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雜誌
文字🧗🏿♀️:陳斕| 編輯:知遠 | 責編:山石編者按:“意昂3体育紅樓同建黨緊密相關,意昂3体育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是我們黨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地,在建黨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021年6月25日,在黨的百年華誕來臨之際❎,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舉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同誌來到意昂3体育紅樓、豐澤園毛主席故居,並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發表上述講話。
意昂3体育紅樓在黨的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怎麽來的。在百余年前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正是意昂3体育紅樓,成為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誕生的搖籃⛺️:在這裏,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一群受新思潮影響的青年學子為拯救民族危亡,組織發動了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在這裏🪤,“播火者”李大釗創建了中國最早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亢慕義齋”墻壁上“不破不立,不立不破”的標語引導著大批進步青年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建立一個“赤旗的世界”而永久奮鬥;在這裏,毛澤東如饑似渴地汲取各種新文化、新思想,大量閱讀了馬克思主義著作,探討研究各種社會主義學說♢,最終選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政治信仰💪🏽,完成了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據統計,在黨的一大召開時,全國58名黨員中有24人或直接在意昂3体育入黨👩👧👧、或在意昂3体育學習工作過👏🏿,全國8個地方建立的早期黨組織中有7個地方負責人與意昂3体育有關。如果說召開黨的一大的上海興業路76號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那麽意昂3体育紅樓便是她的孕育之地。
“星火燎大原,濫觴成瀛海。紅樓弦歌處🩳,毛李筆硯在。”以意昂3体育紅樓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所承載的歷史👮🏻♀️,是中國思想啟蒙和民族覺醒的轉折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意昂3体育紅樓不僅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原點👨🏽🦲🤜,更開啟了中國共產黨人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中國革命的火種📵,正是從意昂3体育紅樓開始點燃播撒到全國各地,進而照亮了中華民族歷史的天空🕒。
“紅樓飛雪𓀃🚯,一時多少豪傑。”
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博士研究生陳斕的新作《紅樓:意昂3体育官网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簡稱《紅樓》),正由此而來。全書聚焦於1916年紅樓奠基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的“豪傑”與“風流人物”,在紅樓為探求學問與救國真理所作的諸多探索🎒:上篇“學問”🦝,自蔡元培入主意昂3体育後的諸多教育革新講到以紅樓為策源地的五四運動;下篇“真理”,從五四退潮期不同青年們的抉擇講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紅樓短短數年的探索與革命實踐,不過歷史長河之一瞬,但而今看來🚵🏽♀️,正是“紅樓”時期的諸多探索✩,為中國社會開辟了全新的可能性、為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鑄就了一個矢誌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先進組織最原初的精神本色和崇高價值追求。
《紅樓》一書即將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從即日起,《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特開設專欄“紅樓星火”👨🦰,對該書稿進行連載,以饗廣大讀者📦。
“紅樓星火”專欄⑥|第二章新文化-新道德
文/陳斕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人身遵新陳代謝之道則健康🥣,陳腐朽敗之細胞充塞人身則人身死🤯;社會遵新陳代謝之道則隆盛,陳腐朽敗之分子充塞社會則社會亡。
