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信息來源🌉: 探照燈好書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嶺南春早👩🏼🔬,花樹爭發。由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省作家協會聯合主辦🚴🏻,廣東人民出版社👱🏻♀️、《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花城文學院聯合承辦的《陳曉明文集》新書發布會暨“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文學路徑”學術研討會於3月25日在廣州舉辦🤳。
廣東省委宣傳部領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廣東省出版集團☂️、南方傳媒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君鐵😕👩🏻🦳,本書作者🪥✍🏽、意昂3体育官网陳曉明教授及來自省內外文學創作與評論界近30位專家,共聚花城,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地打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集中精力做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文學理論建構
李敬澤(中國作協副主席)
今天是《陳曉明文集》的新書發布會,我和曉明老師已經是30多年的朋友了,對我來說,他是兄長也是老師,也是朋友👇🏻,所以當我想到要參加《陳曉明文集》的發布會時,當我看到曉明老師的文集八卷擺在這裏😄,我真實的第一想法是“曉明老師❄️,你也有今天”。
因為當我剛剛認識曉明老師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都是遠遠的,如同看到從天山上下來的“劍客”,曉明老師是鮮衣怒馬闖蕩江湖,四處挑戰👰🏿♂️👨🏿🍼,無邊的挑戰,現在30年過去了,我們看到他在大地上漫遊⏭,展開他的理論漫遊,理論冒險🦛,理論的探險和創造👷♀️,既是俠客又是一個真正的學者,一個活躍的批評家,他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成就,凝結為這八卷著作👨🏻🦽➡️。
我為什麽說“你也有今日”?這八卷在這個過程中🤖,也變成了我們很多人的出發地,也變成很多後來者要面對和挑戰的“巍峨建築”🦹🏽♀️,這就是一個學者、理論家👨✈️、評論家,一個成功的學者✷🥌、理論家、評論家🤖,必然要走過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包括我自己🏷,對曉明老師充滿了敬意和感激,這種敬意和感激,不是個人關系意義上的,而是說在中國文學自80年代到90年代到新世紀,一直到現在的發展過程中,曉明老師好像我們在認識文學現象、文學與時代的關系🚵、文學與時代的關系,文學與人(自我)的關系時,曉明老師好像我們的數學家👩🏿🦱,他提供重要的基礎性的算法,也許我很多時候不同意他的觀點,或者對他具體的觀點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實際上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我都受了他的影響🧑🍼,都接受了他的“算法”🧾,所以我想我們的評論家很多,學者很多👩🏼⚕️,真的能對一個時代的學術、一個時代的文學意識產生真正的影響,提供算法的學者鳳毛麟角,曉明老師毫無疑問就是其中的一位。
所以我不僅在此向曉明老師表達個人的敬意,也要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對《陳曉明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賀。今天開會還涉及到“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文學路徑”問題,從《陳曉明文集》引出這個問題✦,也是正當其時。百年中國文學創作和理論批評的中國化、現代化,曲折艱難👮🏿♀️⛓。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正是在中國文學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不斷地回應整個中華民族現代化追求的過程,中國文學創作上、理論上,與自身的傳統對話,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進程規劃,也與來自世界四面八方的理論資源對話。