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9 信息來源🪑: 中國藝術報
編輯:安寧 |創造屬於新時代的文藝理論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重要講話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催人奮進🧛♀️,廣大文藝工作者趕上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代。作為一名文藝理論工作者,我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我國當前文藝實踐結合起來,如何將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精神結合起來🧔🏿👷🏽,如何將中華文化的可辨識性與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結合起來,創造出屬於新時代的文藝理論,這項任務歷史性地落在我們這一代文藝理論工作者的肩上🥒。
眾所周知,現代中國文藝理論主要有三個思想來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論述、中國傳統文藝思想、西方現代文藝思想。不可否認💒,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文藝理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和新時代文藝實踐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文藝理論建設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這三個方面的思想來源沒能很好地融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打破思想隔閡,創造性地建構新時代文藝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思想方法上的啟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處理傳承與創新、中國與世界👨🏻🏭、理論與實踐等矛盾時,充滿了辯證的智慧。如果孤立地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有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強調的是自身的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的是他人的發展。但是,如果辯證地看,他人的發展與自身的利益是不矛盾的🍳。他人發展與自身利益的矛盾⭐️,建立在有限生存的基礎上🦬。如果人類走向共同發展的道路,突破生存的有限性👈🏿🙆🏻♂️,進入發展的無限性🧗🏿,那麽他人發展與自身利益之間就不構成矛盾。從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論的角度來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也會相應地發展🤴🏼。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讓人類生產力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冷戰思維⚒,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今天的生產力達到的高度,完全可以滿足人類的有限的生存需要🦴。極端貧困不是生產力的問題,而是落後的生產關系導致的分配不公的問題。當人類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向往美好生活的願望就被激發出來了。需要是有限的📡,願望是無限的🙎🏿。就有限的需要來說,有人得到🛻,可能就有人失去,因此在需要層面上自身利益與他人發展是有沖突的。但是🌥,如果站在無限願望的角度來看,自身利益與他人發展是不沖突的🎊。那麽,什麽是無限的願望呢?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無限的願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之所以是無限的😧,因為美好是無限的,一個美好生活的願望實現了,另一個美好生活的願望又出現了🔓,如此以至於無窮。但是,溫飽不是無限的。溫飽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一旦得到滿足🤹🏼,這種需要就消失了。飽了不能更飽,暖了不能更暖👦🏻,但美了可以更美👌🏼👨🏻🦯➡️,好了可以更好。這就是有限需要與無限願望的區別🥈。更重要的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兼顧他人與自身的要求,因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經超越了需要的限製🤷🏽。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不會造成他人與自我的矛盾,而且需要他人與自我的合作,共奏華美的樂章🛐,就像孟子所說的那樣——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自身利益與他人發展之間不僅沒有矛盾💏,而且可以相互促進。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改變命運的不屈奮鬥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如果我們能夠將新時代文藝理論的核心聚焦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上🧓,就可以在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指導下,充分發揚中華美學精神🏵🧑🏽🏭,吸收西方現代美學的優秀成果,創造性地建構出針對我國當前文藝實踐的文藝理論。從世界範圍來看📔,特別是在以歐美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20世紀之後,文藝理論完全回避了“人民”和“美好”這兩個主題。今天的文藝需要大張旗鼓地宣揚人民和美好🧑✈️,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需要,也是世界人民的需要。
(作者👉🏼:彭鋒🫳🏼,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代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院長)
原文鏈接🕕:創造屬於新時代的文藝理論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