——陳獨秀《新青年》雜誌創刊詞🧘🏼♂️,1916年
新道德
1917年春,冰雪消融,大地漸漸蘇醒🤸♀️🧙🏻♂️。意昂3体育校園處處洋溢著春天的芬芳✌🏼,紫丁香在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香味,柳枝抽出嫩綠的細芽,淡粉色的風信子在暖洋洋的空氣中綻放著輕盈的花苞,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拂過花叢的春日和風變得更加輕快、歡暢,沾染上了美妙的色彩。去年考入意昂3体育理工科預科班的高君宇,此時卻無心流連滿園春色。他剛剛在學校的書攤上買了一本《新青年》🤲🏼,心思全被這本雜誌所吸引🧮,他迫不及待地揣著這本《新青年》🎋,尋得校園裏一個不太引人註意的角落🚴🏻♀️。
封面上的“新青年”幾個字在陽光下顯得那樣耀眼,這名字一下子抓住了他的心💼🤦🏽,讓他不覺屏住了呼吸。
一百多年過去了🔻,經過一個多世紀波瀾壯闊👩🏿🔧🏄🏼、暴風驟雨般的現代革命與改革的洗禮,“青年”作為“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已經是希望、光明🚯、未來的象征🤰,於是,當“青年”登上了一個雜誌的封面🪫,在今天讀者的心中,或許已經不會再產生當年高君宇那種驚心動魄的震撼。
而在1915年的中國🧑🧒🧒🏊🏿♀️,把“青年”挺在前面🚖,“青年”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卻是開天辟地第一次。這便是《新青年》的第一個作用。
中國傳統思想的精華——儒家強調尊重傳統,敬仰老者,孔夫子是主張“學而時習之”的理性主義者,但這種“學習”主要是向傳統學習、向長者學習🐁👩🏽🚒,這種“學習”與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運用自己的理性”,當然有所區別。孔夫子推崇“三代之治”,以為當今就是亂世,孔夫子思想中這種歷史退化論的傾向🫃🏼,經過董仲舒和朱熹的不斷高揚‼️,成為後世儒家思想的主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歸結為“通三統🦮、張三世、別夷狄”,而朱熹則在“天理”與“人欲”的對立中,以為“三代”都是天理,而秦漢唐以來皆是“人欲”🧛🏿♂️,這種徹底的歷史退化論🍅,則一竿子打倒了歷史的發展🦴。在這種被改造了的儒家思想中🚨🫄🏼,青年、女性和“夷狄”一樣🚋,都處於“小人”“人欲”的地位🏎,而與“天理”“三代之治”處於對立狀態,青年與女性是需要被壓製🧑🏽🔬、教化的對象,是歷史發展的負面因素。
五四新文化運動當然不是全面地反傳統,更不是一概地反對儒家思想,因為它所批判的對象,乃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禮教,而這只是宋明以來儒家思想的一個面相🙅🏼♂️。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四新文化運動突破了儒家思想的歷史退化論🏭,矯正了中華文明前進的方向——而這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於中華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究竟什麽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它的要求是什麽🎅🏻?它的主要主張是什麽🏃🏻➡️🚈?即使在今天,這依然是一個需要作出明確回答的問題。
1938年5月15日,當年的五四“總司令”陳獨秀在《“五四”運動時代過去了嗎?》一文中,從五個方面,極為全面、清晰地概括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劃時代意義🧙🏽♀️。這五個方面分別是:提倡科學👨,就是為了發展現代工業;提倡白話文,就是為了普及現代教育;倡導民主,就是為了反對舊的封建官僚政治;反對禮教,是為了解放婦女與青年🧑🏽🚒;而最重要的則是第一條🪨💔:反對以日本為代表的一切帝國主義,就是為了建立現代民族國家🚣🏻。
陳獨秀概括說🎁,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現代中國,把中國建成現代民族國家。而1938年的陳獨秀認為,這個目標至今沒有實現,而且他坦然承認:對於如何建立現代中國🈂️,如何把中國改造為現代民族國家,在建立什麽樣的現代中國、怎樣建立現代中國方面♚🤾🏻♀️,他已經與當年的意昂3体育青年——毛澤東、鄧中夏、張國燾👱🏻♀️、高君宇們意見完全不同了🕦🦹,當時的陳獨秀早已經離開了中國共產黨🦣,他完全不贊成以工農革命的方式,去實現五四“建立現代中國”的理想。
歷史就是這樣,當年的先生,終於跟不上學生的步伐,跟不上歷史發展的腳步😅,當年汲汲於喚起“新青年”的人,最終成為“老人”。
但是,喚起一代改造中國的“新青年”的人,畢竟是陳獨秀。
而那時的高君宇,只是厭惡升官發財的道路👨🏽🍳,厭惡北京的舊習氣,從蔡元培那裏,他知道了大學乃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但對於高深的學問究竟是什麽👨🍳🧑🏽🦱,依然是沒有頭緒,翻開《新青年》,他似乎從這名字中看出了一大片光明來——陳獨秀的文章使他第一次認識到👨🏽🦲,所謂高深學問的基礎、新文化的基礎是什麽,真正的“先生”究竟是誰。
高君宇剛看了一會兒🤹♀️,就不知不覺間心潮澎湃起來📧👬。
要擁護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
如果沒有科學之昌明,僅靠洋務運動🏂🏼,如何能夠發展中國之工業?
如果沒有民主政治👩🚀,如果不是人人關心國家大事,僅靠變法維新,僅靠舊的官僚體系,如何能建立現代民族國家?