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我們也正在形成中國獨具特色、深深紮根於中國百年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和實踐之中的寬闊的文學理論,豐厚的理論資源和創作資源💃🏼📁。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在新時代我們是可以拿出立足中國經驗基礎上的🧑🏼🏭,放到世界上去的文學理論成果和新的文學話語建構。這方面曉明老師的探索和成就,既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新的啟示。所以我一開始就說🤵🏻♂️,這是我們的成果,也是我們由此出發前進的地方。
我昨天還開玩笑說,曉明老師還不老💄,現在已經出了《陳曉明文集》八卷之多,恐怕廣東人民出版社還得準備以後出第九卷🪒、第十卷,我相信也堅信後面寫出來的第九卷📴、第十卷👨🏽🌾,一定更精彩🧑🏿🔬。而且我作為朋友、作為個人⚽️❗️,我記得我幾年前就勸過曉明老師,以後不要再寫那些具體的評論,不要幹那些消耗你精力的事,集中精力做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文學理論建構ℹ️,寫出我們期待於你的真正大的東西。
把全球現代視野和中國當下文學實踐相結合
潘凱雄(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副主任)
我們今天的學術研討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視域文學路徑”,何為現代化視域😧,實際上在強調理論大的視野🔠,“中國式”就是你立足的地方🧍🏻♀️。但如果過於講中國式👩🏽🎤⏬,而跟現在沒有關系👩🏼✈️✊🏽,那是自我孤立🧔🏻♂️,是脫離世界發展👒、脫離人類文明的發展。《陳曉明文集》緊緊抓住了這兩點👳🏼♂️。
我在出版界工作過十年🚛🧐,深知出版編輯一套文集背後的甘苦,絕不是把作者過去作品的集合🤶🏽,在編輯文集過程中,是作者和出版方對自己過往創作後續一系列的工作,所以廣東人民出版社和曉明一道完成八卷文集的出版,本身是很值得祝賀的一件事情。八卷文集,不是陳曉明30多年來研究的全部,後面有曉明著作的集合和選擇。曉明一共出版了28本書🚴🏻♀️,我沒有全部看過,但是我相信可能有極少部分的重疊,28本書八卷本文集是囊括不進來的,雖然不是他的全部,也的確收錄了曉明這30多年學術研究主要的軌跡。
曉明30多年的學術研究和高等教育的文學教育,在文集裏🙍🏽♀️,我至少有三點感覺🧏🏼♀️:第一,曉明和他這一代一起成長起來的學者,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高校中文教育結構性作用的人之一👧🏼。我記得我70年代末進入高校時,我們中文教育是現當代文學雖然有課,但是在學校裏面是沒有地位的,那時候高校充滿了厚古薄今,那時候高校中文系教育🎹,現當代是無學的🤙🏻🧑🧑🧒🧒,是厚古薄今的氛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過這一兩代學者的努力⛹🏽♀️,現當代文學在高校文學的地位已經無需討論了。我想現在這樣一個觀念2️⃣,在我們高校裏面,應該是被徹底扭過來了。
第二,在整體文學研究中,還有一個長期存在的傾向🫅🏿,我們做理論研究和批評實踐的有兩張皮,做理論研究的,很多人對作品的批評脫離作品實際,把這樣一個作品作為他自己研究的證據,做批評實踐的,確實不少又過於就作品說作品💀,在他對作品的理論和感悟後缺乏一定的學術支撐,理論對作品理論的理解是有一些脫離實際的。
曉明的八卷本以及28本著作,有的明顯偏重某一類學術研究,但是大部分他的理論研究和批評實際上是緊密溝通的,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盡管他對某一些作品的解讀,他有他的道理🛄,不是生搬硬套的🍄,這也是一個學風問題🏃🏻♀️➡️👎🏿,也是研究的基本方法問題🍓,曉明在這一點上是比較典型的。直到目前為止,做理論研究的不研究具體文本,有一些搞批評的,背後沒有一定的理論支持,這樣的一種現象👵🏿,比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依然還有。曉明從他學術起步開始🤸🏿♂️,在這一點上還是做得非常有特點。
世界性的學術眼光和中國本土立場
孟繁華(沈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監事長)
作為一個學者,不管做理論還是當代文學🧝♂️,世界眼光非常重要🧏♂️,我們強調文學的世界性👫🏼,當然也是強調文學批評理論的世界性♋️,沒有世界性,我們做好自己的文學創造和文學批評幾乎是不可能的🪫。陳曉明就具有這種世界性的學術眼光,但同時兼具本土立場。陳曉明教授寬闊的學術視野,對小說🪼、詩歌💇♂️、影視都有給予熱切關註。這個學術視野使得他的文學評論有多種參照,就不僅僅是小說或者文學批評。
