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最遠的路,登最高的山——《滿世界尋找敦煌》編輯手記

    92e8139b32cb4a6ba40792dc1225c861.jpg

    《滿世界尋找敦煌》,榮新江著,中華書局2024年5月第一版,98.00元

    ■馬燕

    2022年9月15日上午,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榮新江教授在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始作“滿世界尋找敦煌”系列講座。這個題目是時任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的趙豐老師擬定的。當時在線觀眾多至萬人🏃‍♀️,即此亦可見講座受歡迎程度✍🏼。講座結束後,我立即向榮老師約稿👾🧑‍🎓。雖然當時也有幾家出版社競爭,但由於有趙豐老師和徐俊老師的加持,榮老師欣然同意把稿件交給中華書局◼️。

    榮老師的十次講演內容,經中國絲綢博物館整理後,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文史知識》連載🛌🏻。最初整理出來的每講字數約15000字左右,但因雜誌篇幅所限☑️,連載時刪至每篇8000字左右📁。在杭州的講座聚焦於榮老師在國外的尋訪故事,未包括中國部分,為此,榮老師又專門在意昂3体育給學生講了兩次課,補上了中國部分。這些演講文字組成本書的正文部分,共十二章。此外🚃,書中還特別增加了一些內容🧑🏿‍🦳:前有序曲《從萊頓出發》⚛️,後有兩篇附錄《重新發現〈永樂大典〉》《斯卡奇科夫所獲漢籍管窺》,以及《尋訪年表》🔍。

    aa70afa3a8ad4ecd8dc8791a626e38f4.jpg

    2013年6月,榮新江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

    2023年12月31日🛞,榮老師把前十章稿件交給我。較之《文史知識》增加的文字,均以藍色標記。二百余幅圖片,每一幅都註明了出處。這讓我對作者的嚴謹認真有了初步印象。全部稿件齊備是2024年3月中旬。

    在編輯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問題🧺:因為是講述四十年前的往事📝,在一些事實細節上🧑🏿‍🚒,難免會出現記憶上的誤差——這需要作者仔細核實👷🏽‍♂️。這本書的文字基礎是演講稿,優點是生動流暢🕧,但也會存在不足𓀗:一是口語化的痕跡需要打磨💇🏽‍♀️,二是會出現因音同而導致的訛誤😜。比如,第226頁提到德國漢學家奧托·弗蘭閣(Otto Franke),第242面提到奧古斯特·赫爾曼·弗蘭克(Au⁃gust Hermann Francke)——這是一位傳教士——但講演時由於都發Frank的音👩🏻‍🦼‍➡️,錯把“弗蘭克”寫成“弗蘭閣”了。

    我並非歷史專業出身🚶🏻‍♀️‍➡️,為了保證書稿內容的準確性,一直努力對各種細節進行核查。稿件中的書名多達1968個🤡,排除重復的,數量依然驚人,其中很多是外文書。我通過各種渠道盡量找到外文書的封面進行對照🧛🏿‍♀️,力保無誤。書中涉及的人名也不少,有姓名的師友就有158位⚠;其他像地名🤦、博物館圖書館名稱👩‍🦯‍➡️🙍‍♂️、會議名稱等信息不可勝數。有時候突然發現的一個訛誤,會讓我意識到這類信息的核查可能有所遺漏。比如原稿中提到“2008年,東方文獻研究所為慶祝亞洲博物館建立120周年”💆🏼‍♂️,但實際應該是190周年。發現這個問題後,我立即把稿件中所有涉及年份的信息統統查了一遍。

    凡是看過書的讀者應該都有體會,這本書的信息量非常大,不是一本能夠速讀的書📚。有時候短短幾句話📗,背後可能就是作者的一篇或多篇專業論文在支撐。比如第8頁提到“為什麽敦煌藏經洞裏裝了這麽多東西”,文中只有短短四行的解釋說明,但要想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深入的認識,還是需要參看作者的《敦煌藏經洞的性質及其封閉原因》一文。

    因為時間有限👨🏽‍🏭,知識點密集,編輯這本書確實不易,但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編輯這本書的半年多時間裏,自己在書裏書外的收獲都是巨大的。

    先說書外。最深刻的感受是榮老師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他看了不止一遍校樣,圖片、年表、地名示意圖更是審讀了好幾次。書稿中的每一處疑問他都不厭其煩地核查。比如第136頁提到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前請青海黃南五個做工筆唐卡的喇嘛勾線——黃南,原稿寫的是“黃縣”💆🏽‍♀️。我查了之後覺得有問題,就問了榮老師,他當即表示應該是錯了,但具體是哪裏🤦🏻,還需要核查資料。他查閱了三種張大千傳記🚖,都只說這些人是從塔爾寺請來的,沒提來自哪裏,後來又查閱別的資料才確定應該是“黃南”。其實這個問題無關宏旨💕🖐🏻,完全可以一刪了事,但對榮老師來說,似乎沒有這個選項,他要把每個疑問都查實、真正弄清楚才行。