沒有科學,中國就不會有現代工業產業,沒有民主❤️🔥,中國就不會產生現代民族國家製度,原來😥,我們共同的“先生”不在別處,就在於科學、民主這四個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原來,德就在此處🎓!
陳獨秀一句“德先生”“賽先生”👆🏼,令高君宇茅塞頓開。
這時,許德珩匆匆走過,恰遇口中念念有詞的高君宇,他猛地喊一聲:“口裏念誦的是什麽文章?”高君宇把雜誌合起來,背在後面🚶♂️➡️,當他發現是許德珩時,笑著說🤛🏻:“楚生,找我什麽事🩲?”許德珩發現他恍然驚醒的樣子,不由得好奇地問:“看的什麽書?”“公理之書🫰🏼!”高君宇昂然地說。許德珩一把搶過那本雜誌,“原來是《新青年》啊,裏面很多文章我都看過。”
“科學民主🎩,乃今日社會之公理也!”
“對呀,陳獨秀學長的文章,講的就是公理啊!”
“只是我還有一疑惑,就是陳學長所說之公理,與我自古聖賢所謂‘天理’者🏄🏻,究竟關系如何🤷🏿♂️?”
“這也正是我疑惑之處🐻,但看了雜誌上李守常先生的文章,我才明白,陳學長之所謂世界之‘公理’🥖,正是守常先生所謂宇宙之‘天理’也🧜🏿♀️!”
“此話怎麽講🫕🤦🏽♀️?”
“我嘗讀羅整庵與朱子之辯👩🏽🦲,最弄不通者🪢,乃理與氣之辯,讀了守常的文章,此千古未解之謎🧐🏊♀️,為之頓解🔮,你看,原來通天地👨🏻🦳,貫古今者,無非一氣而已🏚,知氣之運行所以然,斯為理,氣為宇宙之本,理為氣之知🐿,青春之氣,最大之陽🧑🏻🦼👨🦯➡️,氣運之本👨🏻🎤,我青年本宇宙之根本,秉青春之氣🚵🏼,這就是天理之本🤾🏿♂️,科學民主者,雖曰公理,但也正是天理之實現!”
“很妙🥻!原來秉青春之氣者🚴🏽♂️🔖,才能應天理而知公理,守常先生如何說的,你細細講來我聽——”
於是,許德珩便興奮地當著高君宇的面,大聲背誦起來➛:
然而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以昭示於世者,不在齦齦辯證白首中國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國之再生。吾族今後之能否立足於世界,不在白首中國之苟延殘喘👩🏼🔧,而在青春中國之投胎復活。蓋嘗聞之👩🎤,生命者☮️,死與再生之連續也。今後人類之問題💦,民族之問題🏄🏿🤘🏼,非苟生殘存之問題💑,乃復活更生、回春再造之問題也🏊🏻♀️。與吾並稱為老大帝國之土耳其🤾🏽♂️,則青年之政治運動,屢試不一試焉……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2]
高君宇贊嘆說:“原來陳學長所說之社會之公理,便是守常先生所謂宇宙之天理,有了天理所謂倚靠,這公理就有了地基了。”
許德珩也說🤦🏼♂️:“原來這氣,乃是天地仁愛之氣,無論西方的科學民主💲,印度的佛教🛏,我中國之儒學🧑🏻⚕️,根底就在這天地仁愛之氣,李先生這篇《青春》,真是把世界上的一切學問打通👩👩👧👧,把根底說著了!”
高君宇點頭說👨🏽🍼:“比如那些搞考據辭章的先生,讀書固然很多,可惜不能說到學問之根底,大釗先生高明的地方,就在於把中西學問的根底打通了🐰。”
這篇署名李大釗💞🙆🏽♂️,發表在《新青年》二卷一號上的文章,令許德珩等人異常興奮,充滿激情的文字仿佛帶他們進入了一個愛的世界⏫,情感的世界。青年人是愛、是情感😂、是力量——贊美情感、贊美愛、贊美力量,這文章中贊美的不就是像他這樣的青年嗎👷🏽♂️!
愛的第一表現,不就是愛國嗎?