曉明的著作,我非常熟悉,每一本曉明都送給我🤾🏼♂️,他的主要著作🤮、重要著作,我都寫過文章,或者說是學習體會👨🏼💻。我總體感覺:一是曉明從事學術活動以來的世界眼光🧖。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十幾歲的時候就讀黑格爾✅,那時候沒有書讀,他讀黑格爾,這個選擇證明了他的起點。黑格爾當時是幹什麽的🤶🏼🤳🏿,我都不知道。他的碩士論文,當時成為一段佳話,去答辯的人沒有人能讀懂,後來我們文學所的錢中文老師知道了這件事情,他看了後給予高度的肯定🦹🏼♂️,並且希望陳曉明去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後來考上到社科院來讀博士學習了。
我說這個意思是什麽?就是作為一個學者♑️,不管做理論還是當代文學🪭,世界眼光非常重要⛅️,我們強調文學的世界性,當然也是強調文學批評理論的世界性,沒有世界性,我們做好自己的文學創造和文學批評幾乎是不可能的。文學的聯合國現在欣欣向榮👏🏿,很多事情在文學聯合國裏面很快能達成共識,這是什麽意思👑?文學現在已經取得了最大的公約數🏊♀️,文學是能夠通約的🏊🏿,文學是有普遍價值的。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我沒有世界的眼光,我們的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很快會出問題🧚🏼♂️,我們題目是討論中國式現代化視域的文學路徑👉,這個題目和曉明的關系甚大,什麽是現代性🐠?像英國左派領袖導師吉登斯等人,他們對現代化解釋非常不一樣,無一例外西方締造了現代性,我們回憶西方締造現代性過程中🧚🏻♂️,產生中國的現代性,沒有世界的眼光怎麽回應現代性🤟。
第二點🚣🏿,他的本土立場,很多人認為曉明就是學西洋理論的,就是西方中心論那一套。這是不對的🧘🏼🦢,如果讀過他的全部著作就知道🔡,曉明非常鮮明地立在中國立場上,他經常使用一個概念,就是在全球化語境中的地方性,對地方性知識的肯定👩👧👧,對鄉土中國的關註👽,這就是對中國文學經驗的肯定,這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個方面,肯定“在地性”的時候🧑🎤,曉明對當下中國文學,對100年、70年👨🏻🦽➡️🩺、40年和近20年中國文學的發展👊,首先持肯定態度,用批評界的話來說🚴🏻♂️,曉明我們這些人都是所謂的“唱頌派”,對當代文學我們首先肯定它🥏🏌🏼♂️。
很多人用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比較❗️,這是不能比較的,古代文學已經完成了經典化和歷史化的過程,現代文學大體也完成歷史化和經典化的過程當中,它的歷史化和經典化還沒有完成🦹🏻♂️,你隨便去否定它👳🏻♂️,你有什麽根據?今後當代文學會出現無數經典著作和偉大的作品。現代文學可以建構起一部偉大的文學史,當代文學不能一直叫當代文學,我們可以再去討論🔌。對當下文學的肯定,是陳曉明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基本立場🛄。這一點我是非常贊賞的。
第三,曉明寬闊的學術視野,對小說、詩歌、影視都在關註,對各種藝術門類👢,只要和文學藝術有關,只要和文學批評有關各種藝術門類💆,他都給予熱切的關註。這個眼光就是他的文學評論有多種參照,不僅僅是小說或者文學批評,這些都是特別值得我學習的。
1993年對曉明是一個重要的年頭👩🏿🎤,這一年他發表兩部作品,一個是《無邊的挑戰》👶🏿,一個是《本文的審美結構》🈹,後者也差點成為它的博士論文(它們完成了曉明讀博士期間🤷♀️,出版於1993年)。後來他決定以寫“解構主義”作為他的博士論文♒️👩🏻🦯➡️,這就是《解構的蹤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這對曉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部作品是90年代初期時,第一次對西方審美理論👮🏼♂️、後現代的理論作出一些總結和闡釋🐕🦺,我覺得是非常重要。
還有就是曉明的學術抱負,80年代末期,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鮑昌先生當時到中國社科學科學院研究生院做講座,他談到法國請中國學界參加世界哲學年會💇🏼,年會討論主題是關於德裏達的解構理論,但學界無人回應。實際上我們當時一個人都派不出去™️,當時少有人懂德裏達。這句話深深傷害了曉明,他發誓要讀懂德裏達,十幾年後,《德裏達的底線》出版了🙋🏽⚒,獲得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研究成果一等獎,在意昂3体育有哲學系🎗、歷史學系、外語系、文學系,能夠獲一等獎,對曉明的肯定,無需再表達了。這些都表明曉明從青少年時代一直到今天,對學術研究有著宏大的抱負。
