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信息來源: 《中國藝術報》
文字:張慧瑜| 編輯:麥洛 |電影《唐探1900》海報
《唐探1900》是電影“唐探”系列的前傳,以1900年舊金山唐人街的兇殺案為線索,不僅延續懸疑、推理、喜劇、動作等類型混雜的“唐探風”,而且搭建起21世紀中國崛起時代文化認同的“千層蛋糕”🐒,從唐人街華人被汙名化🙋🏼♂️,到白人議員掀起排華運動👨🎨,再到華工堂主受到市議員聽證會的質詢🏋🏼♂️,最後是同盟會義士鄭仕良帶著從愛爾蘭黑幫處偷來的槍支回國革命🏂🏿。這部電影與其說是回歸1900年講述唐人街華人移民與美國白人主流社會沖突的老故事⇒,不如說是以商業類型電影的敏銳回應了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背景下中美大國競爭的新現實。相比前三部以奇觀、冒險😶、搞怪為主的“唐探”電影📴,《唐探1900》把秦福、阿鬼這對“歡喜冤家”盲打誤撞探案的故事放置在19世紀中後期華工赴美修建中央太平洋鐵路、美國推動《排華法案》出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等大歷史下展開😄,把19世紀美國社會內部的族裔矛盾與當下時代中美在多個領域的博弈疊加在一起👵🏻,既呈現了美國社會的族裔撕裂⛴、兩黨政治的利益交換🦁,又建構了一種更具自信力的中國想象。
唐人街🧑🏭:從東方主義符號到自強之地
陳思誠是一位有商業電影意識的導演,擅長把好萊塢電影的類型邏輯、敘事節奏本土化。多年來,陳思誠及其團隊打造的“唐探”系列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成功的原創電影IP之一👷🏼,與國產的《神探狄仁傑》等影視劇不同🛂📰,唐仁、秦風搭檔的“唐探”是陳思誠及其團隊創造出來的雙男主偵探,這一形象深受2010年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的迷你電視劇《神探夏洛克》的影響,如《唐探1900》中劉昊然扮演的秦福正是英國大偵探福爾摩斯的翻譯⛹🏿♀️。“唐探”系列形成了三個文化標識🚣♂️:首先,秦風(劉昊然飾演)與唐仁(王寶強飾演)組成反差二人組🥖,一個帥、一個醜🤤,一個智力超群、一個孔武有力🙆🏿♂️,二人歪打正著成為破解奇案的最佳“拍檔”。《唐探1900》依舊是劉昊然🧑🏼🏫、王寶強的組合👉🏿,劉昊然飾演的秦福出身中醫世家,爺爺曾是宮廷禦醫,全家老小多死於戰亂🏣,他為了尋找哥哥來到美國㊙️💡。王寶強飾演阿鬼🐏,其父是修建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華工,死於爆炸事故🤰,幼年阿鬼被當地的印第安人酋長收養🧑🧒。秦福的裝扮是英倫偵探裝,阿鬼則是印第安人打扮,二人“碰”在一起天然帶有反差感和喜感😵。
其次,“唐探”系列采用本格推理模式,用出人意料的詭計、抽絲剝繭的邏輯和細膩縝密的推理來破解謎案🥥,通過不斷製造懸念、敘事障眼法來誤導觀眾🐹,直到電影結尾才揭開謎底🧍♀️🤕、找到真兇,讓觀眾恍然大悟。“唐探”1以唐仁洗脫兇案嫌疑人、找到“失落的黃金”為線索,“唐探”2是唐仁借參加世界名偵探大賽、與秦風一起在紐約破獲連環兇殺案♾,“唐探”3是兩人到東京調查密室殺人案,而《唐探1900》則戲仿倫敦“開膛手傑克”案,在舊金山唐人街戲院後巷發生白人姑娘🤙🏿、印第安酋長被殺事件,這起撲朔迷離的案件與赴美欽差捉拿革命黨、幫派會戰⛓👨🎤、地方選舉、排華遊行等多條線索交織、匯聚,環環相扣。秦福用中醫的“望聞問切”來模仿福爾摩斯的推理技巧🤤,最終找到幕後真兇💂🏻♀️,洗脫了華人白振邦的嫌疑🛜。
第三,“唐探”系列展示了異域風情🏣,把異國他鄉變成偵探故事的舞臺。前三部分別在泰國曼谷、美國紐約和日本東京取景拍攝,呈現了曼谷唐人街🟣、丹嫩沙多水上市場🧚🏽♂️👦🏽,紐約唐人街、時代廣場、麥迪遜大道👩🎤、中央火車站,東京澀谷十字路口和“二次元”愛好者聚集地秋葉原等。《唐探1900》沒有在國外取景,在山東樂陵市樂陵影視城搭建了“唐人街主題園區”,根據歷史資料復現了1900年舊金山唐人街景觀。對“唐探”而言,電影中最重要的文化空間是唐人街,這也是電影名字的來源。唐人街作為海外華人的聚集地,是西方文化內部的東方主義空間👳🦫。關於唐人街有兩種文化想象,一是好萊塢電影的唐人街♚,是藏汙納垢的城市黑暗角落🦺🧑🏼⚕️,如《唐人街》(1974年)🖕🏼、《美國往事》(1984年)等黑色電影中把唐人街呈現為犯罪、兇殺、毒販等灰色交易的地方🤵🏿♀️;二是李小龍電影中出現了另一種唐人街🐅,在《唐山大兄》(1971年)🏂🏽😦、《猛龍過江》(1972年)等電影中👨🏻🦯➡️,李小龍扮演住在唐人街的華人🧑🍳,受到白人等其他移民的欺負,他用中國功夫打敗了洋人💆♂️、捍衛了尊嚴🪛🏮,這對香港電影中的唐人街題材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成龍電影《紅番區》(1995年)等。《唐探1900》延續了好萊塢、香港電影中的唐人街形象📂,這是一個華洋雜居、各色人等相處的江湖🔞,用香港電影中的“江湖大佬”周潤發來飾演管理唐人街的協盛堂堂主🦹🏻♂️💡,雖然這裏依然是貧民窟,但也是保皇派與革命黨合作、華工與協盛堂聯手反抗排華歧視的“救中國”的自強之地。