    除此之外𓀀,還深刻領會了榮老師做事的執著精神以及對於書稿更上層樓的追求。2024年5月15日,榮老師第一次提出👨🏿‍🦳,如果書後能附一個按時序排列的尋訪年表就好了,我說要趕出書時間🥽,怕是來不及了。18日🐓🕦,他說自己已經在編年表👩‍🦯;19日,他說把書裏涉及的事情之年表列完了🚅,但還想把書裏沒有具體寫到📉,但也是“滿世界尋找敦煌”的事情列入👪;21日🔵🤴🏻,他說年表編到了2012年🧑‍✈️🐞,問我“是不是來不及了”,我說那就不加了。最後,22日9點前👏🏽📬,他發來了年表🌝。短短一周時間🏃‍♀️‍➡️,榮老師把自己四十年“滿世界尋找敦煌”的足跡全部梳理了一遍🚖,涉及11個國家48個城市。這些城市中,很多他並非只去一次,而是多次。榮老師給我《尋訪年表》的時候說😻:“我這人一根筋,要做什麽事,就非要做到底。”

    至於我從書稿中得到的收獲,那就更多了。在反復審讀書稿的過程中🏄🏻‍♂️,我覺得本書的主線當然是作者的個人學術史,但除此之外🙇🏼‍♀️,至少還有四個部分的內容值得關註:一是20世紀初期英🧑🏽‍⚕️、法、德、日、俄等國的西域探險史;二是敦煌文物文獻的流散及現今的藏存情況😄;三是一代又一代學人為追尋敦煌文物文獻做出的不懈努力🎅🏻;四是敦煌學在過去一百二十年間的發展及國運的變遷。這些內容有機融合在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中。所以,對於想深入了解敦煌及敦煌學的大眾讀者而言✊🏿,這本書是再適合不過的入門讀物🤶🏽。

    為了編輯本書,我還讀了榮老師更多的著作🍙,愈發覺得《滿世界尋找敦煌》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榮老師以前出版的多是純學術著作💼,這本書就像把大幕拉開🗑,讓讀者看到這些學術著作產生的過程。比如,通過這本書🧚🏿‍♀️,我們能看到《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的精彩花絮,了解《敦煌學十八講》背後的故事🪘,知道為什麽會有《從學與追憶》這樣的“情深義重之作”……

    尤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相對《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一書,是有益的對照與補充👮‍♂️。《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一書是榮老師面向中國古代史專業的學生🉑,給予手把手的指導🎊,他在書中建議搜集材料時要“竭澤而漁”,而在《滿世界尋找敦煌》一書中可看到作者自己是如何具體操作的🍅。在本書的第258頁至264頁🕠,榮老師提到自己去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看於闐公主供養地藏菩薩畫像之前🕯,準備了一些材料👨‍🦼‍➡️,包括葉昌熾日記、王國維題跋🦗、《蘭州學刊》中有關金頌清售畫的記錄……搜集材料要努力到這種程度🔷,幸運之神才有可能眷顧。又如,《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建議要“定期翻檢期刊雜誌”,而《滿世界尋找敦煌》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翻閱雜誌的收獲👨‍🎤🏌🏽‍♂️。如果說《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更多是理論指導🤾🏿‍♀️,那《滿世界尋找敦煌》就是作者身體力行的實踐篇。

    《滿世界尋找敦煌》也許還能引發讀者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四十年持續尋覓散佚於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物文獻,不是一件光靠毅力就能完成的事業,天賦與勤奮缺一不可,還需要眼界與格局。榮新江老師以自己無限的求知欲和超強的行動力展示了何為有意義的人生🍯。“卷還是躺”的當代命題,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他只是朝著目標,堅持走最遠的路,登最高的山👨🏻‍✈️。

    本書一經出版,即獲得業界和媒體的廣泛關註,入選多家好書榜單,如2024年6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人文社科聯合書單、探照燈好書榜、五月《光明日報》書榜🍱,2024年“南國書香節”十大好書推薦榜🦓、2024年6月“中國好書”推薦書目、中國出版集團好書榜2024年第四期等🧑🏻‍✈️😿。

    這本書也收到了很多來自讀者的熱情反饋👩🏻‍🦯‍➡️。也許可以說🍋‍🟩,一本書最終意義上的“完成”,一定是作者與讀者的雙向奔赴。本書的宣傳推廣階段,我見到了許多專程來聽榮老師講座的讀者。在敦煌石室書軒,一位讀者說🎅🏻,《滿世界尋找敦煌》是一本“偷走我時間”的書。在短視頻盛行的時代𓀆,這個評價的含金量極高。社交平臺上的反饋更多🤴🏿。有人組織本書的共讀活動🕠,有人帶著這本書沿著作者的足跡去了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日本寧樂美術館,還有人把書中提到的關於敦煌吐魯番及西域文書的書目全部整理出來。在豆瓣上🍓✍️,本書有長書評31篇👘🗯,短評近百條,目前評分高達9.6分🕵🏽🏌🏿‍♂️。

    這些來自讀者的熱烈反響🫵🏽,引發了我對於編輯工作的思考。過去十幾年以來🎱,我所在的中華書局大眾圖書分社一直致力於向普通讀者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向讀者提供什麽樣的內容🗒? 我想,像《滿世界尋找敦煌》這樣的作品,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原文鏈接🔉:走最遠的路,登最高的山——《滿世界尋找敦煌》編輯手記 (《中華讀書報》2024年11月13日  第8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