給曉明帶來巨大學術聲譽的是他年輕時的著作《無邊的挑戰》🫶🏻,他是孤軍奮戰,一個人面對龐大的後現代主義文化進行闡釋,當然,當時還有多個同道🧛🏽♀️,總體看曉明面對當代中國先鋒文學的闡釋還是孤軍深入。這是有巨大學術擔當和學術能力的事。當然這個過程很復雜,曉明在很多書裏面,前言後記裏都寫過。從現代派理論😈、後現代派戲理論、存在主義理論,海德格爾,一直到德裏達,真的如數家珍。但是他新批評的功夫無人能抵𓀔。
關於他的《眾妙之門》(現在收錄文集為第6卷更名為《小說的內與外》)我曾經寫過1.5萬字的評論🤴🏽,細數新批評文本細讀的理論家🧑🚀,對於文本的分析,那本書可以作為教科書♟。曉明對於當代文學的理論和文學批評作出巨大的貢獻,應該說是一個時代的表現。
陳曉明是一個三位一體的學者
賀紹俊(沈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監事長)
陳曉明的學術建樹是全面的,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文學史在各個領域都是卓有建樹的,可以說他是一個文學理論家🙍🏿,又是一個文學批評家↙️,又是一個文學史學家。
我要強調的一點是,他把西方現代的思想、方法引入到當代文學批評👨🏻✈️,可以說就是一種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所謂批評的理論化🍪,不是將一種現成的理論,生硬套到批評實踐中👨❤️👨,而是強調在批評實踐中,生成一種理論🕐,批評要變成生產意義的實踐👮🏽,這一點在曉明身上表現得非常突出👩🌾。
我們從80年代開始一起做文學批評,我也是80年代就進入文藝報,直接進入文學現場,感受到文學批評非常活躍,同時也感到我們的文學批評是缺乏強大理論支撐的📉,理論基礎非常薄弱👍🏽,假如說有一些理論基礎,也僅僅是有一點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而且現實主義建構起來的理論大廈,還是搖搖欲墜,因為很多關於現實主義的見解是錯誤的🏎👩🦯。
上世紀80年代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恢復現實主義本來的面目。但是僅僅有現實主義🧔🏼♂️,顯然文學批評的理論是不健全的,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曉明的作用非常重要🎫。曉明非常喜歡理論,而且一開始做純粹的理論👩🏽🎨,那時候他對西方的現代理論,可以說早覺早慧,深得西方現代理論的奧妙,也鉆入裏面。可以說他把西方現代理論引入到當代文學批評⛏🛤,使我們當代文學批評的理論建構相對比較完整🧗🏻。他做的這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他做了非常大的努力,這是他功不可沒的地方👳🏼♂️。
我要強調的一點是,他把西方現代的思想、方法引入到當代文學批評。或者說他自己學術思路就是以西方現代的思想方法建構起來的😶🌫️,這種西方現代思想方法👨✈️,可以說就是一種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這是20世紀西方哲學思想很普遍的思想方法。所謂批評的理論化🥊,不是將一種現成的理論,生硬套到批評實踐中,而是強調在批評實踐中💇🏿♀️,生成一種理論,批評要變成生產意義的實踐💂🏼♀️🗡,這一點在曉明身上表現得非常突出。
理論的批評化也是這樣🤩,理論批評化也是20世紀哲學思想很重要的一個趨勢。那種抽象化🙎🏻♂️、普遍化日益被質疑📛,在這樣一種趨勢下🏫,人們發現與其泛泛而談🤶🏽😐,不如化整為零🫶,通過具體來看對象和主體的思路,可以說就是理論的批評化,這一點也是在曉明身上表現非常突出🚿🧎♂️➡️。
所以後來他吧那些西方現代理論和對中國當代的先鋒文學研究密切結合起來,《無邊的挑戰》等等,研究先鋒文學的著作😮💨,實際上就體現了他是如何理論批評化的。這幾十年都可以看出他理論批評化和批評理論化的思想方法,這也是他學術能夠獲得很大成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且這種思想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非常有啟示意義的,這一點我特別要肯定曉明的學術努力。
把艱深的思想學術文章變成優美的學術情書
張艷玲(《南方文壇》主編)
曉明兄在我心目中作為當代文學界的批評家、理論家,陳曉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令這個時代驕傲的學者🏃🔄。他40年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本身就是中國新時期文學最生動的註解。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根植於中華文明,更需要世界的目光。陳曉明有著深切的社會關懷和問題意識🥃,他以世界文學的高度、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以及文化思潮整體背景上,分析當代文學思潮的發生⛓,美學特征,文學史意義🥍,從探索性角度檢視中國當代文藝創作成果,在文藝作品的審美中去追問和思考中國文學的問題🧑🏽🌾。