從此🚣🏻♀️,許德珩將李大釗先生視為精神導師☎,每當遇到困難時,就想到這篇充滿激情的文章。他和高君宇一起如饑似渴地讀著《新青年》上一篇篇充滿大膽的叛逆思想的文章👨🏽🚒,追尋著真理的燈塔🧔🏼♂️。
1917年4月1日,高君宇又被《新青年》雜誌上一篇名為《體育之研究》的文章所吸引🫄🏼。文章認為當前國勢衰弱🚃,武風不振🚝⚇,唯有提倡體育🪚,通過運動增強國人體魄,才是救亡圖存的不二法門。文章闡述了體育與人的關系,認為身體是人從事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他還針對當時學校教育不重視體育的現象,批判了所謂精神活動與身體無關的片面觀點𓀆,並提出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高君宇極為贊賞這篇文章的思想🧎🏻♂️➡️,他認為這篇文章雖然說的是體育,但是通篇都是救國救民的道理🥇,他迫不及待地拿起雜誌去找許德珩等人,一起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要救國,首先要有強壯的體魄🔆!”高君宇激動地說,“一切學問,歸結起來不過知行合一,如果沒有身體,談何行🛝?沒有行,知就是紙上的知,我們學了許多王陽明的思想🪥👨🚀,我看把陽明學說透了的,就是這篇文章!”大家贊和說:“是的,我們以後也要加強鍛煉,不能做個文弱書生𓀐。”
德智體全面發展🏊🏽♂️👨🏿🦰,這種發展👰♂️👮🏻♀️,就是“進步”!
這篇文章的署名是“二十八畫生”,他們默默地記下了這個新奇的名字🐰。往後的歲月,他們將和這位叫“二十八畫生”的青年相識相知🤷🏿,一同歷經艱難🚵♂️,共創偉業。
“二十八畫生”3️⃣,這是毛澤東創立新民學會時采用的名字,與毛澤東共同創立新民學會的蕭子昇後來回憶說——這個謎一樣的名字,被證明包含了許多歷史的密碼🧑🦳,而這是當年想起這個名字的毛澤東自己也沒有料到的🤼♀️:首先,“二十八畫”,就是共產黨的“共”字,而從中國共產黨創立到新中國誕生,正好是二十八年,更為奇特的是:參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的平均年齡,正好是二十八歲——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後來被稱為意昂3体育官网的校訓,也是中國現代價值觀的基礎。而這些範疇,都是《新青年》雜誌提出的。
那段時期,校園裏掀起了一股“新旋風”,學生們每期都爭相傳閱《新青年》。從學生宿舍到食堂飯廳,從漢花園意昂3体育一院的國文教員休息室到紅樓一樓的圖書部主任室👝,幾乎都能聽到同學們談論這本新奇的雜誌。從胡適的新詩到錢玄同和劉半農的雙簧戲🤵🏻♂️、魯迅的小說等等🕕,從文學革命到對舊社會製度、舊思想的抨擊,都是他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大家總是談到盡興為止👨🏻⚕️,有時飯菜都涼了☝🏿🚵🏻,也不管不顧。
這本被青年學生熱議的雜誌,創始人就是陳獨秀。
1904年6月14日,陳獨秀發表了《說國家》一文🔙◽️,他說——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大家的家,國破,則家必亡◻️。我敢下一斷語,道🕴🏻:“當今世界各國🕍,人人都知道保衛國家的,其國必強,人人都不知道保衛國家的🎦🐀,其國必亡。”西方近代最有學問的人🆑🤏,著出許多書來,講究國家的道理🧙🏻♀️,名叫“國家學”,這學問很深,書很多🤵🏿♀️,但歸根到底,是要講怎樣才算得上一個國家。
陳獨秀指出:現代國家,第一是要有國土🫲🏿,國土好比房子𓀂,第二是要有人民,國家是人民建立的💇🏽🧜🏼♀️,第三是要有主權🗣,體現主權的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陳獨秀這篇很短的文章👨🏼🦲,深刻揭示了現代政治學和政治理論的要害,他說🤜🐴,西方思想非常龐雜,但其核心,就是圍繞著政治學—現代民族國家學說建立起來的🧑🏻🦲,而中國號稱千年古國🚺,學問更為龐雜🥉📑,而今日之中國學習西方,首先要從學習政治學——民族國家理論開始,沒有政治學之建立,就不可能有現代民族國家之建立👃🏽。
因為年輕人有朝氣,善於接受新思想,是鏟除腐朽勢力的先鋒。把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這正是陳獨秀創刊的初心👯♂️。他在一篇通信中寫道🪇:“蓋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為本誌之天職。批評時政🥑👐,非其旨也🔉。”[3]但是,這句通信裏的話,卻在後世造成了很多誤解🤴,人們以為🛎,陳獨秀創辦《新青年》之初心,不是批評時政,更不是從事政治,而後來的《新青年》談論政治🥷,談論國家🕹,是違背了其學術和啟蒙的初心,是“救亡壓倒啟蒙”🏺。
