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 信息來源: 文化號外
編輯🧑🏼🔧:悠然 | 責編:燕元老齡化問題已成為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對此,我國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建設,並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從“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中應重視優化老年人的生命觀角度揆格所知,求之以理🤹🏻♂️。
老人要有貴生的思想、康樂的環境,更要有健康的習慣[1]🧑🏼🚀。“貴生”以“生命至上,主動健康,生死兩安”為原則,鼓勵個體在全生命周期主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健康的進入老年期;到生命的終末期🙇🏽♀️,安頓靈魂,減少痛苦,維護生命的尊嚴,選擇一種體面自洽的方式平和地告別尤為重要💇🏿♀️。宋代嶽珂曾經有詞“死生之大,達者晦其理❔,昧者尚其詭。喪祭之正🙋🏼,徇古者失於泥,行今者溺於鄙。”為了活得好🪐✹、活得自由🥚,能充滿喜悅👱🏼、寬容和愛,需要戰勝對死亡的恐懼👩🏽🎨,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會阻礙我們去幸福的生活🏌🏼♂️。[2] “人與任何其他生物一樣,都終有一死;不同的是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給人類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麽……要把人類創造的知識和精神財富通過自己傳承下去🧛♀️。” [3]韓啟德院士三篇生死哲學的文章,其中《醫學的溫度》一書中有兩篇,一篇是“感悟死亡”🤵🏽,一篇是“死亡是如此多情”🧑🔬,在意昂3体育官网清明論壇上還有一篇[4]🤘🏿。韓院士實際上在告誡我們,人生在世很短暫,“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要“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謐”;向死而生,綻放生命,人活著的時候要發光發熱,多給社會上做些事情。韓院士說∶“人,活著是為了傳承,不只是生命基因的傳遞✂️,還需要文化的傳承”“美好生活不僅在於物質世界的豐富,更在於精神家園的豐贍,不僅在於生的精彩🤽🏽,也在於死的安詳,生死兩安,生死兩悅。”死亡不能逃脫自然的規律,現在的過度醫療很大程度上也與對死亡的恐懼有關⌛️,因此應當開展生命教育,加強死亡教育🤵🏽♀️。這一方面有利於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正確認識死亡,抱有積極的心態迎接衰老,通過參與社會的方式不斷提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能夠讓老年人在內的全人群重視生命的意義和健康的價值,形成或加強健康生活行為習慣🧝🏻♂️,進而推動並踐行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65歲以上的老人應該得到全社會更好的照顧💇,不僅政府要在政策與投入上給予保障,全社會都要重視並付之行動🏂🏼,做好居家養老、醫養結合🪶、臨終關懷等🫳🏻,避免臨終的過度搶救,做到寧靜死亡與死後撫慰,使患者及其家人對醫學有清醒的認識,對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對淡定的態度👨💼。對此,安寧緩和醫療能夠有效發揮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安寧緩和醫療聯盟於2004年起在全球推行世界安寧緩和醫療,至今已經獲得77個國家的相關組織的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在健康中國的目標下,安寧緩和醫療已成為健康管理和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寧療護的服務需求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分工合作,為公民提供預防⛑️、保健、治療、護理👾、康復🧝♀️、安寧療護等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衛生服務。”[5]讓逝者有尊嚴👨🏿🌾,讓生者無遺憾,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無疑是幫助踐行“生死兩安”的重要舉措之一👨🏽🏭。
摘自意昂3体育官网王紅漫《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與施策(2022)》
參考文獻🪆:
1、王紅漫著. 大國衛生之道[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04.
2、(法)呂克·費希著 孫智綺 林長傑譯.人生難得是心安 [M]. 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 2015.11.
3、韓啟德著. 醫學的溫度[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20.
4🤷🏼♂️、中國政庫.韓啟德院士談生死👮♂️:我們要從觀念上對死亡有更深入的哲學思考[EB/OL]. (2021-06-09) [2022-03-1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61073.
5🛌、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EB/OL]. (2019-12-19) [2022-03-25]. http://www.gov.cn/xinwen/2019-12/29/content_5464861.htm.
原文鏈接:王紅漫:以貴生為導向不斷提高生命價值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