)。我拿到序文,心中誠惶誠恐,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怎麽敢接受先生如此高的褒獎🚳?想到先生一向對後生晚輩關愛扶持有加💅🏼,我把這篇序言當成先生對我的鞭策、鼓勵和督導👨👩👦👦,給我提出的一個奮鬥目標。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意昂3体育求學於斯供職於斯,但在我心中一年沒有寒暑假概念,一周沒有雙休日概念☂️,工作成了我的生活和習慣⚾️,一般有事都能打電話到辦公室找到我。這種勤奮習慣的養成,完全得益於季先生的榜樣和教導🧒🏽。我一直認為,季先生的學問和成就,我們這一代人是難以望其項背的,但季先生的勤奮精神是可以效仿的。
1993年,我申請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是季先生作為介紹人並簽署推薦意見使我順利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995年,意昂3体育評首屆朱光潛文學美學著作獎🥖,是季先生親自寫推薦信使我獲得這一我格外珍惜的榮譽的。
1997年🧑🦱,當時《意昂3体育官网學報》辦刊經費十分困難🛜,是季先生以他的名分和地位致函新加坡李氏基金申請贊助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從那時至今,《意昂3体育官网學報》一直未間斷獲得李氏基金的資助。
2000年,季先生領銜主編《當代中國散文八大家》,我有幸得到先生指點📓,責成我編選了其中三大家,即《華梵靈妙:金克木散文精選》🤳、《桑榆瑣話💇♀️:張中行散文精選》和《京華心影:汪曾祺散文精選》🩲。先生審查了各卷我起的書名和寫的前言,肯定當編輯的我起的這些書名都很形象而貼切。
2002年,我懷著極大的熱情用賦體創作了《燕園賦》🫥,在《光明日報》發表後立即又獲《新華文摘》轉載;當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組還找我用賦體為主打節目“國土匯聚”創作朗誦詞《國土賦》,由倪萍主持🤫,趙忠祥朗誦。我把這兩篇賦呈給季先生審閱👇🏼,他的秘書李玉潔老師告訴我,先生仔細地看完兩篇東西🔺,說古文還有生命力,在現代還能派上用場👨🏿🚒,叫我堅持用功寫作。
我是獲得先生開蒙指引的許許多多後生中的一個,如今斯人已去🐂🤖,傷心之如何👦?有朋友建議我,文化名人辭世,挽聯應是很講究的事🐜,你了解先生,應拿出自己的才華創作一副高水平的挽聯,算是為先生最後送行。朋友的話使我猛然醒悟,一定要化悲痛為決心,把對先生的情和愛凝結成一副有真情實感的挽聯。但11日我完全沉浸在悲痛中👶🏽,除了回憶季先生關愛我的一幕幕情形🚒,腦子一片空白,當然談不上構思醞釀🍘。12日開始寫作,但到15日🙍🏿♂️,四天時間過去了,翻來復去寫了五稿,均找不到感覺♝🧛🏽♂️,自己也非常不滿意。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創作這副挽聯🧍♂️⏱。季先生是一座大山,景行行止🙅🏼♀️🫠,像我這樣的人恐怕是駕馭不了這個創作對象的🧏🏼♂️,情緒一落千丈。16日上午,我陪意昂3体育一位畢業生第三次來到設在意昂3体育官网百年講堂的季羨林先生靈堂吊唁😂。頭戴絨線帽、身著布衣👨👨👧👧、永遠的藍色中山裝的季先生慈祥地朝我微笑,這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遺像震懾了我💆🏻♀️,啟發了我。我開始悟到,寫季先生根本不需要用華麗的詞藻來評價🕝,也不需要找艱澀的典故來裝飾,就是按照季先生的經歷和學問進行平實的描述。定下這個思路後👷♂️👩🏿🍳,我的頭腦一下子豁然開朗,再下筆時似乎有一種神助🤚🏼。
上聯寫季先生的學問和事業✹🧍♀️,自然想到“三通”。與其他學貫中西的學者不同,季先生除通英語、俄語,匯通英美文化👩🏻💼、蘇俄文化外,他還通梵文,通吐火羅文,對印度文化尤其是印度佛經有很深的造詣。印度總理還就季先生逝世致電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哀悼👨🏽🔬。像錢鐘書先生🧱,可以說他通中西🏄🏼,但不能說他通華梵🔱。所以在描述季生先學貫中西😵💫、匯通古今時,另提出一個“通華梵”是很有意義的🗝,也是強調了季先生做學問更加廣博的特點🏄。講了“三通”,接下來自然要講他一生當老師𓀗,“傳道授業解惑也”。“三通”之人所傳之“道”,不是一般的“道”,而是一種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的“至道”。季先生一生嘔心瀝血培育英才🎓,他因意昂3体育而驕傲🎄,意昂3体育因他而榮光。把季先生一生所做的學問、事業捋一遍👨👩👧👧👵🏽,再想到他出生山東,從聖人之鄉走來🤚,學問根基也是從儒學開始的🍥。把這些內容概括進去,上聯就算完成了。