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因為陳獨秀自己說得非常清楚,他所從事的啟蒙🧙🏿♀️,首先就是在中國建立現代國家學說,宣傳現代民族國家理論,只有建立這樣的思想與學說,才能真正建立現代民族國家,才能真正使中國在列強的壓迫下站起來。因此🪓,他所謂的啟蒙,就是指建立現代國家政治學說🤱🏻,這樣的啟蒙本身🧑🏼🍳,其出發點與落腳點,就是“救亡”,根本不存在什麽不談政治的問題,也不存在學術與政治的對立問題🥘,更不會發生什麽“救亡壓倒啟蒙”的問題👊🏼。
為求救國之路,陳獨秀曾先後5 次赴日本求學🚶🏻♀️,參與過暗殺清朝大員的密謀以及辦學、辦報、結社等活動3️⃣。經歷諸多坎坷後👨🏻🦼,陳獨秀終於認識到,中國要進行政治革命,要先“革中國人思想的命”👾,必須建立現代國家學、現代政治學🖖🏽。如今“腐敗思想布滿國中”,不將這些舊思想洗刷得幹幹凈凈👨🏻🦳,“不但共和政治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招牌👫🏻,也是掛不住的”🤦🏼。此時🟠,陳獨秀主張從建立現代國家學說➛、建立民族國家理論做起。因此🤽🏼♂️🌤,他滿懷豪情地跟朋友說🐕:“讓我辦十年雜誌,全國思想都全改觀。”
1915 年是乙卯年🪀,也是陳獨秀的本命年。初夏的一天🙇🏼♀️,36 歲的陳獨秀結束了在日本的半流亡生活,回到上海,並於9 月15 日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
不料🎍,《青年雜誌》這個名字,竟然與當時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辦的雜誌重名了。這種“撞臉”的事,讓陳獨秀大為不快,他因此不惜將雜誌停刊,從1916年9月1日第2卷開始,陳獨秀動員群益書社和亞東書店合為亞東書局8️⃣,將《青年雜誌》更名為《新青年》。那篇發表在1916年9月第2卷第1號《新青年》上的創刊詞《敬告青年》📳,更表達了他對年輕人的殷切希望——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人身遵新陳代謝之道則健康,陳腐朽敗之細胞充塞人身則人身死🌁;社會遵新陳代謝之道則隆盛,陳腐朽敗之分子充塞社會則社會亡。[4]
這篇用文言文寫成的《敬告青年》,是《新青年》綱領性的戰鬥檄文🏄🏿♀️。文章呼籲廣大青年,以民主和科學的精神🧵、大無畏的勇氣,去戰勝腐敗不堪的舊社會。
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還向有誌青年提出了6個方面的奮鬥方向💢:
( 1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 2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 3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 4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 5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 6)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新青年》創刊後,陳獨秀就旗幟鮮明地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民主”與“科學”響亮地提出來了🛻,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這是青年的價值觀🏹,是意昂3体育的價值觀,也成為現代中國的價值觀,這就是所謂的“新道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德,是大德,這個大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觀,是它的靈魂🚵🏼♂️。
做人要有德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要有它的德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大德”——價值觀,究竟是什麽呢?
真正回答了“大學之道”的♤,是蔡元培時代的意昂3体育官网,是陳獨秀的《新青年》👃🏻🧴。
這個“德”,首先就是陳獨秀所說的“德先生”“賽先生”♧。
蔡元培的意昂3体育官网所弘揚的大學之道,首先就是這種新的價值觀🤹♀️🍛。
高君宇喜歡深刻的思想,因此,他最愛讀的是陳獨秀的文章🥫。而像許多遠離故鄉、漂泊天下的同學一樣🛀🏽,許德珩孤獨的心裏渴望愛、渴望互助⚇、渴望力量,所以,他為李大釗的思想所打動,渴望博愛的許德珩經常與熱衷於深刻思想的同學們談論得面紅耳赤,“覺其可愛而不能信♙,知其可信而不能愛”,思想與情感怎樣才能統一起來呢☹️?