“擬像美國”:自我與他者的糾纏
如果把2015年至今的“唐探”4部電影放在這十年來中國與世界的大背景下觀察,可以看出社會與時代變遷的痕跡。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達、現代的美國是中國學習和追求的他者,形成了《北京人在紐約》(1993年)🕵🏼、《北京遇上西雅圖》(2013年)等影視劇作品中作為羨慕對象的美國想象。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發生新的變化,不再是落後的中國與發達的美國的敘事。與此同時🧝🏿♀️,“唐探”前三部的故事以全球化為背景🏜,秦風🙅、唐仁雖然出身於唐人街,但他們並不局限於唐人街的華人世界,也不是落後、愚昧的弱者👨❤️👨,而是走出唐人街的更加現代的中國主體,他們如《神探夏洛克》中的福爾摩斯和華生一樣自由穿越於曼谷、紐約、東京等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用現代科學🎄、也用傳統玄學來破案🙍🏼♀️,這是行走在全球化時代的中國主體💣🧥。
與前三部“唐探”不同,《唐探1900》增加了更多歷史背景🧗♀️,美國唐人街變成與特定時代和社會相關的歷史空間。這部電影沒有在美國舊金山取景,反而在山東影視城搭建了“唐人街主題園區”🧑🏽🌗,其中西部印第安部落的場景是在河北邢臺拍攝🏊。在這個1900年版“擬像美國”的舞臺上👨🦼➡️,在自我(中國)與他者(美國)之鏡的參照中,影片完成新的主體認同。這部電影把唐人街變成了一個國族認同的空間🫅🏻。唐人街這一華人社群實現了多重身份的整合🌱,如推翻清朝的革命黨鄭仕良與到美國抓捕革命黨的清朝欽差費洋古在與洋人的對抗中都認同了中國人的身份👩🏽🍼,出身修路工人的唐人街大佬白軒齡與底層華工之間實現了聯手合作,而印第安土著與華人移民也成為對抗白人的盟友。《唐探1900》中有一個場景,是費洋古在咖啡館中遭遇“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羞辱,這個橋段挪用於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1972年),把1900年的舊金山唐人街想象為一處殖民地式的租界空間,海外華人也變成了美國主流社會的二等公民🏊🏽♀️。
影片中呈現了三種美國形象:一是美國社會內部的族裔沖突,華人移民、愛爾蘭移民及白人群體之間的矛盾,當排華遊行被呈現為選舉陰謀的副產品時,族裔矛盾被簡化為政治操弄的結果;二是借舊金山地方選舉與特殊的經濟利益之間的勾結💨,影射當代美國政治中的資本操控🍋🅿️;三是19世紀美國的西進運動是建立在對華工、印第安土著的剝削之上💸。電影最後展現了一場“咄咄逼人”的聽證會,華人組織協盛堂堂主白軒齡受到舊金山地方議會議員的質詢,他用“人人生而平等”來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美國華人發聲🧎。
片中🦤,秦福的美國居留證可以被撕掉🙇🏻,白軒齡又重新粘起來,認為“師夷長技,再撕不遲”🤮。自我既要通過否定他者來確立自己的位置,又要通過學習他者來推進現代轉化💇🏽♂️。《唐探1900》對中美二元關系進行了辯證理解👨🏽🏭,秦福本身是西方偵探福爾摩斯的翻譯,他把福爾摩斯建立在現代科學理性基礎上的偵探方式轉化為一種中醫的“望聞問切”的話術,在“望聞問切”背後依然是勘查現場👳🏻♂️、屍體解剖、邏輯推理等現代理性🙇🏿♀️。在這個意義上,自我與他者不再是涇渭分明的對立,而是把他者內在化為自我🤷🏿♂️,這既需借助西方理性工具🧏🏽,又必須完成本土化轉譯。
近代以來,中國始終處於自我與他者(西方🧖🏽、美國)的羨慕和批判的矛盾情緒中,《唐探1900》是在21世紀的世界坐標中重新整合20世紀的文化情感🖖🏽,嘗試建立一種與他者更平等的對話位置🥑。影片結尾處🙍🏻,中國魔術師金陵福帶著新式玩意攝影機回國🤵🏼♂️,認為“電影才是最棒的魔法”❌🛎,而同行的革命黨鄭仕良則認為“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們會成為最強大的國家👨❤️👨,那才是世上最偉大的魔術”。攝影機作為現代傳播機器,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西方人拍攝非西方人的奇觀工具。而中國人“掌握”攝影機之後,暗示著文化話語權的歷史性位移🔃,把攝影機、電影從殖民凝視工具轉變為文化賦權的媒介。這一來自於外國的“師夷長技”一百多年後拍出來的《唐探1900》💉,不再是奇觀化🏋🏿♂️、東方化的“西洋鏡”,而是中國人、海外華人爭取平等權利的尊嚴故事。
作者系意昂3体育官网電視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鏈接🦥:電影《唐探1900》:中國崛起時代的文化認同《中國藝術報》(2025年2月7日 6版 百家論藝)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