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聞周刊】馬慶軍——健康衛士的責任

20年如一日,馬慶軍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行醫準則: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

他,身患肝癌卻依然堅持工作👓,為患者動手術中腫瘤突然破裂,暈倒在手術臺上🏂🏻。

他,病情穩定後時又回到手術臺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大愛⛔。

這位將患者記掛在心頭⚫️⏮、醫德和醫術得到患者公認的醫生♠︎,就是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馬慶軍教授🤾。

死裏逃生心系患者

2008年10月9日上午,北醫三院骨科手術室裏,一臺高難度的頸椎手術已近尾聲😄💢。護士突然發現主刀的骨科副主任馬慶軍臉色有些蒼白,額頭上虛汗直冒,身體搖搖欲墜🤷🏽。其他醫生接替馬慶軍繼續完成手術收尾工作的同時🕵🏽‍♂️,醫護人員迅速將他扶到手術室外急救。一陣急促咳嗽並劇烈嘔吐後➖,馬慶軍漸漸清醒過來🏅,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休息一下就行💼。這臺手術還沒做完,還差一個內固定的釘子沒固定好。”

此時,心電監護結果顯示馬慶軍血壓偏低且不斷下降、血氧飽和度偏低🗳、心率快。B超顯示肝上有血管瘤,腹腔內有液體,提示有腹部出血的可能性,需要立刻手術🍦。等不及通知家屬前來術前簽字👱🏻‍♀️👍🏿,聞訊趕來的骨科主任劉忠軍決定立刻手術。

打開腹腔🚣🏿‍♂️😊,醫生們倒吸一口涼氣:肝部一疑似惡性腫瘤破裂導致大量出血,腹腔內已滿是鮮血,出血量高達2000毫升。數分鐘後,術中病理結果證實了醫生們的判斷🤱🏼:中分化肝癌。

接受了左半肝、右半肝部分切除後,馬慶軍脫離險境🫵🏼。一位參與緊急救治的醫護人員說,如果不是暈倒在搶救設備齊全的手術室🧑🏽‍🚀,不是手術室恰恰有一臺B超機用後還沒挪走,不是果斷決定手術⏺,肝部腫瘤突然破裂導致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雖然大家對馬慶軍隱瞞了病情📨,但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他很快就明白自己身患絕症。躺在病床上的馬慶軍見到同事首先問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那天那個病人怎麽樣了”✊。聽說病人手術非常成功➕、術後恢復很好時,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厚德仁術技藝精湛

今年56歲的山東漢子馬慶軍1978年畢業於昌濰醫學院醫療系。1990年考入北京醫科大學,在北醫三院骨科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骨科專家黨耕町教授和張之虎教授👨🏽‍💻,1993年6月獲醫學博士學位後在三院骨科臨床工作🧑🏽‍💻,任骨科主治醫師💆🏿。

北醫三院骨科在全國知名💮,前來就診的患者來自各地🦂♚。身為骨科副主任🫠,馬慶軍主要的臨床工作方向是脊柱外科🧥,包括頸椎病、腰椎病、脊柱創傷與骨折脫位、脊柱腫瘤與脊柱結核等。

馬慶軍對患者幾乎是“有求必應”,出門診“加號”是常態。即使是在病重住院期間👨‍👨‍👧,他還幫助其他患者掛號就診。為了讓病人更容易了解病情,他畫圖進行解釋,邊畫邊解釋👯,一天下來口幹舌燥。有些外地患者趕不上他的門診就診,馬大夫就經常利用業余時間為他們診治。“馬主任不僅能記起三五年前,甚至10年前做手術的病人的姓名、住院時住在哪一床,還記得病人是從哪裏來的”,韋峰大夫說。

脊柱外科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做每一例手術前🧽,馬慶軍都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和個人情況🏆,精心為患者製訂治療方案,設計周密的手術計劃🚣,細心觀察治療效果☮️。

