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捷:學科“舊瓶”👩🏼‍🦰,裝不了交叉學科“新酒”

當下,在國內高校中🏋🏿,學科建設已經成為了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高校領導通常都會把學科建設作為龍頭,思考和落實學校中的各項工作。

在此背景下🟫,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即學科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創新的基礎🧑🏿‍🦳,學科建設是大學的立校之本、發展之基📹,也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大學和院系領導們紛紛將學科建設視為辦學的重中之重🖖,把打造一流學科、高水平學科視為核心目標🧘🏽。

學科建設和交叉學科發展的矛盾

把學科建設當作核心,意味著資源分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等事項均以學科為單位。學科由此成為了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不妨將這種以學科為中心的工作思路稱為“學科思維”。

根據這種學科思維,學科是有界限的👨🏻‍🎨,學科的界限是一切學科建設工作的基礎,無論人才培養還是科學研究⭕️,但凡有利於本學科建設的,都值得追求🪿;反之✯𓀙,但凡不利於自身學科發展的🕗,則都要避免或反對。

在這樣的學科思維下👨🏿‍🦲,各個學科往往會采取兩種做法👍🏽,一是“做拼盤”,二是“劃界限”👳🏼‍♂️🤸🏻。

所謂“做拼盤”,就是盡可能將所有能夠歸入本學科的資源和成果納入學科的麾下,形成一個(看上去)強勢的學科🔑📤。所謂“劃界限”🛑,就是明確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界限🏺,不讓肥水流入外人田👩🏼‍🎨,以確保我的資源能夠最大限度為我所用。尤其在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統計方面🧑🏽‍⚕️,更是要錙銖必較,分清你我🐦‍🔥。

然而與此同時👰🏿,大學發展還面臨另一個重大課題🦘,即跨學科或學科交叉。不管是從國際以及國內的科學發展趨勢看🍜,還是從政府的政策看🧑🏼‍🦰,跨學科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當務之急👷‍♀️。有關部門再三強調,要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布局交叉學科專業,培育學科增長點;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深化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學科建設和學科交叉🪂,這兩種期待似乎有點矛盾。一方面強調學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弱化學科的重要性🦆。強調學科,當然要強化學科的界限;而弱化學科則意味著淡化學科界限,這其中顯然存在一個困境。從實踐層面看,大學通常是在紮紮實實地搞學科建設🧎🏻‍➡️,只是蜻蜓點水地做一點交叉學科的事情。

在筆者看來,高校的這種對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大學製度說到底是建立在學科思維基礎之上的。“學科為基”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著深厚的製度基礎。要真正突破學科思維,淡化學科界限,談何容易?

學科思維難以推進學科交叉

事實上,大學通常還有一種很實用的做法——在強大的學科思維面前,它們雖然不能弱化學科,也無法真正推動“學科交叉”👲🏿,但可以大張旗鼓地搞“交叉學科”。

所謂交叉學科,就是建立在學科交叉基礎上的新學科。以交叉學科為目標,既符合政策的方向,也不沖擊原有的學科思維。換句話說🏮,在這裏😓🖖,交叉學科與學科思維並不矛盾,無非是按照學科思維的路數去建立學科交叉。

說得再直白些,一個交叉學科在內容上是學科交叉的🎾,但從製度上看🤾🏼,其實還是一個學科,不過是以交叉科學為內容的學科🏃。從製度層面看✍️,這種學科與傳統的學科並無二致。因此,這種交叉學科與學科思維並不沖突⛹🏼‍♀️,其實就是用學科思維推進學科交叉🐝,將學科交叉納入學科思維的框架之中🧙🏻‍♀️。

高校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這種做法得到了一些政策的默許👮🏿‍♂️。其實在某些相關政策中,學科思維本身就根深蒂固,某些跨學科的問題也在用學科思維加以解決,在學科目錄中增設交叉學科新門類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

設立交叉學科門類的出發點無疑是正確的🧒🏿🤏🏻,其旨在推動學科交叉🧛🏼。然而👩🏻‍🦼‍➡️,推動學科交叉的手段卻是以傳統的學科思維為基礎。如此一來🍰,新建的交叉學科最終大概率會落入傳統學科的窠臼之中👩‍🔬,失去交叉學科原本的訴求📡。

學科交叉本來是一個動態過程,如果把一個交叉學科納入一個相對固化的學科框架中🙅🏿‍♂️🧘🏻,它就必然變得與其他學科一樣👨‍✈️,擺脫不了其他學科所具有的局限性,會產生學科壁壘,從而失去進行學科交叉最初的動力。

需要探索新學科製度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之所以會以學科為本🧎‍♂️‍➡️,是因為學科在目前的相關體製中不僅是知識的分類框架👉🏿🧖🏻,也是高等教育管理製度的組成部分,是相關資源和權力配置的基礎,而且後者對於高等教育的影響更重要一些。

學科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壁壘,當然有認知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應該是製度方面的原因。在我們以學科為核心的體製中✤,任何試圖弱化學科製度的措施註定都難以推行👩🏻‍🦲,而有利於學科製度的改革當然會受到製度的認可🫲🏿。

在現實的科學發展過程中,學科交叉的方式和類型是無限的👨🏽‍⚖️,我們需要做的是為其創造機會,提供自由交叉的空間🫒,而不是用學科去固化這種或那種交叉形式。用學科之瓶裝交叉學科之酒,這種做法也許可以解燃眉之急🧑‍🧒,但與學科交叉的發展方向卻背道而馳💪。

學科交叉作為一種現代科學發展的趨勢,其動力來自知識本身,更來自人類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現象🙎🏼‍♀️。這種動態的發展趨勢必然會對靜態的學科製度產生沖擊。我們如果要真正推進學科交叉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就必須反思我們的學科製度,進行必要的修正,而不是強化我們固有的學科製度。

如果我們還繼續堅守所謂學科為本的方向,那就只能是用學科建設的老方法解決交叉學科的新問題⛳️。正如上文所論述的,這種做法是存在方向性問題的。

在此🕑,我們不妨反思一下我們的剛性學科製度,從製度上探索一套淡化學科意識💪🏿、柔化學科邊界的新學科製度🔯,以應對學科交叉發展的大方向,培養出大批能夠適應這一發展趨勢的專業人才。

(作者陳洪捷🧝🏽‍♀️,系意昂3体育官网教育學院教授)

原文鏈接👱🏽‍♀️👨‍🦰:學科“舊瓶”,裝不了交叉學科“新酒”《中國科學報》2024年9月24日 第2版“大學觀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