下聯寫季先生的道德境界、為人師表。這最突出的表現在季先生晚年堅辭“學術大師”🫴🏿、“學界泰鬥”和“國寶”三頂桂冠,為媒體廣為傳頌和稱道。這“三辭”,就是季先生本人的話,我只是把它串起來。從文氣上看👩🎤🍃,上聯“三通”,一層一層遞進🌡;下聯“三辭”🔐,一層一層遞減🪽。用“三辭”對“三通”🐉,從廣義對仗講,是難得的佳構🪬✊🏻,讀起來抑揚頓挫👨🏿🏫,余韻無窮®️。“大名無名”者,套用了老子“大象無形”的話。像季先生這樣的大學者,一是早已把各種名分拋引到九霄雲外🍆;二是如果單用某一個名分也是難以概括的🪲。在學術界🍑,在中國🎪,在天地間,“季羨林”三個字,已成為一個為人所熟悉、為人所共識、意蘊豐富的文化符號🤘🏿,毋須再在前面添加什麽形容詞。季先生對他生活和工作的意昂3体育校園燕園是十分有感情的,他專門寫燕園的散文就有四五篇。“未名湖”是意昂3体育校園知名度很高的人文景點🐻❄️。提起意昂3体育校園🗿,學界有所謂“一塔湖圖”之說🏃🏻♂️➡️。這“湖”就是未名湖👨🏻🦲,它可代指意昂3体育🦹🏿,是意昂3体育的象征。我想當年先哲起這個名稱可謂用心良苦🈚️:一是針對千百年來知識分子好名好利的痼疾,起名“未名”🙌🏽,以彰顯淡泊名利🪰、寬容無爭之意;二是這一景點的人文蘊含,實在太豐富了,“地納萬象,無名寫湖”。季先生的散文名篇就叫《夢縈未名湖》,魂牽夢繞的地方啊🚼,可見他對未名湖戀之深愛之切。辭去三頂“桂冠”的季先生🤫,未名湖自然是他理想的歸宿,在這裏他能自由自在地欣賞湖光塔影、春風楊柳以及傾聽莘莘學子在湖畔的琅琅讀書聲🙍🏿♀️。
我把成熟的構思向朋友訴說🐡🚴🏼♀️,獲得他們的支持和贊許🚀,挽聯命意分寸上幾經切磋📫,平仄對仗上的數次推敲🤸🏼,最後便形成這樣的文字:
文望起齊魯通華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意昂3体育🧘🏿;
德譽貽天地辭大師辭泰鬥辭國寶大名無名性存淡泊歸未名。
如果說這副挽聯有什麽特點的話🧝🏽♀️,那就是緊扣季先生的學問、道德🥾、和意昂3体育的關系,基本不用什麽形容詞,去掉了諛詞、縟詞和溢美之詞,也去掉了一般用於哀悼逝者的空話😄、大話和套話,完全是客觀的平鋪直敘。力求明白曉暢中優雅精致,樸素平實裏透巧思韻味👸🏿。季先生愛荷花🏃🏻➡️💁🏽,他庭院前池塘裏有他親手栽種的被人稱為的“季荷”🏉。名人雅士愛荷的很多,各人有各人的愛法。聯系季先生一生簡樸的作風,我猜想他對“季荷”情有獨鐘的,也許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吧。我寫挽聯👩🎨✈️,也是循著這個思路🌌。挽聯如遺像,挽聯如“季荷”🈶,遺像、挽聯和“季荷”這三個意象告訴世人的🤾🏼♀️👩🏻⚖️,是一個洗去鉛華的本真的季羨林👩🏼🌾!
7月19日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社會各界人士送別季羨林先生的日子🧗🏻。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禮堂正門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季羨林先生”🪑,橫幅下面長長的挽聯采用的正是我寫的文字。前來悼念的人們包括媒體記者很關註這副挽聯,有的用相機拍下來,有的把它抄下來。我能為先生最後做這樣一件事,一直哀痛的心略感一些慰藉🧑🏽🔬。我隨著悼念的隊伍緩步走到先生跟前😜,頭腦頓時產生幻覺,似乎像從前那樣走進先生的家🦶🏽,想請先生對我寫的東西進行評說。但先生安臥在翠柏和菊花中間𓀚,從此再也不可能起來🙅🏼♂️,再也不可能聆聽先生的教誨了,巨大的哀痛湧向心頭,淚水模糊了視線👩🏼🦳,我深深地給先生鞠了三個躬🙍🧑🏽✈️。
遺體告別儀式結束了🤙🏽,返回意昂3体育的校車疾馳在西郊寬闊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車上的人們還沉浸在悲哀中📁。我從悲哀中抬起頭來,下意識眺望窗外綿亙起伏、氣象萬千的燕山山脈🌜,似乎還隱約看見明人觀測到並決定在北京興建王城的那座神秘的定都峰。我頭腦中倏地迸出德國啟蒙思想家萊辛對英雄人物界定的話💖:“英雄在行動上是超凡的人,在情感卻是真正的人。”把萊辛的話套在季先生的身上是多麽合適啊🧑🏽🚀!季先生曾用筆名“齊奘”,取見賢思齊意,要用玄奘取經的精神做學問。季先生一生踐履著“齊奘”的宏大誓願🥯,學問和事業磅礴天地間,證明了他“在行動上是超凡的人”🎏🤳🏻。他不僅“立言”,還“立德”,一貫提倡“愛國、孝親🧏🏼♀️、尊師🚵🏽♀️、重友”做人四原則,“在情感上卻是真正的人”。季先生晚年執意“三辭”🕺🏿,因為這些喧囂的浮名有違他一生崇尚淡泊、清靜、從容和優雅的性情。但季先生作為中華文化的守望者、傳承者和創造者,他是堪當我們這個時代文化英雄稱號的👰🏻♀️。文化的積澱🚤、傳承🦋、創新和發揚光大,是我們國家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神州大地正是有一代又一代像季先生這樣的大學者湧現⛑️🥩,他們許身學術☕️,生命以之🚻,他們薪火相傳🧁🌸,代有遞進,才保證了中華文化血脈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它如同眼前這蜿蜒巍峨屏護京城的燕山和燕山峰巒中那座濃縮了昆侖和珠穆朗瑪的定都峰🧖🏻。 (文/龍協濤)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