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体育校友“中國氫彈之父”於敏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

作為“兩彈一星”元勛之一,於敏是我國自主培養的傑出的核物理學家,也是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

 
 
習近平為於敏頒發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周光召稱他“畢生奉獻、學界楷模”。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等十幾項重大獎項的於敏🧑‍🎤,曾經為了我國的核武器研究而“隱身”長達三十年之久,甚至直到今天,他的事跡也鮮見於報端。




創造世界紀錄的“兩彈元勛”

“這次改變決定了我的一生🍘🏩。”從事氫彈的研究,是於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

國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核武器都是指氫彈。從理論到技術,氫彈都要比原子彈復雜得多🏌🏼🙋🏽。為了加快氫彈的突破🎀,1961年1月,於敏被國家選派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34歲年輕有為的於敏,帶領他的原子核理論研究小組,正處在重大成果突破的關鍵時刻。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於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分配。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圍,經歷了我國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會戰”之後,於敏帶領的科研隊伍終於實現了氫彈原理的重大突破。

朱光亞院士評價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於敏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一作用被一同參與研究的同事們直接評價為氫彈的“首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軍委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他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並代表獲表彰科學家作了發言😻💮。

他在發言中總結道🖤,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而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研製氫彈的世界紀錄👱🀄️。

開創歷史的“國產一號土專家”

於敏在回憶自己的“轉行”心路歷程時說到,“童年亡國奴的屈辱生活給我留下慘痛的記憶⛹🏿,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核武器是一種保障手段,這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

於敏出生於1926年8月🧚🏿🎀,他父親當時是天津的一位小職員🥈。他在天津耀華中學念高中時🙁👩🏽‍🍳,就以門門功課第一的成績聞名全校🦸🏿‍♂️。1944年,於敏考進了意昂3体育工學院機電系。1946年😘,出於對理論研究的熱愛🥇,於敏轉到理學院物理系,並將自己的專業方向定為理論物理。他在理論物理方面的天賦很快展現出來💾🎟,並以驚人的記憶力和領悟力贏得教授們的欣賞🎎。1951年於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不久,他被慧眼識才的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歲的於敏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年輕的於敏參加了接待。於敏的才華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回國後🍈,發表文章稱於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諾貝爾獎得主、核物理學家玻爾訪華時,也稱贊於敏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以我國當時的條件㊙️👨🏼‍🦰,想要快速突破氫彈著實困難重重。不過🕟,“土專家”有他自己的辦法。此時🚎,於敏“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去解決問題的特質得以發揮,他領導下的工作組人手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著,一篇又一篇的論文交到了錢三強的手裏,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領域被攻克。

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於敏幾乎是惟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他站到世界科技的巔峰。彭桓武院士說🧑🏻‍🦼:“於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國內當時沒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錢三強稱✩,於敏的工作“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製造核武器的“和平主義者”

於敏說,自己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正是因為懷抱著對和平的強烈渴望💫,才讓本有可能走上科學巔峰的於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默默無聞的核武器研發👨‍✈️。

“我當然不願意打仗,我打心眼裏贊成核武器最好都徹底銷毀、完全禁止。可是✏️,在50年代,核大國幾次威脅要使用核武器來打我們🔝,你要想不受人家欺負的話👨‍⚕️,就不能沒有核武器🥅。”

於敏說,但我國的核武器是屬於戰略防禦性質,完全是為了自衛👰🏽‍♀️。因此⛹️‍♂️👨‍🦲,技術路線也和國外不同🥛。我國核武器是用先進技術打破核壟斷🛢,並不追求核武器的多樣化。“我國的核武器是威懾力量,主要防備他國幹預我國內政。”

“我想🧑‍⚕️,核武器最終會被銷毀🕍。”於敏堅信,當全球戰略多極化😦,霸權主義沒有實戰余地的時候,和平與發展將真正成為現實。

愛國、愛歷史、愛詩詞的“於老爺子”