對那些經濟困難的患者,為節省其住院費用,馬慶軍利用出門診後的時間♜,經常是晚上八點以後為他們做手術,後半夜才能回家🫃🏽。在手術中需要用到內固定耗材,他盡量選用國產器材👩🏿‍🦱,為患者精打細算🧑🏼‍🍼。

許多患者在病愈後為表達感激之情送來“紅包”和物品👏🏿,馬慶軍全都婉言謝絕。實在推辭不掉,就暫且收下,事後上交給醫院。2007年,馬慶軍上交到醫院的“紅包”數為全院最多。

教書育人良師益友

北醫三院骨科科研能力不斷提升👨🏼‍🌾,僅2008年一年就發表SCI論文近20篇;科室科研項目經費2008年已超過一千萬元。作為骨科主管教學科研的負責人,馬慶軍在科室的科研教學工作上傾註了無數心血。

作為一名教師,馬慶軍熱愛學生,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索新的科研教書模式、方法。他建立了引導學生思維、激發學習和探究動機、以學生為主的骨科科研教學體製,開設了“學生論壇”、“科研討論會”等📕,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馬慶軍還經常利用業余時間與研究生討論課題🫅🏼,研究手術方案。他關心學生的科研進展,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從論文最初的立題選擇到最後定稿標點符號的修改,都認真細致🧎‍➡️、一絲不苟。

在全科研究生提供一個良好科研平臺、傳授專業知識給學生的同時,馬慶軍還利用與學生接觸的機會經常和學生談心,引導學生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他對家庭有困難的學生,伸出援助之手🤾‍♂️,為學生奔走聯系升學、就業🤹🏼‍♀️。在學生眼裏👩🏻‍🦽🍂,馬老師既是一位充滿活力和信心的師長,也是一位信得過的朋友。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每天深夜1點休息🧓🏿,淩晨5點起床🙏🏻。對英文原文文獻,他一頁頁讀得認真而仔細👴🏼;再忙也做最基礎的功課。“勤奮、敬業🧃、嚴謹、謙虛”,是大家給予馬慶軍的一致評價🌋💂🏿‍♀️。

“老馬最大的特點就是書讀得多,基礎知識很紮實。”提起與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三院骨科副主任張克說🔏🛣,老馬愛讀書在整個骨科界都是出了名的。發自內心的熱愛轉化為學術科研上的累累碩果🧇👨🏻‍🚀。他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及省、市🥪、校級科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及省市級科研成果獎勵🐼。他參與了衛生部“脊柱疾病的微創治療”,“頸椎病的微創外科治療”🚣🏽‍♂️,“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與研究”等重大課題。還參與編寫、編譯多部著作🧘🏼‍♀️,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罹患重症後,馬慶軍仍堅守在崗位上🧚🏻。術後3個月🙇🏻‍♂️,病情剛剛穩定,他就主動到科裏參加查房🥥。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他總要到病房走走看看,即使不得不待在家裏休養時,他也常常電話不斷🈹,聯系通知學術會議、科研教學活動安排等🍬。術後4個多月,他又回到了他心愛的手術臺上🎤,開始給病人手術。

“老師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只要閑著他就會覺得是不應該的。他的事業和生活都在醫院裏。”馬慶軍的博士研究生、骨科醫生吳奉梁說🫰🤹🏽。

2008年3月👼🏻,馬慶軍被評選為“首都十大健康衛士”。面對榮譽,他說:“我是一名普通的外科醫生,做一個好大夫是我永遠的心願💙。我本無意於那些榮譽和光環。而今🤟🏻,我竟然被選中。我非常感謝社會和同行們的認可。此時𓀄😝,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無限的,作為一名醫生,永遠負有為患者解除痛苦的責任🙇🏿🧑🏿‍🦱。”

註🧑🏿‍🎤:本文在11月5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上,榮獲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聯合頒發的“2010年度中國健康報道好作品獎”三等獎🤷🏼。(《瞭望新聞周刊》  作者🤚🏻:李江濤 姚永玲 譚嘉 )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