我們知道𓀂,形成今天文學批評多元化局面的過程中,陳曉明這樣的批評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是1996年任《南方文壇》主編的,這27年中,曉明兄是幫助我最多的評論家、理論家🏄🏼。《無邊的挑戰》第二版修訂版是我來做,也是我申報《無邊的挑戰》魯迅文學獎🧻,最後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今天我們去翻看這本書,我認為這本書也是國內最早系統分析當代先鋒派的文學著作,也是最早探討中國當代文學的後現代性問題,可以說是當代文學研究領域引用率最高的著作。
陳曉明寫了一系列的井噴式的寫90年代文學的研究,我認為這是陳曉明教授寫給1990年代,對1990年代以來不懈理論探索和學術變化,進行真誠的解釋🧑🏼🚒,不僅僅是一代領航學者的個人學術🔑,也是近30年來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理論史重要構成部分🚶🏻♂️➡️。
我們2023年第二期雜誌👭🏻,發表了陳曉明的《漫長的90年代與當代文學晚期風格》,余華讀後給曉明老師留言🌑,說他感同身受👌,認為這篇文章有兩個重要性🏋🏻♂️,一個是曉明這麽多年對文學透徹和深切的理解,就擺在那兒,沒有人可以否定🤷🏼♂️。另一個原因🚴🏿♂️,曉明與這一代作家是共同成長的批評家,他對這一代作家的理解和年輕一代是不同的。後來余華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分別又微信我給我留言,他說“讀後讓他淚目”,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在你這裏發表🙎♀️,是曉明選擇了一個好的地方🧝🏻。
讀到曉明兄的一系列文章,我意識到1990年代是一個再也不會存在和發生的文學時代✊🏼,在這個意義上,我特別理解並敬重這份感情,因為我們一起走過,我們身在其中。說到中國式現代化文學話語體系的建構和創新,其實是一個以內化外的現代性,既是中國自身的內源也是對外來之挑戰的回應,無論20世紀初期梁啟超倡導的“詩界革命”🐷,還是”小說界革命“🤷🏿♂️,甚至後來左聯、延安文藝包括1959年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此將西洋音樂與中國古典民間傳說結合,成為內源與外聯交匯的典範👰🏼。
而到改革開放到現在,現代性成為現代內源面向外源的開放期,陳曉明的文學實踐便是這個時期的理論自覺👪,就是內源與外流交匯而生的成果,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文學理論的重要收獲。可見中國式現代化文學話語體系的建構和創新是一種以內源為主🐊,外流為輔,以內化外的文學現代性🔳,這也是陳曉明的八卷文集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讓自己的道路走得更寬或者更深
林崗(中山大學教授)
我認識曉明的時候🌊,他在社科院念博士,那時候的曉明在我的眼裏是一個充滿道義情懷的小夥子,我對你的八卷本文集作了一點功課🧢,留在我印象中依然是充滿了道義激情的小夥子,走到今天學術上標誌性的人物🔘🙍,裏面有沒有一致的地方🧏🏽?裏面一致的東西到底是什麽🍉?因為在社科院念書的時候,我覺得陳曉明心裏是懂得學術圈裏面的鄙視鏈的。陳曉明在這樣一個方向裏🧜♀️,終於做出了🛠,尤其那本《德裏達的底線》,無出其右。這兩件事其實是有聯系的,你早早地認準自己的目標,百折不撓,這一點令我非常佩服。
一個學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得有一個追求,寫出一個東西👵🏿,是能無出其右的💅。如果沒有這樣的追求,很難讓自己的道路走得更寬或者更深🛎,這一點是曉明兄非常突出的地方,他的八卷本文集,也令我找到他從年輕身影到學術性標誌人物相互聯系的一點,這是特別可貴的。
把後現代的思考納入到現代性去把握
朱壽桐(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澳門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
《陳曉明文集》和陳曉明一貫的文學理論批評❗️,給我的啟示是🦴,對現代主義、當代文學中的現代和後現代的思考。我在上世紀末出版過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當時就是考察現代主義文學史在現代階段比較好辦🧣,到了當代階段🔴,我們的水平就沒辦法推動下去🧑🦳,盡管有吳義勤大神助力,也沒有辦法推動。但是我一直關註曉明兄關於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之間的關系理論和批評🚴🏻♀️。不僅給我們研究的團隊🙆🏿,而且也給我們當代文學批評界提出了兩個非常好的思考點🦊:
第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理論觀點👵🏿:後現代的現代性。這個理論把後現代的思考納入到現代性去把握,這裏面的理論非常的深刻🧑🏼🦳🖱,我在這裏不一一展開🫎,大家可以去讀讀,越讀越有味道。
第二👬🏻,研究後現代有一批非常傑出的學者🚎🧑🏽🏫。但是陳曉明重要的貢獻,可能並不一定被人普遍把握🤲,先鋒和滯後之間的關系🤷🏿,有一些現象是先鋒還是滯後,這是非常關鍵🧐。
我看到過外文資料,外文資料裏,後現代(Post-modernity),後現代還有一個詞(Late-modernity)🧗♀️,曉明是不是從後者“late—”那裏面來的我不知道,但是他的理論思考吻合了這樣一個後現代的認知🪘,這個後時代🐨,就是遲現代性🥓,這個非常有意思。
陳曉明是一個超凡理論生產能力的作家
楊慶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陳曉明不是一個普通的寫作者或者普通的大學老師,或者普通的批評家,而是一個永遠跟同時代性保持一致的同時代的思想者和批評者,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在同時代的觀察和凝視裏🫵🏼,一直有一個堅實的原點。陳曉明的八卷涉及到大文學、文化、電影、媒介🧑🏼🏫,陳老師對電子媒介非常註意⬜️,自己也是電子產品的愛好者,但是無論討論任何問題,文學是討論這些問題最終觀察衡量的標尺✍🏻,這是陳老師作品非常迷人的地方🦹🏻♀️。
很多老師談到過,陳老師是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三位一體的學者🤽♀️、作家💍。文學理論,1950年代以來文學批評理論遺產,在陳老師這裏得到中國式闡釋❗️,文學批評,陳曉明文集裏面,對中國當代作家進行深入的闡釋。
陳老師對大學建製與人文精神的思考,把陳老師從一個文學理論、文學批評話語闡釋者轉向實踐層面🥃,整個歐洲傳統裏,包括德裏達、斯特勞斯都對人文精神☢️、大學建製裏面復雜的關系非常重視,陳老師也是繼承了這樣一個遺產🌠👩🏻🎤,把這個遺產發揚光大,比如說曾擔任意昂3体育中文系主任🏋🏽♀️,這兩年創辦意昂3体育文學講習所,都是把人文精神和大學建製融合在一起,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陳老師文集中體現豐富、復雜⏮、目光深遠的歷史辯證法🫸🍀,比如說把海德格爾🧄、詹姆遜和德裏達同時放在現代性理論框架裏,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古今互補,同時在個體性和總體性之間尋求一種相互牽製的平衡,這是具有超凡理論生產能力的作家🌱,才能做到這一點。
最後,陳老師給我人生的啟發是,我要向你不停學習很重要的一點,要不停地和活的人、活的寫作👩🏽🦱👩🏿⚕️、活的文學對話🏃♀️。因為你的一篇文章提出“活的寫作”,最終創造出一個活的生活世界🍴🤸🏽♀️,這裏面每一個人都是活人,而不是歷史的僵屍🦹♀️。
陳曉明一直在進行中國式的理論創新
何平(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陳曉明的新文章《漫長的90年代與當代文學的晚期風格》🕡,是在寫余華也是在寫他自己𓀛。《陳曉明文集》,這本文集的出版與這篇文章之間,某種程度上有一種關系。所以說在這個時刻,曉明老師也進入了他的”晚期風格“💁🏿♀️,這八卷本文集的出版,某種意義來說🐈,是晚期風格曉明老師的自我反思😧。
《陳曉明文集》最值得註意的是👨🏼🏫,他把中國當代文學對標世界文學👆,在與世界經驗對話的方式下🕦🫱🏿,審讀當代文學的方向,他更思考中國當代文學語境下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同時代性。我們常常講改革開放時代🔳,如果說要找一個定義改革開放時代的含義🧔,在文集裏面,曉明老師是特別合適的一個典型,我們每一個行當都會去講這個行當裏面的改革開放💁🏼♀️,最具有典型意義的🏕,在經濟領域🧑🏻💼🥴。在文學領域如果講改革開放,來定義這個詞👩💼,最典型的🙋🏼♀️,曉明算一個。
如果從80年代中前期,一直到現在晚期風格的曉明老師,如果把這條線索連起來看,曉明老師正好在探索一個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中國道路,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們也是在研究文學批評的中國道路🏇🏿🧛🏽♀️。因此🚵🏻♀️,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定意義上來講,曉明落實28本書,如果我們期刊,其實是改革開放時代中國文學批評的簡史🪗,就是一個簡體本的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文學批評。
