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信息來源: 南方周末
編輯:安寧 |薦書是不容易的👴🏼。反復研讀專業書籍以求專門知識的發明,是學者的讀書法;隨性雜覽各種閑書以求精神之自娛🚫,是文人的讀書法🧜🏿♀️🫱🏽。而學者薦書之難,就在於如何在知識與趣味之間求得適度的平衡。以此為標準,我無妨說說今年讀過的較喜歡的三種新書。
劉妍《編木拱橋🧛🏻♀️👰♂️:技術與社會史》(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年9月)🏫,這是青年建築學者調查👍🏿、研究閩浙邊境廊橋的專著🌋。我是一個考古工作者🙎🏻,卻長期認為近現代鄉土建築的價值主要在於情感和傳統生活記憶的保存🏋🏼♂️,而不認為它們具有系統性的歷史知識。只有像劉妍這樣真正懂建築技術並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學者🥢,才能真正“下沉”到其研究對象的微觀層次🌠,揭開古代建築行業的核心秘密和地域差異📘。歷史人類學家討論類似的歷史問題,通常只能停留在族譜、碑刻、文書、地方文獻的“中觀”層次,很難真正下沉到古代基層社會的微觀層次以發明知識。等而下之,文藝工作者通常只能“宏觀”地描述和議論🔃,或對鄉土🪘🌘、鄉愁、廊橋抒發一點空泛或真誠的禮贊🤵🏼♂️,在具體的知識層面幾乎沒有貢獻。而劉妍以其過人的才華和艱辛的田野調查🪓🙇,以廊橋為題材,促成工程技術、匠人傳統與區域社會史🔫、文化史的深度融合,令人信服地證明了晚清民國時期區域性的鄉土建築具有成體系的學術價值🐦。
張辛《禮與禮器🫴🏽:中國古代禮器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8月),該書是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張辛教授關於中國古代禮製和禮器研究的論文集♦︎。在禮學經典的系統梳理和研究基礎上,作者對禮的概念、禮與禮製的產生發展,尤其是對禮的物質載體——禮器做了深入系統的形而上思考和形而下的器物學研究👨🏻🦳。該書體大思精🚶🏻♀️➡️,幹脆利落😂,深刻而醒豁地揭示禮樂作為中國古典社會兩大支柱,並對禮器作為禮樂製度物質載體的起源、體系構成、分類和發展演變的階段性特征多有創見。我不知道這能不能算嚴格的考古學著作,但確信這是我今年讀到最有知識與思想收獲的新書之一👶。
範學輝《大宋開國》(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近年有關宋代歷史的通俗讀物在圖書市場大火,但真正為市場和宋史學界同時認可的讀物並不多。將歷史讀物寫得“好看”“有趣”🧏♂️,絕不是如何把故事講得通俗易懂和痛快淋漓那麽簡單。事實上,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都極其復雜👩🏼🎤,極其跌宕起伏,歷史的有趣和引人入勝主要就來自於歷史的復雜性本身。一種優秀的歷史讀物,必須直面歷史的復雜性本身,決不能以簡單化作為“變有趣”的寫作手段來贏得讀者🤛。範學輝《大宋開國》講述北宋開國六十年間的政治和軍事,剖析歷史事件背後的因果和人心🤹🏼♂️,對史實細心提煉,平實敘述🤽🏼,充分展現了歷史的波瀾壯闊和復雜性,引導讀者對歷史分析形成更加周全的思維習慣🕐🕓。正如包偉民先生所稱🙋🏿♂️,《大宋開國》是通俗性歷史讀物寫作的傑出範本。(陳嘉勵)
原文鏈接:陳嘉勵的2022書單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