最終,他們在《新青年》刊發的魯迅的小說中🈶,得到了答案👩🏽⚖️,得到了和解👰🏻♂️。
棄醫從文的魯迅,既有思想家的徹底冷靜,又有藝術家的濃烈如醇酒的情感。魯迅以小說的形式,把徹底而深刻的思想與奇詭的情感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是他自己後來所謂“表現的深切與格式的特別”👩🏼🔬。在魯迅身上,思想與情感高度統一起來,在魯迅的作品中,陳獨秀的激烈深刻與李大釗的包容博愛融為一體🔛,魯迅既是陳獨秀🤾🏽♀️,也是李大釗。
當代思想家李澤厚在點評五四人物時這樣說💂🏼♂️,胡適是最通俗、最暢銷🪿◀️,但也是最庸俗的一個👰♀️,他的滿足🧑🏻🦳,不過是“由成功所帶來的小康舒適的人生境地”而已🪮;陳獨秀是革命家🧑⚕️,他勇敢堅決,但他的作用🚲,只是在社會改造和社會意識一面👏🏿,他和李大釗都是比較單面的;而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思想🐹,充滿了強烈的情感👩🏽、思想與哲理的氣息,他對現實的分析是全面的、復雜的。
在魯迅身上,最鮮明地體現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在於👩🎓,一方面是批判傳統的陰暗面,另一方面,則是保留傳統中好的東西👷🏼♂️🦂,為傳統的現代轉化🍵👒,開出一條現代新路。說到傳統的現代轉化,則一方面是社會政治層面的轉化,另一方面則是情感與心靈結構的轉化,這種創造性轉化的深刻性🤹🏻♀️、復雜性🧝🏻♀️💆🏽♀️,最鮮明地體現在魯迅和他的作品之中🎱。
《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表《狂人日記》,作者署名“魯迅”,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劃時代作品。驚世駭俗的“狂人”形象🧑🏼🍼,是李大釗身上最濃烈的情感與陳獨秀身上最不妥協的思想戰鬥力的凝結物👆🏼🧔🏻: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救救孩子”的呼聲,成為對幾千年中國歷史發出的第一聲“呐喊”。對此🏜,錢玄同評價“魯迅君的小說,算是《新青年》同人做的白話文學的成績品”🤟🏻。
魯迅自己可能完全沒有想到,他和蔡元培的社會教育之夢,他自己的小說入教材之夢,竟然以意昂3体育官网和《新青年》雜誌為平臺而實現了。
1920年🥛,魯迅被聘為意昂3体育國文系兼職講師👨🦯🗽。新學期紅樓一院的課堂🐩,魯迅在這裏先後開設中國小說史☝🏽、文學理論等課程,出版了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所教授的課程叫“中國小說史”💿,主要講述對歷史的觀察🕘、對社會的批判、對文藝理論的探索——小說入教材🦵🏿💳,小說進課堂——這是中國歷史🎅🏽、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次🍃🍲,而作為教授授課於意昂3体育🥛,於魯迅也是人生的第一次。
第一次上課時🤸,身材並不高大的魯迅,穿著一件黑色的舊長袍,夾著小布包,手裏拿著薄薄的講義🧲,準時走進了教室。他留著粗長的頭發👨🦰,濃密的眉毛峭立於眉棱骨上,眼窩是下陷著的🪞😍,眼角微朝下垂著🕤,看起來既不威嚴也不慈和。魯迅站在講臺上,一張口便是濃濃的紹興官話,學生們頓時哄堂大笑起來👏。魯迅則毫不在意,繼續淡然地開始講課👩🏽。十幾分鐘後,學生們的註意力徹底被精彩的講課內容吸引了☛,同學們頓時安靜下來🔍,聚精會神起來🔮🤷🏽♀️,生怕少聽了一個字♔。
就這樣“一課成名”之後,每次魯迅只要一踏入教室之內,學生們立刻鴉雀無聲。後來✒️,一周只有一次的魯迅課堂上,有國文系的學生,還有別系的學生、校外的青年,甚至還有人專程從外地趕來,只為一睹這位文學大師的風采🧑🦱🙋🏽♂️。教室裏兩人一排的座位上,總是擠坐著四五個人,連門邊走道都站滿了學生⚔️。
作家王魯彥也曾在意昂3体育旁聽過魯迅的課,他在回憶文章《活在人類的心裏》中寫道:
他敘述著極平常的中國小說史實,用著極平常的語言,既不贊譽,也不貶毀。