這裏面最值得註意的是,他把中國當代文學對標世界文學,在與世界經驗對話的方式下,審讀當代文學的方向,他更傾向於思考中國當代文學語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同時代性🧗🏼♀️,這一點是跟其他很多研究者不同的👄🧘🏼♂️。所以說他把中國當代文學對標的世界文學😬,並不是西方其他時期的世界文學,也不是很多西方學者更習慣對標的第三世界文學🚮,他對標的是西方現代文學🧑🏼🤝🧑🏼。
所以從這個意義來看,曉明老師在思考的⌨️,我們在挪用西方主義過程中完全自由,而不會被牽連進西方的解構和權利等級體系中👨🏼🍳。在這樣一種過程中,他的研究超越了對西方理論簡單的借用。某種程度來說👨👩👧👧,現在的很多青年批評家就是簡單借用。而曉明老師不是對西方理論簡單的借用,避免直接用西方現代性作為衡量中國當代文學簡單標尺🙅♀️,而是基於民族內部文學史對於現代性問題的思考和反思,這使曉明老師的文學批評具有了理論自覺性和主體性。
他是我們時代要召喚的大批評家
謝有順(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大家談到陳曉明三位一體的身份💃,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三位一體身份意識👨🏼🔧,使得他的文章縱橫感、深厚感、生機勃勃的東西都具有,這就是我們時代要召喚的大批評家。
我覺得曉明老師的研究,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在世界文學的視野裏,當代文學的現狀如何?以前研究當代文學都是在當代文學視野裏♜,是比較早的在世界文學這個尺度下看當代文學的現狀是如何的。第二,解決了當代文學跟哪一種現代理論同構在一起🎡,所以他最早擇取先鋒文學作為一個樣板🧗🏻♀️,看到這樣一種同構。第三⛹️♂️,他解決了文學實踐和文學理論相遇後,產生怎樣的新的文學經驗,這些經驗有怎樣的意義,如何演進和傳承,陳曉明的研究一直在解決這樣一些問題🚃。
如果要概括陳曉明老師的學術風格也有三點,一是有思想深度的學問💇🏼♀️;二是有藝術感覺的批評;第三是有文體意識的文章,這是非常鮮明的🌍,你是做有思想的學問,在寫充滿著細讀和藝術感覺文學批評🏃♀️,你的文章有鮮明的文體意識👨👩👧,從你取標題到小標題到行文風格,包括怎麽開頭,怎麽隱喻,都影響了包括我在內的不只一代的批評家,謝謝陳曉明教授給我們提供這麽豐富的研究個案🙇🏽♀️。
一個善良、厚道的學者
叢治辰(意昂3体育官网副教授)
我是陳曉明的學生,我表示三點感謝:
第一,感謝廣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陳老師的文集🧑🏼🏫,這些文集中的作品,肯定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但是這樣集中集大成的方式出版,一方面對陳老師學術生涯重要的總結,另一方面重新提醒或者強調這些作品的重要性。就拿我自己來說,這些書我讀書的時候包括畢業的時候都讀過,也從中受益匪淺,但是要真的想起這些書中的字句、細節🧒🏼,是霧蒙蒙的一片。這次因為文集的出版🦸🏽♂️,我又重新詳細讀了一遍,一方面感到非常振奮,似乎讀書時閱讀的激情又回來了🙍。另一方面感到非常絕望,發現自己這些年來,自己覺得還有一點意思的想法,實際上都在老師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論述中🥰,在他宏大的論述中其實都有昭示,這是讓人非常絕望的👩🏽🔧,而且這可能會讓陳老師很不高興。因為陳老師不大喜歡學生像自己的老師,我以前覺得陳老師反復講這點🚋,希望學生做得比他好。這次再讀🙆🏼,他可能是認為學生反正也做不到他這麽好。以前古人形容後輩不像話🥸,有一個詞叫“不肖”🛍,“肖”是“像”的意思,兒子像父親🛫🗝,弟子像師傅🧑🏻🎓,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第二,感謝在座各位老師,包括那些沒能來到現場的老師。為什麽有這樣的一個感謝?我在閱讀過程中,越來越感到陳老師的論述是非常有難度的,他的寫作是非常有難度的寫作,這樣非常有難度的寫作🕳,難到什麽地步?有個別讀者甚至看了後非常生氣,指責陳老師寫得太過於晦澀🕶。這樣的一個指責,我就在想,寫讓人讀不懂的東西有兩種情況,一是思維本來夠混亂🐦🚛,腦子一塌糊塗🎲,讀不懂🧎♀️。一種情況因為思考的內容太過於有難度🤜🏻,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表達。當讀到讀不懂的東西的反應有兩種🛝,一種大大方方承認自己讀不懂,讀不懂難道還有理嗎?繼續學習讓自己讀得懂。另一種是惱羞成怒,破口大罵,用攻擊讀不懂的東西證明自己讀得懂🚛。對於後一種人來說,不管他怎麽從陳老師晦澀的字句中去挑刺,甚至找到出版的錯字錯句🏥,有不能掩飾他思維混亂,腦子不清楚。陳老師寫的這麽難的東西,在普遍滿足膚淺的時代,有什麽用🧀🌮?對提出這些問題的人👝,怎麽回答都不能令人滿意,但是今天聽了各位老師的發言和小夥伴的發言,每個人都可以理解體諒陳老師,對陳老師有難度的思考有回應🚲,並且大家共同形成一個有難度的思考,學術的進步就在於“解難題”🦈,由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術共同體,這個學術才有價值,陳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繼續寫下去的力量支撐,繼續進行有難度的思考和寫作。