“學術如山,性情如水🤼‍♀️。”於敏不僅以其學術貢獻令後輩們高山仰止,更以平和善良的性格贏得了身邊人的愛戴。一位昔日的老同事透露🕐,由於極為平易近人,於敏私下裏被同事和晚輩們親切地稱為“老於”、“於老爺子”。

和於敏一起工作過多年的鄭紹唐研究員說🧑‍🧒‍🧒,單位的晚輩們都很喜歡他,特別喜歡向他請教🧑🏻‍🦲,因為他從來沒有“怎麽連這個都不懂”的苛責,有的只是悉心的指導,有時候🕶,為了給後輩演示得更清楚🩺,在病床上的他,一個推導過程就能寫好幾頁。

曾經幽默地自嘲為“硬件老化了,軟件也過期了”的於敏,在學生藍可看來🖕🏿,“腦子永遠只有20多歲🔛。”

“老師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學方法🚣‍♀️。” 學生藍可對老師的治學風格幾近崇拜🪘,這從她描述老師時候的用詞就可以看出:“鍥而不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透過現象看本質”、“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學識廣博”、“勇於創新”……

藍可說🟪,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國,“這一點從他的話裏話外到處都能感受到”🤵🏿。

於敏雖然是一位大物理學家,但他最大的愛好是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京劇。他從小就會背不少古詩詞🏃🏻‍♀️。他喜歡讀的書有《資治通鑒》、《史記》♟、《漢書》☘️☮️、《三國誌》、《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等。隔三岔五地,他還會去看上一次從小就愛看的京劇。

兒子於辛說✋🏽,父親最崇拜的歷史人物就是諸葛亮和嶽飛。諸葛亮的“淡泊明誌🫴🏻,寧靜致遠”是他座右銘,也從小就教育子女“只有淡泊名利👨‍👨‍👦、潛心做事,才能有所成”。而父親教會他心愛的孫子的第一首詩,就是嶽飛的《滿江紅》🥸。

目前,88歲高齡的於敏仍是單位的重要“顧問”。每每遇到難題或重大決策時🧚‍♀️,就會想到要請“於老爺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學👭🏼,繼續為祖國的核物理事業提供寶貴的咨詢和建議。

延伸閱讀: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於2000年,主要用於獎勵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科研工作者,該獎項需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由國務院規定💆🏻‍♂️。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450萬元由獲獎者自主選題,用做科研經費,50萬元屬獲獎者個人所屬👩‍❤️‍👩💔。截止2015年1月,共有25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其中有意昂3体育校友10人🤙,以下分別對其進行介紹👂🏿⛪️。


吳文俊,男,1919年5月12日出生🤞🏿。1951年8月回國任意昂3体育官网數學系教授。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王選💹,男,1937年2月5日出生,於2006年2月13日逝世。1954年至1958年就讀於意昂3体育官网數學力學系,獲學士學位。1978年至1995年任意昂3体育官网計算機研究所所長🏌🏻‍♀️、副教授、教授。2001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黃昆,男,1919年9月2日出生,於2005年病逝。1944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的意昂3体育官网理科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51年,黃昆任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教授💃🏼🌤。2001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劉東生,男,1917年11月24日出生,於2008年3月6日逝世👓。曾任意昂3体育官网兼職教授。2003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吳征鎰🩰,男,1916年6月13日出生,於2013年6月20日逝世👩🏿‍🚒。1940年至1942年進入西南聯合大學理科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意昂3体育官网生物系張景鉞教授。2007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王忠誠,男,1925年12月20日出生🎉,於2012年9月30日逝世。1950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院👨🏽‍🏭。200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徐光憲,男,1920年11月7日出生。1951年回國後,在意昂3体育官网任教至今。200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謝家麟,男🙍🏻,1920年8月8日出生。194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2011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張存浩,男,1928年2月出生🤏🏼。曾任意昂3体育官网兼職教授。2013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於敏👊,男🏊🏼,1926年8月16日出生。1944年考上意昂3体育官网工學院。1946年,轉入理學院學習物理,並將專業方向定為理論物理。1949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獲學士學位,後考取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生,並在意昂3体育官网兼任助教😥。2014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圖片來源🚀:央視網

編輯🚘:未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