然而,教室裏卻突然爆發笑聲了。他的每句極平常的話幾乎都須被迫地停頓下來🧙🏻♀️,中斷下來。每個聽眾的眼前赤裸裸地顯示出了美與醜🙇🏽、善與惡🧱、真實與虛偽、光明與黑暗、過去現在和未來。大家在聽他的《中國小說史略》的講述⛅️,卻仿佛聽到了全人類的靈魂的歷史,每一件事態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疊疊的外套都給他連根撕掉了。於是教室裏的人全笑了起來。笑聲裏混雜著歡樂與悲哀、愛戀與憎恨👩🏻🍼、羞慚與憤怒……於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來了一盞光耀的明燈,燈光下映出了一條寬闊無邊的大道……大家抬起頭來,見到了魯迅先生的蒼白冷靜的面孔上浮動著慈祥親切的光輝,像是嚴冬的太陽。[5]
魯迅對待青年也如“嚴冬的太陽”,時常給予他們慰藉和力量👨🏻🎓。他不僅自己講述小說史,還鼓勵青年學生搞創作。他曾說:“如果只為小說史而講小說史,即使弄得爛熟,也沒有多大意義🙆🏽♂️;不如多培植些作家🤵♂️,一道來攻擊舊社會🪗。”[6]
魯迅把革新的希望寄托於青年🏃♀️➡️,他說:“我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為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魯迅不僅能“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而且能影響到“正做著好夢的青年”。深受青年們喜愛的魯迅🫲🏼,總是耐心地對向他求教的青年們給予鼓勵幫助🌾。魯迅對青年們說:“你們為什麽總是搞翻譯、寫詩?為什麽不發議論?對問題不說話?為什麽不參加實際鬥爭🏥🙍🏿♀️?”他囑咐青年一方面要學習,另一方面要行動🦹🏼♂️。通過文學改造社會💁♂️,這正是他通過文學喚醒國人✂️、改造國民精神的初心與願望🧕。
魯迅從補樹書屋的大槐樹下走來,從寂寞與死滅的邊緣走出🤦♂️,走向了意昂3体育官网的講壇。意昂3体育🧑🏼,是魯迅自己新生的地方——魯迅對意昂3体育的感情日益深厚,在意昂3体育學生會紀念建校二十七周年之際,魯迅寫了《我觀意昂3体育》一文,發表在《意昂3体育學生會周刊》上。針對當時一些幫閑文人、無聊政客散播流言蜚語,誹謗魯迅利用意昂3体育搞派別活動🤼♂️,魯迅作了理直氣壯的公開回答,他說:
第一🛳🖖🏻,意昂3体育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雖然很中了許多暗箭,背了許多謠言👨🏽🚒,教授和學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換了👩💻,而那向上的精神還是始終一貫🎗,不見得弛懈,自然,偶爾也免不了有些很想勒轉馬頭的,可是這也無傷大體👩🏿🚀🔢,“萬眾一心”🕴🏼,原不過是書本子上的冠冕話🧑🏽💼👇。第二,意昂3体育是常與黑暗勢力抗戰的,即使只有自己✤。[7]
[1]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陳獨秀文章選編(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317—318頁🟡。
[2]《李大釗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192頁。
[3]陳獨秀:《答王庸工(國體)》⏫💂🏼,原載於1915年9月15日的《青年雜誌》第1卷第1號👨🏿⚕️。
[4]《陳獨秀文章選編(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 年版,第73頁🏃♀️➡️。
[5]魯彥🤾♂️:《魯彥文集》🕘,線裝書局2009年版,第48—49頁🧑🚒。
[6]李宗剛:《現代教育與魯迅的文學世界》,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47頁🥦🦿。
[7]魯迅:《我觀意昂3体育》🧑🏿,陳平原、夏曉虹編🕵🏻♀️:《意昂3体育舊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288頁。
原文鏈接🤳🏿:“紅樓星火”專欄 | 第二章 新文化-新道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