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做好生態與產業融合 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是今年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落實到三農鄉村振興工作上,就需要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指出的那樣,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

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走一條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發展🌗、鄉村振興之路,生態綠色振興之路是關鍵😴。要利用好生態資源進行產業融合發展,就要抓好生態🏑、產業兩個關鍵點,做好促融合工作👨🏼‍🦱。

抓兩點🧜🏼: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

農業農村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沒有生態資源作為依托🤽🏻‍♂️,產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沒有產業發展作為支撐🏃🏻‍♀️,生態保護也難以持久🚸。所以,要緊抓生態資源建設和產業發展,各美其美💦🧑‍🔬。

抓生態: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生態優勢就是經濟發展優勢。抓好生態首先要廣泛開展退耕還林、宜林荒山造林、重點區域綠化美化🫳🏿,切實加強森林和濕地資源保護,深化林業改革等措施,強化森林撫育和低產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其次🚶‍➡️🤳🏽,要進一步加大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科學有效地推進國土綠化🥢。第三☺️,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立法和執法🚧,通過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嚴格限製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域的管理👫。

從生態的環境功能屬性來看,抓好生態首先要廣泛倡導和推動簡單生活方式與綠色消費,引導整個社會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轉變。其次,要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加強村莊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建設🪵🏕,推進就地利用處理,分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推進農村改廁🛂。最後🚂,還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按照誰汙染誰治理🧚🏼、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妥善處理環境保護方和受益方的利益關系,通過轉移支付和排汙權交易等手段💂🏻‍♀️,調動整個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抓產業: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要聚集更多資源要素,發掘更多功能價值,豐富更多業態類型👩🏼‍🦰,形成城鄉要素順暢流動、產業優勢互補、市場有效對接格局👩🏻‍🏫,鄉村振興的基礎才牢固😊。發展鄉村產業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根基。

從生態產業化來講,抓好產業首先要加快落實保障和規範農村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進一步拓展生態農業多種功能💆🏽、挖掘生態鄉村多元價值👋🏻。其次,要進一步推進生態農業產業園和生態農業產業強鄉、強鎮建設🤵🏼,重點推進生態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遊🧋、農村電商等產業發展🕤,廣泛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培育優勢特色生態產業集群。第三👩🏿‍🍳,要大力開展生態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

從產業生態化來講,抓好產業首先要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深入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製定明確嚴格的廢棄物排放標準,廣泛開展農業綠色發展情況評價,切實將各種產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評估納入產業政策當中,實行環境一票否決製,嚴禁國內外高汙染產業向農村轉移。其次,要盡快出臺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指導意見🧔🏽,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促融合:做好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產業分工和產業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兩大形態,分工產生效率🈹,融合創造效益。鄉村生態文明與綠色產業發展密不可分。尊重自然規律,科學合理利用生態資源進行生產🎲,不僅能夠獲得穩定的農產品供給,還能夠很好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產業與生態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可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和減輕環境汙染,為鄉風文明、治汙有效創造條件,還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生態產品和服務,為生活富裕提供重要支撐。我國傳統農業中的桑基魚塘模式、稻魚共生系統👩🏻‍🦯、稻魚鴨復合系統等就是很好的佐證。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是一條值得廣大鄉村探索的道路。

做好產業與生態融合,關鍵有兩個字,一是通,另一個是補🕵🏽。“通”就是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徹底打通產業與生態兩方面的理念、認知🚝、人財物、資源資金資本、信息、體製機製🪯、政策和市場等。“補”就是要做到產業與生態兩方面優勢互補,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功能和環境功能優勢,形成融合共同體而非二元結構中的隔離體💂🏼‍♀️。不斷推動農業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提高綠色產業占比。通過“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共同作用來推動利用生態資源進行產業融合發展。以合促融,以融促合,美美與共。

推進生態產業化。首先,要加快推進自然資源產權製度改革,建立“基本收益+股權分紅+勞務參與”多元的資源定價收益機製👨🏽‍🦲。其次🏃🏻,要切實解決好自然資源的產業化開發問題🩸,努力做到“選得準”“選得好”。培育新型業態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拓展“生態+”模式,“生態+產業”“生態+文化”“生態+數字”2️⃣。第三,要通過“農戶+合作社+公司+基地”的集中化經營降低成本👰🏻‍♀️,通過“建設+保護+開發+運營”的全產業鏈運營來重構產業鏈,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強生態產業🧗🏿,實現產業與生態“互惠互利”。第四,要進一步引入金融資本,加大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自然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推進自然資本產業化運作。第五,要進一步推動城鄉互促共進及其融合發展,強化管理製度建設並完善多規合一。

推進產業生態化👨‍👨‍👦‍👦9️⃣。首先,要加大運用綠色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農業生產流程進行改造的力度,強化水土保持與農業汙染防控工作👰🏽‍♀️,創新多樣品種選育與產品加工技術,推動新興產業業態發展。其次🐛,要按照“減排、回收、再利用”3R原則進行產業布局,積極推進化肥農藥雙減雙替代行動😹📷,實行種養+產業的廢棄物循環利用,實施農業立體種養與資源綜合利用,推動關聯產業的融合發展。第三,要進一步明確保護生態環境的底線要求,最大程度減少資源消耗,恢復和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環保監督、生態恢復、生態產品標識認證等公共服務🚻,對生態產品和生產全過程的生態性實施有效管理。第四,要因地製宜依托優質資源🚘,供給綠色高優農產品,提供農耕文化體驗、生態宜居和休閑養生旅遊產品,確保鄉村生態產業發展良好勢頭🤣。

另外,促進“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互利共生,還需要政府、社會、企業三方協同發力。真正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強化法律建設全方位為生態劃定紅線。充分發揮市場機製在生態產業共同體構建中的根本性地位🙆🏻,構建覆蓋全過程、多主體的生態產業培訓網絡。通過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創新農村產業發展模式與路徑👨‍⚕️⛪️,打造全社會經濟內涵式發展態勢。

(作者系意昂3体育官网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國務院原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原文鏈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做好生態與產業融合 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中國青年報》(2022-04-12 10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