第三😝,感謝陳老師本人。我反復回憶起第一次見到陳老師的場景,我讀大二👩🏻🎨,在文史樓盡頭有很大玻璃窗的辦公室🧑🦯,陽光很好♔,但是導致走道很昏暗,我看到從走道深處走進來一個鮮衣怒馬的老師,很帥很酷的一個老師🤽🏼♂️,穿著一看就價格很昂貴的休閑西裝🚴🏻♀️,風度翩翩走來,就像從過道裏打進來的一道光。
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20年了,這20年了,陳老師教給我很多東西,譬如說做學問的事業,我沒有讀完八卷,但是我在想⛎,陳老師在文學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上都有他的建樹,但是他從來沒有做區塊化處理,他總是從一個更高角度理解文學理論、文學史批評👰♀️,無論做多麽具體的研究🤒,他腦子裏裝的都是宏大的東西,他關心的是文學整體的命運🥪,文化整體的命運👩🏿💼,包括今天我們的論題:中國式現代化的問題⚫️。
這樣一個視野✊,我還沒有學會要繼續學習🧑🏼💻🍚。但是陳老師教給我的東西還是善良👨🏼🚀💥、厚道,我們這些學生幾乎沒有聽到陳老師在私下裏非議過任何人。
我這一生只做了文學研究這件事情
陳曉明(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
我今年65歲了,擔任過無數場研討會嘉賓,討論別人的作品💇🏽♂️,這是生平第一次開自己的研討會,因此特別感謝南方傳媒集團、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和廣東省作家協會!對於學者來說😌,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最後能留下的文字,並且能夠印刷成完整的八卷本👨🏻🦯➡️,對我來說真是一生的安慰。
這幾年有三年身體不太好,這套叢書我想的是,畢竟自己有一套文集留下來,不管生活或者自己的世界會發生什麽變化🅿️,有這一套文集,對自己的一生📓,對朋友們,對愛我和關心我,支持過我的朋友們,對我的親人有一個交代👩🏻🦽➡️🧑🦼➡️,我一直懷著這麽一種心情🧖🏻♂️,我也是懷著深深感恩的心情。我這大半生,為文學這一件事情耗了自己的生命,這樣來做一件事情,不管做得好與不好,現在有了這八本書構成的《文集》,我有一點信心對自己說,還是對得住這件事情的。做得好與不好,只能世人評說。肯定配不上朋友說的那麽多溢美之詞,朋友們說得那麽好,是對我的愛和鼓勵——這點我要清醒🏄🏼♂️。但是我確實傾盡了全心做了我喜歡做的事情🚶♂️➡️,無怨無悔🧑🏼💻。
有時候人的一生,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我既不是君子,見不到機;又不是達人⛹️♀️,就有不服命的態度。少年時不服命,除了勞動就讀書。這幾年身體不好時,我天天去跑步、遊泳、寫作。在身體特別不好的兩年,差不多有一年半時間寫了30多萬字↙️,全部都是大文章。我就是有一個態度,我不願意服輸,不願意自己認命,不管少年時代還是後來🚁,我走過的道路都是挺坎坷、挺曲折的,外表大家看上去好像挺好,但是裏面的東西很難與人言說。並不是說自己有多麽宏大的抱負和誌願🐪🧜🏻♀️,僅僅是不願意認命的人。中國文學🦻,自己熱愛它✪,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傾盡我的全心把它做好🏌🏻♂️,對或者錯、好或者不好🏎,只能任人評說,但是我是懷著良心、懷著良知、懷著我對事物真實的體會🚶🏻♀️➡️,懷著我有限的智力🙍♀️,把它做到最好♖👨🏻🍳。自己盡到了這點努力。
我一生是珍愛友情的,當我們和世界告別的時候👩🏼✈️,我們感到安慰的時候,我們活過的一生中☑️🐎,有過友愛,有過那麽多朋友真誠待過我,我也傾盡全心待過朋友,待過別人,這是我到這個歲數⛰,特別是這幾年想得最多的問題。研討會上許多專家學者說了很多溢美之詞,都是對我的鼓勵和關愛,我非常的感動,覺得這輩子做了一件對得住自己和社會的事情。
原文鏈接👋🏽🌝:“他是我們時代的大批評家”,《陳曉明文集》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辦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