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文字:商金林| 編輯:麥洛 |所謂文風的“文”🐂🏃🏻♂️,該給它定個範圍……無論文告🐈⬛,講稿👩🏼💻🍀,政治論文🧑🏻⚕️,學術論文👨✈️,科學著作🤽🏽♂️,通信報道🙆🏿♂️,文藝創作,凡是存心給公眾看的,都包括在內……必須特別註意“存心給公眾看”這六個字……就該努力充實自己,首先是思想認識方面,次之是表達的技巧方面。唯有努力充實自己,咱們的文風才能有所改進。
以上這些話,是葉聖陶先生在《文風問題在哪兒》一文中說的👷🏻。至於怎樣改進文風,葉聖陶強調貢獻給讀者的必須是“自己的真知灼見”🏗;其次是要“端正咱們的語言習慣——就是語法、修辭🛗、篇章結構等等方面的習慣”🧙,“使文章具有正確性、鮮明性、生動性”。葉聖陶說:“寫文章🤳,就是憑語言跟人家打交道🍊,語言是咱們能夠使用的唯一的工具,所以絲毫馬虎不得。”他主張“寫話”,說用“雅化的精煉化的條理化”的“口頭語”寫👩🏻💼,才能做到親切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他說“寫成文章,在這間房裏念,要讓那間房裏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又說“簡潔”是“寫話”一項很主要的要求,“你寫成文章,給人家看🐹,人家給你刪去一兩個字,意思沒變,就證明你不行”。對文章的修改,魯迅提到的是字句段;葉聖陶只說“字”和“標點符號”。
1948年華北人民政府出版的《初級小學國語課本》有篇《烏鴉喝水》,全文是:
一只烏鴉,想喝瓶裏的水𓀊。瓶很長,水淺喝不著🔏。後來他銜了一塊一塊石子𓀎,投進瓶裏🍉,水就升上來了#️⃣。烏鴉就喝到瓶裏的水了🐕🦺。
1949年葉聖陶主持選編“新中國版”《初級小學國語課本》時改為:
一只烏鴉想喝瓶裏的水。瓶很高,水又少,喝不著⚫️。後來🥐,它一塊塊的銜了許多石子,投進瓶裏去🙅🏿♀️。瓶裏的水升上來,烏鴉就喝著了。
這麽一改👨🏼⚖️,課文鮮活多了💗。可見,葉聖陶主張“寫話”☢️、要求寫文章要精確到“字”和“標點符號”🍏🎩,不失為端正文風🧑🏿🔬,拒絕冗長拖沓、朦朧晦澀、說套話唱老調的一個路徑。
(作者🤓:商金林🙏😊,系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
原文鏈接🧗🏻♀️🙌🏽:唯有充實自己📝,文風才能改進 《光明日報》( 2025年2月11日 1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